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丹妮 乔玫 严丽洁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5期282-285,共4页
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更加高效、高品质、安全的工作和管理模式已成为各行各业的要求。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近年来,手术室的信息化管理发展迅速,并以不同形式应用于日常... 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更加高效、高品质、安全的工作和管理模式已成为各行各业的要求。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近年来,手术室的信息化管理发展迅速,并以不同形式应用于日常工作的各方面,如排班系统、术中电子病历、高值耗材的管理,病理标本的管理等。本文就目前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 电子病历 排班
下载PDF
改良“三位一体”防护法预防脊柱机器人俯卧位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冯建萍 徐娟 +4 位作者 赵娟 戴荣兄 张萍 李珍宇 杨美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9-21,2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三位一体”防护法预防脊柱机器人俯卧位手术中压力性损伤(PI)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脊柱机器人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手术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三位一体”防护法,即联合使用石蜡油、... 目的探讨改良“三位一体”防护法预防脊柱机器人俯卧位手术中压力性损伤(PI)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脊柱机器人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手术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三位一体”防护法,即联合使用石蜡油、经亲水助剂处理后的熔喷无纺布及硅凝胶垫;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即联合使用液体敷料、泡沫敷料及硅凝胶垫。比较2组患者术后皮肤受压情况(包括皮肤压痕、红斑、水疱、破损等)。结果观察组头面部、左侧髋部、右侧髋部的P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胶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6.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机器人俯卧位手术中应用改良“三位一体”防护法能显著降低PI、黏胶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机器人 俯卧位 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俯卧位手术患者面部压力与压力性损伤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葛经武 乔玫 +2 位作者 许业伟 杜祥飞 张梁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10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俯卧位手术患者面部受压部位的压力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12月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1例,剔除手术时间<2 h者8例,共纳入193例。通过测量工具测出俯卧位下患者面部各个受压部位的压力,并依据... 目的研究俯卧位手术患者面部受压部位的压力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12月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1例,剔除手术时间<2 h者8例,共纳入193例。通过测量工具测出俯卧位下患者面部各个受压部位的压力,并依据面部发生压力性损伤与否将患者分成2组,比较2组患者相关指标,分析面部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面部受压部位压力3-97 mm Hg,其中额部压力最大达到(56.93±15.44)mm Hg,额部压力与下颌和左、右颧骨部位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面部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31例,共32处,其中以额部最多,有25处。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和未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额部压力、白蛋白水平、俯卧位时间、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通过压力的测量为俯卧位手术患者避免头面部压力性损伤提供了客观依据,可以通过压力测量来指导俯卧位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面部压力 压力性损伤 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妇科盆腔肿瘤患者术中两种不同体位摆放及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彬 冯建萍 +2 位作者 张倩 傅士龙 胡根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体位对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截石位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行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应用马镫形多功能腿架,并记录手术前平卧位(T;)、摆放截石位稳定后即刻(T;...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体位对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截石位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行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应用马镫形多功能腿架,并记录手术前平卧位(T;)、摆放截石位稳定后即刻(T;)、1 h调整体位稳定后即刻(T;)、2 h调整体位稳定后即刻(T;)、手术结束时恢复平卧位稳定后即刻(T;)时的下肢静脉压,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皮肤受压情况等。对照组采用手术床配套的传统腿架,术中不改变截石位腿架高度,记录对应时间点的相关参数。结果2组下肢静脉压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比较,T;~T;试验组和对照组下肢静脉压均有所增加,但试验组下肢静脉压增加幅度较小,稳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摆放截石位且手术时长大于2 h的患者,应用马镫形多功能腿架,并在术中动态调整体位,能减轻对下肢静脉压的影响,预防深静脉血栓,降低因截石位引起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下肢静脉压 体位 截石位 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对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6
5
作者 葛经武 杜祥飞 乔玫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0期733-738,共6页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对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效果,为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加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2例行侧卧位胸腔镜手术...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对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效果,为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加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2例行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上半身组和下半身组,每组41例。上半身组将一次性加温毯覆盖于患者的颈后部、背部和两臂,注意避开手术区域,下半身组将一次性加温毯覆盖于髂嵴至双足之间。分别于入室时、麻醉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手术90 min、手术12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测量患者核心体温,比较2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离室时生命体征。结果手术开始时、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手术90 min时上半身组核心体温分别为(36.70±0.12)、(36.65±0.16)、(36.30±0.18)、(36.32±0.19)℃,高于下半身组的(36.42±0.13)、(36.32±0.17)、(36.17±0.14)、(36.2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43~10.362,P<0.05);2组患者其余时段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半身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和术后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2.2%(5/41)和4.9%(2/41),低于下半身组的31.7%(13/41)和21.9%(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56、5.145,P<0.05)。2组患者其余术后并发症及离室时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法维持胸腔镜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效果更好,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体温 低体温 充气式加温毯 胸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