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节段近端融合固定椎的选择对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徐用亿 田纪伟 +3 位作者 赵庆华 董双海 王守国 孙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3674-3679,共6页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LS)长节段近端融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35例)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例)55例经不同近端融合椎的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DLS患...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LS)长节段近端融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35例)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例)55例经不同近端融合椎的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D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近端融合椎的不同选择,分为A组(17例,固定至水平椎)、B组(18例,固定至中立椎体)和C组(20例,固定至侧凸上端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对术前、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分别进行评分;采用Oswestry指数(ODI)对术前、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及腰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测量脊柱X线片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对3个组的临床和影像学做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结果 55例患者中1例因术后肺部严重感染死亡,54例获得2~4年的随访。各组术前与末次随访之间的腰痛VAS、ODI指数、冠状面平衡指标、矢状面平衡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C组的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75.8%±12.8%、69.6%±11.8%、63.4%±15.3%,A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早期并发症率52.9%、22.0%和1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近端邻近节段病变发生率12.5%、22.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 3种近端融合椎的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DLS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疗效;但是在改善冠状面畸形方面固定至水平椎优于侧凸的上端椎;固定至侧凸的上端椎有利于减少早期并发症,但是较选择水平椎更容易发生影像学上的远期近端邻近节段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 脊柱侧凸 腰椎 平衡
原文传递
雷帕霉素与自噬抑制剂氯奎抗骨肉瘤的联合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卫东 孙伟 +2 位作者 华莹奇 王守国 蔡郑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510-1514,共5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雷帕霉素(RAPA)联合自噬抑制剂氯奎(CQ)对骨肉瘤的协同作用。方法用细胞凋亡试剂(CCK-8)检测RAPA和CQ单药或其联用对人源骨肉瘤143B细胞株的抑制作用,计算其不同浓度下的联合指数(CI),分析其协同作用区间...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雷帕霉素(RAPA)联合自噬抑制剂氯奎(CQ)对骨肉瘤的协同作用。方法用细胞凋亡试剂(CCK-8)检测RAPA和CQ单药或其联用对人源骨肉瘤143B细胞株的抑制作用,计算其不同浓度下的联合指数(CI),分析其协同作用区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单药及联合用药对骨肉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其在小鼠体内抗肿瘤的协同作用。结果雷帕霉素和氯奎在体外单用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RAPA:IC50=1.5 nmol/L;CQ:IC50=400 μmol/L);不同浓度的CQ和RAPA联合使用下,在抑制率40%〈fa〈70%时具有协同作用(CI〈1),其中,CQ为200 μmol/L时,协同效果最明显,CImin=0.25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5 nmol/L RAPA单药对骨肉瘤细胞具有较少的凋亡作用(16.1%±4.4%),而周期阻滞明显,主要在G0/G1期(试验组:73.5%±10.6%,对照组:46.7%±7.7%;P〈0.001),联合CQ后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21.3%±6.8%;P〈0.05);裸鼠皮下成瘤实验也证明RAPA联合CQ具有更强的抑瘤作用(肿瘤相对增殖率T/C%,CQ:98.4%±11.6%,RAPA:65.5%±7.5%,CQ+RAPA:42.0%±3.4%)。结论雷帕霉素联合氯奎可增强其对骨肉瘤的抗肿瘤作用,联合方案有望用于骨肉瘤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药物疗法 联合氯喹 雷帕霉素
原文传递
椎旁肌肉损伤对腰椎椎体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雪鹏 王圣杰 +4 位作者 晏鹏 朱六龙 李茂强 边振宇 田纪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3期3515-3518,共4页
目的探讨肌肉破坏对局部腰椎椎体骨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20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伪手术组、双侧背部侧正中切口,CNT)、双侧竖脊肌组(切除双侧腰椎旁竖脊肌,RESM)以及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OVX)。术后第3个... 目的探讨肌肉破坏对局部腰椎椎体骨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20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伪手术组、双侧背部侧正中切口,CNT)、双侧竖脊肌组(切除双侧腰椎旁竖脊肌,RESM)以及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OVX)。术后第3个月取材腰椎椎体(L4-6)依次进行骨密度、显微CT、椎体压缩实验等检测。结果在术后第3个月RESM组骨密度明显地低于对照组CNT[(0.211±0.028) g/cm^2比(0.253±0.021) g/cm^2,P〈0.01],然而,OVX和RESM两组之间骨密度差异不明显[(0.197±0.015) g/cm^2比(0.211±0.028) g/cm^2,P〉0.05]。在显微CT三维重建及椎体显微形态计量学分析中,相比于对照组CNT,实验组OVX、RESM的骨小梁都更为稀疏,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之间相互连接较少,特别是OVX骨小梁网络的疏松趋势更为明显。在椎体压缩实验中,实验组OVX和RESM较之CNT组的最大载荷、能量吸收、最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均显著的减低(P〈0.01)。RESM上述4个生物力学参数均显著高于OVX(P〈0.05)。结论椎旁肌肉的完整性和活力对于维持邻近椎体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切除双侧竖脊肌可致局部椎体骨质量明显减低,椎旁肌肉萎缩或损伤可能会引起椎体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肌肉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寰枢椎复合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晓明 柳超 +4 位作者 黄凯 朱国太 孙海浪 戴健 田纪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484-1488,共5页
目的探索寰枢椎复合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的临床应用。方法在正常全颈椎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ABAQUS6.12软件,建立4种不同类型的寰枢椎复合骨折的全颈椎有限元模型:C1(Jefferson)骨折+C2(Ⅱ型骨折)、C1(Jefferson)骨... 目的探索寰枢椎复合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的临床应用。方法在正常全颈椎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ABAQUS6.12软件,建立4种不同类型的寰枢椎复合骨折的全颈椎有限元模型:C1(Jefferson)骨折+C2(Ⅱ型骨折)、C1(Jefferson)骨折+c2(Ⅲ型骨折)、C1(Jefferson)骨折+C2(Hangman)骨折、c1(Jefferson)骨折+C2(稳定性骨折)模型(FEM/fracture)(FEM/fracture),测量颈椎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工况下活动度(ROM),并与正常全颈椎有限元模型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寰枢椎复合骨折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各个工况下活动度在不同节段有不同改变。C1骨折+Ⅱ型齿状突骨折其C0/1、C1/2相对于正常模型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活动度明显增加,分别增加57.45%、29.34%、48.09%及95.49%、88.52%、36.71%;C,骨折+Ⅲ型齿状突骨折其C0/1、C1/2节段分别增加47.01%、27.30%、45.31%及90.38%、27.30%、30.02%;C1骨折+Hangman骨折其C0/1及C1/2分别增加32.68%、79.34%、77.62%及60.53%、81.20%、21.48%;C,骨折+稳定性枢椎骨折其C0/1及C1/2分别增加15.00%、29.30%、8.47%及37.87%、75.57%、8.30%。结论不同类型寰枢椎复合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能较好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可对寰枢椎复合骨折的患者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寰枢椎复合骨折时比无损伤状态时有更大活动度,提示应进行手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骨折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