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料颗粒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冯亚慧 李灼 李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0-1317,共8页
随着塑料制品在全球的大量使用,塑料污染日趋严重,由塑料破碎形成的塑料颗粒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塑料颗粒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再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对人体多个系统... 随着塑料制品在全球的大量使用,塑料污染日趋严重,由塑料破碎形成的塑料颗粒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塑料颗粒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再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影响;另外,塑料颗粒还可与添加剂、重金属、细菌、病毒等有毒污染物共暴露,对人体产生影响。文章从塑料颗粒的定义、来源、进入人体的方式、检测方法以及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进行总结,为后续防治塑料污染以减少塑料颗粒对人体的有害影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颗粒 微塑料 纳米塑料 人体健康 影响
下载PDF
多环芳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冯亚慧 李文静 李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3期49-51,共3页
多环芳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近年来,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日益严重,其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并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0酶群及形成DNA加合物等方式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尽管现在已对多环芳烃排放进行管制,但其仍对... 多环芳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近年来,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日益严重,其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并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0酶群及形成DNA加合物等方式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尽管现在已对多环芳烃排放进行管制,但其仍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密切关注其一系列影响。本文从多环芳烃的定义、进入人体的途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未来防治多环芳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人体健康 影响
下载PDF
基于早期活动筛选标准评估的早期活动对危重症患儿康复的影响
3
作者 王玉 赵丽 蔡榕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活动筛选标准评估的早期活动对危重症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入住PICU的80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2月及以前入住的4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之后入住的40例患儿为干预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活动筛选标准评估的早期活动对危重症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入住PICU的80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2月及以前入住的4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之后入住的40例患儿为干预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活动,干预组患儿根据疾病分期,实施早期活动。收集干预组患儿踩脚踏车式活动前后5 min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六级肌力评定(MRC)评分、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PICU留住时间等。结果:干预组25例(65.79%)患儿完成康复期早期活动,除舒张压活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内完成踩脚踏车式活动的患儿活动后MRC评分高于活动前评分(P<0.05);未进行活动的患儿自理能力、移动、社会功能出科时的分数均低于入科时(P<0.05);对照组出科时MRC评分较入科时降低(P<0.05),而干预组入科时与出科时MRC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不同时期之间PE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时间与干预方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干预后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PICU留住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早期活动筛选标准评估的早期活动可提高患儿肌力和日常活动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儿 早期活动 机械通气 康复护理
下载PDF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危娜 席培培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探究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家属,收集患儿家属一般资料,调查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50%,具有较高... 目的探究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家属,收集患儿家属一般资料,调查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50%,具有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属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人均月收入情况的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文化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为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较强,独生子女、疾病严重程度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文化程度与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毒性脑炎 患儿家属 疾病不确定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儿童重症细菌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查皓宇 谭睿 +9 位作者 王浩楠 梅雪剑 范铭兴 潘美玲 陈婷婷 陈俊 刘瑶 赵劭懂 李灼 缪红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9-496,共8页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细菌感染死亡风险模型并同儿科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和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PRISMⅢ)进行比较...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细菌感染死亡风险模型并同儿科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和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PRISMⅢ)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2017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78名危重患儿。在获得父母/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后,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以及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在患儿进入PICU 24 h后进行评分,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状态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构建死亡风险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和比较死亡风险模型、PEWS、PCIS和PRISMⅢ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178例危重患儿中11例因资料严重缺失、住院未超过24 h被排除。共167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28 d存活组134例,死亡组33例。用瞳孔改变、意识状态、皮肤颜色、是否行机械通气、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构建了儿童重症细菌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表明,死亡风险模型预测重症细菌感染儿童死亡AUC是0.888(P<0.05),PEWS、PCIS和PRISMⅢ预测重症细菌感染儿童死亡的AUC分别为0.769(P<0.05)、0.575(P<0.05)和0.759(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死亡风险模型和PEWS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的一致性最好(χ^(2)=5.180,P=0.738;χ^(2)=4.939,P=0.764),PCIS和PRISMⅢ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的拟合效果尚可(χ^(2)=9.110,P=0333;χ^(2)=8.943,P=0.347)。结论死亡风险模型对重症细菌感染患儿的预后价值较PEWS、PCIS和PRISMⅢ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细菌感染 模型 预后 逻辑回归分析 列线图
原文传递
HMGB1抑制剂对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赵旭 陈昭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dility groupbox 1,HMGB1)抑制剂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手...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dility groupbox 1,HMGB1)抑制剂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手术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仅暴露盲肠后即进行伤口缝合,不结扎。抑制剂组小鼠术后腹腔注射HMGB1特异性抑制剂甘草酸(10 mg/kg),每6 h注射1次,连续4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处死小鼠后,无菌分离小鼠的胸腺组织,常规提取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MTT法与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情况,Transwell趋化实验与ELISA法测定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以及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6及IL-10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胸腺组织中HMGB1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chromosometen,PTE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胸腺组织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率、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和TNF-α、IL-6、IL-10蛋白的表达、HMGB1和PTEN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抑制剂组小鼠胸腺组织T淋巴细胞凋亡率、TNF-α、IL-6蛋白的表达、HMGB1和PTEN的表达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IL-10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HMGB1抑制剂可降低脓毒症小鼠胸腺T细胞的凋亡率,增强T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提高单核细胞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 脓毒症 T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小鼠
下载PDF
呼吸道廓清技术在儿童重症的应用
7
作者 顾洁 缪红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56-260,共5页
呼吸道管理是重症患儿护理与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呼吸道廓清技术种类较多,熟练掌握可以辅助治疗多种儿童重症疾病,减少由黏液淤积引起的气道阻塞,减轻感染和炎症等对气道和肺实质的破坏。本文阐述呼吸道廓清技术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 呼吸道管理是重症患儿护理与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呼吸道廓清技术种类较多,熟练掌握可以辅助治疗多种儿童重症疾病,减少由黏液淤积引起的气道阻塞,减轻感染和炎症等对气道和肺实质的破坏。本文阐述呼吸道廓清技术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应用、非药物性治疗技术在不同种类疾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廓清 儿童 呼吸道管理
原文传递
载脂蛋白A-I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判断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价值
8
作者 谭睿 杨鹏磊 +3 位作者 王晶 郑瑞强 缪红军 於江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0,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和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A-Ⅰ,ApoA-Ⅰ)的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脓毒症寻找新的临床预后标志物。方法研究前瞻性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收... 目的通过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和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A-Ⅰ,ApoA-Ⅰ)的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脓毒症寻找新的临床预后标志物。方法研究前瞻性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收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需符合Sepsis-3确诊为脓毒症且18岁≤年龄≤80岁。纳入研究后于0 h、24 h、72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ApoA-Ⅰ和SAA水平,计算72 hΔSAA和72 hΔApoA-Ⅰ。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等。患者根据生存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是否合并休克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用Logistic回归方法将ApoA-Ⅰ和SAA结合建立联测指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AA、ApoA-Ⅰ、72 hΔApoA-Ⅰ、72 hΔSAA以及SAA联合ApoA-Ⅰ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108例患者纳入分析,非休克组48例,休克组60例;存活组77例,死亡组31例。休克组和非休克组、死亡组和存活组间各时间点SAA和ApoA-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时间点SAA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均P<0.001),ApoA-Ⅰ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均P<0.01)。SAA可以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其中24 h SA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AUC=0.713,P=0.001),敏感度为65.3%,特异度为72.7%。ApoA-Ⅰ可以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其中72 h ApoA-Ⅰ的AUC最大(AUC=0.743,P<0.001),敏感度为69.4%,特异度为77.1%。24 h SAA和72 h ApoA-Ⅰ联合检测的AUC绝对值较单一指标增大(AUC=0.758,P<0.05),Z检验提示其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较单一指标无显著提升(P>0.05)。结论血清SAA、APOA-Ⅰ水平能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脓毒症患者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SAA和APOA-Ⅰ联合后的总体诊断效能较单一指标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载脂蛋白A-Ⅰ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预后
原文传递
高吸气峰压抢救哮喘持续状态患儿一例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何颖朗 缪红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存在哮喘持续状态的重症哮喘患儿机械通气策略的选择,为临床治疗该类急症患儿提供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的选择思路。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伴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支气管... 目的探讨存在哮喘持续状态的重症哮喘患儿机械通气策略的选择,为临床治疗该类急症患儿提供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的选择思路。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后伴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与气管管壁炎性肿胀、气道重塑、气道狭窄或阻塞和支气管痉挛密切相关,吸气峰压中的部分气压用于克服气道阻力,因此,高吸气峰压不一定预示气压伤风险的升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1例12岁6个月伴有呼吸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在给予药物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后患儿通气障碍未见改善,故予有创机械通气,设置为压力控制通气模式,调节参数为吸气峰压70 cmH_(2)O(1 cmH_(2)O=0.098 kPa),呼气末正压2 cmH_(2)O,FiO_(2)60%,呼吸频率25次/min。同时辅以肺泡灌洗术,患儿病情逐渐好转,从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逐渐过渡至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模式,最后顺利撤离呼吸机。结论针对已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但病情未明显缓解的危重症哮喘患儿,建议考虑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和较高的吸气峰压参数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以对抗气道过度狭窄带来的严重气道阻力,从而改善持续的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持续状态 机械通气 儿童
原文传递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瑶 吴金桓 +3 位作者 范铭兴 陈俊 赵劭懂 缪红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 评估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共150例,根据是否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动... 目的 评估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共150例,根据是否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结合PCT动态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比较2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疗程、累计抗菌药物消耗数、药物选择、退热时间、ICU滞留时间、出院转归等。结果 对照组人均累计抗菌药物消耗数为3.50(1.92,6.20),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仅为2.13(1.25,4.95),P<0.05;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疗程较对照组约缩短1 d[7.0(5.0,10.0)d vs. 8.0(5.0,11.0) d,P<0.05];对照组的抗菌药物总费用为1 659.0(1 036.3,3 263.2)元,显著高于观察组[762.2(243.3,1 423.8)元,P<0.01];观察组的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27.3%(18/66) vs. 51.8%(44/85),P<0.01]。观察组退热时间、ICU滞留时间、出院转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有助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尤其对于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降级和停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抗感染
原文传递
液体负荷过多性肺水肿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1
作者 缪红军 李灼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264-266,共3页
液体负荷过多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目前研究发现肺水肿形成的机制除与水负荷过多有关外,还与毛细血管结构、渗透性改变有关。其临床诊断需结合病史、基础疾病以及X线胸片、超声等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治疗应以减轻液体超负荷为... 液体负荷过多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目前研究发现肺水肿形成的机制除与水负荷过多有关外,还与毛细血管结构、渗透性改变有关。其临床诊断需结合病史、基础疾病以及X线胸片、超声等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治疗应以减轻液体超负荷为主,同时兼顾血流动力学稳定与器官功能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超负荷 肺水肿 发病机制 诊断
原文传递
脂肪因子在脓毒症器官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亚晨 缪红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911-916,共6页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严重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机体代谢、炎症反应调控密切相关。脂肪组织不仅参与能量储存与代谢,同时作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严重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机体代谢、炎症反应调控密切相关。脂肪组织不仅参与能量储存与代谢,同时作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具有促炎或抗炎活性的脂肪因子,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脂肪因子种类繁多,不同脂肪因子在脓毒症及其器官损伤中发挥的作用有差异,部分脂肪因子如脂联素、脂肪因子补体Cl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鸢尾素、Apelin与脓毒症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和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因子 脓毒症 脂联素 脂肪因子补体Cl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鸢尾素 APELIN
原文传递
环状RNA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彩云 顾洁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第8期637-639,共3页
环状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具有封闭的环形结构,主要由外显子和(或)内含子构成,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环状RNA具有高度稳定性、物种保守性以及细胞、组织特异性.近年研究表明,环状RNA能够通过与微小RNA(microRNA)和其他分子相... 环状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具有封闭的环形结构,主要由外显子和(或)内含子构成,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环状RNA具有高度稳定性、物种保守性以及细胞、组织特异性.近年研究表明,环状RNA能够通过与微小RNA(microRNA)和其他分子相互作用来调节转录或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研究表明,环状RNA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关系,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朊病毒疾病、神经障碍、骨关节炎和糖尿病等.此外,环状RNA在多种类型的癌症中表现出异常表达,包括结肠直肠癌、肝细胞癌和胃癌等.因此,我们认为环状RNA可以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该文将对环状RNA作为临床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诊断 预后 生物标记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