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8
1
作者 田曼 施圣云 +2 位作者 秦铭 刘红霞 赵德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1386例,占51.1%,其余,依次是偏肺病毒(hMPV)513例(18.9%),副流感病毒Ⅲ(PIVⅢ)338例(12.5%),腺病毒(ADV)192例(7.1%);流感病毒A(IFA)128例(4.7%),流感病毒B(IFB)79例(2.9%),副流感病毒Ⅰ(PIVⅠ)41例(1.5%),副流感病毒Ⅱ(PIVⅡ)33例(1.2%)。6个月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3.5%。RSV、hMPV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伴喘息)、支气管炎(不伴喘息)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7.4%、63.6%、50.5%、30.1%和43.5%。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hMPV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 病原学
下载PDF
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病程各阶段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林春 张利 +1 位作者 张兰芳 胡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95-696,702,共3页
目的检测145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在病程各阶段中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4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细胞进行检测。用免疫散射浊度法对145例支气... 目的检测145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在病程各阶段中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4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细胞进行检测。用免疫散射浊度法对14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进行检测。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病时外周血CD3+、CD3+CD4+、CD3+CD8+细胞的相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和IgA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接受3d对症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3+、CD3+CD4+细胞的相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gG和IgA比对照组降低(P<0.05)。无临床症状,遵医嘱结束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3+、CD3+CD4+、CD3+CD8+细胞的相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gG、IgA和Ig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合理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可帮助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兰芳 胡正 山浩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98-800,共3页
目的:儿童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85例ITP患儿(ITP组)和32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细胞数量减少,CD4+/CD8... 目的:儿童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85例ITP患儿(ITP组)和32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细胞数量减少,CD4+/CD8+比值下降(P<0.01);CD8+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意义(P>0.05)。CD19+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CD16+CD56+细胞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是儿童ITP发生的免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方法与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向小荣 王学军 +1 位作者 周晓玉 李芳 《护理管理杂志》 2013年第9期648-649,共2页
目的通过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发现感染隐患,规范护理行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根据感染高危因素,确定监测项目,设计监测表格,制订各类监测人员职责,按照职责要求实施目标监测,进行环节质量控制。结果实施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后,... 目的通过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发现感染隐患,规范护理行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根据感染高危因素,确定监测项目,设计监测表格,制订各类监测人员职责,按照职责要求实施目标监测,进行环节质量控制。结果实施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后,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下降(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环节和过程控制能规范护理行为,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新生儿 医院感染 目标监测
下载PDF
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陈倩 施圣云 +2 位作者 胡正 张其华 曹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0-454,共5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儿童除细菌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儿童除细菌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VA和IV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 1592例标本中,MP和CT阳性率分别为25.7%、2.4%;总呼吸道病毒阳性率为40.9%,其中RSV最常见,占阳性病毒株的61.3%,其次为PIV-3、hMPV,分别为6.7%、4.9%。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率为6.7%,混合感染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婴儿,有68例,占混合感染的63.6%。结论病毒感染是南京地区婴幼儿ARI的主要原因,RSV是首要病毒病原,MP也是常见的ARI病原体,1岁以内婴儿混合感染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博卡病毒的检出与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倩 曹新 +2 位作者 胡正 施圣云 张其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3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0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3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0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咽分泌物标本HBoV。对HBoV阳性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和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ADV、IVA、IVB、PIV-1、PIV-2、PIV-3和hMPV。随机选取5份HBoV阳性标本扩增HBoVNP—I片段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结合HBoV阳性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BoV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最终临床诊断。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出HBoVDNA阳性率为8.3%(33/397),其中有57.6%(19/33)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MP(27.3%,9/33)、RSV(24.2%,8/33)和PIV-3(12.1%,4/33)。7~36个月龄感染HBoV患儿有25例,占HBoVDNA阳性患儿的75.8%(25/33)。5份标本HBoVNP-I基因序列均一致,与stl、st2和WHL-1等序列同源性为99%-100%。结论HBoV是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之一。HBoVNP-1基因高度保守,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流行株问变异较小,可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的检测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博卡病毒属 细小病毒科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原文传递
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基因及耐药机制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钟天鹰 王惠云 +4 位作者 谈华 陈倩 胡正 糜祖煌 迟富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89-591,共3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了解南京地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状况。方法对158株Hi临床分离株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PCR扩增β-内酰胺酶的TEM及ROB编码基因,并克隆到T载体中作核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本地区儿童感染Hi对氨苄西林... 目的从分子水平了解南京地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状况。方法对158株Hi临床分离株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PCR扩增β-内酰胺酶的TEM及ROB编码基因,并克隆到T载体中作核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本地区儿童感染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1.77%。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0.51%。TEM基因阳性89株,ROB阳性基因1株。63株耐氨苄西林且β-内酰胺酶阳性,耐药性主要是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和TEM基因。2株耐氨苄西林且β-内酰胺酶阴性。1株β-内酰胺酶阳性,但未检测到TEM或ROB基因。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β-内酰胺酶,且以TEM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流感嗜血杆菌 Β-内酰胺酶 基因 耐药基因 耐药机制
下载PDF
807株流感嗜血杆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钟天鹰 迟富丽 +4 位作者 王惠云 徐飞 谈华 陈倩 胡正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Hi)的血清型及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集南京儿童医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20 985份不同种类标本,分离鉴定Hi 807例,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Hi)的血清型及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集南京儿童医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20 985份不同种类标本,分离鉴定Hi 807例,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E-test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807株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分型,不定型(NTHi)47.71%,可分型中f型最多,占可分型36.02%,b型最少,仅占可分型1.66%。K-B法检测抗生素的耐药率,氨苄西林耐药率49.07%。结论南京地区儿童感染Hi,可分型株中主要血清型以f、a型占多数。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血清分型 耐药性
下载PDF
人血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杨世伟 王大为 +4 位作者 秦玉明 王凤鸣 李军 胡正 张兰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影响及人血丙种球蛋白对上述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 血管内皮细胞 (ECV- 30 4 )培养分为单独培养组、正常血清组、川崎病血清组、川崎病血清 +人血丙种...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影响及人血丙种球蛋白对上述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 血管内皮细胞 (ECV- 30 4 )培养分为单独培养组、正常血清组、川崎病血清组、川崎病血清 +人血丙种球蛋白组。应用明胶酶谱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MMP 9活性和蛋白水平 ,RT- PCR法测定MMP 9mRNA表达。结果 川崎病血清组MMP- 9活性、蛋白浓度及mRNA表达水平均较单独培养组和正常血清组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人血丙种球蛋白能显著抑制川崎病血清的上述诱导作用 (P <0 .0 1 )。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MMP -9增加 ,可能参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 ;人血丙种球蛋白防治冠状动脉损伤机制 ,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表达MMP- 9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人血丙种球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有左侧耳聋等新表型的1例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患儿的分子核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小琼 魏丽 +5 位作者 崔英霞 潘梅 李桦 夏欣一 史轶超 胡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对1例有左侧耳聋等新表型的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患儿,进行分子核型研究,并讨论核型-表型的关系。方法对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和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以确定患儿的核型和额外der(9)重复的拷贝数。结... 目的对1例有左侧耳聋等新表型的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患儿,进行分子核型研究,并讨论核型-表型的关系。方法对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和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以确定患儿的核型和额外der(9)重复的拷贝数。结果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核型为47,XX,+mar,经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和多态性检测证实这个标记染色体源自9号染色体。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显示在9per→q21.11有69.5 Mb的重复,确定患儿核型为47,XX,+mar.ish der(9)(wcp 9+).arr cgh 9pterq21.11(DOCK8→LOC138225)×3。在该重复区有148个注释基因。结论该病例具有临床未报告过的新的表型。详细的分子核型和基因拷贝数重复的资料深化了对该病的了解,提供了可能的核型-表型关系和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 单侧耳聋 身体不对称 DANDY-WALKER畸形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林春 张利 张兰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251-3254,共4页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轻症组(115例)和重症组(35例);同时选择100例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和...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轻症组(115例)和重症组(35例);同时选择100例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和正常儿童的外周血HLA-DR^+CD4^+、HLA-DR^+CD8^+、CD38^+CD4^+和CD38^+CD8^+T淋巴细胞活化亚群的表达情况;用FQ-PCR检测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的血浆病毒载量。结果患儿CD4^+、CD8^+T细胞绝对计数低于对照组,其中CD4^+T细胞随病情进展进行性降低。患儿外周血HLA-DR^+CD4^+、HLA-DR^+CD8^+、CD38^+CD4^+和CD38^+CD8^+T淋巴细胞活化亚群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HLA-DR^+CD4^+、CD38^+CD8^+T细胞升高最显著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重症组患儿血浆病毒载量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T细胞各活化亚群的表达量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其中CD38^+CD8^+亚群表达与病毒载量相关系数最大,为0.618。结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患儿的T淋巴细胞发生异常免疫活化,活化程度与疾病进展相关。检测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能够判断患儿的免疫激活情况、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程度,对于病情的诊疗和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淋巴细胞 活化
下载PDF
早期微量喂养对我国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评价——meta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晶晶 王荣 +1 位作者 丁桂霞 胡毓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为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对我国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影响。方法:主题词交叉联合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万方、维普数据库。获得建库以来至2014年相关文献,检索MEDLINE以发现国内研究者在非中文期刊上发表的非重复报告... 目的:为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对我国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影响。方法:主题词交叉联合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万方、维普数据库。获得建库以来至2014年相关文献,检索MEDLINE以发现国内研究者在非中文期刊上发表的非重复报告。结果:共纳入24个临床试验,1早期微量喂养组达全胃肠时间短于对照组(WMD=-5.73;95%CI:-6.68^-4.78;P<0.01);2早期微量喂养组每日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WMD=3.64;95%CI:1.85~5.44;P<0.001);3早期微量喂养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WMD=-2.59;95%CI:-3.35^-1.83;P<0.001);4早期微量喂养组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OR=0.70;95%CI:0.35~1.41;P=0.32);5早期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38;95%CI:0.24~0.60;P<0.001);6早期微量喂养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19;95%CI:0.10,0.35;P<0.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患儿在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等方面优于静脉营养组;同时可减少低血糖、NEC、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喂养 低出生体重儿 META分析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方拥军 张兰芳 +3 位作者 陆勤 杨引 芮耀耀 陆谨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ITP患儿及15例非ITP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G、M)的水平,并分别进行ITP与非ITP的进行配对比较,ITP的PAIg与血小板计数行相...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ITP患儿及15例非ITP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G、M)的水平,并分别进行ITP与非ITP的进行配对比较,ITP的PAIg与血小板计数行相关分析,ITP急性期与恢复期进行比较。结果ITP患儿的PAIgG,PAIgM和PAIgA分别为(77.00±20.99)%、(62.02±24.91)%和(48.98±25.36)%,明显高于非ITP的(28.47±32.52)%、(5.13±9.19)%和(10.27±17.09)%(P<0.01)。PAIgG、PAIgM和PAIg与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0.79和-0.60,急性期PAIg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可作为诊断ITP的重要参数,可与非ITP的患者进行鉴别,其数值(尤其PAIgG)与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流式细胞术可快速、有效、准确地测定PA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相关抗体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Cog-12量表在筛查慢性肾衰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韦存胜 徐俊 +7 位作者 孙彬 申志祥 顾小花 蔡荇 孙奕 张长春 余婕 戴春笋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9-32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认知障碍简明评价表(cognitive-12scale,Cog-12)在筛查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南京地区四所三甲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临床确诊的CRF患者共171例,按认知障碍诊... 目的初步探讨认知障碍简明评价表(cognitive-12scale,Cog-12)在筛查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南京地区四所三甲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临床确诊的CRF患者共171例,按认知障碍诊断标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及痴呆组。采用Cog-12量表通过询问照料者对患者进行测评,采用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ddenbrooke cognitive examination revised,ACE-R)对各组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分析Cog-12量表、简易智能筛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of examination,MMSE)与ACE-R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CRF患者Cog-12量表评分与ACE-R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09),且相关程度显著优于MMSE(r=0.847)。(2)Cog-12对于CRF患者MCI的识别能力明显优于AD8(AUCCog-12=0.834;AUCAD8=0.802),在界值设定为5/6时,Cog-12量表对MCI的筛查效果最佳(敏感度0.769、特异度0.650、约登指数0.419)。结论 Cog-12量表可有效检测CRF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同时易于发现早期轻度的认知功能损伤,可用于临床CRF患者认知功能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认知障碍 认知筛查量表
下载PDF
姜黄素在肾毒血清肾炎中防治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鲍华英 陈荣华 +5 位作者 郭梅 费莉 潘晓勤 黄文彦 吴元俊 张爱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5-308,F002,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肾毒血清肾炎的防治作用,为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肾小球肾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正常对照组:从尾静脉注射0.5ml/d生理盐水,连用2日;②模型组:从尾静脉注射免抗鼠肾毒血清0.5ml/d,连用2日...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肾毒血清肾炎的防治作用,为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肾小球肾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正常对照组:从尾静脉注射0.5ml/d生理盐水,连用2日;②模型组:从尾静脉注射免抗鼠肾毒血清0.5ml/d,连用2日;③姜黄素组:于尾静脉注射免抗鼠肾毒血清0.5ml/d,连用2日,同时腹腔注射姜黄素50mg·kg^(-1)·d^(-1)。3组大鼠分别于第3、7、14、28天处死,测定各批次大鼠24h尿蛋白,并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姜黄素组24h尿蛋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半定量分析显示,姜黄素组肾小球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间质炎细胞浸润亦少于模型组(P<0.01);14天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姜黄素组也明显好于模型组(P<0.01)。结论:姜黄素能明显减轻肾毒血清肾炎蛋白尿程度,抑制肾小球内细胞增殖,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及炎细胞浸润,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肾毒血清肾炎 大鼠
下载PDF
过敏性胃肠病患儿血维生素D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及IgE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阳 何祖慧 +2 位作者 卓玉杰 蔡心怡 杨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49-1651,共3页
目的 :探讨过敏性胃肠病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和Ig E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2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酶联免疫法测定41例过敏性胃肠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用化学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总Ig E和过敏... 目的 :探讨过敏性胃肠病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和Ig E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2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酶联免疫法测定41例过敏性胃肠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用化学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总Ig E和过敏原特异性Ig E(s Ig E)。结果:过敏性胃肠病患儿外周血25(OH)D3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但维生素D不足[(25(OH)D3<75 nmol/L]的比率高(P<0.05)。虽然维生素D不足和维生素D水平正常[25(OH)D3≥75 nmol/L]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过敏食物回避前无显著差别(P>0.05),维生素D正常患儿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和绝对计数在过敏食物回避1周后显著下降(P<0.05),而维生素D不足患儿过敏食物回避后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和绝对计数与回避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维生素D不足患儿血清总Ig E水平、总Ig E>180 U/L比率和s Ig E阳性率均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结论:维生素D水平状态与过敏性胃肠病患儿嗜酸性粒细胞和Ig E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胃肠病 维生素D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DNMT1和DNMT3B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菡 林夏雯 +1 位作者 陈宇 张兰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1214-1220,共7页
目的探讨DNMTl基因多态性位点(rsl6999593,rs2228611)和DNMT3B基因多态性位点(rs2424908)的基因型与食管癌及其病理参数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使用MassARRAY检测技术对258例食管癌患者和260例健康对照的3个多态性位点基... 目的探讨DNMTl基因多态性位点(rsl6999593,rs2228611)和DNMT3B基因多态性位点(rs2424908)的基因型与食管癌及其病理参数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使用MassARRAY检测技术对258例食管癌患者和260例健康对照的3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DNMT1基因rs16999593位点TC基因型(OR=0.69,95%CI:0.47—1.00)和rs2228611位点GA基因型(OR=0.67,95%CI:0.46—0.98)与食管癌的低风险相关,rs16999593TC、CC基因型与食管癌分化程度相关(中分化:TCvs.TT:OR=0.53,95%CI:0.33—0.86;低分化:CCVS.1Tr:OR=2.79,95%CI:1.12—6.91),rs2228611GA基因型与高分化食管癌(GAVS.GG:OR=0.47,95%CI:0.25~0.88)和无周围淋巴结转移(GAVS.GG:OR=0.62,95%CI:0.39—0.98)有关,DNMT3B基因rs2424908CC基因型与肿瘤Ⅲ-Ⅳ分期(CCVS.Tr:OR=0.38,95%CI:0.15~0.92)及远端淋巴结转移(CCvs.TT:OR=0.18,95%CI:0.40—0.80)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rs16999593和rs2228611位点与食管癌的发生及分化程度相关,rs2228611和rs2424908位点和淋巴结转移相关,rs2424908位点和肿瘤分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DNMT1 DNMT3B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遗传代谢病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兆群 江涛 +1 位作者 王晓榕 葛许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82-1284,共3页
遗传代谢病是氨基酸、糖、脂肪、激素、有机酸等多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的总称。该类疾病临床少见,个体差异性较大,且大多数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诊断较困难,因此需引起重视。目前,随着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等新项目的开展,这类... 遗传代谢病是氨基酸、糖、脂肪、激素、有机酸等多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的总称。该类疾病临床少见,个体差异性较大,且大多数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诊断较困难,因此需引起重视。目前,随着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等新项目的开展,这类疾病越来越多得到了早期的明确诊断。南京儿童医院儿科重危病人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4例遗传代谢疾病患儿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得到了明确的诊断,并进行相应的综合性治疗。现将本组患儿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遗传代谢病 儿科重危病人监护
下载PDF
川芎嗪对新生鼠缺血缺氧脑损伤HIF-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娟 俞海国 陆亚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川芎嗪对HIF-1ɑ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置于缺氧环境中,制备HIBD模型。川芎嗪干预组在缺血前和缺血后腹腔注射川芎嗪(50mg/kg)。...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川芎嗪对HIF-1ɑ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置于缺氧环境中,制备HIBD模型。川芎嗪干预组在缺血前和缺血后腹腔注射川芎嗪(50mg/kg)。应用逆转录PCR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川芎嗪对HIBD新生鼠皮质部位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缺血缺氧2h后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有增加的趋势,但与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川芎嗪干预组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明显高于缺血缺氧组(P<0.05)。结论:川芎嗪促进新生鼠缺血缺氧脑损伤皮质部位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是其神经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鼠 缺血缺氧脑损伤 川芎嗪 低氧诱导因子
下载PDF
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患儿的表型与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小琼 潘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908-909,共2页
自1970年Rethoré等[1]首先用显带技术识别证实了9p三体核型,至今已报道的9p三体或9p部分三体综合征约150例左右,临床特征为生长和智力障碍,耳郭畸形,眼距过宽,眼球深陷,球状鼻,嘴角过低,手、脚趾发育异常等。本文报道1例9p部分... 自1970年Rethoré等[1]首先用显带技术识别证实了9p三体核型,至今已报道的9p三体或9p部分三体综合征约150例左右,临床特征为生长和智力障碍,耳郭畸形,眼距过宽,眼球深陷,球状鼻,嘴角过低,手、脚趾发育异常等。本文报道1例9p部分三体患儿,并结合临床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三体 分子遗传学分析 9号染色体 文献复习 患儿 细胞 表型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