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病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22
1
作者 方静 杨海燕 +3 位作者 刘汉 洪慧丽 陈红 成晓蓉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期37-38,共2页
回顾性分析62例重症监护病房(ICU)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结果发现其与未充分使用镇静剂、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有关。提示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清醒病人进行相关宣教、适当应用镇静剂、... 回顾性分析62例重症监护病房(ICU)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结果发现其与未充分使用镇静剂、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有关。提示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清醒病人进行相关宣教、适当应用镇静剂、及时使用约束带等有效措施可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下载PDF
心脏移植术后早期ICU监测与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穆心苇 陶和 +5 位作者 章淬 施乾坤 牛永胜 李秀华 王翔 陈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77-679,共3页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在ICU的监测与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开展的9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存活8例,8例病人于术后8~14 h脱离呼吸机,术后2~5 d下床活动,住ICU时间5~10...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在ICU的监测与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开展的9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存活8例,8例病人于术后8~14 h脱离呼吸机,术后2~5 d下床活动,住ICU时间5~10 d,死亡1例,因右心功能衰竭直至死亡未能脱机.术后并发症有急性右心功能不全4例,肾衰2例,高血糖2例,大量胸腔积液1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加强监测,有效的抗排异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术后 监测 治疗 心脏移植手术 ICU监测 术后早期 治疗经验 心脏移植术后 右心功能不全 右心功能衰竭 大量胸腔积液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在ICU中应用胸腔阻抗法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3
作者 施乾坤 穆心苇 +1 位作者 牛永胜 张少华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3年第5期356-357,共2页
在ICU通过漂浮导管可以及时掌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籍此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然而,因为与其创伤性相关的并发症以及高昂的材料费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新一代胸腔阻抗... 在ICU通过漂浮导管可以及时掌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籍此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然而,因为与其创伤性相关的并发症以及高昂的材料费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新一代胸腔阻抗法(thofac icelectncal hioimpedance,TEB)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具有操作简便、实时测量,测量准确,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我科应用此法对6例危重患者进行了监测,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胸腔阻抗法 连续监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4
作者 汪慧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16期2039-2040,共2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时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我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0例清醒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拔管8例,占5%。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拒绝治疗;身体约束欠合理;舒... 目的:探讨ICU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时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我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0例清醒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拔管8例,占5%。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拒绝治疗;身体约束欠合理;舒适改变;气囊漏气或破裂;气管导管固定不合理;计划拔管指征掌握欠妥等因素均可造成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清醒患者应高度重视非计划拔管的预防,通过加强沟通、做好心理护理、提高舒适护理、合理的镇痛镇静、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合理的气囊管理、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等可减少和预防ICU气管插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下载PDF
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刘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2期160-163,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急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与试验组,各20例。参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急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与试验组,各20例。参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Scr水平[(112.25±12.44)μmol/L]、BUN水平[(9.88±2.51)mmol/L]、CysC水平[(0.86±0.34)mg/L]均低于参比组,eGFR水平[(64.29±5.65)mL/min]高于参比组(P<0.05)。干预前,两组WHOQOL-10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16.34±1.46)分]、角色功能评分[(16.62±1.42)分]、情绪功能评分[(16.77±1.45)分]、社会功能评分[(16.75±1.49)分]、认知功能评分[(16.85±1.34)分]均高于参比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对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行急诊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肾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干预措施 急性肾衰竭患者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秀华 陈永铭 +2 位作者 洪亮 袁受涛 郑曙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0-735,共6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前瞻性的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选择2... 目的:探讨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前瞻性的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和18例脓毒血症患者。采取外周血,用Annexin V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情况,用酶增敏免疫测定(EASI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观察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初始状态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分别为(4.41±1.45)%,(7.87±3.82)%及(11.01±4.52)%,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多于脓毒血症患者(P〈0.05),脓毒血症患者多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初始状态下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亚群的凋亡,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休克对照组和治疗组CD4+亚群的凋亡分别为(19.39±6.63)%和(22.61±5.64)%,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48 h后CD8+亚群的凋亡为在休克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状态下TNF-α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6.44±9.55)pg/mL,(29.58±13.6)pg/mL及(47.99±25.63)pg/mL,感染性休克组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 h;起病48 h后感染性休克对照组和治疗组的TNF-α浓度分别为(73.47±25.39)pg/mL和(59.66±16.37)pg/m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β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3.12±5.07)pg/mL,(25.21±14.7)pg/mL及(22.94±22.01)pg/mL,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是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8 h后感染性休克对照组和治疗组的IL-1β的浓度比较没有差异(P〉0.05)。基础状态下IL-10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6.38±7.5)pg/mL,(9.67±4.88)pg/mL及(15.01±5.36)pg/m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IL-10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 h;发病48 h后,休克对照组的IL-10的浓度为(30.18±16.62)pg/mL,治疗组为(40.62±24.23)pg/mL,治疗组的浓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可以使CD4+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同时会使IL-10升高,IL-10升高可能是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时诱导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增多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淋巴细胞 凋亡 氢化可的松
下载PDF
误吸性肺损伤发病机理 被引量:13
7
作者 牛永胜 穆心苇 张少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99-700,共2页
关键词 误吸 发病机理 急性肺损伤 肠内容物 胃肠 气管 食管 异物 唾液 口腔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应用肺动脉灌注减轻肺损伤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晓春 章淬 +6 位作者 黄福华 陈永铭 牛永胜 施乾坤 赵谊 肖继来 穆心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 :观察肺动脉灌注在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未行肺动脉灌注;灌注组: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即行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于不同时点分别抽取两组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 :观察肺动脉灌注在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未行肺动脉灌注;灌注组: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即行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于不同时点分别抽取两组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Pa O2/Fi O2);并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结果: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死于右心功能不全,病死率8.3%;灌注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注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肺动脉灌注应用于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减轻了患者肺损伤,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灌注 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肺损伤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立彦 李秀华 +3 位作者 瞿卫 陈永铭 洪亮 郑署云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581-1585,1588,共6页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可能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采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用Annexin-V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中的T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可能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采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用Annexin-V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中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中的游离皮质醇浓度,将上述的结果和脓毒血症病患者及健康对照(n=22)相比。结果在初始状态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分别为(4.41±1.45)%、(7.87±3.82)%及(11.01±4.52)%,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的凋亡比例高于脓毒血症患者(P<0.05),脓毒血症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初始状态下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亚群的凋亡为(9.62±8.32)%、(13.09±15.84)%及(11.33±19.6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状态下TNF-α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6.44±9.55)ng/L、(29.58±13.6)ng/L及(47.99±25.63)ng/L,感染性休克组TNF-α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IL-10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6.38±7.5)ng/L、(9.67±4.88)ng/L及(15.01±5.36)ng/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IL-10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游离皮质醇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0.45±0.42)μmol/L、(0.87±0.49)μmol/L及(1.39±0.84)μmol/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游离皮质醇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IL-1β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3.12±5.07)ng/L、(25.21±14.76)ng/L及(22.94±22.01)ng/L,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是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4+亚群可发生明显的凋亡,TNF-α、IL-10及皮质醇可能参与了诱导CD4+亚群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Β 皮质醇
下载PDF
严重颅脑创伤后不同误吸成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永胜 穆心苇 +2 位作者 章淬 王翔 彭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创伤早期误吸发生率及不同误吸成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97名重度颅脑创伤患者,行气管插管时通过喉镜观察声门处及经过气管导管吸引确定误吸物来源。分别于创伤后48h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创伤早期误吸发生率及不同误吸成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97名重度颅脑创伤患者,行气管插管时通过喉镜观察声门处及经过气管导管吸引确定误吸物来源。分别于创伤后48h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36例患者有误吸(37%),其中22例误吸物为血液,14例为胃内容物。误吸血液组PT、APTT显著高于无误吸组,FI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严重颅脑创伤后误吸发生率高,误吸成分主要是血液,误吸血液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应早期加强气道管理,并注意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误吸 肺损伤 血液凝固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晓春 章淬 +1 位作者 陈永铭 穆心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26-1628,共3页
目的:评价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效果。方法:31例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分别于术前放置球囊反搏导管,心脏复跳后行IABP辅助,对使用IABP前和停IABP前患者舒张压(DBP)、心输出量(CO)、... 目的:评价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效果。方法:31例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分别于术前放置球囊反搏导管,心脏复跳后行IABP辅助,对使用IABP前和停IABP前患者舒张压(DBP)、心输出量(CO)、尿量、血管活性药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1例患者术后死于右心功能不全,病死率3.2%,其余患者于2~8天转出ICU;停用IABP前心输出量、舒张压和尿量均值明显高于使用IABP前均值;停用IABP前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均值明显低于使用IABP前均值。结论:对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进行IABP辅助具有明显的循环支持效果,提高了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搭桥术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4
12
作者 穆心苇 施乾坤 +5 位作者 章淬 牛永胜 陶和 李秀华 王翔 赵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间共观察到22例心血管手术后V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VS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22例均在术后2~6h内发...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间共观察到22例心血管手术后V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VS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22例均在术后2~6h内发生VS,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E)经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微泵输注,剂量从0.05μg/(kg·min)起,最大用至0.4μg/(kg·min)。治疗目标是维持MAP≥70mmHg,SVRI≥140.0kPa·s/(L·m2),NE应用时间10~48h。本组患者无肾功能衰竭和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无死亡。结论:正确诊断VS和评判治疗效果必须要有Swan-Ganz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脏手术后VS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是值得推荐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血管麻痹综合征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章淬 穆心苇 +3 位作者 牛永胜 王长来 张铮 陈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31-632,共2页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围术期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记录95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2 h内的每小时SvO2、心指数(CI).按SvO2均数分为<60%(Ⅰ组,n=10)、60%~70%(Ⅱ组,n=45)、>70%(Ⅲ组,n=40)三组.统计...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围术期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记录95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2 h内的每小时SvO2、心指数(CI).按SvO2均数分为<60%(Ⅰ组,n=10)、60%~70%(Ⅱ组,n=45)、>70%(Ⅲ组,n=40)三组.统计各组患者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ACT)、ICU停留时间、术前基础疾病和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各组间年龄、LVEF、基础疾病发生数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的ACT、体外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较Ⅱ、Ⅲ组显著延长,CI降低,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某些围术期因素可降低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SvO2水平低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围术期并发症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术后早期 心脏 临床研究 ICU停留时间 体外循环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 主动脉阻断时间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秀华 穆心苇 +3 位作者 郑曙云 陈永铭 肖继来 袁受涛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死亡率
下载PDF
心脏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和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章淬 王长来 +2 位作者 陈鑫 穆心苇 张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入ICU30min后在安静状态下记录SvO2值,以后每小时记录1次,共12h。按SvO2均数分为≤65%(Ⅰ组,n=36)、>...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入ICU30min后在安静状态下记录SvO2值,以后每小时记录1次,共12h。按SvO2均数分为≤65%(Ⅰ组,n=36)、>65%(Ⅱ组,n=59)两组。统计各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Ⅰ组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为50%(18/36),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9/36),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4%(5/36)均较高,和Ⅱ组间有显著差异,P值<0.05。两组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的ICU停留时间(4.42±3.41)天较Ⅱ组(3.00±1.56)天明显延长,P<0.05。结论: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低SvO2水平时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增多,ICU停留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右心功能不全的防治 被引量:3
16
作者 穆心苇 陶和 +2 位作者 章淬 施乾坤 牛永胜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12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右心功能不全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8月至2005年4月完成的9例心脏移植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均在ICU行右心漂浮导管监测,评估肺血管阻力(PVR)及对药物(硝酸甘油或前列腺素E1)的治疗反应,术后用正性...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右心功能不全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8月至2005年4月完成的9例心脏移植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均在ICU行右心漂浮导管监测,评估肺血管阻力(PVR)及对药物(硝酸甘油或前列腺素E1)的治疗反应,术后用正性肌力药、肺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治疗右心功能不全.结果9例受体术前的PVR为2.4~5.7Wood.5例术后出现了右心功能不全或右心衰竭,1例术后第8天死亡,8例病人于术后8~14小时脱离呼吸机,术后2~5天下床活动,住ICU时间:5~12天.结论心脏移植术后针对高危病人,控制补液或加强利尿以减少前负荷,经肺动脉导管输注肺血管扩张剂,减轻右心后负荷,同时予以正性肌力药物加强术后右心功能支持,是防治右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右心功能不全 预防 治疗 术后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在重症监护病房镇静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薛艳 刘汉 刘颖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3期2041-2043,共3页
疾病本身、麻醉或手术的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治疗环境、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措施(如机械通气、血液透析、气管插管等)及患者的心理因素等诸多原因,会导致其不适和躁动,影响治疗和恢复,因此对患者实施适度镇静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一... 疾病本身、麻醉或手术的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治疗环境、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措施(如机械通气、血液透析、气管插管等)及患者的心理因素等诸多原因,会导致其不适和躁动,影响治疗和恢复,因此对患者实施适度镇静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脑电双频指数(BIS)是一种监测麻醉镇静和深度的指标,它也可应用于ICU患者的镇静监测。现综述关于BIS监测重症患者的镇静深度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重症监护 镇静 靶控输注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游离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秀华 郑曙云 +2 位作者 陈永铭 肖继来 袁受涛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血浆游离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ICU收治的5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游离皮质醇浓度进行检测,观察其在感染性休克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与31例非感染性危重病组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血浆游离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ICU收治的5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游离皮质醇浓度进行检测,观察其在感染性休克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与31例非感染性危重病组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非感染的危重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感染性休克组中生存者的游离皮质醇浓度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组,(2.21±0.45)nmol/L vs(1.12±0.48)nmol/L,(0.44±0.11)nmol/L(P<0.05);而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组浓度又高于存活组,(2.69±0.66)nmol/L vs(2.21±0.45)nmol/L(P<0.05),对感染性休克存活者的分析发现,血浆游离皮质醇浓度随着病情的控制而降低,(2.21±0.45)nmol/L vs(1.52±0.38)nmol/L vs(0.57±0.31)nmol/L(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浆游离皮质醇浓度和病情变化有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皮质醇 预后
下载PDF
高龄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永胜 穆心苇 +1 位作者 章淬 施乾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52-1553,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老年人 重症监护
下载PDF
综合保温措施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吕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8期739-741,共3页
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保温措施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8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保温护理... 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保温措施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8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术中一般情况、术后凝血功能、麻醉拔管时间、寒战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温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及输液量、术中尿量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麻醉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寒战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00%及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0%及10.00%(P<0.01或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可显著减低寒战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缩短麻醉拔管时间,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保温 心脏外科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