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病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22
1
作者 方静 杨海燕 +3 位作者 刘汉 洪慧丽 陈红 成晓蓉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期37-38,共2页
回顾性分析62例重症监护病房(ICU)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结果发现其与未充分使用镇静剂、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有关。提示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清醒病人进行相关宣教、适当应用镇静剂、... 回顾性分析62例重症监护病房(ICU)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结果发现其与未充分使用镇静剂、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有关。提示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清醒病人进行相关宣教、适当应用镇静剂、及时使用约束带等有效措施可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下载PDF
PDCA循环在ICU专科护士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海燕 潮欣畅 +1 位作者 成晓蓉 王芳 《护理管理杂志》 2009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对ICU专科护士实施临床教学管理。方法带教全程运用PDCA循环管理:选择合适的带教老师,建立层层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纳入下个周期的循环中。结果30名学员实习成绩均达到实习目标。结论运用PDCA循环指导ICU专科护...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对ICU专科护士实施临床教学管理。方法带教全程运用PDCA循环管理:选择合适的带教老师,建立层层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纳入下个周期的循环中。结果30名学员实习成绩均达到实习目标。结论运用PDCA循环指导ICU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增强了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专科护士 教学管理
下载PDF
心脏移植术后早期ICU监测与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穆心苇 陶和 +5 位作者 章淬 施乾坤 牛永胜 李秀华 王翔 陈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77-679,共3页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在ICU的监测与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开展的9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存活8例,8例病人于术后8~14 h脱离呼吸机,术后2~5 d下床活动,住ICU时间5~10...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在ICU的监测与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开展的9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存活8例,8例病人于术后8~14 h脱离呼吸机,术后2~5 d下床活动,住ICU时间5~10 d,死亡1例,因右心功能衰竭直至死亡未能脱机.术后并发症有急性右心功能不全4例,肾衰2例,高血糖2例,大量胸腔积液1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加强监测,有效的抗排异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术后 监测 治疗 心脏移植手术 ICU监测 术后早期 治疗经验 心脏移植术后 右心功能不全 右心功能衰竭 大量胸腔积液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诊ICU患者发生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英 张铮 马明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935-1936,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对策。方法:对本院急诊ICU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3年间收治的DIC患者原发病及并发症、临床表现、DIC确诊时间、治疗、病死率等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ICU患者发生DIC,原...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对策。方法:对本院急诊ICU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3年间收治的DIC患者原发病及并发症、临床表现、DIC确诊时间、治疗、病死率等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ICU患者发生DIC,原发病多样、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并发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DIC确诊常为中晚期;病死率高。结论:ICU医生要对DIC保持高度警惕性,争取对高危病人行pre-DIC指标及早期DIC诊断指标常规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有效终止病因是终止DIC病理过程最关键措施。同时危重病患者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危重病 DIC患者 急诊ICU ICU患者 临床特点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pre-DIC 危重病患者
下载PDF
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徐英 戴国强 张铮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669-670,共2页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急诊 加强医院病房 院内感染
下载PDF
在ICU中应用胸腔阻抗法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6
作者 施乾坤 穆心苇 +1 位作者 牛永胜 张少华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3年第5期356-357,共2页
在ICU通过漂浮导管可以及时掌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籍此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然而,因为与其创伤性相关的并发症以及高昂的材料费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新一代胸腔阻抗... 在ICU通过漂浮导管可以及时掌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籍此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然而,因为与其创伤性相关的并发症以及高昂的材料费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新一代胸腔阻抗法(thofac icelectncal hioimpedance,TEB)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具有操作简便、实时测量,测量准确,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我科应用此法对6例危重患者进行了监测,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胸腔阻抗法 连续监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纳洛酮在ICU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秦海东 戴国强 张铮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26-426,428,共2页
目的 :探讨 ICU中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应用纳洛酮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 74例 ICU中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首剂 1.2~ 2 .0 mg静脉注射 ,而后每 2~ 3h静脉注射 0 .4~ 1.2 mg。对照组... 目的 :探讨 ICU中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应用纳洛酮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 74例 ICU中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首剂 1.2~ 2 .0 mg静脉注射 ,而后每 2~ 3h静脉注射 0 .4~ 1.2 mg。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自主呼吸恢复 ,顺利撤除呼吸支持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 .0 5 )。观察组治疗前后β- EP值显著下降。结论 :纳洛酮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纳洛酮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Β-内啡肽 治疗
下载PDF
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8
作者 汪慧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16期2039-2040,共2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时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我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0例清醒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拔管8例,占5%。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拒绝治疗;身体约束欠合理;舒... 目的:探讨ICU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时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我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0例清醒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拔管8例,占5%。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拒绝治疗;身体约束欠合理;舒适改变;气囊漏气或破裂;气管导管固定不合理;计划拔管指征掌握欠妥等因素均可造成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清醒患者应高度重视非计划拔管的预防,通过加强沟通、做好心理护理、提高舒适护理、合理的镇痛镇静、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合理的气囊管理、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等可减少和预防ICU气管插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下载PDF
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秀华 陈永铭 +2 位作者 洪亮 袁受涛 郑曙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0-735,共6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前瞻性的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选择2... 目的:探讨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前瞻性的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和18例脓毒血症患者。采取外周血,用Annexin V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情况,用酶增敏免疫测定(EASI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观察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初始状态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分别为(4.41±1.45)%,(7.87±3.82)%及(11.01±4.52)%,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多于脓毒血症患者(P〈0.05),脓毒血症患者多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初始状态下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亚群的凋亡,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休克对照组和治疗组CD4+亚群的凋亡分别为(19.39±6.63)%和(22.61±5.64)%,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48 h后CD8+亚群的凋亡为在休克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状态下TNF-α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6.44±9.55)pg/mL,(29.58±13.6)pg/mL及(47.99±25.63)pg/mL,感染性休克组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 h;起病48 h后感染性休克对照组和治疗组的TNF-α浓度分别为(73.47±25.39)pg/mL和(59.66±16.37)pg/m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β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3.12±5.07)pg/mL,(25.21±14.7)pg/mL及(22.94±22.01)pg/mL,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是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8 h后感染性休克对照组和治疗组的IL-1β的浓度比较没有差异(P〉0.05)。基础状态下IL-10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6.38±7.5)pg/mL,(9.67±4.88)pg/mL及(15.01±5.36)pg/m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IL-10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 h;发病48 h后,休克对照组的IL-10的浓度为(30.18±16.62)pg/mL,治疗组为(40.62±24.23)pg/mL,治疗组的浓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可以使CD4+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同时会使IL-10升高,IL-10升高可能是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时诱导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增多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淋巴细胞 凋亡 氢化可的松
下载PDF
误吸性肺损伤发病机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牛永胜 穆心苇 张少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99-700,共2页
关键词 误吸 发病机理 急性肺损伤 肠内容物 胃肠 气管 食管 异物 唾液 口腔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立彦 李秀华 +3 位作者 瞿卫 陈永铭 洪亮 郑署云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581-1585,1588,共6页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可能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采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用Annexin-V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中的T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可能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采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用Annexin-V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中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中的游离皮质醇浓度,将上述的结果和脓毒血症病患者及健康对照(n=22)相比。结果在初始状态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分别为(4.41±1.45)%、(7.87±3.82)%及(11.01±4.52)%,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的凋亡比例高于脓毒血症患者(P<0.05),脓毒血症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初始状态下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亚群的凋亡为(9.62±8.32)%、(13.09±15.84)%及(11.33±19.6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状态下TNF-α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6.44±9.55)ng/L、(29.58±13.6)ng/L及(47.99±25.63)ng/L,感染性休克组TNF-α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IL-10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6.38±7.5)ng/L、(9.67±4.88)ng/L及(15.01±5.36)ng/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IL-10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游离皮质醇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0.45±0.42)μmol/L、(0.87±0.49)μmol/L及(1.39±0.84)μmol/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游离皮质醇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IL-1β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3.12±5.07)ng/L、(25.21±14.76)ng/L及(22.94±22.01)ng/L,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是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4+亚群可发生明显的凋亡,TNF-α、IL-10及皮质醇可能参与了诱导CD4+亚群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Β 皮质醇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玉章锋 秦海东 +2 位作者 鲍磊 邓会标 张铮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方法,评价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联合静脉注射内毒素诱导脓...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方法,评价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联合静脉注射内毒素诱导脓毒症休克合并AKI动物模型。将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造模组(n=35)。2组分别于造模后0、3、6、9、12h留取血、尿及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兔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取兔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ELISA法检测各组兔血液NGAL和尿液IL-18、KIM-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各时间点病理组织学观察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12h时间点SCr水平明显升高(P<0.05);BUN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h时间点NGAL即明显升高(P<0.05);KIM-1和IL-18于9h时间点开始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时肾脏功能受损严重;NGAL和KIM-1可用于脓毒症休克合并AKI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早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危重患者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倪海滨 张铮 秦海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谷氨酰胺(Gln)强化肠外营养对危重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谷氨酰胺对危重患者保护的内在机制。方法选择本院急诊ICU及脑外科收治的44例危重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Gln强化组,每组22例。两...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谷氨酰胺(Gln)强化肠外营养对危重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谷氨酰胺对危重患者保护的内在机制。方法选择本院急诊ICU及脑外科收治的44例危重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Gln强化组,每组22例。两组患者均行肠内、外营养,Gln强化组另予静脉注射Gln0.4g.kg-1.d-1,连续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热休克蛋白70(HSP70)、Gln水平、机械通气时间、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前常规组和强化组Gln、HSP7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常规组Gln、HSP70水平较治疗前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强化组治疗后Gln、HSP7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且两组治疗后Gln、HSP7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强化组体内Gln与HSP70存在正相关性(r=0.65,P=0.00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强化组CD3、CD4、CD4/CD8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肠外补充Gln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体内HSP70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谷氨酰胺 热休克蛋白70 肠外营养
下载PDF
严重颅脑创伤后不同误吸成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牛永胜 穆心苇 +2 位作者 章淬 王翔 彭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创伤早期误吸发生率及不同误吸成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97名重度颅脑创伤患者,行气管插管时通过喉镜观察声门处及经过气管导管吸引确定误吸物来源。分别于创伤后48h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创伤早期误吸发生率及不同误吸成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97名重度颅脑创伤患者,行气管插管时通过喉镜观察声门处及经过气管导管吸引确定误吸物来源。分别于创伤后48h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36例患者有误吸(37%),其中22例误吸物为血液,14例为胃内容物。误吸血液组PT、APTT显著高于无误吸组,FI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严重颅脑创伤后误吸发生率高,误吸成分主要是血液,误吸血液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应早期加强气道管理,并注意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误吸 肺损伤 血液凝固
下载PDF
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章淬 穆心苇 +3 位作者 牛永胜 王长来 张铮 陈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31-632,共2页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围术期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记录95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2 h内的每小时SvO2、心指数(CI).按SvO2均数分为<60%(Ⅰ组,n=10)、60%~70%(Ⅱ组,n=45)、>70%(Ⅲ组,n=40)三组.统计...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围术期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记录95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2 h内的每小时SvO2、心指数(CI).按SvO2均数分为<60%(Ⅰ组,n=10)、60%~70%(Ⅱ组,n=45)、>70%(Ⅲ组,n=40)三组.统计各组患者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ACT)、ICU停留时间、术前基础疾病和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各组间年龄、LVEF、基础疾病发生数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的ACT、体外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较Ⅱ、Ⅲ组显著延长,CI降低,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某些围术期因素可降低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SvO2水平低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围术期并发症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术后早期 心脏 临床研究 ICU停留时间 体外循环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 主动脉阻断时间
下载PDF
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9
16
作者 倪海滨 刘汉 张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4-304,共1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肠内营养 并发症 防治
下载PDF
心脏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和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章淬 王长来 +2 位作者 陈鑫 穆心苇 张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入ICU30min后在安静状态下记录SvO2值,以后每小时记录1次,共12h。按SvO2均数分为≤65%(Ⅰ组,n=36)、>...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入ICU30min后在安静状态下记录SvO2值,以后每小时记录1次,共12h。按SvO2均数分为≤65%(Ⅰ组,n=36)、>65%(Ⅱ组,n=59)两组。统计各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Ⅰ组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为50%(18/36),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9/36),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4%(5/36)均较高,和Ⅱ组间有显著差异,P值<0.05。两组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的ICU停留时间(4.42±3.41)天较Ⅱ组(3.00±1.56)天明显延长,P<0.05。结论: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低SvO2水平时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增多,ICU停留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晓春 章淬 +1 位作者 陈永铭 穆心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26-1628,共3页
目的:评价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效果。方法:31例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分别于术前放置球囊反搏导管,心脏复跳后行IABP辅助,对使用IABP前和停IABP前患者舒张压(DBP)、心输出量(CO)、... 目的:评价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效果。方法:31例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分别于术前放置球囊反搏导管,心脏复跳后行IABP辅助,对使用IABP前和停IABP前患者舒张压(DBP)、心输出量(CO)、尿量、血管活性药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1例患者术后死于右心功能不全,病死率3.2%,其余患者于2~8天转出ICU;停用IABP前心输出量、舒张压和尿量均值明显高于使用IABP前均值;停用IABP前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均值明显低于使用IABP前均值。结论:对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进行IABP辅助具有明显的循环支持效果,提高了重症冠脉搭桥术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搭桥术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4
19
作者 穆心苇 施乾坤 +5 位作者 章淬 牛永胜 陶和 李秀华 王翔 赵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间共观察到22例心血管手术后V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VS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22例均在术后2~6h内发...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间共观察到22例心血管手术后V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VS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22例均在术后2~6h内发生VS,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E)经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微泵输注,剂量从0.05μg/(kg·min)起,最大用至0.4μg/(kg·min)。治疗目标是维持MAP≥70mmHg,SVRI≥140.0kPa·s/(L·m2),NE应用时间10~48h。本组患者无肾功能衰竭和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无死亡。结论:正确诊断VS和评判治疗效果必须要有Swan-Ganz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脏手术后VS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是值得推荐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血管麻痹综合征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 被引量:87
20
作者 盛茜 刘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及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9月收住急诊ICU的354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头高位、密闭式吸痰和吸引、严格洗手、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加强口...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及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9月收住急诊ICU的354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头高位、密闭式吸痰和吸引、严格洗手、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加强口咽部管理、避免质子泵抑制剂等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其体温、血像、胸部X线片及痰培养。选取本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行机械通气的398例患者作对照。结果采取集束化护理后,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入住ICU时间缩短。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集束化护理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