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颌骨骨岛的CBCT三维影像特点分析
1
作者 闫世杰 杨连丰 +5 位作者 王晶艳 张娟 朱婷婷 冷迪雅 周广超 顾培玉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721-727,共7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颌骨骨岛(bone island,BI)的三维影像特点。方法选取4000例患者的CBCT数据,用NNT 10.0软件进行CBCT数据重建,采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图分析BI的三维特点,包括位置、形状、...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颌骨骨岛(bone island,BI)的三维影像特点。方法选取4000例患者的CBCT数据,用NNT 10.0软件进行CBCT数据重建,采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图分析BI的三维特点,包括位置、形状、密度、边界、与骨皮质和牙根的关系、直径、累及的解剖结构及并发症,分析上述BI影像学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共803例有骨岛,总发生率为20.08%。其中男338例,共有骨岛389个;女465例,共有骨岛526个。男性和女性均以1个骨岛为主,发生骨岛的男女性别比为1∶1.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的BI均多发于下颌前磨牙和磨牙区,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以高密度、半舌型最多见,大多位于根尖下方并且边界不清。男性和女性BI的近远中向平均最大径均大于颊舌向平均最大径(P<0.05),最常累及的解剖结构是下牙槽神经管、骨皮质浸润和颏孔。结论中国人颌骨BI的三维影像特点无性别差异,CBCT能准确全面地分析BI的三维影像学特点及与周围牙和骨组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岛 锥形束CT 并发症 三维影像特点
下载PDF
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洲 周耀 +3 位作者 姜楠 于金华 张光东 孙超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706-708,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X线片和锥形束CT(CBCT)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因牙周病拔除的下颌第二恒磨牙110颗,模拟临床拍摄颊舌向X线片,并进行CBCT扫描。统计C形根管的发生率及其类型。结果 110颗离...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X线片和锥形束CT(CBCT)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因牙周病拔除的下颌第二恒磨牙110颗,模拟临床拍摄颊舌向X线片,并进行CBCT扫描。统计C形根管的发生率及其类型。结果 110颗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中,通过X线片诊断为C形根管的46颗(41.81%),通过CBCT影像确诊为C形根管显示66颗(60.00%)。通过CBCT诊断为C形根管的离体牙中,其中Ⅰ类(融合型)26颗,Ⅱ类(对称型)22颗,Ⅲ类(不对称型)18颗。Ⅰ类中,C4截面形态主要在根管下段出现的频率较高,Ⅱ类中,C3在整个根管各段中出现的频率较高。Ⅲ类中,C1和C2主要出现在根管上段。结论具有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磨牙基本可以通过X线片初步诊断,但如需了解其根管的详细信息则要通过CBCT扫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形根管 X线片 锥形束CT 影像分析
下载PDF
超声影像技术分析发音时舌运动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孟贤 姜成惠 +3 位作者 周广超 汪彬昺 李盛 施星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56-361,共6页
舌是重要的发音器官之一,也是最灵活的发音器官。舌在口腔内位置、形态以及活动方式的改变,会引起共鸣腔和气流的变化,进而会影响语音的产出和质量。超声波是一种对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行显像的影像学技术,超声因其实时成像、方便快捷... 舌是重要的发音器官之一,也是最灵活的发音器官。舌在口腔内位置、形态以及活动方式的改变,会引起共鸣腔和气流的变化,进而会影响语音的产出和质量。超声波是一种对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行显像的影像学技术,超声因其实时成像、方便快捷、安全无辐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超声影像技术在发音舌运动模式研究中的应用原理、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构音
下载PDF
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牙体解剖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逸芸 吴大明 梅予锋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558-561,共4页
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因具有空间分辨率高、能提供三维图像、图像无失真、放射剂量低和扫描时间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利用CBCT既能精确测量牙齿和根管的长度,判断牙根... 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因具有空间分辨率高、能提供三维图像、图像无失真、放射剂量低和扫描时间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利用CBCT既能精确测量牙齿和根管的长度,判断牙根、根管的数目和形态,又能准确诊断牙内陷及罕见根管形态的病例。因此,本文就CBCT在牙体解剖学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牙体解剖 测量 形态
下载PDF
815颗儿童上颌多生牙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云 曹灵 +1 位作者 王雅欣 于剑南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17-721,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上颌前部多生牙的三维特征,分析其对恒牙的影响。方法基于临床及CBCT资料回顾性分析594例儿童815颗上颌前部多生牙病例的年龄、性别、部位、数目、形态、萌出情况及对恒前牙的影响。结果594例患者共815颗多生牙,患者的平均... 目的研究儿童上颌前部多生牙的三维特征,分析其对恒牙的影响。方法基于临床及CBCT资料回顾性分析594例儿童815颗上颌前部多生牙病例的年龄、性别、部位、数目、形态、萌出情况及对恒前牙的影响。结果594例患者共815颗多生牙,患者的平均年龄7.98岁,男女比例为3.37∶1;上颌前部多生牙中以1颗多生牙最常见(63.97%);形态以锥形多见;位置分布上,正中多生牙84.54%,冠在腭侧占大部分(78.28%);方向上440颗倒置(53.99%),其次是正向。儿童上颌前部多生牙大部分未萌或阻生,已萌多生牙占20.61%。对恒前牙影响中,多生牙中错[牙合]畸形555例,发生率高达68.10%,囊性变23例,恒牙牙根吸收14例。结论儿童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易引发错[牙合]畸形,需及时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生牙 CBCT 错[牙合]畸形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的上颌窦解剖形态三维分析
6
作者 朱婷婷 冷迪雅 +4 位作者 王晶艳 顾培玉 周广超 张娟 吴大明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正常上颌窦的解剖形态,评价其与年龄和性别的变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认识正常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所预判。方法选择480例患者的CBCT数据,根据年龄分为4组:...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正常上颌窦的解剖形态,评价其与年龄和性别的变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认识正常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所预判。方法选择480例患者的CBCT数据,根据年龄分为4组:18~24岁组、25~39岁组、40~54岁组和≥55岁组。将CB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测量双侧上颌窦体积(maxillary sinus volume,MSV)、表面积,观察上颌窦底(maxillary sinus floor,MSF)的形态,使用SPSS软件分析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结果左右侧MSV、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MSV和表面积均大于女性(P<0.05)。18~24岁组和25~39岁组MSV大于其他两组,且18~24岁组表面积的测量值最大(P<0.05)。性别与MSF形态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年龄与MSF形态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上颌窦的体积及表面积受年龄及性别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左右侧上颌窦的形态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窦容积 上颌窦表面积 上颌窦底
下载PDF
华东地区中国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姜楠 周洲 +3 位作者 周耀 于金华 孙超 张光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3-697,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华东地区下颌第一恒磨牙不同根管形态及其发生率,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参照Vertucci分类法统...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华东地区下颌第一恒磨牙不同根管形态及其发生率,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参照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健康、未经治疗、发育完全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形态。结果:共获取766例患者(137例患者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的1 395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图像数据。下颌第一恒磨牙双根的发生率大约为68.5%,3根的发生率为31.4%;3根管的发生率为57.9%,4根管的发生率为38.5%。近中根大多拥有2个根管。大部分的远中根均为Vertucci I型,近中牙根的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下颌第一磨牙拥有6种不同的根管形态。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个体发生率为35.3%。男女性别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双侧对称性的发生率为60%,且右侧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及数目具有多样性,CBCT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来辨别分析下颌磨牙的根管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一磨牙 根管形态
下载PDF
应用CBCT评判根管治疗失败原因 被引量:13
8
作者 汪小彤 孙超 +1 位作者 朱洁 刘卫红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应用CBCT判断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比较CBCT与根尖X线片在诊断根管治疗失败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拍摄CBCT的根管治疗失败病例74例,对其病因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收集病例中,失败原因包括根管欠充、遗漏根管、... 目的应用CBCT判断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比较CBCT与根尖X线片在诊断根管治疗失败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拍摄CBCT的根管治疗失败病例74例,对其病因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收集病例中,失败原因包括根管欠充、遗漏根管、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折、冠渗漏、根管超充及根管侧穿。结论根管欠充、遗漏根管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牙周损害则是后期处理的疑难因素。CBCT可为病因的确定提供有力参考依据,且对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根管治疗 失败原因
下载PDF
锥形束CT和数字化牙片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娜 陈鑫 +3 位作者 周广超 孙超 许小会 吴大明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数字化牙片(digital periapical radiographs,DPRs)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需拔牙的正畸患者拍摄CBCT,共46例患者82颗前磨牙纳入研究。利用CBCT自带软件从轴位(axial planes...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数字化牙片(digital periapical radiographs,DPRs)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需拔牙的正畸患者拍摄CBCT,共46例患者82颗前磨牙纳入研究。利用CBCT自带软件从轴位(axial planes,APs)、矢状位(sagittal planes,SPs)和冠状位(coronal planes,CPs)测量牙齿的长度。牙齿拔出后,利用游标卡尺测量牙齿长度作为金标准。然后将牙齿放入人干头颅的相应牙槽窝内,使用分角线技术拍摄DPRs,并测量牙齿长度。比较CBCT和DPRs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结果单根前磨牙,CBCT-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的测量值均低于牙齿实际长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数字化牙片测量值显著高于牙齿实际长度(P<0.05)。双根前磨牙,CBCT-轴位测量值高于牙齿实际长度,CBCT-矢状位和冠状位测量值低于牙齿实际长度,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牙片测量值显著低于颊根的实际长度,高于腭根的实际长度(P<0.05)。结论CBCT测量牙齿长度显示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数字化牙片 牙齿测量
下载PDF
下颌前牙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缪惠灵 吴大明 +3 位作者 徐海 王娟 孙超 张光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2-766,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以期为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影像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拍摄CBCT的1 02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牙位、性别和年龄分...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以期为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影像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拍摄CBCT的1 02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牙位、性别和年龄分组,参照Vertucci分类法观察牙根和根管数目、根管构型。结果:共6 032颗下颌前牙被纳入研究。所有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均为单根牙,0.9%(18/2 042)的尖牙为双根牙。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多根管率分别为10.6%(211/1 990)、18.0%(360/2 000)和5.4%(111/2 042),且下颌前牙双根管多为TypeⅢ。多根管对称发生的比例分别为中切牙89.9%(98/109)、侧切牙87.3%(165/199)、尖牙48.0%(36/75)。各年龄组中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多根管发生率最高的分别为>30~40岁组(14.6%,57/397)、>40~50岁组(21.1%,62/294)、>50~60岁组(8.4%,27/320),多根管发生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与男性下颌前牙多根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5%vs.11.53%,P>0.05)。结论:下颌前牙根管治疗时注意多根管的发生,多根管发生率和年龄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前牙 根管形态
下载PDF
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丽君 吴大明 +2 位作者 杨路 谢海峰 何峰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评价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为3~8 mm的患者种植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颌后牙缺失,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但未进行植骨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调查研究,这些病例术前的RBH为3~8 mm。参照Cochra... 目的评价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为3~8 mm的患者种植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颌后牙缺失,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但未进行植骨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调查研究,这些病例术前的RBH为3~8 mm。参照Cochran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进行临床随访。通过影像资料测量术前种植体近远中位置RBH,并与术后1年相同位置进行对比,分析骨量变化。结果 10例病例的种植体均存留,根据标准评价1年种植成功率100%。病例术前RBH为3.0~7.2 mm,术后1年种植体边缘骨高度为3.6~9.2 mm,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种植区骨变化量(1.1±0.5)mm。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不植骨的条件下对于RBH 3~8 mm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上颌窦内提升 植骨
下载PDF
平行和分角线投照数字根尖片测量种植体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杨 唐天润 +4 位作者 王雅欣 杨连丰 孙超 王晶艳 吴大明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平行和分角线投照数字根尖片(digital periapical radiographs,DPR)测量种植体长度和直径的准确性,为DPR评价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水平提供参考。方法160名患者210颗种植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行投照组(80例患者,98颗种植体)... 目的通过比较平行和分角线投照数字根尖片(digital periapical radiographs,DPR)测量种植体长度和直径的准确性,为DPR评价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水平提供参考。方法160名患者210颗种植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行投照组(80例患者,98颗种植体)和分角线投照组(80例患者,112颗种植体),术后即刻拍摄DPR。利用软件SOPRO Imaging 2.20盲法测量DPR上种植体的直径和长度,然后与种植体实际值比较,利用SPSS软件进行两元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评价两种投照DPR测量的准确性。结果平行投照DPR测量直径和长度与种植体实际值的差值分别为(0.14±0.10)mm、(0.20±0.15)mm,水平和垂直放大倍率分别为1.58%、2.13%;分角线投照DPR测量直径和长度与种植体实际值的差值分别为(0.37±0.22)mm、(1.04±0.47)mm,水平和垂直放大倍率分别为3.90%、10.65%。平行投照DPR测量种植体长度和直径的准确性均优于分角线投照DPR(P<0.05)。结论平行投照DPR能更准确地测量种植体的直径和长度,提示利用平行投照DPR能更准确地评价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角线投照技术 数字根尖片 种植体 平行投照技术
下载PDF
两种人工骨粉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晓杰 卞一峰 +2 位作者 吴大明 陈宁 王来杰 《口腔生物医学》 2019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评价前牙及前磨牙拔除后应用国产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方法:将3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15人)与对照组(15人),实验组拔牙后即刻填充国产天博骨粉,对照组拔牙后即刻填充瑞士Bio-Oss骨粉,术后即刻和6个月复查时拍... 目的:评价前牙及前磨牙拔除后应用国产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方法:将3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15人)与对照组(15人),实验组拔牙后即刻填充国产天博骨粉,对照组拔牙后即刻填充瑞士Bio-Oss骨粉,术后即刻和6个月复查时拍摄锥形束CT(CBCT),观察牙槽嵴骨高度及宽度的变化。牙槽嵴骨高度通过牙槽嵴长轴测得,牙槽嵴骨宽度于牙槽嵴顶下方1 mm(W1)、4 mm(W2)、7 mm(W3)处测得。结果:实验组牙槽骨高度平均下降(6.86±11.92)%,宽度平均减少为:W1=(16.17±14.94)%,W 2=(10.39±17.61)%,W 3=(5.17±12.03)%。对照组牙槽嵴骨高度平均下降(9.87±8.78)%,宽度平均减少为:W1=(17.33±22.60)%,W2=(9.89±13.39)%,W3=(2.29±10.19)%。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牙槽骨保存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产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在位点保存方面与Bio-Oss骨粉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 BIO-OSS 位点保存术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根管封闭剂和锥形束CT拍摄参数对牙根纵裂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荣迪 巫慧丽 +5 位作者 王莹 王晶艳 张娟 周广超 顾培玉 吴大明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529-533,539,共6页
目的研究根管封闭剂和锥形束CT(CBCT)拍摄参数对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人前磨牙40颗,去冠,随机均分为4组:iRoot SP、AH Plus、载银锌介孔钙硅纳米粒子(Ag-Zn-MCSNs)和对照组。根管充填后制备VRF模... 目的研究根管封闭剂和锥形束CT(CBCT)拍摄参数对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人前磨牙40颗,去冠,随机均分为4组:iRoot SP、AH Plus、载银锌介孔钙硅纳米粒子(Ag-Zn-MCSNs)和对照组。根管充填后制备VRF模型,然后将牙根置入人上颌前磨牙牙槽窝内,拍摄CBCT,视野(field of view,FOV)和体素分别为:12 cm×8 cm、0.30 mm;12 cm×8 cm、0.15 mm;8 cm×8 cm、0.15 mm;8 cm×8 cm、0.30 mm。由2名观察者对CBCT图像进行判读。结果各实验组之间的准确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医师正确诊断根纵裂的部位均是在轴面冠1/3区。结论不同根管封闭剂和CBCT拍摄参数诊断VRF的准确性无显著影响,建议应用CBCT诊断根充牙齿的VRF时,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选择较小FOV及较大的体素,以尽量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牙根纵裂 根管封闭剂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相对廓清率对肾癌胰腺转移瘤与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国勋 吴芬 +2 位作者 宋佳成 马占龙 巫慧丽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比较肾癌胰腺转移瘤(pRCC)与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在增强CT上的影像学表现,探讨相对廓清率(RPW)对于两者之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患者中36个p... 目的比较肾癌胰腺转移瘤(pRCC)与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在增强CT上的影像学表现,探讨相对廓清率(RPW)对于两者之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患者中36个pRCC和25例患者中28个pNET,对比增强CT影像特征及二者之间的RPW。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肿瘤数目、胰腺外器官转移和动脉期增强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部位、肿瘤边界、肿瘤形状、病变内部坏死、病变引起的胰管扩张及静脉期强化增强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RCC组的RPW(0.313±0.070)显著高于pNET组(0.195±0.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PW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ROC曲线下面积为0.81,当最佳截断点为0.21时,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灵敏度为97.2%,特异度为53.6%。结论pRCC与富血供pNET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像学特征,pRCC与pNET的RPW值具有差异性,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相对廓清率 增强CT
下载PDF
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在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中的充填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洲 周耀 +2 位作者 张光东 孙超 于金华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评价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在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中的充填效果。方法 60颗具有C形根管特征的下颌第二恒磨牙使用ProTaper冠向下法预备根管随机均分成三组,分别以GuttaFlow充填系统(A组)、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法(B组)和冷侧... 目的评价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在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中的充填效果。方法 60颗具有C形根管特征的下颌第二恒磨牙使用ProTaper冠向下法预备根管随机均分成三组,分别以GuttaFlow充填系统(A组)、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法(B组)和冷侧压充填法充填根管(C组)。三组样本进行颊舌向和近远中向的RVG摄像,比较出现气泡、侧支根管和网状根尖三角的充填影像牙数。同时进行锥形束CT扫描,记录不同根截面形态上充填物与根管间出现空隙的牙数。结果 A组出现侧枝根管的几率大于C组(25.0%vs.0)(P<0.05);A组在根下1/3出现空隙的牙数小于B、C组(P<0.05)。结论 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用于充填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时效果较用热牙胶和冷侧压充填好,尤其是在根下1/3具有良好的密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形根管 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