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腹腔镜联合修复术与宫腔镜定位电切术在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慧婷 鞠华妹 +3 位作者 刘素芬 虞嘉俊 施如霞 陈莉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6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修复术与宫腔镜定位电切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PCSD)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PCSD的患者4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宫腔镜定位电切组及宫腹腔镜联合修复组...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修复术与宫腔镜定位电切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PCSD)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PCSD的患者4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宫腔镜定位电切组及宫腹腔镜联合修复组,每组21例。宫腔镜定位电切组行单纯宫腔镜定位电切术,宫腹腔镜联合修复组行宫腹腔镜联合修复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宫腔镜定位电切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宫腹腔镜联合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术后1个月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腹腔镜联合修复组术后3、6个月总有效率高于宫腔镜定位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腹腔镜联合修复组自然受孕情况高于宫腔镜定位电切组。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瘢痕憩室均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宫腹腔镜联合修复术更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预后,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憩室 宫腹腔镜联合修复术 宫腔镜定位电切术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模型小鼠子宫转录组的测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霞 商宇伟 +3 位作者 王林晓 史轶超 刘慧君 孙慧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4101-4106,共6页
背景:近来发现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在卵巢、子宫等女性生殖系统,与自然流产及妊娠期糖尿病等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对维生素D缺乏小鼠子宫组织进行全转录组分析,寻找潜在差异表达miRNA及相关调控网络。... 背景:近来发现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在卵巢、子宫等女性生殖系统,与自然流产及妊娠期糖尿病等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对维生素D缺乏小鼠子宫组织进行全转录组分析,寻找潜在差异表达miRNA及相关调控网络。方法:取雌性C57BL/6J小鼠18只随机分为2组,维生素D缺乏组给予维生素D缺乏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充足饲料喂养,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8周后检测小鼠血清中25,(OH)D3和激素水平,对小鼠子宫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收集两组子宫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小鼠间体质量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维生素D缺乏组小鼠血清25,(OH)D3、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睾酮水平显著升高;②子宫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组子宫内膜皱褶减少;③转录组测序结果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 25个,其中上调9个(如miR-541-5p和miR-205-5p),下调16个(如miR-378d和miR-708-5p);④同时维生素D缺乏小鼠在多项基因本体富集类别中具有显著差异,如发育过程、细胞成分组织或生物发生等;此外,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功能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多与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且些富集通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影响了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通路,与生殖系统调控密切相关;⑤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雌鼠子宫着床条件变差,并与调节小鼠生殖系统胰岛素等多个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子宫 转录组测序 miRNA 生殖系统
下载PDF
反复妊娠失败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虞嘉俊 史轶超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202-207,共6页
妊娠失败是指胎儿在有生存能力之前自然死亡的过程,通常是指妊娠24周前的妊娠丢失.目前反复妊娠失败(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通常是指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妊娠24周前的妊娠失败.育龄期女性RPL的发生率为1%~5%,该类患者再次妊... 妊娠失败是指胎儿在有生存能力之前自然死亡的过程,通常是指妊娠24周前的妊娠丢失.目前反复妊娠失败(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通常是指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妊娠24周前的妊娠失败.育龄期女性RPL的发生率为1%~5%,该类患者再次妊娠发生自然流产的机会高达7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失败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反复 病因学 pregnancy 育龄期女性 自然死亡 妊娠丢失
下载PDF
妊娠早期游离胎儿DNA浓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功达 蒋廷亚 +1 位作者 周阳 张修文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7-489,共3页
血液中的游离 DNA 是指外周血中游离于细胞外的DNA片段,主要通过活细胞主动释放或凋亡、死亡细胞被动释放产生 [1] 。1997年,Lo等 [2-3] 在孕妇外周血中发现了胎儿来源的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 cffDNA),随后cffDNA被广泛应... 血液中的游离 DNA 是指外周血中游离于细胞外的DNA片段,主要通过活细胞主动释放或凋亡、死亡细胞被动释放产生 [1] 。1997年,Lo等 [2-3] 在孕妇外周血中发现了胎儿来源的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 cffDNA),随后cffDNA被广泛应用于无创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单基因疾病检测及亲缘关系的鉴定等 [4-10] 。其中,cffDNA的浓度是影响无创产前诊断准确率的关键因素,目前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的无创产前筛查,一般要求 cffDNA 的浓度≥4% [11-1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DNA浓度 游离DNA 妊娠早期 染色体数目异常 胎儿染色体异常 孕妇外周血 单基因疾病 无创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