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新成 陈晨 +3 位作者 贾砚文 卢国华 谢阳 潘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0-983,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12例患者采用囊袋拉钩辅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手术处...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12例患者采用囊袋拉钩辅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手术处理半脱位晶状体,之后进行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对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散光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术后人工晶状体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12例12眼患者均顺利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摘除脱位晶状体,同时行巩膜层间固定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显著,裸眼视力从治疗前0.14±0.12提高至治疗后0.44±0.17(t=-5.031,P<0.001);最佳矫正视力从治疗前0.29±0.17提高至治疗后0.57±0.15(t=-4.366,P<0.001);术前眼压为(28.30±8.87)mmHg(1kPa=7.5mmHg),术后3个月眼压为(14.70±3.4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5);术后3个月总散光度为(-1.35±0.73)D,角膜散光度为(-1.48±0.70)D,两者具有相关性(r=0.91,P<0.01)。术后1眼发生人工晶状体襻与光学区分离,取出人工晶状体再次使用相同方法治疗。术后3个月所有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无偏心、扭曲等,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轻。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效果较好,手术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 巩膜层间固定 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
下载PDF
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被引量:6
2
作者 卢国华 李如龙 +5 位作者 王小吟 谭英 李朝伟 蒋国民 陈亚贤 赵进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387-389,共3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经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灌注尿激酶25万~5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8例中4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个月后视力达0.1~0.3者3例,高... 目的观察并评价经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灌注尿激酶25万~5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8例中4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个月后视力达0.1~0.3者3例,高于0.3者1例。其中1例从光感提高到0.25,1例从术前0.1提高到0.6,1例从术前指数提高到0.3。3例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1例从术前指数下降至光感。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伴肢体瘫痪。结论早期应用超选择眼动脉溶栓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但应注意术中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下载PDF
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三点悬吊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新成 卢国华 +3 位作者 李如龙 王珂 谢阳 毛平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4-66,共3页
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外伤或手术造成的无晶体眼,如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膜破裂、先天性或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巨大破口、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需要后囊膜切除或破裂范围大等,无法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视力。对... 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外伤或手术造成的无晶体眼,如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膜破裂、先天性或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巨大破口、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需要后囊膜切除或破裂范围大等,无法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视力。对于这类患者往往需要进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悬吊手术,目前临床较易获得并使用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的悬吊用人工晶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三点悬吊固定术 小切口 无晶状体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量化义眼台植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谭英 倪新初 +2 位作者 卢国华 付卓虹 李朝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8期597-598,共2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量化义眼台大小,指导义眼台植入眼窝成形术,以改善术后义眼外观,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利用MSCT测量眼眶及眼球径线,对32例患者植入的义眼术前进行量化和塑型。随访3~30月,观察术后动...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量化义眼台大小,指导义眼台植入眼窝成形术,以改善术后义眼外观,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利用MSCT测量眼眶及眼球径线,对32例患者植入的义眼术前进行量化和塑型。随访3~30月,观察术后动态和静态外观并评价其外观效果。结果所治32例患者中25例经3~30月随访取得较理想的外观整复效果,静态外观及义眼台活动度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利用MSCT获取眼眶及眼球的三维径线,依此量化义眼台的大小并指导义眼台植入是可行的。此技术将以往完全凭主观感觉和经验完成的手术精确量化,使手术变得更加规范易于操作,改善了术后义眼的外观整复效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义眼台 眼窝成形术
下载PDF
粘弹剂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谭英 付卓虹 +2 位作者 李朝伟 谢阳 刘毅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21-222,共3页
目的探讨粘弹剂在辅助寻找下泪小管断端的有效性。方法首先在显微镜下或上泪小点注水辅助寻找下泪小管断端的鼻侧端,不能奏效的病例改用粘弹剂寻找其鼻侧断端。结果29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中15例单纯在显微镜下或上泪小点注水辅助找到泪... 目的探讨粘弹剂在辅助寻找下泪小管断端的有效性。方法首先在显微镜下或上泪小点注水辅助寻找下泪小管断端的鼻侧端,不能奏效的病例改用粘弹剂寻找其鼻侧断端。结果29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中15例单纯在显微镜下或上泪小点注水辅助找到泪小管断端并吻合,不能奏效的14例中,12例在粘弹剂的辅助下找到泪小管断端并吻合。结论采用粘弹剂辅助寻找下泪小管断端,较以往方法更容易找到,提高了下泪小管手术吻合的成功率,节省了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剂 下泪小管断裂 吻合手术 泪小管断端 水辅助 显微镜下 泪小点 手术吻合 手术时间 方法 辅助下 成功率 患者 病例
下载PDF
环孢霉素A防治LASEK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毛平安 马雅玲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防治兔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地塞米松比较。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CsA组、生理...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防治兔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地塞米松比较。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CsA组、生理盐水组和地塞米松组,CsA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在术中一次性应用20g.L-1CsA、生理盐水棉片湿敷术区1min,地塞米松组在术后用1g.L-1地塞米松眼液滴双眼;术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的愈合及Haze的形成情况,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取兔眼角膜,行光镜、电镜、角膜组织病理学、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查。结果术后3组间上皮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sA组和地塞米松组Haze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其中CsA组最轻。术后角膜细胞增生显著加重,其中CsA组和地塞米松组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且CsA组最轻。光镜、电镜检查: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组术区角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前基质细胞增生活跃,纤维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多,尤以生理盐水组显著;CsA组上皮细胞和前基质细胞的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均受抑制,细胞排列较整齐。3组间均未发现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环孢霉素A能有效抑制LASEK术后角膜细胞的增殖,减轻角膜Haze,且无明显副作用,可望成为防治角膜Haze的一种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环孢霉素A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下载PDF
粘弹剂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谭英 付卓虹 +1 位作者 李朝伟 刘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474-1475,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成功率及减少瘢痕的有效方法。方法:手术中应用粘弹剂从泪小点注入泪囊,根据泪囊的大小、形态及部位,切开泪囊,可争取得到较大的泪囊粘膜上瓣,并与鼻粘膜吻合。结果:共42例手术应用此方法,成功率97%。结论... 目的:探讨提高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成功率及减少瘢痕的有效方法。方法:手术中应用粘弹剂从泪小点注入泪囊,根据泪囊的大小、形态及部位,切开泪囊,可争取得到较大的泪囊粘膜上瓣,并与鼻粘膜吻合。结果:共42例手术应用此方法,成功率97%。结论:粘弹剂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及瘢痕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剂 泪囊鼻腔吻合术
下载PDF
三点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8
作者 王珂 卢国华 +3 位作者 谢阳 毛平安 孙新成 储兆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三点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应用三点后房悬吊固定植入XLSTABI-SKY三襻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矫正无晶状体眼的患者12例,均为二期植入,随访6个月。加强术前准备、术中人性化护理及术后的个性化护理... 目的探讨三点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应用三点后房悬吊固定植入XLSTABI-SKY三襻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矫正无晶状体眼的患者12例,均为二期植入,随访6个月。加强术前准备、术中人性化护理及术后的个性化护理和并发症观察。结果 12例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恢复了有用视力,随访期间,未见人工晶状体发生脱位、偏心等。患者心理状况均比较平稳,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给予三点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无晶状体眼的患者完善的围术期护理和出院宣教,可使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对手术的效果及围术期的护理均比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无晶状体眼 临床观察 护理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联合改良虹膜环扎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瞳孔散大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郭辛宇 李天慧 +1 位作者 王贤怀 孙新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联合改良虹膜环扎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瞳孔散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合并瞳孔散大...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联合改良虹膜环扎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瞳孔散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合并瞳孔散大的患者6例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IOL植入术联合改良虹膜环扎术,术后电话联系患者于门诊复诊随访,对术前3 d、术后3个月后末次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角膜内皮(CECC)、瞳孔直径及畏光程度评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观察瞳孔形态、IOL位置、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6例患者术后末次随访BCVA为0.73±0.16,较术前(0.43±0.12)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的IOP、CECC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瞳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畏光程度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眼术后瞳孔均呈类圆形,瞳孔位置居中,IOL无虹膜夹持。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均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IOL植入术联合改良虹膜环扎术能有效提高白内障合并瞳孔散大患者的视力,缩小瞳孔,改善畏光症状,提升视觉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改良虹膜环扎术 瞳孔散大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Epi-LASIK和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砚文 陈辉 +1 位作者 程新梁 俞莹 《眼科》 CAS 201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比较应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 目的比较应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Epi-LASIK(A组)50例(100眼),LASEK(B组)50例(100眼)。方法对两组术后1、3、5、7天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和术后1、3、6个月视觉质量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安全指数(SI)、有效指数(EI)、Haze分级。结果完成6个月随访患者87例,其中A组43例(86眼,86%),B组44例(88眼,88%)。术后3天B组角膜上皮未愈合面积为(21.52±1.08)mm2较A组(18.21±1.16 mm2)大(P=0.042);术后5天两组上皮基本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A、B两组平均UCVA分别为1.02±0.03和0.94±0.03(P=0.184);A、B两组平均BSCVA分别为1.02±0.03和1.20±0.02(P=0.496)。A组BSCVA较术前下降两行及以上者为2眼(2.33%);B组没有下降两行及以上者。A组安全指数(SI)为1.02±0.02,B组为1.01±0.01(P=0.768);A组有效指数(EI)为1.09±0.03,B组为0.97±0.03(P=0.079)。A、B两组分别有10眼(11.63%)和6眼(6.82%)出现激素性高眼压。A、B两组Haze分级平均值分别为0.02±0.02和0.10±0.05(P=0.177)。两组残留屈光度在±0.5D范围者分别为84.88%、88.64%(P=0.465)。B组在暗光下18c/d对比敏感度较A组高(P=0.020),其他频率和光照下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pi-LASIK和LASEK矫治高度近视总体上安全、有效。两种手术术后视觉质量无明显差异。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速度更快。(眼科,2014,23:5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ASIK LASEK 高度近视
原文传递
线性硅胶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储兆东 卢国华 +3 位作者 谭英 谢阳 李朝伟 毛平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 观察线性硅胶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 对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眼科收治的泪小管断裂95例(95只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46例(46只眼)为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置管术吻合泪小管.后49例(49只眼)为B组,... 目的 观察线性硅胶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 对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眼科收治的泪小管断裂95例(95只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46例(46只眼)为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置管术吻合泪小管.后49例(49只眼)为B组,采用线性硅胶管置管术吻合泪小管.硬膜外麻醉导管留置2~3个月后拔管,线性硅胶管留置3~4个月后拔管,拔管后随访6个月,观察泪道是否通畅,是否溢泪,眼睑及泪点位置形态等情况.结果 A组6例术后发生脱管,7例出现泪点撕裂,4例发生牵引性泪点外翻.治愈率:63.04%,总有效率:82.61%.B组2例术后发生脱管,无泪点撕裂或牵引性泪点外翻病例.治愈率:87.76%,总有效率:93.88%.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96,P=0.00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43,P=0.086).结论 线性硅胶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操作简便,易掌握,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对面部外观影响小,是治疗泪小管断裂较好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器疾病 泪小管断裂 置管术 线性硅胶管 硬膜外麻醉导管
原文传递
泪道逆向引线法治疗全泪道支撑管内眦部脱出 被引量:2
12
作者 储兆东 卢国华 +1 位作者 谭英 李朝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9期692-695,共4页
目的 评价泪道逆向引线法治疗全泪道置管术后支撑管内眦部脱出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7例(7眼)全泪道置管手术后支撑管从内眦部脱出且鼻腔内支撑管缩至泪囊,采用逆向引线法处理.方法是:逆向引双股丝线,将其中一股丝线... 目的 评价泪道逆向引线法治疗全泪道置管术后支撑管内眦部脱出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7例(7眼)全泪道置管手术后支撑管从内眦部脱出且鼻腔内支撑管缩至泪囊,采用逆向引线法处理.方法是:逆向引双股丝线,将其中一股丝线穿过支撑管与另一股丝线打结,使丝线环与支撑管环形成互扣环,牵引鼻腔外双股丝线,使支撑管结与丝线结交叉卡紧,继续缓慢牵引鼻腔外丝线,同时缓慢松放内眦部支撑管,将支撑管拉出鼻腔,复位.结果 7例全部复位,复位成功率100%.结论 逆向引线法治疗全泪道置管术后支撑管内眦部脱出,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泪道置管术 支撑管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和眼底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宽宽 张敏 +4 位作者 潘婷 张志翔 梅雨晴 李妍 恽文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2-290,共9页
目的:探讨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眼底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8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TIA或轻型卒中患... 目的:探讨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眼底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8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TIA或轻型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对每例患者完善磁共振成像和眼底照相检查,半自动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直径,评估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血管弯曲度,观察眼底出血、微血管瘤、硬性渗出、软性渗出、动静脉交叉、静脉串珠的情况。根据TIA和轻型卒中患者有无EPVS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眼底病变与EPVS之间的关系。对TIA和轻型卒中患者的EPVS进行计数及程度分级,并对EPVS的数量进行ln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数据,进一步分析EPVS的等级及数量与眼底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3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99例,TIA患者24例;无EPVS组52例,EPVS组71例。EPVS组患者在年龄[(68.61±12.71)岁与(63.37±13.53)岁,t=-2.198,P=0.030]、高血压病史[52例(73.2%)与25例(48.1%),χ2=8.118,P=0.004]、眼底血管瘤[17例(23.9%)与5例(9.6%),χ2=4.196,P=0.041]、眼动静脉交叉征比例[50例(70.4%)与8例(15.4%),χ2=36.488,P<0.05]、眼底动脉硬化程度[1(1,2)级与0(0,1)级,Z=-7.454,P<0.05]方面均高于非EPVS组;EPVS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entral retinal artery equivalent,CRAE;(106.31±15.02)mm与(113.89±11.86)mm,t=3.014,P=0.003]、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arteriole-to-venule ratio,AVR;0.54±0.07与0.59±0.05,t=4.553,P<0.05)均小于非EPVS组。回归分析发现眼底动脉硬化程度(OR=7.781,95%CI 2.876~21.055,P<0.05)和高血压病(OR=3.203,95%CI 1.049~9.777,P=0.041)是TIA和轻型卒中患者有无EPVS的独立相关因素。EPVS的严重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64,P<0.05),与CRAE呈负相关(r=-0.287,P<0.05),与AVR呈负相关(r=-0.422,P<0.05)。ln转换后的EPVS数量与EPVS严重程度高度相关(r=0.972,P<0.05)。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素后,ln转换后的EPVS数量与动静脉交叉征呈正相关(B=0.556,95%CI 0.203~0.910,P=0.003),与眼底动脉硬化呈正相关(B=0.417,95%CI 0.259~0.576,P<0.05),与AVR呈负相关(B=-4.213,95%CI-6.712^-1.714,P=0.001)。结论:高血压病和眼底动脉硬化是TIA和轻型卒中患者EPVS的独立相关因素;TIA和轻型卒中患者EPVS的等级及数量与眼底病变有相关性,EPVS的数量越多,动静脉交叉征出现比例越高,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CRAE越小,AVR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视网膜 微血管 脑梗塞 眼底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轻型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宽宽 黄珊 +3 位作者 恽文伟 张志翔 贾砚文 张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轻型卒中患者的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轻型卒中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 目的:探讨轻型卒中患者的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轻型卒中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和眼底照相检查,然后根据眼底照相图片半自动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按CSVD总负荷评分(0~4分)分成5等级,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采用Spearman线胜相关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CSVD总负荷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了206例患者,年龄(66±12)岁,根据CSVD评分分组,0、1、2、3和4分的患者分别有69、51、41、30和15例。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程在CSVD评分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CSVD评分分组中,中央动脉等效值(CRAE)[CSVD评分0~4分组分别为(126±12)μm,(118±11)μm,(108±11)μm,(99±8)μm,(90±7)μm,P<0.001]、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VR)[CSVD评分0~4分组分别为0.65±0.05,0.60±0.04,0.56±0.04,0.49±0.03,0.44±0.02,P<0.001]明显不同,随着CSVD评分的增加,动脉直径、动静脉的比值变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SVD总负荷与AVR具有相关性(r=0.818,P<0.001),构建线性回归方程模型,CSVD总负荷决定系数R2=0.694,高于腔隙、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及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决定系数。进一步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程,以及不同类型CSVD后,CSVD总负荷仍然是AVR的独立相关因素(β=-0.039,P<0.001,95%CI:-0.051~-0.028)。结论:CSVD总负荷评分与视网膜动脉直径和AVR呈负相关,CSVD总负荷评分等级比单一类型CSVD能更好地反映脑微血管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脑小血管病 微血管
原文传递
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莹 张敏 +4 位作者 贾砚文 黄宽宽 黄珊 张志翔 恽文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0,共7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小血管病日益引起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作为预测脑小血管病的潜在标志物。视网膜血管被认为是观察脑血管和全身血管状况的窗口。将传统的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技术与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小血管病日益引起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作为预测脑小血管病的潜在标志物。视网膜血管被认为是观察脑血管和全身血管状况的窗口。将传统的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技术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总结分析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在不同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分型中的应用并做一综述,旨在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脑血管障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