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医院内管理与救治思考
1
作者 余海洋 危敬逾 +2 位作者 徐宇红 毛由军 贾中芝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4期189-191,共3页
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上对DFU患者的管理较为混乱,且缺乏统一的救治流程。为了提高对DFU患者的管理与救治水平,本院开设了DFU专科门诊、成立了创面修复专科、构建了DFU多学... 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上对DFU患者的管理较为混乱,且缺乏统一的救治流程。为了提高对DFU患者的管理与救治水平,本院开设了DFU专科门诊、成立了创面修复专科、构建了DFU多学科团队、梳理了DFU患者的救治流程,并对DFU患者的管理与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改进,有效提高了对DFU患者的管理与救治水平。本文旨在对DFU患者的医院内管理和救治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溃疡 管理 治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邵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8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并实施针对性护...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常规变化,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化疗期间白细胞抑制、粒细胞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降低,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比较,对照组化疗后第3天和第6天后的舒适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舒适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降低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风险,改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非小细胞肺癌 骨髓抑制 预防
下载PDF
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近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卓华威 陈小宇 +5 位作者 张卫刚 陶银煜 秦怡 李铄 李承龙 毛由军 《手术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4-19,共6页
目的分析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以2021年4月-2022年2月期间我科运用Rotarex系统治疗ALI的11例患者(11条肢体)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临床特征资料、术... 目的分析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以2021年4月-2022年2月期间我科运用Rotarex系统治疗ALI的11例患者(11条肢体)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临床特征资料、术中情况、手术效果以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0~170 min,平均(92.73±37.71)min;11例患者均实现技术成功,其中1例因血栓累及膝下动脉远端行尿激酶溶栓处理,1例机械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效果欠佳行辅助性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所有病例术中均行球囊扩张成形;5例因残留狭窄植入支架,1例因血管挫伤植入支架;10例实现临床成功,1例术后出现足趾坏死;1例发生腓动脉近端穿孔的技术相关不良事件;未发生主要不良事件。随访时间1~11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足趾坏死,其余患者随访靶血管通畅,无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无死亡、足趾肢体坏死或致残性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等发生。结论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ALI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近期随访结果良好,其中远期效果有待于大型、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Rotarex 有效性 安全性 随访结果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合并急性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卓华威 陈小宇 +5 位作者 张卫刚 陶银煜 秦怡 孙洋 李晓强 毛由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合并急性缺血(ALI)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ASO合并ALI患者(45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均进行杂交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合并急性缺血(ALI)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ASO合并ALI患者(45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均进行杂交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后1、3、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评估患者的生存率、保肢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结果15.6%(7/45)患肢行股动脉斑块内膜剥脱处理,其中4.4%(2/45)股动脉行人工血管补片成形术。45条患肢动脉均行普通球囊逐级扩张处理,其中22.2%(10/45)患肢动脉因残余狭窄置入自膨式裸支架,6.7%(3/45)患肢动脉因限制性夹层置入自膨式裸支架。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3/41),技术成功率为100%(45/45),临床成功率为95.6%(43/45)。术后1、3、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7.6%(40/41)、95.1%(39/41)、90.2%(37/41),保肢率分别为95.5%(42/44)、90.7%(39/43)、85.4%(35/41),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为90.9%(40/44)、86.0%(37/43)、80.5%(33/41)。结论杂交手术吸取了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的优点,近期随访结果满意,是治疗ASO合并ALI的安全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急性缺血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纳米粒子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志伟 于秀艳 +2 位作者 孙敏莉 张柏根 张皓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纳米粒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32只兔颈内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灌注组(A)、LMWH灌注组(B)、生理盐水灌注+术后皮下注射LMWH组(C)、LMWH纳米粒子灌...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纳米粒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32只兔颈内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灌注组(A)、LMWH灌注组(B)、生理盐水灌注+术后皮下注射LMWH组(C)、LMWH纳米粒子灌注组(D),每组8只。术后4周末截取移植静脉,行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并行RT-PCR检测移植血管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A、B、C三组相比,D组的PCNA阳性细胞指数明显降低(P<0.05),其MCP-1、bFGF、PDG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也低于另外三组(P<0.05)。结论LMWH纳米粒子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而抑制了血管移植后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MCP-1、bFGF、PDGF基因mRNA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纳米粒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Option和Denali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时发生倾斜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秦立昊 徐强 +5 位作者 毛由军 陈小宇 田丰 贾中芝 王凯 李本玲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92-1996,共5页
目的探讨Option和Denali下腔静脉(IVC)滤器置入时发生倾斜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所有置入Option和Denali IVC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Option组和Denali组,对比两组数据。结果共纳入65例患者,Option组34例、Denal... 目的探讨Option和Denali下腔静脉(IVC)滤器置入时发生倾斜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所有置入Option和Denali IVC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Option组和Denali组,对比两组数据。结果共纳入65例患者,Option组34例、Denali组31例。Option组倾斜发生率高于Denali组(88.2%vs.19.4%,P<0.001),但两组平均倾斜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3.22°vs.7.50°±3.38°,P=0.920)。Option组:右侧髂静脉入路(24例)发生左侧倾斜的数量显著高于右侧(20例vs.1例),左侧髂静脉入路(7例)发生倾斜方向均为右侧(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滤器倾斜角度与髂总静脉-IVC夹角呈正相关(r=0.663,P<0.001),髂总静脉-IVC夹角每增加一度,倾斜角度为10.1°~15.0°的可能性是倾斜角度为5.1°~10.0°可能性的1.141倍(P=0.002,OR=1.141,95%CI:1.049~1.242)。Denali组:倾斜方向与入路血管无相关性(P>0.05),倾斜角度与入路血管无相关性(P>0.05),滤器倾斜角度与髂总静脉-IVC夹角无相关性(r=-0.112,P=0.587)。结论IVC滤器置入时,Option倾斜发生率高于Denali,发生倾斜时Option和Denali滤器倾斜角度类似;且Option滤器倾斜方向受入路血管影响,倾斜程度受髂总静脉-IVC角度影响,而Denali滤器倾斜方向与程度不受入路血管以及髂总静脉-IVC角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滤器 倾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毛由军 李晓强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年第1期76-80,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腔内支架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目前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技术主要有药物治疗、普通球囊、药涂球囊、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腔内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腔内支架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目前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技术主要有药物治疗、普通球囊、药涂球囊、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腔内减容(激光、旋切)和旁路搭桥术等。单一治疗方法效果均有限,而腔内减容与药涂球囊联合既可以机械去除增生的内膜,又可以有效抑制内膜再增生,是目前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较为合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股动脉 腘动脉 支架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猪髂静脉狭窄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毛由军 李晓强 +7 位作者 陈小宇 张卫刚 陶银煜 卓华威 孙洋 李承龙 王婧 殷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选用实验用白猪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然后抽离石英管... 目的探讨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选用实验用白猪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然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建立左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对照组不行手术。实验组白猪在手术前及术后第30天行血管腔内超声(IVUS)检测左髂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左髂静脉内径,在术后第30天行髂静脉造影检查观察髂静脉通畅情况。在完成检查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取出右髂静脉近心端2.0 cm、左髂静脉起始端至下腔静脉下段“人”字型血管,观察静脉壁病理组织学改变;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验组左髂静脉缩窄处、对照组相应处血管内膜厚度。实验组以左髂静脉直径狭窄率>30%作为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准。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手术前后左髂静脉内径的差异,以及两组动物左髂静脉内膜厚度的差异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动物手术前左髂静脉直径为7.28~8.04(7.53±0.28)mm,术后第30天为3.72~5.02(4.39±0.48)mm,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值为2.32~3.88(3.14±0.57)mm,左髂静脉狭窄率为31.6%~51.1%(41.57%±6.85%),均成功建立了髂静脉狭窄模型;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5,P<0.05)。术后第30天,实验组动物髂静脉造影显示右髂静脉均通畅,左髂静脉可见明显狭窄;静脉壁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异常,实验组血管内膜增生狭窄;实验组左髂静脉内膜厚度为(209.82±26.26)μm,大于对照组的(37.67±6.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9,P<0.05)。结论在实验白猪体内,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可成功建立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该方法具有简便、建模效果稳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 左髂静脉狭窄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