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氧糖剥夺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华烨 丁新生 孔岳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建立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OGD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OGD组、PD 98059 10μmol/L、30μmol/L组。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色法...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建立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OGD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OGD组、PD 98059 10μmol/L、30μmol/L组。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pERK1/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组神经元的凋亡率升高(P<0.01),pERK1/2的表达降低(P<0.01),与OGD组相比,PD98059组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pERK1/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30μmol/L组较10μmol/L组凋亡率升高及pERK1/2表达降低更为显著(P<0.01),各组ERK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ERK可能参与氧糖剥夺后的神经元凋亡,抑制ERK通路可促进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氧糖剥夺 海马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基于脚桥核神经网络的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思明 徐德恩 +1 位作者 马涛 倪建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32-438,共7页
目的探讨脚桥核(PPN)神经网络在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FOG)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16例PD伴冻结步态(PD FOG+)患者,17例PD不伴冻结步态(PD FOG-)患者及17名正常对照者,行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扫描,并用功能连接方法对结果进行分... 目的探讨脚桥核(PPN)神经网络在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FOG)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16例PD伴冻结步态(PD FOG+)患者,17例PD不伴冻结步态(PD FOG-)患者及17名正常对照者,行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扫描,并用功能连接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行DTI检查,对脑白质纤维DTI的各相关参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PD FOG-组相比,PD FOG+组与PPN功能连接异常的脑区主要分布在皮质-脑桥核-小脑通路以及视觉相关颞叶皮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 FOG+组存在明显的脑白质结构异常改变,包括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胼胝体、连接皮质-皮质间的白质纤维束、连接皮质-皮质下结构的白质纤维束以及连接丘脑的白质纤维束。结论 PD FOG+患者存在异常的PPN功能连接网络,主要影响皮质-脑桥核-小脑通路和参与视觉信息处理的颞叶相关皮质,并有显著的脑白质结构异常改变,可涉及运动、感觉和认知传导相关通路。如结合rs-fMRI和DTI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对PD FOG潜在发病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桥核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静息态连接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江卫 沈晓文 +3 位作者 戴文卓 孙杨 孔岳南 姚晴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期63-64,73,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2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32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2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1例;椎基底动脉8例。8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83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5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溶栓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华烨 丁新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分别以1 048例AD患者和1 220例对照人群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分别以1 048例AD患者和1 220例对照人群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9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入选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数据合并结果显示:T等位基因、TT+TC基因型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21(1.07~1.37)和1.44(1.07~1.93)。结论: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FR基因 阿尔茨海默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关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头高斜位下脑血流变化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徐德恩 孔岳南 林志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6年第6期456-458,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头高斜位时脑血流变化。方法对照组为11名健康支援者,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采用双通道经颅多谱勒超声技术和心电监护仪观察从0°到60°头高斜位时心率、血压、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从0°到6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头高斜位时脑血流变化。方法对照组为11名健康支援者,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采用双通道经颅多谱勒超声技术和心电监护仪观察从0°到60°头高斜位时心率、血压、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从0°到60°,对照组脑血流速度、血压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分为亚组1(12例,收缩压下降>20mmHg)、亚组2(19例,收缩压下降<20mmHg)。亚组1脑血流速度减慢、血压下降均明显(P<0.05),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统计意义(P<0.05);亚组2脑血流速度减慢,血压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头高斜位时,有些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压明显下降;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损害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速度 倾斜试验 脑梗死
下载PDF
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6
作者 华烨 叶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索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关系。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分别以2269例AD患者和2854例对照人群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OR值为效应指标,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 目的探索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关系。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分别以2269例AD患者和2854例对照人群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OR值为效应指标,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等位基因、TT+TC基因型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18(1.05~1.32)和1.26(1.09~1.46)。按人群进行分层分析,亚洲人群等位基因频数T/C和基因型(TT+TC)/CC合并的OR值分别为1.32(1.09~1.59)和1.43(1.22~1.69);高加索人群等位基因频数T/C和基因型(TT+TC)/CC的OR值分别为0.98(0.85~1.13)和1.05(0.86~1.28)。入选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具有相关性,并且该相关性仅存在于亚洲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FR基因 阿尔茨海默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理护理
7
作者 王莉 《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第11期185-185,共1页
重症肌无力(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NMJ)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可以缓解。也... 重症肌无力(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NMJ)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可以缓解。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之一就是病程早慢性迁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心理护理 自身免疫性疾病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神经-肌肉接头 抗胆碱酯酶药物 慢性迁延性 细胞免疫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和出院去向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8
作者 谢振英 尤丹 李玉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年第34期3334-3336,共3页
目的 运用研究影响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出院后的去向的相关因素,为实施干预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204例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和出院后去向,以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统计学方法 分析各因素对住院时间和出院后去向的影响... 目的 运用研究影响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出院后的去向的相关因素,为实施干预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204例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和出院后去向,以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统计学方法 分析各因素对住院时间和出院后去向的影响.结果 脑梗死患者比脑出血患者年龄大,121例患者出院后回家休养,36例送到康复医院,47例又到其他医院住院;中等和大面积的梗塞、脑出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低和出院去向明显相关;在出院回家的患者中,低ADL评分与住院时间明显相关;丈夫患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而妻子患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结论 患者的家庭构成和性别以及中风的程度对住院时间和出院去向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住院时间 出院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家庭
原文传递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肱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9
作者 孔岳南 徐默玲 +4 位作者 郑义通 杨承建 苏敬敬 江卫 徐南飞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4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肱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 2 67例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及健康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的血管外超声法 ,分别测量其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 :脑梗死组基础血管内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扩张 ,其血流速度...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肱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 2 67例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及健康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的血管外超声法 ,分别测量其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 :脑梗死组基础血管内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扩张 ,其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降低 ;含化硝酸甘油后脑梗死、脑出血组血管扩张均明显差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反应性充血时脑梗死组肱动脉血管扩张明显差于脑出血组及对照组 (P <0 0 5 ) ,脑出血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均存在肱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且以脑梗死患者为重。脑卒中患者肱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肱动脉 血流动力学 急性脑梗死 脑出血
原文传递
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价值
10
作者 陈萍 徐南飞 孔岳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30例,于发病第3~7天行MRI弥散加权成像、T2WI、FLAIR序列扫描,记录各序列扫描结果显示的高信号病灶数量,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明确本次发病的责任病灶。结果:弥...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30例,于发病第3~7天行MRI弥散加权成像、T2WI、FLAIR序列扫描,记录各序列扫描结果显示的高信号病灶数量,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明确本次发病的责任病灶。结果: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显示病灶30个,均为责任灶,责任病灶显示率100%,显示特异性100%;T2WI序列扫描显示病灶105个,其中责任灶28个,责任病灶显示率93.3%,显示的特异性为26.7%;FLAIR序列扫描显示病灶75个,其中责任灶29个,责任病灶显示率96.7%,显示的特异性为38.7%。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的急性期责任病灶敏感而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再发 急性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