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解剖分布与抗凝、溶栓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庄乃君 陈国平 +7 位作者 顾建平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徐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 根据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部位,比较单纯抗凝、足背静脉顺行溶栓及介入治疗3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造影结果及治疗方法.根据血栓解剖部位将DVT分为3型:周围型、中央型和... 目的 根据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部位,比较单纯抗凝、足背静脉顺行溶栓及介入治疗3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造影结果及治疗方法.根据血栓解剖部位将DVT分为3型: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每型DVT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37例)单纯抗凝,B组(55例)足背静脉顺行溶栓,C组(112例)介入治疗.评价每型DVT患者住院期间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根据临床症状及造影复查计算各种治疗方法的优良率,其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急性DVT发生于左下肢、右下肢、双下肢分别有132、62和10例,分别有4例(3.0%)、5例(8.1%)和2例合并肺栓塞(PE),左、右、双下肢DVT合并PE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4,P=0.039).周围型、中央型、混合型DVT分别有23、48和133例,分别有2(8.7%)、5(10.4%)和4例(3.0%)合并PE,三者发生PE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50,P=0.114).23例周围型DVT中,A、B组分别为5和18例,治疗达到优良者分别为2和11例;48例中央型DVT中,A、B、C组分别为10、5和33例,治疗后达到优良的分别为1、2和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157,P=0.000);133例混合型DVT中,A、B、C组分别为22、32和79例,治疗后达到优良的分别为1、10和6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3.993,P=0.000).结论 急性下肢DVT在左下肢患病率较右下肢高,且以混合型为主.3种方法中,中央型和混合型DVT介入治疗疗效最好,可根据血栓解剖分布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血栓溶解疗法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