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执行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邹小兰 魏建红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4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执行率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4~5月收治的39例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饮食执行情况(执行率为78.49%),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饮食执行率低的主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执行率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4~5月收治的39例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饮食执行情况(执行率为78.49%),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饮食执行率低的主要原因,针对要因制定相应的对策,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2016年6~7月(观察组)患者进行改进,比较两组患者饮食符合率和饮食知识掌握率的差异。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观察组的饮食知识掌握度在出院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饮食符合率在出院2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风险评分在出院后2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符合率及饮食知识掌握率,圈员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责任荣誉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饮食执行率
下载PDF
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分型与胃镜活检及外科病理 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慧 许玉花 +1 位作者 王磊 杨成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6期798-803,共6页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下分型表现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病变而活检病理为食管鳞癌或上皮内瘤变的120例手术患者的胃镜标本及手术标本,...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下分型表现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病变而活检病理为食管鳞癌或上皮内瘤变的120例手术患者的胃镜标本及手术标本,分析其胃镜下分型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关系。结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间完全符合的占60.0%(72/120),加重的占37.5%(45/120),减轻的占2.5%(3/120)。表浅鳞癌组符合率90.5%,上皮内瘤变组26.3%,二者具显著差异(P<0.05)。而胃镜下1型符合率高(70.0%),3型最低(4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1、2、3型患者术后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早期黏膜内及黏膜下浸润(深度及转移)具有明显递增现象,合并溃疡时均易出现横向纵深浸润进展及淋巴转移。结论:表浅型食管癌术前术后病理存在一定差异,而胃镜下分型表现与该差异程度有一定关系,并对病变浸润及分化程度有重要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型食管癌 上皮内瘤变 胃镜分型 病理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龚镭 孙雄 +3 位作者 金士毛 胥明 谈春晓 唐学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的病因,并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系统比较,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6月本院的AOCS患者256例,对其各年龄段的发病原因作出分析,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的病因,并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系统比较,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6月本院的AOCS患者256例,对其各年龄段的发病原因作出分析,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165例,手术治疗组65例,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AOSC患病率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内镜治疗组的病死率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手术治疗组(P<0.05),药物作为辅助治疗起重要作用。结论:对AOSC患者应该首先明确其病因,对于年龄较轻、基础情况良好、肿瘤性疾病、内镜治疗不成功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而对于年龄大、基础病症较多、梗阻为单纯的结石或良性狭窄引起者可采用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临床
下载PDF
改良式鼻胃管固定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丽萍 张露洁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期8-8,共1页
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留置鼻胃管时间较长时,因污渍、出汗浸湿,可以导致胶布固定不牢;部分患者粘贴处皮肤对胶布过敏;有些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使用胶布固定时易致鼻胃管滑脱,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鼻胃管 固定法 护理
下载PDF
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金士毛 倪景斌 +1 位作者 孙辉 杨怡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6期575-576,共2页
目的:观察评价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期的疗效及效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共分为4组,分别给予每名患者美沙拉嗪0.5 g tid口服的基础治疗。同时分别给予乳酸菌组:复合乳酸菌0.66 g tid口服;双歧杆菌组:双歧杆菌... 目的:观察评价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期的疗效及效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共分为4组,分别给予每名患者美沙拉嗪0.5 g tid口服的基础治疗。同时分别给予乳酸菌组:复合乳酸菌0.66 g tid口服;双歧杆菌组:双歧杆菌0.7 g bid口服;联合组:复合乳酸菌0.66 g tid及双歧杆菌0.7 g bid口服。每6个月对患者行疾病复发率、疾病活动评分及肠镜检查评分,观察评价各组疗效。结果:各组患者在疾病复发率、DAI评分、内镜下评分等方面虽略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均可能是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的有效制剂,而两者之间的疗效优劣仍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缓解期 乳酸菌 双歧杆菌
下载PDF
阶梯式精细化饮食管理对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邹小兰 魏建红 +2 位作者 史晓芬 惠菊芬 过孝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29期-,共4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精细化饮食管理对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开放饮食后饮食干预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及对照组39例。试验组予阶梯式精细化饮食管理,对照组予常规饮食干预。... 目的:探讨阶梯式精细化饮食管理对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开放饮食后饮食干预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及对照组39例。试验组予阶梯式精细化饮食管理,对照组予常规饮食干预。在入院时、开放饮食时、出院时、出院2个月,监测2组患者饮食符合率、饮食知识掌握情况、营养不良风险的变化。在出院后1年,监测2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Child-Pugh C级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率较Child-Pugh B级者高(Z=-4.3,P<0.05),文化程度低者较文化程度高者高(r=-0.453,P<0.05)。试验组的饮食知识掌握度在出院时为80(70,8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42,64)分,饮食符合率在出院2个月为86(76,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46,57)%,营养风险评分在出院2个月为1(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分,1年内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4.6%(6/41),显著小于对照组的35.9%(14/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51.232,均P<0.05)。结论阶梯式精细化饮食管理能提高患者的饮食知识掌握率、饮食符合率及营养状况,降低再次出血的发生,值得在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阶梯式精细化饮食管理
原文传递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俞蕾 胡志刚 +1 位作者 陈国千 郭继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966-3968,共3页
目的调查急性胰腺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反应蛋白(CRP)、钙(Ca)、白细胞(WBC)、血清淀粉酶(AMY)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4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血清HMGB1水... 目的调查急性胰腺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反应蛋白(CRP)、钙(Ca)、白细胞(WBC)、血清淀粉酶(AMY)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4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及血清CRP、WBC;分析血清HMGB1水平与血清CRP、WBC等与胰腺炎的关系。结果 SAP、MAP患者血清HMGB1、CRP、WBC水平显著性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患者血清HMGB1水平(16.2±11.28)ng/ml,显著性高于MAP患者(5.96±3.83)ng/ml;SAP、MAP患者血清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AP与MAP组作ROC曲线,AMY、HMGB1、CRP、WBC、C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6、0.857、0.727、0.488、0.275;检测灵敏度达到50.0%时AMY、HMGB1、CRP、WBC、Ca对应的特异性分别为44.8%、93.1%、75.9%、37.9%、14.8%,HMGB1的诊断效率最高,其次为CRP。结论胰腺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MGB1水平测定可作为评价胰腺炎病变和炎症反应程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炎症介质 血清
原文传递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金士毛 孙辉 谈春晓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6-417,共2页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性损害,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后期伴胰管结石、假性囊肿形成。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不...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性损害,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后期伴胰管结石、假性囊肿形成。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发展,其已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慢性胰腺炎 手术治疗 外分泌功能不全 价值 假性囊肿形成 胰腺组织 反复发作
原文传递
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及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怡莎 倪景斌 +2 位作者 孙辉 黎文华 陆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5期6965-6968,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和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C患者116例根据其治疗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柳氮磺胺吡啶肠溶...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和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C患者116例根据其治疗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1.0 g/次,4次/d)、益生菌(2-4粒/次,2次/d)治疗,观察组增用川芎嗪(1-2片/次,3次/d)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vs 84.48%,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6.84±1.23 VS 18.24±2.56 pg/mL),IL-6(168.90±32.49 VS 16.24±4.23 ng/L);IL-10(15.17±3.21VS 16.77±2.53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6.95±7.25 VS 6.81±1.84 ng/L);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L-4(6.77±1.52 VS 15.53±2.75 pg/mL);IL-6(170.21±25.68 VS 18.17±2.25 ng/L);IL-10(15.24±2.83 VS 15.86±2.24ng/mL);TNF-α(17.01±2.53 VS 7.63±2.27 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13.79%vs 6.90%,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及柳氮磺胺吡啶三联方案治疗UC有较好的临床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益生菌 柳氮磺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
原文传递
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在结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瑜 王磊 郭继中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3-525,共3页
目的评估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M2-PK)在结肠癌的诊断、筛查以及肿瘤分期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结肠癌33例,结肠腺瘤27例以及正常对照30例的血浆及粪便中肿瘤M2-PK的数值,同时用化学发光法(CL)检测结肠癌患者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并... 目的评估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M2-PK)在结肠癌的诊断、筛查以及肿瘤分期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结肠癌33例,结肠腺瘤27例以及正常对照30例的血浆及粪便中肿瘤M2-PK的数值,同时用化学发光法(CL)检测结肠癌患者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结肠癌组血浆及粪便肿瘤M2-PK水平显著高于结肠腺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但结肠腺瘤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Dukes C、D期患者的血浆及粪便中肿瘤M2-PK水平明显高于A、B期患者(P<0.05),有淋巴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血浆和粪便肿瘤M2-PK对结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4.8%和78.8%,高于CEA的51.5%。结论肿瘤M2-PK对结肠癌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敏感性高于CEA,并且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可用于结肠癌的筛查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 结肠癌 癌胚抗原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58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玉花 王磊 郭继中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647-164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方法及时机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8月的SAP病例58例,评估常规保守治疗、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手术三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的时机选择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方法及时机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8月的SAP病例58例,评估常规保守治疗、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手术三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的时机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SAP治疗中积极常规治疗治愈率高;早期(<72h)血液滤过不良反应多,预后差;手术时间越早,病死率越高。结论 SAP的早期宜采取积极的常规保守治疗,稳定内环境;慎重选择血液滤过;推迟手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常规治疗 连续性血液滤过 手术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TRFIA与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继中 胡志刚 +3 位作者 陈国千 俞蕾 李琴 殷皓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法进行前S1(PreS1)抗原检测的特点。[方法]收集5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从阳性率、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精密度和特异性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TRFIA法阳性率高... [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法进行前S1(PreS1)抗原检测的特点。[方法]收集5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从阳性率、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精密度和特异性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TRFIA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P<0.01),有17例标本ELISA法结果为阴性,而用TR-FIA法可检测到PreS1抗原。对这17例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其中11例标本HBV DNA拷贝数异常,另6例标本HBV DNA拷贝数正常;高、中、低3个浓度,TRFIA法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测试,CV均<10%;TRFIA法从低值到高值,从批内至批间CV均优于ELISA法;对于强阳性标本,从原倍到1∶16倍稀释,ELISA法都无法区分阳性程度的强弱,而TRFIA法结果从高到低有显著性区别;TRFIA法与ELISA法相比灵敏度提高4倍。100份正常体检者血清标本TRFIA法结果均阴性,特异性100%。[结论]TRFIA与ELISA法相比,测量范围、精密度和灵敏度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贲门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
13
作者 张国强 夏敏 +3 位作者 纪璘 姚选军 杨树东 郭继中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3-204,共2页
患者男,64岁,因“腹胀、发热、消瘦1周”入院。体检:体温37.6℃,无贫血貌,左颈部扪及6枚肿大淋巴结,最大约1.2×1.0cm,质硬,活动度差,无触痛,两肺呼吸音粗,心率82次/rain,腹平坦,全腹软,左中下腹压痛,无肌卫及... 患者男,64岁,因“腹胀、发热、消瘦1周”入院。体检:体温37.6℃,无贫血貌,左颈部扪及6枚肿大淋巴结,最大约1.2×1.0cm,质硬,活动度差,无触痛,两肺呼吸音粗,心率82次/rain,腹平坦,全腹软,左中下腹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肠鸣音亢进,双下肢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贲门癌 肿大淋巴结 肠鸣音亢进 双下肢水肿 肺呼吸音 左颈部 活动度
原文传递
以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表现的克罗恩病一例
14
作者 张国强 郭继中 王磊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59-1360,共2页
患者,男性,55岁,因"下肢麻木2个月,上腹胀痛半个月,加重4 d"入院。患者因双下肢麻木、疼痛,当地医院腰椎MRI检查未见异常。服用芬必得2~3粒/天后可好转。半个月前出现上腹部胀痛,4 d前加重,并解黑便,收入我科。无特殊家族遗传史。入... 患者,男性,55岁,因"下肢麻木2个月,上腹胀痛半个月,加重4 d"入院。患者因双下肢麻木、疼痛,当地医院腰椎MRI检查未见异常。服用芬必得2~3粒/天后可好转。半个月前出现上腹部胀痛,4 d前加重,并解黑便,收入我科。无特殊家族遗传史。入院查体:体型消瘦,轻度贫血貌,腹软,中上腹压之不适,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克罗恩病 首发表现 双下肢麻木 入院查体 MRI检查 上腹部胀痛 家族遗传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