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皮脂腺分化的皮肤附属器肿瘤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旭峰 施和建 史维平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皮肤附属器肿瘤病种繁多、命名复杂,且某些肿瘤的组织发生学仍有争议,迄今仍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国内外已有许多相关的文献报道。在此,主要对有皮脂腺分化的皮肤附属器肿瘤如有皮脂腺分化的大汗腺汗孔瘤、表皮内上皮细胞瘤等为重点进行介绍。
关键词 皮肤附属器肿瘤 皮脂腺分化 组织发生学 上皮细胞瘤 分类方法 文献报道 国内外 汗孔瘤 大汗腺 表皮内
下载PDF
无锡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燕 杨莉佳 +7 位作者 戴迅毅 张海平 魏聆 华海康 戚稼 孙慧 郑渊 蒋屏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62-664,共3页
关键词 真菌病 临床分析 病原菌 无锡市
下载PDF
无锡地区456例患者阴道加特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琴 谢平 +4 位作者 徐卓 徐汇义 朱蕾 肖琛月 鲁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7-547,共1页
阴道加特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女性细菌性阴道病和妊娠期并发症(脓毒性流产、产褥热)的重要病原菌.为了近一步了解无锡地区GV的感染状况,我们于2003年10月-2004年5月收集了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泌尿外科、妇产科456... 阴道加特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女性细菌性阴道病和妊娠期并发症(脓毒性流产、产褥热)的重要病原菌.为了近一步了解无锡地区GV的感染状况,我们于2003年10月-2004年5月收集了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泌尿外科、妇产科456患者泌尿生殖道的标本,进行了GV和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休(MP)、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念珠菌、滴虫8种病原菌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阴道加特纳菌 支原体 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下载PDF
皮肤恶性肿瘤皮损病原体感染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毛世旺 闫越颖 +4 位作者 冯广东 布文博 赵亮 翟建新 方方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7期614-616,共3页
目的调查皮肤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皮损特点及其合并病原体感染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利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88例皮肤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中有破溃的皮损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及药敏分析。结... 目的调查皮肤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皮损特点及其合并病原体感染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利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88例皮肤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中有破溃的皮损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阳性结果为31例,其中革兰阳性菌1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3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为72.2%。革兰阴性菌对多西环素耐药率达到了100%,对头孢类抗生素也高度耐药。此外共发现了4例多重耐药菌株。结论皮肤恶性肿瘤有破溃的皮损合并细菌感染很普遍,应根据菌种鉴定及药敏结果给予相应的术前术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病原菌 药敏 多重耐药
下载PDF
丝塔芙润肤露在婴幼儿湿疹治疗中的辅助作用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施佳音 张秀红 +2 位作者 杨挺 施和建 周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6-918,共3页
目的了解丝塔芙润肤露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联合治疗组初诊时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和丝塔芙润肤露,将两者分别涂于患处,2次/d。待皮疹痊愈后改单用丝塔芙润肤露维持... 目的了解丝塔芙润肤露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联合治疗组初诊时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和丝塔芙润肤露,将两者分别涂于患处,2次/d。待皮疹痊愈后改单用丝塔芙润肤露维持治疗。派瑞松组单独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2次/d,待皮疹痊愈后改为1次/d。丝塔芙组单独外用丝塔芙润肤露,2次/d。各组均连用2周。于第1周、第2周和痊愈后1周分别回访记录皮疹情况。记录皮疹变化,对红斑、丘疹、鳞屑,瘙痒及面积的总积分进行评价。结果 1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65.00%和46.25%,均高于单独使用丝塔芙组。在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90.00%和68.75%,均高于单独应用派瑞松组与丝塔芙组,而单独使用派瑞松组与丝塔芙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基本相当。结论丝塔芙润肤露在婴幼儿湿疹治疗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在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丝塔芙润肤露 湿疹 婴幼儿
下载PDF
两种光疗法治疗难治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陶诗沁 夏汝山 +2 位作者 范华 范莹 杨莉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二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及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光动力疗法组20例,予ALA-PDT治疗,10 d治疗1次,共3次。红蓝光组20例,1周照光2次,1次红光1次蓝光,共8次。...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二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及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光动力疗法组20例,予ALA-PDT治疗,10 d治疗1次,共3次。红蓝光组20例,1周照光2次,1次红光1次蓝光,共8次。在开始治疗前、治疗后10、20、30、90 d详细记录皮损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ALA-PDT组在治疗后90 d有效率85%,红蓝光治疗组为30%,ALA-PDT组疗效明显优于红蓝光治疗组。ALA-PDT病情控制时间更长,且对囊肿有效。ALA-PDT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红蓝光组为35%,因症状轻微多数患者不需特殊处理。结论:两种光疗法均为痤疮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ALA-PDT疗效明显优于红蓝光治疗,治疗重度痤疮比红蓝光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氨基酮戊二酸 光动力疗法 红蓝光
下载PDF
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89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倪菁菁 张瑞丽 +1 位作者 杨莉佳 朱小红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947-949,共3页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的额面部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伐昔洛韦分散片0.3g/次,2次/d,连用10d。治疗组同时给氦氖激光照射,30min/次,1次/d,直至皮损消退。结...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的额面部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伐昔洛韦分散片0.3g/次,2次/d,连用10d。治疗组同时给氦氖激光照射,30min/次,1次/d,直至皮损消退。结果共入组89例,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88.6%)(P<0.05);治疗组VAS评分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面瘫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氦氖激光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脱发性疾病病理活检及切片技术方法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杜旭峰 许文嵘 +3 位作者 李中明 宋闯 孙蔚凌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0-755,共6页
毛发病理对于脱发性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关于标本的取材、处理以及具体的切片方法,多年来有许多争议。该文总结已有文献,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关键词 脱发 毛发病理 切片技术 方法学
下载PDF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3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晴 邵敏华 +4 位作者 施和建 张国龙 顾永 杨挺 浦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01-802,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诊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3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1例,死亡2例。抗癫痫药、解热镇痛药及各种抗生素是主要致敏药物。该病极易并发肝、肾功能损害、低... 目的探讨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诊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3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1例,死亡2例。抗癫痫药、解热镇痛药及各种抗生素是主要致敏药物。该病极易并发肝、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及各种感染。结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是皮肤科的危重病症之一,有一定死亡率。及早并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持治疗和积极防治多种并发症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杰 黄海峰 +1 位作者 胡君 毕鸣晔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患者10例,应用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并联合应用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观察治疗前后皮损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 目的:评价应用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患者10例,应用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并联合应用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观察治疗前后皮损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按照Achauer疗效评定法,在10例皮肤混合性血管瘤的婴幼儿患者中,治疗效果为IV级5例,Ⅲ级2例,II级3例,I级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对于混合型血管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混合型血管瘤 聚桂醇硬化剂 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
下载PDF
靓芙康复贴敷料辅助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轻中度炎症性痤疮疗效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君 毕鸣晔 +2 位作者 郭娴菲 黄海峰 谭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靓芙康复贴敷料辅助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轻中度炎症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中医辨证为肺经风热的轻中度炎症性痤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靓芙康复贴敷料联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枇杷清... 目的:观察靓芙康复贴敷料辅助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轻中度炎症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中医辨证为肺经风热的轻中度炎症性痤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靓芙康复贴敷料联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4周后,两组炎性皮损的数目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继发皮损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继发皮损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继发皮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66.67%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1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靓芙康复贴敷料辅助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轻中度炎症性痤疮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轻中度痤疮炎性皮损的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敷料 枇杷清肺饮加减 治疗 痤疮 炎症性
下载PDF
果酸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2
作者 胡君 毕鸣晔 张国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7期1779-1781,共3页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果酸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39例,单纯果酸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7.2%、对照组有效率53.8%,实验组有效率明显...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果酸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39例,单纯果酸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7.2%、对照组有效率53.8%,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瘢痕及色素沉着的有效率及患者皮肤自我评价的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果酸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性痤疮,其中胶原贴敷料既可以辅助治疗痤疮皮损,也可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这种治疗方法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 胶原贴敷料 寻常性痤疮
下载PDF
淋病病人5种支原体合并感染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海峰 施和健 +1 位作者 缪昉 李琴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43-344,共2页
关键词 淋病 支原体 巢式PCR 感染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兴平 张海平 +1 位作者 曹蕾 金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7期1260-1261,共2页
生殖器疱疹(GH)是由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感染引起的、以生殖器部位水疱、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需与其他表现为生殖器溃疡的疾病如龟头炎、宫颈炎和梅毒等鉴别。目前本病的诊断主要以临床经验为主,因此对一些不... 生殖器疱疹(GH)是由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感染引起的、以生殖器部位水疱、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需与其他表现为生殖器溃疡的疾病如龟头炎、宫颈炎和梅毒等鉴别。目前本病的诊断主要以临床经验为主,因此对一些不典型病例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法 荧光定量PCR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性传播性疾病 生殖器溃疡 检测 HSV-Ⅱ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年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浦洁 杨挺 张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对本院2010-2012年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探讨HPV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法,对尖锐湿疣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和分型。结果:773例标本检出率为95.1%,依次为低危型HPV6、11、43、42和高危... 目的:对本院2010-2012年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探讨HPV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法,对尖锐湿疣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和分型。结果:773例标本检出率为95.1%,依次为低危型HPV6、11、43、42和高危型HPV16、18、52、66、33。各年度HPV亚型分布变化不大。高危型占24.0%,混合感染占37.8%。30岁以内的患者发生高危型、混合感染显著增加。女性患者发生高危型HPV16、66高于男性。结论:HPV6、11、16型感染是尖锐湿疣发病的主要基因型,高危型感染和混合感染趋于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基因芯片
下载PDF
眼梅毒3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慧 尹兴平 +1 位作者 张洁 张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670-672,696,共4页
目的总结眼梅毒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眼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患者均表现为单眼或双眼急性视力下降,1例有泛发性皮疹。患者或其配偶有非婚性生活史,无男男同性恋史。眼科诊断为脉络膜炎,经常规抗炎治疗后视... 目的总结眼梅毒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眼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患者均表现为单眼或双眼急性视力下降,1例有泛发性皮疹。患者或其配偶有非婚性生活史,无男男同性恋史。眼科诊断为脉络膜炎,经常规抗炎治疗后视力无好转,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性葡萄膜炎。给静脉用水剂青霉素G 800万U,3次/d连续14d。3个月后复诊,患者视力明显改善,血清RPR滴度明显下降。因患者拒绝行腰椎穿刺术取脑脊液进行梅毒学检查,无法排除神经梅毒。结论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增加,对于表现为突发性视力下降的患者除了仔细体检外,应该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避免漏诊或误诊。此外,眼梅毒除按照神经梅毒治疗外,还需要密切随访以及时发现是否合并有神经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脑脊液 TPPA
下载PDF
反甲一家系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龙 周晴 +1 位作者 施和建 杜旭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6-246,共1页
先证者.男,8岁。因指(趾)甲发白、周边翘起呈匙状于2009年8月25日就诊我科门诊。患儿出生时指(趾)甲短小,后指(趾)甲渐长出,但质地软同时周边翘起、呈匙状。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及患儿妹妹、外婆等多人皆有类似病史。
关键词 反甲 先天性 家系调查
下载PDF
玉屏风散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涛 施和建 吴志芬 《黑龙江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780-782,共3页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方法:将10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和双嘧达莫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53例...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方法:将10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和双嘧达莫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53例,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为29例,有效率为69.1%。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5.82,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玉屏风散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双嘧达莫 过敏性紫癜 联合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永 毕鸣晔 +2 位作者 黄海峰 胡君 张美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7期411-413,共3页
目的::评价5%咪喹莫特乳膏局部外用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年龄1.2~6个月)浅表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8例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睡前外用,每周5次,持续16~32周。对照组56例不进行任何治疗。... 目的::评价5%咪喹莫特乳膏局部外用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年龄1.2~6个月)浅表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8例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睡前外用,每周5次,持续16~32周。对照组56例不进行任何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至2周岁。结果:治疗组中12例皮损完全消退,18例皮损面积消退75%~99%,18例消退50%~74%,6例消退25%~49%,14例消退&lt;25%;对照组中3例完全消退,6例皮损面积消退75%~99%,8例消退50%~74%,9例消退25%~49%,30例消退&lt;2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型血管瘤 咪喹莫特
下载PDF
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旭峰 邵明华 +2 位作者 顾永 张国龙 施和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9-291,共3页
报告1例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患者男,73岁。因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丘疹、斑块1个月就诊。发病前因脑梗死口服血塞通软胶囊2个月,后未经特殊治疗皮疹缓慢消退。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 报告1例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患者男,73岁。因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丘疹、斑块1个月就诊。发病前因脑梗死口服血塞通软胶囊2个月,后未经特殊治疗皮疹缓慢消退。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间质及血管周围弥漫性肉芽肿性改变,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并可见部分异形淋巴细胞。4个月后患者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后再次出现类似皮损。诊断: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反应 间质性肉芽肿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