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细胞与肺移植 被引量:2
1
作者 毛文君 陈静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3期4316-4322,共7页
背景:肺移植是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病的惟一有效方法,但围手术期风险大,干细胞在肺移植肺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总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介绍干细胞在肺移植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 背景:肺移植是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病的惟一有效方法,但围手术期风险大,干细胞在肺移植肺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总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介绍干细胞在肺移植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方法:以"lung,pulmonary,transplantation,stem cell"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Springlink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0-01/2011-03,限定语种为英文;以"移植、肺、干细胞"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0-01/2011-03,限定语种为中文。共检索156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50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干细胞通过替代损伤的肺组织、旁分泌作用减少细胞凋亡参与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及肺组织纤维化。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例,由于免疫原性较弱,在诱导器官移植的免疫耐受中有较好的应用,一方面通过调节多种因子减轻免疫排斥反应,另一方面通过抑制T细胞、B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活性来减少免疫应答。基于干细胞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在诱导免疫嵌合减少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有一定作用,也为干细胞介导的细胞和基因治疗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干细胞 免疫 基因治疗 T细胞 B细胞
下载PDF
肺移植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毛文君 陈静瑜 +2 位作者 郑明峰 吴波 张稷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术后并发症、死亡原因及其危险因素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100例受者中,单肺移植72例,双肺移植28例,61例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其中常规体外循环(CPB)5...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术后并发症、死亡原因及其危险因素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100例受者中,单肺移植72例,双肺移植28例,61例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其中常规体外循环(CPB)5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56例。2007年之前53例受者使用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预防排斥反应(CsA组),随后47例采用他克莫司(Tac)+MMF+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Tac组),所有受者均使用了达利珠单抗或巴利昔单抗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结果受者术后1、2、3、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3.3%、61.6%、53.5%和40.7%,CsA组受者存活时间为(36.57±3.44)个月,Tac组受者存活时间为(35.00±2.3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PGD)、急性排斥反应(AR)、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S)、感染等。CsA组AR和BO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ac组(P〈0.05),但Tac组术后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sA组(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R与BOS的发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340,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均显示,使用循环支持,原发病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术后出现AR、BOS和感染等因素会降低受者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肺移植术后以CsA或Tac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均是有效的免疫抑制措施。术后加强随访、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是延长受者存活时间和改善受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免疫抑制剂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肺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毛文君 夏维 陈静瑜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44-444,共1页
患者 女,50岁。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加重半月。胸部CT示两肺多发支气管囊状扩张伴感染;心脏超声提示右心增大,肺动脉压力中度增高,
关键词 肺结核 术后并发 肺移植 肺动脉压力 反复咳嗽 囊状扩张 胸部CT 右心增大
原文传递
心脏死亡供者供肺移植三例报告
4
作者 叶书高 刘东 +4 位作者 陈静瑜 毛文君 刘峰 陆荣国 陈若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2-715,共4页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供者供肺获取以及应用于临床肺移植的经验。方法共进行3例心脏死亡供者供肺获取及肺移植。3例供者平素健康,因发生严重颅脑外伤或脑肿瘤,经严格医学检查后均被明确判定为脑死亡,并被确定为潜在心脏死亡供者。供者的...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供者供肺获取以及应用于临床肺移植的经验。方法共进行3例心脏死亡供者供肺获取及肺移植。3例供者平素健康,因发生严重颅脑外伤或脑肿瘤,经严格医学检查后均被明确判定为脑死亡,并被确定为潜在心脏死亡供者。供者的近亲亲属均知情同意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临床评估供肺良好,供者在停止呼吸机,心脏停跳5min后,确定为心脏死亡,并在全身麻醉下切取供肺。3例受者术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均为阴性,供、受者灿如血型相同,身高相近,体重相差均在20%以内,胸腔大小匹配。结果利用3例心脏死亡供者供肺成功进行了2例双肺移植和1例单肺移植,3例供肺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3、27和32min。3例受者手术顺利,在ICU的监护时间分别为31、18和26d,术后肺功能得到极大改善,例1和例2分别于术后30和19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3例受者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在现有条件下,严格按《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应用于临床肺移植的工作,正确维护好潜在心脏死亡供者,在全面评估供肺质量的前提下,心脏死亡供肺可作为肺移植的主要供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 组织供者 肺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