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噬激活如何影响大鼠内皮祖细胞凋亡、增殖和周期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辉 李晓强 +2 位作者 朱人大 孟庆友 卢辉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背景:曾有报道雷帕霉素可以对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产生影响,但是没有提到自噬在其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及自噬与凋亡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通过雷帕霉素激活自噬探讨自噬激活对大鼠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和... 背景:曾有报道雷帕霉素可以对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产生影响,但是没有提到自噬在其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及自噬与凋亡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通过雷帕霉素激活自噬探讨自噬激活对大鼠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即内皮祖细胞。加入不同质量浓度雷帕霉素(0.01,0.1,1,10μg/L)分别培养24 h。Western blot检测LC3-Ⅱ蛋白表达监测自噬的诱导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MTT比色法观察其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雷帕霉素质量浓度为0.01μg/L时,内皮祖细胞的LC3-Ⅱ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增高,当质量浓度为0.1μg/L时LC3-Ⅱ蛋白表达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质量浓度为1μg/L和10μg/L时LC3-Ⅱ蛋白表达虽然也高于对照组,但却明显低于0.1μg/L时,据此推断雷帕霉素在质量浓度为0.1μg/L时自噬尤为活跃。内皮祖细胞的凋亡率呈现随着雷帕霉素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增殖率呈现随雷帕霉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果说明雷帕霉素激活自噬后能够促进细胞的凋亡,明显改变细胞的周期进程,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自噬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干细胞 培养 雷帕霉素 内皮祖细胞 LC3-Ⅱ蛋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尿激酶分别联合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辉 卢辉俊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尿激酶分别联合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将56例LEDVT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CDT),经导管向血栓处持续匀速泵入尿激酶60~80万/24... 目的对比研究尿激酶分别联合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将56例LEDVT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CDT),经导管向血栓处持续匀速泵入尿激酶60~80万/24h。其中观察组患者经导管额外泵入阿加曲班,第1天用量40mg,第2~7天用量20mg;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U,2次/d,共7d。7d后将导管取出,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分析治疗前后健/患肢周径差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健/患肢周径差在治疗后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浆FIB水平在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后7d后开始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在治疗后3d开始降低(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7d开始降低(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DT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LEDVT,能明显提高疗效和改善相应症状,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出血风险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阿加曲班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溶栓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辉 承文龙 卢辉俊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和系统溶栓(S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为选择最佳的溶栓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CDT与ST治疗急性DVT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和系统溶栓(S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为选择最佳的溶栓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CDT与ST治疗急性DVT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发表时间截止至2016年7月。按照钮卡斯-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发表偏倚检测。运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CDT组的大腿消肿率高于ST组(WMD=12.01,95%CI 8.58-15.43;P〈0.01);CDT组的小腿消肿率高于ST组(WMD=12.88,95%CI 9.60-16.11;P〈0.01);CDT组的溶栓率高于ST组(WMD=15.24,95%CI 11.99-18.50;P〈0.01);CDT组的出血并发症率明显低于ST组(OR=0.50,95%CI0.31-0.80;P〈0.01);术后半年CDT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发生率明显低于ST组(OR=0.40,95%CI 0.25-0.63;P〈0.01)。结论 相比于ST,CDT消肿效率及溶栓率更高,并发症和PTS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接触性溶栓 系统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META分析
下载PDF
手术联合腔内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2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卢辉俊 赵翼 +1 位作者 胡亚立 刘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10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腔内的方法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狭窄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高龄患者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26肢)合并动脉硬化的下肢动脉缺血高龄患者DSA下行腔内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治疗...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腔内的方法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狭窄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高龄患者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26肢)合并动脉硬化的下肢动脉缺血高龄患者DSA下行腔内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26条肢体(23例)经双腔Fogarty导管取栓、动脉内膜剥脱术,并行相应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或辅助人工血管旁路手术或/和自体静脉补片成形术,救治成功20例(87.0%),截肢1例(4.3%),死亡2例(8.7%)。结论:伴有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大多数动脉缺血高龄患者,手术联合腔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的救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 动脉硬化狭窄 手术 腔内治疗 个体化
下载PDF
TEVAR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兵兵 卢辉俊 +1 位作者 胡亚立 赵晓溪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后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95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依照是...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后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95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依照是否行TEVAR,分为支架组80例及保守组15例。采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通过门诊随访评价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80例支架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死亡2例(2.5%),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患者定期复查CTA显示,术后3—6个月、术后1年主动脉最大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术后主动脉呈减小趋势且假腔血栓化。15例保守治疗患者院内死亡1例(6.67%),随访期间死亡3例(20%)。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支架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组。结论对于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TEVAR治疗成功率较高,中期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支架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糖尿病足腔内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辉 卢辉俊 +1 位作者 赵翼 胡亚立 《中国医药》 2011年第12期1519-1521,共3页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我院39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19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经同侧股动脉入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导管鞘并交换Am...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我院39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19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经同侧股动脉入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导管鞘并交换Amplatz导丝引入球囊扩张狭窄段,反复扩张后置入自膨式网状支架。对照组20例保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死亡,其中介入治疗组13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成功,6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成功,对照组2例截肢。结论PTA和支架置入不仅创伤小、成功率高而且明显的改善下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近期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手术联合腔内治疗体会
7
作者 卢辉俊 刘辉 +4 位作者 胡亚立 张米 马兵兵 赵翼 原野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4期255-255,共1页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自2009年2月~2014年8月应用手术联合腔内治疗存在血栓的动静脉内瘘(ArterivenousFistula,AVF)狭窄或闭塞患者95例,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腔内治疗 内瘘狭窄 手术 南京医科大学 2009年 血管外科 无锡市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冯军 吴曙军 +1 位作者 赵伟 沈晓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67-1168,117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46条肢体,采用术前筛选手术患者;术中超声引导下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疗效。结果:术前彩超筛选42例符合手术适...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46条肢体,采用术前筛选手术患者;术中超声引导下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疗效。结果:术前彩超筛选42例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术中能清晰显示钬激光纤维头位置,对局部迂曲的静脉团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穿刺治疗;术后随访1~6个月,彩超显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所有病例在术后3~4周内均出现曲张静脉消失,色素减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过程中,能起到明确适应证,指导定位,确定静脉闭合,术后观察疗效等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大隐静脉曲张 腔内钬激光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辉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6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腔内治疗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腔内治疗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超声检查的变化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踝肱指数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比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腔内治疗能够显著扩张患者的狭窄动脉,使建立侧支循环的过程得到促进及保护,以使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
下载PDF
支架联合可控弹簧圈栓塞治疗孤立肾肾动脉瘤1例
10
作者 胡亚立 胡双龙 +5 位作者 马兵兵 刘辉 原野 汤波 龚皇博 卢辉俊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9期1142-1144,共3页
肾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发生率为0.01%~0.97%[1-2]。虽然肾动脉瘤通常被偶然发现,且患者无特殊的临床表现,但其可导致高血压及自发性破裂,从而引起腹膜后出血,危及患者生命[3-4]。大部分肾动脉瘤为囊状,位于肾动脉分叉处[5]。可... 肾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发生率为0.01%~0.97%[1-2]。虽然肾动脉瘤通常被偶然发现,且患者无特殊的临床表现,但其可导致高血压及自发性破裂,从而引起腹膜后出血,危及患者生命[3-4]。大部分肾动脉瘤为囊状,位于肾动脉分叉处[5]。可采用开放血管修复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肾动脉瘤,目标是将动脉瘤隔绝于血液循环之外,保持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并维持肾功能。肾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动脉瘤的解剖位置;位于肾动脉分叉的动脉瘤很难排除,通常需要牺牲部分肾脏[6]。本研究探讨1例孤立肾肾动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期为孤立肾肾动脉瘤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肾动脉瘤
下载PDF
2例创伤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波 卢辉俊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381-384,共4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是由主动脉管壁内膜出现破口,血液由此破口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逐渐延伸剥离主动脉的内膜和中膜而引起。创伤性主动脉损伤作为危及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之一,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因为患者多合...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是由主动脉管壁内膜出现破口,血液由此破口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逐渐延伸剥离主动脉的内膜和中膜而引起。创伤性主动脉损伤作为危及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之一,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因为患者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不能及时诊断而错过治疗机会。本文对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探讨,以期为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损伤 腔内修复
下载PDF
巨大髂静脉瘤合并血栓形成一例
12
作者 汤波 卢辉俊 +2 位作者 马兵兵 胡亚立 原野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99-200,共2页
病人,女性,12岁,身高160 cm, 体重58 kg。因左下腹痛3天于2020年5月17日入院。病人3天前突发左下肢疼痛,无肿胀,自行缓解,后出现左下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间断性加重,未向他处放射,无肛门坠胀、腰酸,伴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大、小便... 病人,女性,12岁,身高160 cm, 体重58 kg。因左下腹痛3天于2020年5月17日入院。病人3天前突发左下肢疼痛,无肿胀,自行缓解,后出现左下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间断性加重,未向他处放射,无肛门坠胀、腰酸,伴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大、小便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瘤 血栓形成 静脉缩窄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汤波 卢辉俊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4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比...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试验组血栓清除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溶栓时间及尿激酶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及Villalt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栓完全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CDT清除术治疗,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外周静脉溶栓
下载PDF
腔内治疗成熟不良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汤波 卢辉俊 胡亚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335-1337,1343,共4页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成熟不良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36例行腔内治疗的AVF成熟不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结果,以及术后6、12个月的内瘘成熟率.结果 36例...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成熟不良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36例行腔内治疗的AVF成熟不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结果,以及术后6、12个月的内瘘成熟率.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行腔内治疗,术后6个月成熟率为72.2%(26/36),12个月成熟率为88.9%(32/36).结论 腔内治疗对于AVF发育不良患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成熟不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辉俊 赵翼 +1 位作者 刘辉 胡亚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毒品注射所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13例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吸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切除瘤体及周围炎性组织、瘤腔清创及动脉结扎或人工血管... 目的探讨毒品注射所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13例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吸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切除瘤体及周围炎性组织、瘤腔清创及动脉结扎或人工血管置换术,观察移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发生肢体坏死;伤口一期愈合5例,二期愈合8例;7例发生程度不等的淋巴瘘。随访2-12个月(平均7个月),其中1例术后2个月瘤腔下端感染形成脓肿伴出血,行切开引流痊愈;2例术后4个月人造血管感染行人造血管摘除,切口换药痊愈;有2例左肘部假性肱动脉瘤直接行血管结扎,未用人工血管移植;余8例复查B超显示移植血管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彻底清创、血管移植、控制感染是治疗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假性动脉瘤 人造血管
原文传递
外周途径置管溶栓治疗左髂静脉压迫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卢辉俊 刘辉 +4 位作者 原野 马兵兵 张米 胡亚立 赵翼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05-609,共5页
目的总结3种不同入路途径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87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急性髂股DVT患者经3种途径(经小隐静脉、经... 目的总结3种不同入路途径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87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急性髂股DVT患者经3种途径(经小隐静脉、经腘静脉及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再行髂静脉腔内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皆于术后72 h内下肢肿胀明显消退,无手术死亡和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经小隐静脉、经腘静脉及经胫后静脉入路的肢体消肿率分别为(77±13)%、(82±12)%及(77±18)%,3种入路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率依次为(86.5±10.6)%、(92.0±7.7)%及(87.3±7.8)%,3种入路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成功置管时间分别为(32.62±9.36)min、(42.79±13.30)min及(15.14±3.62)min,3种入路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与经小隐静脉和经腘静脉入路置管相比,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耗时较短,且时间较稳定。本组所有左髂静脉病变均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随访1~24个月,髂静脉一期通畅率为100%。结论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治疗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DVT的有效方法,经胫后静脉途径入路置管溶栓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能够在基层医院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途径 置管溶栓 COCKETT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成形术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与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脑灌注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原野 郭大乔 +3 位作者 符伟国 蒋俊豪 王利新 唐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7-1731,共5页
目的:通过全脑CT灌注成像(WBCTP)分析并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脑灌注的影响及差异。方法: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NASCET)标准,选择32例经全脑动脉造影确诊颈动脉狭窄的患... 目的:通过全脑CT灌注成像(WBCTP)分析并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脑灌注的影响及差异。方法: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NASCET)标准,选择32例经全脑动脉造影确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其中行CEA 11例、行CAS 21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均行WBCTP检查采集脑灌注数据,分析并比较两组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的变化及差异。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r CBF、r CBV、r MTT均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以上指标变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CEA、CAS两种术式均可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脑灌注,且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单弯导管溶栓在单纯短段腘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原野 承文龙 卢辉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9-704,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短段(10 cm以内)腘动脉闭塞治疗中应用单弯导管置管溶栓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6年2月行腔内治疗前置管溶栓处理的50例(55条肢体)单纯短段腘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其中18例(21条腘动脉)应用单弯导管溶栓(单... 目的:探讨单纯短段(10 cm以内)腘动脉闭塞治疗中应用单弯导管置管溶栓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6年2月行腔内治疗前置管溶栓处理的50例(55条肢体)单纯短段腘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其中18例(21条腘动脉)应用单弯导管溶栓(单弯导管组),32例(34条腘动脉)应用常规溶栓导管溶栓(常规导管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中各有2条肢体溶栓无效,其余51条患肢症状明显缓解;单弯导管组平均溶栓长度明显大于常规导管组(38.3 mm vs.25.8 mm,P<0.05),平均ΔABI高于常规导管组(0.47 vs.0.32,P<0.05);单弯导管组和常规导管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2/19)、15.6%(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4 F单弯导管置管溶栓处理长度10 cm以内腘动脉短段闭塞病变,技术上可行,操作简单,溶栓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腘动脉 机械溶栓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杂交或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伴Kommerell憩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承文龙 原野 卢辉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41-1546,共6页
目的:探讨杂交或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伴Kommerell憩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伴Kommerell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主动脉弓变异情况、近端... 目的:探讨杂交或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伴Kommerell憩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伴Kommerell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主动脉弓变异情况、近端破口位置、手术方式,以及围手术期与随访情况。结果:根据患者的主动脉弓变异情况与近端破口位置,2例行杂交手术,3例行单纯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90~538 min,平均294 min。术后即时造影显示破口封堵完全,主动脉分支或旁路血流正常。1例患者于术后1周因大面积小脑梗死而死亡,其余4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存活,无脑部及上肢缺血症状,支架无移位,无内漏。结论:主动脉分支异常走形以及脆弱的Kommerell憩室给手术带来不便。杂交或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伴Kommerell憩室可行,但治疗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积累,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血管畸形 锁骨下动脉 解剖变异
原文传递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成功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承文龙 卢辉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保守治疗成功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7例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保守治疗成功,19例保守治疗失败,比较两组患者中的相关因素,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预测...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保守治疗成功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7例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保守治疗成功,19例保守治疗失败,比较两组患者中的相关因素,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预测因素。结果:与保守治疗失败患者比较,保守治疗成功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守治疗成功较失败者,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SAA)≤75°的患者比例明显减少(27.8%vs.63.2%,P<0.05)、平均夹层距离明显增大(2.34 cm vs.1.47 cm,P<0.01)、平均夹层长度明显减小(3.13 cm vs.4.57 cm,P<0.05)、平均真腔狭窄率明显减少(33.9%vs.65.8%,P<0.01)。结论:SAA>75°、夹层距离较长、夹层长度较小及真腔狭窄度较小是ISMAD保守治疗成功的预测因素。当保守治疗失败时,可选择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肠系膜动脉 保守治疗 血管内操作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