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岩 唐朝朋 +8 位作者 周文泉 高建平 张征宇 葛京平 黄伟 周水根 魏武 徐振宇 薛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微创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在全身各部位血管疾病诊断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能较好的反映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及肾异位血管,术前了解患肾的血管对术中操作有较好的指导。文... 目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微创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在全身各部位血管疾病诊断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能较好的反映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及肾异位血管,术前了解患肾的血管对术中操作有较好的指导。文中探讨术前行CTA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LR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院的98例肾细胞癌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68例,术前行肾血管CTA;对照组30例,术前未行CTA。分析行CTA检查的患者其肾动脉变异情况,统计2组患者手术肾蒂处理时间、锁扣夹使用数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肾25%存在肾动脉变异分支;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肾蒂处理时间分别为(25.1±13.7)min和(35.6±12.2)min、出血量分别为(27.5±14.9)ml和(36.8±17.2)ml,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间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行肾动脉CTA能了解肾动脉变异情况,可缩短后腹腔镜肾癌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下载PDF
浅表性膀胱癌63例二次电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施卫国 冯宁翰 丛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1-892,共2页
高危浅表膀胱尿路上皮癌有着容易复发和进展的特点.笔者在2008年6月~2009年6月中对共计63例高危浅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在首次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进行的二次电切进行了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膀胱癌 电切术
下载PDF
整体护理对日间包皮环切术儿童心理状态及配合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培 吴云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7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日间包皮环切术儿童心理状态及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日间包皮环切术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日间包皮环切术儿童心理状态及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日间包皮环切术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术前恐惧情绪、术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无紧张情绪患儿明显多于对照组(35.0%比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0.0%比5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整体护理,能够缓解日间手术儿童包皮环切术前的恐惧心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且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日间 儿童 包皮环切术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退送法”留置双J管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得水 李琛 +2 位作者 冯宁翰 吴岩 董坚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8年第5期723-725,共3页
目的 观察“退送法”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留置双J管时的应用效果及术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2例,均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留置双J管时应用“退送法”,术后... 目的 观察“退送法”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留置双J管时的应用效果及术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2例,均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留置双J管时应用“退送法”,术后复查KUB,观察双J管位置及术后情况.结果 42例患者术中留置双J管均成功,置管时间(1.81±0.71)min,术后复查KUB双J管位置良好,术后4~6d拔除尿管,5~7d拔除引流管,1~2个月拔除双J管,无漏尿及感染发热病例.结论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行“退送法”留置双J管简单、便捷、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导管 留置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因-1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5
作者 丁冠雄 华立新 +4 位作者 徐郑 冯宁翰 宋宁宏 张炜 吴宏飞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9-381,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1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PC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提取259例PCa、301例非肿瘤非前列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基因组DNA,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1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PC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提取259例PCa、301例非肿瘤非前列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基因组DNA,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IF基因-173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PCa易感性的关系,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家族史的关系。结果PCa患者中携带*C等位基因比例为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携带MIF~173*C等位基因的个体PCa发病风险为G/G基因型的2.96倍(OR=2.96,95%CI:1.92~4.57);年龄〉70岁、浅吸烟、有肿瘤家族史人群携带MIF-173*C等位基因的个体PCa发病风险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校正OR值分别为3.66(95%CI:2.02~6.62),2.83(95%CI:1.07~7.45)和3.26(95%CI:1.24~8.55)。结论MIF~173*C等位基因可能与PCa发生有关,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家族史是PCa发病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基因多态性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理论的疼痛干预对肾癌患者疼痛管理及预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岳引 蒋丽 汪洋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20期2546-2548,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循证理论为导向的疼痛干预对肾癌患者疼痛程度及预后转归的影响,为该群体的优质照护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诊的肾癌患者42例归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选择2016年9月... 目的分析基于循证理论为导向的疼痛干预对肾癌患者疼痛程度及预后转归的影响,为该群体的优质照护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诊的肾癌患者42例归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诊的肾癌患者40例纳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循证理论的疼痛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周末均接受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记录两组患者72 h内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和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轻度疼痛17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5例,对照组轻度疼痛12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62,P<0.05).研究组72 h内使用镇痛药物所占比例为32.5%(13/40),低于对照组的59.5%(2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67,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6.5 ±1.3) d,短于对照组(9.4 ± 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3,P<0.05).结论对于肾癌患者而言,引入基于循证理论的疼痛干预,可改善躯体疼痛,且能促进病情转归,值得做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循证医学 疼痛 护理 病情康复 住院时间 镇痛药物 泌尿系疾病
原文传递
膀胱原发性少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7
作者 马如意 张熔熔 吕广霖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46,共2页
患者,女,85岁,2018年12月10日因肉眼血尿10 d就诊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占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原发性少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未进行后续治疗。术后17个月复发,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患者,女,85岁,2018年12月10日因肉眼血尿10 d就诊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占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原发性少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未进行后续治疗。术后17个月复发,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15 d患者因恶病质死亡。膀胱原发性少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易误诊,诊断需依靠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本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原发性 少色素性 恶性黑色素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