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对哮喘患者血清TGF-β1、MCP-1、SDF-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昕华 韩曙光 +1 位作者 吕蕾 赵弘卿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对哮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哮喘患者128例,...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对哮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哮喘患者12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孟鲁司特口服,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口服,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TGF-β_1、MCP-1、SDF-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治疗后,观察组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分为(24.25±3.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2±4.02)分(P<0.05);观察组第一秒呼气容积(FEV_1)和呼气峰值流速(PEF)分别为(80.25±4.25)%、(7.25±0.69)L/min,高于对照组的(75.02±3.96)%、(5.82±0.70)L/min(P<0.05);血清TGF-β_1、MCP-1、SDF-1水平分别为(42.2±6.0)ng/ml、(48.6±4.0)pg/ml、(252.4±32.2)ng/L,低于对照组的(48.9±5.2)ng/ml、(59.0±4.2)pg/ml、(425.3±40.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能有效降低哮喘患者血清TGF-β_1、MCP-1、SDF-1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 酮替芬 哮喘 转化生长因子-β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下载PDF
痰液hnRNP A2/B1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弘卿 张熔熔 +2 位作者 王利军 殷伯福 殷凯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21-1122,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痰液细胞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肺癌、吸烟及正常人群组痰液细胞hnRNPA2/B1阳性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人群组中表达的特点。结果肺癌组及吸烟组痰液细... 目的探讨痰液细胞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肺癌、吸烟及正常人群组痰液细胞hnRNPA2/B1阳性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人群组中表达的特点。结果肺癌组及吸烟组痰液细胞hnRNPA2/B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肺癌与吸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液hnRNPA2/B1的过量表达伴随着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的全过程。因此检测痰液细胞(特别是吸烟者)hnRNPA2/B1阳性表达,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液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 肺癌
下载PDF
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心脏血管内皮肉瘤广泛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王洵 吕蕾 +1 位作者 汲克强 赵弘卿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72-973,共2页
患者,男,41岁,因咳嗽、胸闷伴痰血1月余于2012年5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体温、血压未见异常;心界扩大,心音略低。胸部CT:(1)右心房内占位;(2)心包及左侧胸腔积液伴左下肺部分不张;(3)右上肺大泡伴双肺斑点片状模糊影... 患者,男,41岁,因咳嗽、胸闷伴痰血1月余于2012年5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体温、血压未见异常;心界扩大,心音略低。胸部CT:(1)右心房内占位;(2)心包及左侧胸腔积液伴左下肺部分不张;(3)右上肺大泡伴双肺斑点片状模糊影(图1A)。心脏超声提示:(1)心包积液;(2)右房内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8 mm×37 mm,其游离缘可见多条飘带样回声随血液摆动,其中最长者约30 mm,舒张期可达三尖瓣口)。腹部B型超声、头颅CT均未见明显病变,拟诊为“心房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患者胸部CT提示有双肺有斑点片状模糊影,考虑为转移病灶,因患者右心房肿物随时有脱落导致猝死可能,故行右心房肿瘤切除术,因双肺已有广泛转移灶,仅行肿瘤姑息切除术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右心房)恶性肿瘤,结合肿瘤细胞免疫标记:Vimentin(+)、 CD34(+)、CD31(+)、Bcl-2(小灶性+)、Ki67(50%,+),病理诊断:(右心房)血管内皮肉瘤。患者术后虽然胸闷症状改善,但始终持续咯血,量约100~200 ml/d,逐渐加剧,予垂体后叶素及卡络磺钠、立止血等对症止血,治疗效果欠佳。术后4周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片状模糊影较前明显增多,进展迅速。复查心脏超声提示:右心房内肿瘤复发,占位体积约为14 mm ×17 mm,经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在止血治疗同时启用IAP化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Endostar )靶向治疗(异环磷酰胺1.2 g/m2,每天1次,连用4 d,阿霉素50mg/m2、卡铂AUC=5,第1天,Endostar 7.5 mg/m2,每天1次,连用14 d靶向治疗),治疗后第2天患者咯血渐止,仅为少量痰血,第7天痰血完全消失,停用止血药物。患者连续应用2个疗程IAP联合Endostar治疗后,未再出现咳嗽及痰血,再次复查胸部CT:双肺病灶吸收明显。第3个疗程(2012年8月23日)起因经济原因患者要求仅使用IAP化疗,拒用Endostar配合化疗治疗,IAP化疗结束后20 d患者感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胸部CT提示两肺转移结节灶有所增多(图1 B),头颅CT(2012年9月16日)提示颅内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形高密度灶,较大者位于右侧额叶20 mm ×18 mm,病灶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诊断原发性心脏血管内皮肉瘤颅内多发转移,患者及家属拒绝任何针对肿瘤的化疗及放射治疗,予以甘露醇脱水等对症治疗,患者头痛症状呈渐进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左侧肢体肌力由III级降为0级,并呈阵发性昏迷状态。入院7d后患者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复查头颅CT显示:颅内多发转移灶,位于额叶较大之结节为24 mm ×21 mm,且中线结构略左移(图1 C),患者最终死亡。回顾病史,患者经IAP+Endostar联合治疗后,咯血完全消失,胸部CT提示治疗疗效为部分缓解,但在停用Endostar ,单用IAP化疗后20 d内病情迅速恶化,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肿瘤30 d内增大2 mm;头颅CT提示右额叶结节灶11 d内(至2012年9月27日)增大约4 mm,颅内病变较肺内和心脏病变严重,40 d后患者死亡,整个病程持续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内皮肉瘤 化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干扰素-γ、IL-6和TNF-α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玲 赵弘卿 +2 位作者 王昕华 许坤 王洵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6期7107-7110,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确诊为肺炎的患者103例,根据病情不同,将其分为重症肺炎组52例及普通肺炎组51例,同时选取同期参加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确诊为肺炎的患者103例,根据病情不同,将其分为重症肺炎组52例及普通肺炎组51例,同时选取同期参加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成员不同时间段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重症肺炎组患者存活与死亡组上述因子含量情况。结果:入院6 h后,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及普通肺炎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子因子-α含量较高P<0.05,与普通肺炎组比较,重症肺炎组重症肺炎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子因子-α含量较高P<0.05;入院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子因子-α含量较高P<0.05,普通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重症肺炎死亡组患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子因子-α含量较高P<0.05。结论: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患者的免疫调节,可间接提示患者的病程发展,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的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