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结直肠大息肉的癌变风险分析
被引量:
18
1
作者
金燕
姚礼庆
+7 位作者
周平红
金士毛
王小云
唐学军
彭晓斌
华萍
任元梅
龚镭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分析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大息肉(直径≥10 mm)发生癌变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7例)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11例)两家中心肠...
目的分析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大息肉(直径≥10 mm)发生癌变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7例)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11例)两家中心肠镜检查发现的直径≥10 mm、病理符合结直肠息肉的418例结直肠大息肉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息肉大小、部位、是否多发、术后病理和随访信息等,分析其与癌变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发性息肉患者若术后病理提示全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选择直径最大的一枚息肉进入模型;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选择直径最大的一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进入模型)。本研究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定义为癌变。结果418例患者中男278例(66.5%),女140例(33.5%),年龄15~87(58.7±10.2)岁。其中398例患者经内镜下切除息肉456枚,有142例(150枚)发生癌变,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34枚和黏膜内癌16枚;20例患者在内镜治疗时黏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转外科手术治疗,切除息肉20枚,组织学检查均发现浸润性癌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40.5%(150/370)比25.0%(12/48),χ^2=4.323,P=0.041]、多发息肉[77.5%(31/40)比34.7%(131/378),χ^2=12.900,P=0.001]、息肉位于直肠[59.0%(36/61)比32.3%(134/415),χ^2=22.736,P=0.000]、直径≥31 mm[74.1%(20/27)比33.4%(150/449),χ^2=36.493,P=0.000]以及病理分型为管状绒毛状腺瘤[67.4%(120/178)比16.8%(50/298),χ^2=71.810,P=0.000]患者癌变率更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2.473,95%CI:1.209~5.058,P=0.013)、多发息肉(OR=2.472,95%CI:1.300~4.702,P=0.006)、息肉位置位于直肠(OR=1.253,95%CI:1.091~1.439,P=0.001)及息肉直径≥31 mm(OR=1.500,95%CI:1.196~1.881,P=0.000)为本组患者结直肠大息肉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随访时间(9.6±4.2)个月,86例(20.5%)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出现复发性腺瘤,均经结肠镜息肉切除术成功摘除;有2例(0.5%)内镜下切除后6个月发现肠癌,首次息肉切除后的病理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均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及化疗,目前仍生存。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患者死亡。 结论年龄≥50岁、多发大息肉、位于直肠的息肉以及直径≥31 mm的结直肠大息肉癌变风险更高,建议重点检查,避免漏诊和误诊;必要时选择合理的内镜治疗方式进行治愈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大息肉
癌变风险
内镜下治疗
原文传递
题名
结直肠大息肉的癌变风险分析
被引量:
18
1
作者
金燕
姚礼庆
周平红
金士毛
王小云
唐学军
彭晓斌
华萍
任元梅
龚镭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内镜中心
复旦
大学
附属
中山
医院
内镜中心
出处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1-1166,共6页
基金
无锡青年人才基金(QNRC075)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樊代明院士工作站(CYR1705)
+2 种基金
无锡市重点学科胃肠病学(ZDXK002)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W2015JZC12)
上海市消化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项目(16DZ2280900)
文摘
目的分析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大息肉(直径≥10 mm)发生癌变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7例)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11例)两家中心肠镜检查发现的直径≥10 mm、病理符合结直肠息肉的418例结直肠大息肉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息肉大小、部位、是否多发、术后病理和随访信息等,分析其与癌变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发性息肉患者若术后病理提示全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选择直径最大的一枚息肉进入模型;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选择直径最大的一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进入模型)。本研究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定义为癌变。结果418例患者中男278例(66.5%),女140例(33.5%),年龄15~87(58.7±10.2)岁。其中398例患者经内镜下切除息肉456枚,有142例(150枚)发生癌变,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34枚和黏膜内癌16枚;20例患者在内镜治疗时黏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转外科手术治疗,切除息肉20枚,组织学检查均发现浸润性癌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40.5%(150/370)比25.0%(12/48),χ^2=4.323,P=0.041]、多发息肉[77.5%(31/40)比34.7%(131/378),χ^2=12.900,P=0.001]、息肉位于直肠[59.0%(36/61)比32.3%(134/415),χ^2=22.736,P=0.000]、直径≥31 mm[74.1%(20/27)比33.4%(150/449),χ^2=36.493,P=0.000]以及病理分型为管状绒毛状腺瘤[67.4%(120/178)比16.8%(50/298),χ^2=71.810,P=0.000]患者癌变率更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2.473,95%CI:1.209~5.058,P=0.013)、多发息肉(OR=2.472,95%CI:1.300~4.702,P=0.006)、息肉位置位于直肠(OR=1.253,95%CI:1.091~1.439,P=0.001)及息肉直径≥31 mm(OR=1.500,95%CI:1.196~1.881,P=0.000)为本组患者结直肠大息肉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随访时间(9.6±4.2)个月,86例(20.5%)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出现复发性腺瘤,均经结肠镜息肉切除术成功摘除;有2例(0.5%)内镜下切除后6个月发现肠癌,首次息肉切除后的病理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均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及化疗,目前仍生存。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患者死亡。 结论年龄≥50岁、多发大息肉、位于直肠的息肉以及直径≥31 mm的结直肠大息肉癌变风险更高,建议重点检查,避免漏诊和误诊;必要时选择合理的内镜治疗方式进行治愈性切除。
关键词
结直肠大息肉
癌变风险
内镜下治疗
Keywords
Larger colorectal polyps
Carcinogenic risk
Endoscopic treatment
分类号
R735.34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结直肠大息肉的癌变风险分析
金燕
姚礼庆
周平红
金士毛
王小云
唐学军
彭晓斌
华萍
任元梅
龚镭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