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FLT3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共突变基因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陈洋 谢研研 +6 位作者 方玉 洪鸣 刘文洁 周璇 张巍 师锦宁 钱思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2-1038,共7页
目的:探讨伴有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共突变基因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273例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资料,进一步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FLT3等常见基因突变用PCR扩增产物直... 目的:探讨伴有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共突变基因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273例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资料,进一步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FLT3等常见基因突变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和二代测序定量。结果:按FLT3突变的类型进行分组,分为FLT3ITD^(+)、FLT3TKD+、FLT3ITD^(+)+TKD+和FLT3ITD^(-)+TKD^(-)组,其中TET2、GATA2、NRAS和ASXL1在4组间突变频率不同(均P<0.05);按FLT3突变的等位基因比率(AR)分组,分为AR≥0.5和<0.5两组,其中FLT3ITD^(+)、FLT3ITD^(-)+TKD^(-)、NPM1、NRAS和C-kit在两组间突变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按染色体核型进行分组,分为正常核型组和异常核型组,其中FLT3ITD^(+)、FLT3TKD+、NPM1、GATA2、C-kit在两组间突变频率不同(均P<0.05)。伴有FLT3TKD+AML患者(包括FLT3ITD^(+)+TKD+)的总生存期(OS)长于单独FLT3ITD^(+)的患者(P<0.05),FLT3^(+)+TET2^(+)AML患者的中位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均短于FLT3^(+)+TET2-患者(均P<0.05)。结论:共突变基因的突变频率与FLT3亚型、核型和等位基因比例有关。伴有FLT3TKD+AML患者的OS长于单独FLT3ITD^(+)患者,伴TET2共突变患者的中位OS和RFS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LT3 共突变基因 TET2 预后
下载PDF
伴FLT3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2
作者 陈洋 谢研研 +4 位作者 方玉 周璇 张文静 钱思轩 师锦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receptor,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细胞计数、突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伴... 目的:探讨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receptor,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细胞计数、突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进一步对FLT3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收集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数据及血细胞计数,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0表达水平升高,CD8、CD16+CD56、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表达水平下降。按白细胞计数分组,CD3、CD4、CD8、CD19、IL-4、IL-10在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24、P=0.034、P=0.008、P=0.048、P=0.024);按血小板计数分组,CD19、CD16+CD56在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45)。按FLT3类型分组,分为FLT3-ITD^(+)、FLT3-TKD^(+)、FLT3(-ITD^(+)+TKD^(+))和FLT3-(ITD^(-)+TKD^(-))组,CD3、CD8、CD19、IL-10、TNF在4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48、P=0.041、P=0.042、P=0.013)。结论:伴FLT3突变AML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及FLT3突变类型与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可能有助于AML危险分层并对AML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血细胞计数
下载PDF
迭合于实体肿瘤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桂琳 张巍 +4 位作者 师锦宁 张文静 杨志楠 马永超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4-929,共6页
目的:探讨迭合于实体肿瘤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血液科自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30例迭合于实体肿瘤的恶性血液病(恶性血液病为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迭合于实体肿瘤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血液科自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30例迭合于实体肿瘤的恶性血液病(恶性血液病为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生存时间(OS)作为预后评价标准,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对几种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血液肿瘤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常见类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实体肿瘤类型、两种肿瘤之间发病间隔、染色体核型等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无关,而血液肿瘤类型、ECOG评分与患者总生存时间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液肿瘤类型和ECOG评分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迭合于实体肿瘤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白血病、ECOG评分≥3分的患者预后较差,总生存时间较短。患者自身遗传易感性、放化疗后骨髓损伤、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为此类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实体肿瘤 ECOG评分 迭合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总生存期的非遗传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桂琳 陈宝安 +2 位作者 高冲 王飞 师锦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46-1951,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总生存期的非遗传学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血液科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1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非遗传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总生存时... 目的:探讨影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总生存期的非遗传学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血液科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1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非遗传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总生存时间作为预后评价标准。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男29例,女22例,随访至2019年12月,死亡21例,存活3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疾病分期、规范治疗、新药的使用、维持治疗、高钙血症、球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等因素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关,年龄<65岁、ISS分期Ⅰ和Ⅱ期、规范治疗、使用新药、血钙正常或低于正常水平、球蛋白正常或低于正常水平以及白蛋白≥35 g/L或血红蛋白≥100 g/L的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维持治疗、血钙≥2.6 mmol/L及血红蛋白<100 g/L是影响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钙≥2.6 mmol/L、血红蛋白<100 g/L及不进行规律维持治疗的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总生存期 非遗传学因素 预后因素
下载PDF
STAT3基因突变阳性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临床特征及结局研究
5
作者 王纬 刘晓庆 +8 位作者 陈小玉 张婷 宫跃敏 叶宝东 吴雪梅 孙京男 陈曦 宋玉华 龙启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索STAT3基因突变阳性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相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临床特征和结局。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81例LGLL相关PRCA患者临床资料(登记于中国贫血东部协作组)进行分析。对LGLL相关PRCA患者进行STAT3基因... 目的探索STAT3基因突变阳性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相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临床特征和结局。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81例LGLL相关PRCA患者临床资料(登记于中国贫血东部协作组)进行分析。对LGLL相关PRCA患者进行STAT3基因突变筛选,分析STAT3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及预后生存。结果21例STAT3突变阳性的LGLL相关PRCA患者,15例(71%)exon 21突变阳性,4例(19%)exon 20突变阳性,1例exon 20和21双突变阳性,1例exon13突变阳性。Y640F为高频突变位点(42.9%)。STAT3突变患者接受环孢素(CsA)治疗的完全反应率(CRR)和总反应率(ORR)分别为31.3%和56.3%,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CP)方案在STAT3突变组中的CRR及ORR均高于CsA(53.8%比31.3%,P=0.274;84.6%比56.3%,P=0.130);且复发率更低(77.8%比18.2%,P=0.022)。结论STAT3基因高频突变位于exon 21,最常见位点为Y640F,CP方案疗效较CsA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基因突变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环孢素 环磷酰胺 疗效
原文传递
阿伐曲泊帕联合环孢素治疗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
6
作者 张婷 徐丹 +8 位作者 陈小玉 宫跃敏 张雅文 龙启强 孙京男 贾晋松 何广胜 师锦宁 李建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评估阿伐曲泊帕联合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治疗在输血依赖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ransfusion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TD-NSAA)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登记分析从2020年10月到2023年10月,CsA联合阿伐... 目的评估阿伐曲泊帕联合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治疗在输血依赖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ransfusion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TD-NSAA)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登记分析从2020年10月到2023年10月,CsA联合阿伐曲泊帕治疗的21例TD-NSAA患者。结果中位治疗时间7.5(1.0~27.0)个月,9例(42.86%)患者脱离输血,18例(85.71%)获得三系血液学反应(HR)[完全治疗反应(CR)3例(14.29%)、良好治疗反应(GPR)4例(19.05%)、部分治疗反应(PR)11例(52.38%)],无治疗反应(NR)3例(14.29%),中位起效时间1.6(0.1~7.4)个月,在第6、12个月分别17例(80.90%)、18例(85.71%)获得疗效。白细胞计数(2.21×10^(9)/L比3.82×10^(9)/L,P=0.029)、中性粒细胞计数(0.92×10^(9)/L比1.96×10^(9)/L,P=0.001)、血小板计数(13×10^(9)/L比57×10^(9)/L,P=0.002)、网织红计数(1.84%比2.63%,P=0.011)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未发生与阿伐曲泊帕相关的2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结论阿伐曲泊帕联合CsA治疗TD-NSAA起效快,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输血依赖 阿伐曲泊帕
原文传递
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初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宫跃敏 马永超 +10 位作者 陈小玉 李瑞鑫 李悦 张雅文 师锦宁 龙启强 杨岩 贾晋松 林圣云 何广胜 李建勇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3年第7期482-487,共6页
目的:研究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 lymphocyte porcine immunoglobulin,p-ATG),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组成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ntensiv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联合艾曲泊帕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 目的:研究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 lymphocyte porcine immunoglobulin,p-ATG),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组成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ntensiv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联合艾曲泊帕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登记纳入2020年4月—2022年8月25例初发SAA患者,接受p-ATG为基础的IST联合艾曲泊帕治疗。主要终点是6个月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率和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次要终点是生存率、复发率及克隆演变风险。结果:治疗后6个月CR率和ORR分别为19.05%、71.43%。中位获得反应时间为3.00(0.10~11.80)个月,中位获得CR时间为14.40(0.90~20.0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严重程度对获得反应时间有显著影响。中位随访时间11.30(0.70~26.40)个月,总生存率96.00%,中位无事件生存期为12.70(1.40~18.90)个月。1例于治疗后10个月出现克隆性造血。≥3级不良反应:感染8例,1例死亡;肝肾功能损害1例和牙周病2例。结论:p-ATG为基础的IST联合艾曲泊帕治疗SAA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血液学反应率和反应速度,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 艾曲泊帕
原文传递
再生障碍性贫血髓系肿瘤基因突变靶向测序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婷 陈洋 +8 位作者 李瑞鑫 陈曦 龙启强 乔纯 王琰 王蓉 何广胜 师锦宁 李建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分析常见髓系肿瘤基因突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的发生率和特点,与A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免疫抑制治疗(IST)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13例AA患者初诊及IST后第6、12、24个月的外周血标本,使用二代基因测序法对34种常见髓系肿瘤基因... 目的:分析常见髓系肿瘤基因突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的发生率和特点,与A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免疫抑制治疗(IST)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13例AA患者初诊及IST后第6、12、24个月的外周血标本,使用二代基因测序法对34种常见髓系肿瘤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基因突变特点与AA患者的临床特征、IST疗效及疾病转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初诊时32例患者检测到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15.02%,18个基因发生总计34次突变。突变次数最多的前3位基因分别为PIGA 35.29%(12/34)、TET214.71%(5/34)、ASXL111.76%(4/34);儿童组(0~18岁)、青中年组(18~59岁)及老年组(≥60岁)突变率分别为12.50%(4/32)、13.99%(20/143)和21.05%(8/38);重型AA患者突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重型AA患者(20.20%vs 10.53%,P=0.0487)。环孢菌素治疗组突变发生率低于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联合环孢菌素治疗组(0 vs 6.9%,P=0.018)。治疗新出现预后不良基因突变2例,均无效。结论:AA患者的髓系肿瘤基因突变发生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措施可能有关,新出现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可能与疗效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环孢菌素 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髓系肿瘤基因 二代基因测序法
原文传递
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风险与基线铁状态及其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莉莉 胡婉贞 +1 位作者 杨志楠 张文静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风险与基线铁状态及其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50例缺铁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再选取54例同期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风险与基线铁状态及其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50例缺铁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再选取54例同期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并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与铁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感染组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总铁结合力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8、15.748、2.449、3.573,P均<0.05);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7、7.429,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中性粒细胞计数是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0.001、<0.001、<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成负相关(r=-0.534、-0.609、-0.650,P均<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发生与铁代谢相关指标密切相关,临床可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治疗方案以预防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感染 铁代谢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