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排尿训练现状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蒋紫娟 朱晓娟 +3 位作者 邓娟 李悦 齐玉娟 朱慧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84-86,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排尿训练现状,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方法调查本院2016年4月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排尿训练的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拟定护理对策并实施。在护理对策实施后于2016年... 目的通过调查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排尿训练现状,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方法调查本院2016年4月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排尿训练的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拟定护理对策并实施。在护理对策实施后于2016年8月再次对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排尿训练执行情况的调查。结果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排尿训练的患者只有54%,患者知晓术前要进行排尿训练,但对排尿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排尿训练的方法不知晓,术前排尿训练依从性较低。通过护理对策实施后再次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排尿训练调查,患者术前进行排尿训练依从性提高至89%。结论通过规范术前排尿训练的方法和流程,增加排尿训练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监测健康教育落实效果,能有效提高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排尿训练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择期手术 术前排尿训练 现状调查分析
下载PDF
防褥疮静态床垫在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蒋紫娟 张骆骆 徐建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8期200-201,共2页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而引起的局部损伤,常见于骨隆突处。手术患者23%的院内压疮的发生与手术有关,术后7 d内院内压疮发生率可高达23.9%。
关键词 静态床垫 压疮预防 神经外科 择期手术
下载PDF
鸡翅中血管端侧吻合训练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麟 冯湘雨 +3 位作者 尤永平 陆小明 朱滨海 刘永 《科技视界》 2019年第34期241-242,共2页
缝合是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重要的操作,是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需要完成的基本训练。实验组学员在日常手术练习之外进行鸡翅中血管端侧吻合训练,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鸡翅中血管端侧吻合训练能有效提高专培学员缝合操作的熟练度... 缝合是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重要的操作,是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需要完成的基本训练。实验组学员在日常手术练习之外进行鸡翅中血管端侧吻合训练,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鸡翅中血管端侧吻合训练能有效提高专培学员缝合操作的熟练度,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鸡翅中血管端侧吻合训练
下载PDF
相互学习式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4
作者 刘国萍 张骆骆 蒋紫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12期24-24,26,共2页
探讨相互学习式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每周由一个神经外科病区组织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其他三个病区派护士长和护士来参加床边查房,当场随机指定病人,围绕患者的病情进行30分钟左右的床边护理查房。四个神经... 探讨相互学习式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每周由一个神经外科病区组织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其他三个病区派护士长和护士来参加床边查房,当场随机指定病人,围绕患者的病情进行30分钟左右的床边护理查房。四个神经外科病区轮流进行,相互学习。结果 神经外科自2017年实施相互学习式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后,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分数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神经外科相互学习式晨间护理查房对提高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学习式 晨间 床边 护理查房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免疫微环境在前庭神经鞘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夏炎 薄富铎 +1 位作者 朱帅帅 张岩松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14-618,共5页
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是起源于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8%。大量研究表明VS免疫微环境改变与听力损伤和肿瘤生长有关,这提示免疫治疗在VS有相当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近年VS与免疫微环境的... 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是起源于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8%。大量研究表明VS免疫微环境改变与听力损伤和肿瘤生长有关,这提示免疫治疗在VS有相当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近年VS与免疫微环境的相关研究,以期为针对VS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前庭 免疫微环境 炎症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下载PDF
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技术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黄进 张岩松 +9 位作者 周志敏 吴德权 孙骏 张晓路 程超 姜晨 王诚 吴志峰 戴敏超 邵君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84-1686,1689,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融合技术与电生理技术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术前CT、MRI、MRA等影像多模态融合,对病灶进行三维重建,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15例颅底附近贴附5个MARK,分别在开骨瓣前... 目的 :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融合技术与电生理技术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术前CT、MRI、MRA等影像多模态融合,对病灶进行三维重建,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15例颅底附近贴附5个MARK,分别在开骨瓣前及切除病灶后检查是否发生移位,探讨术中持续导航的精确性;对后组颅神经进行全程电生理监测,保护相关颅神经。结果:神经导航具有良好的持续精确性,肿瘤及其周围结构定位准确,在综合的电生理监测下,手术全切除16例(76.2%);次全切3例(14.3%),大部分切除2例(9.5%),术后所有病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远期生活质量KPS评分80-100分,2例复发。结论:颅底肿瘤与颅底组织结构位置相对固定,术中脑移位不明显,对于导航的定位精确性影响较小;术中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及时反馈肿瘤的切除深度,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的同时加快手术进程,避免脑重要结构的副损伤,两者的联合应用在颅底肿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神经导航 电生理 颅底肿瘤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临床分类、分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翔 刘宏毅 +2 位作者 鲁艾林 耿晓增 傅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02-104,共3页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颅内段损伤的分类、程度及临床分级.方法分析病理诊断明确的165例听神经瘤病例,肿瘤大小1.5~5.5 cm,术前面神经功能障碍19例.术中面神经损伤程度按Sunderland五级分类法分为Ⅰ级85例,Ⅱ级37例,Ⅲ级21例,Ⅳ级...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颅内段损伤的分类、程度及临床分级.方法分析病理诊断明确的165例听神经瘤病例,肿瘤大小1.5~5.5 cm,术前面神经功能障碍19例.术中面神经损伤程度按Sunderland五级分类法分为Ⅰ级85例,Ⅱ级37例,Ⅲ级21例,Ⅳ级9例,Ⅴ级13例.结果随访1~3年,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Ⅰ级88例,Ⅱ级12例,Ⅲ级20例,Ⅳ级9例,Ⅴ级3例,Ⅵ级33例.结论临床分级研究有助于量化面神经损伤的程度,提高对面神经损伤程度的认识,判断预后,评价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面神经损伤 分类法
下载PDF
慢性小脑刺激术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
8
作者 叶碎林 常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3-223,共1页
自1990年以来我科采用慢性小脑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2例.年龄18~32岁,平均23.2岁.病程均在3年以上,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而每月平均发作4次以上.均表现为癫痫大... 自1990年以来我科采用慢性小脑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2例.年龄18~32岁,平均23.2岁.病程均在3年以上,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而每月平均发作4次以上.均表现为癫痫大发作,经韦氏智力量表及明尼苏达个性量表检查,伴智力下降2例,精神异常2例.无局灶性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电图检查均呈棘、锐波及棘慢综合波等异常波形.颅脑CT或MRI检查均未见颅内器质性病变.1例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示左颞、顶、枕放射性稀疏区.2例各随访12年,1例随访6年,1例于术后1.5年意外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小脑刺激术 顽固性癫痫 作用机理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性护理分析
9
作者 朱慧敏 张天愉 《医学信息》 2017年第26期114-115,共2页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对并发症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术后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并发症预防...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对并发症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术后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并发症预防性护理,1 w后比较两组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颅内血肿、低颅压综合征、脑脊液耳、鼻漏、后组颅神经受损、口唇疱疹、颅内感染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给予患者早期并发症预防性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性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悦 蒋紫娟 吴明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118-119,共2页
微血管减压术(MVD)可以解除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神经本身不受损伤,面部感觉得以保留,治疗有效率超过95%,已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手术在桥小脑角区操作,因血管神经位置深,临近重要结构多,术后易出现各类... 微血管减压术(MVD)可以解除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神经本身不受损伤,面部感觉得以保留,治疗有效率超过95%,已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手术在桥小脑角区操作,因血管神经位置深,临近重要结构多,术后易出现各类并发症。2003年3月-2011年10月本科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现总结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策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荧光导航辅助下切除功能区恶性胶质瘤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新华 张岩松 +2 位作者 刘翔 刘宏毅 常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43-344,共2页
目的探讨荧光导航技术在切除功能区恶性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功能区恶性胶质瘤病人,术中利用荧光素钠将肿瘤染色,根据荧光影像判定肿瘤的边界并切除肿瘤。比较术中所见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结果术后复查CT或MRI,肿瘤全切除... 目的探讨荧光导航技术在切除功能区恶性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功能区恶性胶质瘤病人,术中利用荧光素钠将肿瘤染色,根据荧光影像判定肿瘤的边界并切除肿瘤。比较术中所见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结果术后复查CT或MRI,肿瘤全切除7例(87.5%),次全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荧光引导技术具有实时导航,客观、安全、可靠等特点,能提高功能区恶性胶质瘤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 功能区 神经胶质瘤
下载PDF
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解剖及其在鞍区大型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宏毅 邹元杰 +4 位作者 张岩松 常义 张锐 吕著海 刘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0-412,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结构及其在鞍区大型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8侧尸体头上采用翼点入路观察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显微结构;并对磁共振诊断为大型垂体瘤7例及颅咽管瘤4例者,采取翼点入路、联合应用颈内动脉分叉上间...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结构及其在鞍区大型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8侧尸体头上采用翼点入路观察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显微结构;并对磁共振诊断为大型垂体瘤7例及颅咽管瘤4例者,采取翼点入路、联合应用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及颅底第1 ̄4间隙,行瘤内减压、逐步切除肿瘤。结果: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由大脑前动脉的A1段、大脑中动脉的M1段及前穿质围成,是一个狭小的组织间隙,内有Heubner等穿支动脉通过;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被瘤体扩大并可见肿瘤壁,经此间隙可分离、切除肿瘤上部,最终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3例。视力改善10例、失明1例。一过性尿崩5例、需要长期药物控制2例。结论: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应用可增加肿瘤上部的显露,有助于手术切除和减少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颈内动脉上间隙 显微解剖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针刺穴位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升学 陈建良 +4 位作者 吕文 常义 刘宏毅 马俊 黄庆玖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8(IL 8)、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1(sICAM 1)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针刺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5 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2 4例 )应用常规治疗 ...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8(IL 8)、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1(sICAM 1)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针刺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5 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2 4例 )应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 (2 6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第 1d起针刺涌泉和历兑穴 (时间为 30min ,1次 /d,共 7d)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检测患者伤后 1、2、3、5、7d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结果 ①对照组脑脊液中IL 8、sICAM含量在伤后1d升高 ,2d达高峰 ,3d开始下降 ,5d进一步下降 ,7d下降到正常水平 ;②治疗组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在伤后 1d升高 ,2d下降 ,3d继续下降 ,5d下降到正常水平 ;③治疗组伤后 2、3、5d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相点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 (P <0 .0 5 )。结论 针刺治疗能减轻重度颅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 ,从而减轻因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针刺 颅脑损伤 脑脊液 含量检测 白细胞介素-8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颅内动脉瘤夹闭(附12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宏毅 邹元杰 +4 位作者 常义 马骏 张锐 彭永森 吕著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前、后交通动脉瘤的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夹闭方法及可能的风险和对策。方法对经过DSA造影证实的12例前交通、后交通动脉瘤病人,在显微镜的引导下置入内镜,观察瘤颈与周边血管、神经的关系,辅助分离瘤颈与周边的黏连;瘤颈夹闭后观... 目的探讨前、后交通动脉瘤的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夹闭方法及可能的风险和对策。方法对经过DSA造影证实的12例前交通、后交通动脉瘤病人,在显微镜的引导下置入内镜,观察瘤颈与周边血管、神经的关系,辅助分离瘤颈与周边的黏连;瘤颈夹闭后观察动脉瘤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10例成功夹闭,2例因黏连致密而包裹治疗。结论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是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的重大进步,可有效显露动脉瘤周边的结构,提高动脉瘤的手术夹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内镜 脑脊液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成人低级别致痫性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侗明 章文斌 +4 位作者 刘翔 赵鹏来 张锐 邹元杰 刘宏毅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低级别伴发癫痫胶质瘤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6例伴发癫痫的Ⅰ~Ⅱ级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结合磁共振和脑磁图定位癫痫起源部位。结果导航下手术切除肿瘤并处理癫痫起源部位后癫痫症... 目的探讨低级别伴发癫痫胶质瘤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6例伴发癫痫的Ⅰ~Ⅱ级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结合磁共振和脑磁图定位癫痫起源部位。结果导航下手术切除肿瘤并处理癫痫起源部位后癫痫症状消失23例,缓解3例。结论低级别胶质瘤有较高的癫痫发生率,肿瘤切除的同时应重视癫痫起源部位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胶质瘤 癫痫 手术治疗 脑磁图
下载PDF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坤 邹元杰 +4 位作者 刘宏毅 White William 刘永 章文斌 阚文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IP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77例影像学诊断为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75例经鼻蝶手术治疗病例的影像资料、术中所见、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Hardy-Wilson分级、分期:... 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IP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77例影像学诊断为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75例经鼻蝶手术治疗病例的影像资料、术中所见、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Hardy-Wilson分级、分期:Ⅲ级15例,Ⅳ级7例,C期3例,D期1例,E期73例;Knosp分级:2级4例,3级67例,4级6例。2例Knosp 4级病例为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予药物治疗,余75例行经鼻蝶手术治疗。术中发现Knosp 3级患者中,12例为单纯压迫海绵窦;4例Knosp 4级患者均为侵袭海绵窦。病理检查Ki67增殖指数>3%者59例。肿瘤全切除56例,次全切除17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伽马刀治疗13例(次全切除者11例,部分切除者2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复发13例。再次手术: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9例(3例曾行伽马刀治疗),部分切除2例。结论:IPA的诊断,应综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和病理学结果判定;其手术全切率偏低,术后复发率较高;治疗应采取手术切除,结合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于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敏 郭喆 +3 位作者 唐立钧 朱海涛 陈芳卿 李天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2-脱氧葡萄糖(18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tuerized tomography,PET/CT)对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行18F-FDG PET/CT检查并... 目的:探讨18氟-2-脱氧葡萄糖(18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tuerized tomography,PET/CT)对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手术治疗的46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PET/CT图像行视觉和半定量分析,结合手术病理及预后,比较18F-FDG PET/CT与同期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定位的阳性率和定位准确率,以及脑代谢异常分布范围及位置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18F-FDG PET/CT及VEEG阳性率分别为91.3%(42/46)和100.0%(4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阳性率为67.4%(31/46),低于18F-FDG PET/CT检查(P<0.05)。25例术后预后良好患者,18F-FDG PET/CT定位准确率达56.0%(14/25),VEEG和MRI分别为40.0%(10/25)和32.0%(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检查显示局灶性脑代谢异常的患者较弥漫性代谢异常患者或无异常代谢患者的预后好(P<0.05),脑代谢异常局限于单侧颞叶患者与累及颞叶外脑区患者的预后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对致痫灶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定位准确性,局灶性代谢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好,可为临床手术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 癫痫灶定位 18氟-脱氧葡萄糖 预后
下载PDF
海绵窦解剖学新概念 被引量:5
18
作者 邵君飞 惠国桢 +4 位作者 张岩松 常义 王海秋 姚建社 孙骏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解剖学新概念,为海绵窦区手术提供详实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手术显微镜对经福尔马林固定、彩色乳胶灌注的国人成年尸颅21例进行手术观察、测量海绵窦区的硬膜关系、神经与血管走行及相邻结构的关系;利用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解剖学新概念,为海绵窦区手术提供详实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手术显微镜对经福尔马林固定、彩色乳胶灌注的国人成年尸颅21例进行手术观察、测量海绵窦区的硬膜关系、神经与血管走行及相邻结构的关系;利用组织化学技术对硬膜、神经及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中颅窝鞍旁两层硬膜形成一个腔,即鞍旁硬膜间腔;在鞍旁硬膜间腔内,硬脑膜结缔组织包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Meckel腔、三叉神经节及其三个分支组成一纵行板层样结构,我们称之为神经隔。颈内动脉及颅内、外静脉亦穿行于鞍旁硬膜间腔内;神经隔将海绵窦区分隔成硬膜间隙区、血液间隙区及床突间隙区。结论通过对海绵窦区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提出了该区构筑学新概念,为颅底手术经硬膜间隙侧壁入路提供了外科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硬膜间腔 硬膜间隙 血液间隙 床突间隙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159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永严 常义 刘翔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 探讨伽玛刀(γ-刀)治疗垂体腺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随访垂体腺瘤经γ-刀治疗 6个月以上的病例159例(男58例,女101例),其中无功能性腺瘤45例,内分泌型腺瘤114例。无功能性腺瘤治疗周边剂量10~18Gy,中心剂量25~36Gy;内分泌... 目的 探讨伽玛刀(γ-刀)治疗垂体腺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随访垂体腺瘤经γ-刀治疗 6个月以上的病例159例(男58例,女101例),其中无功能性腺瘤45例,内分泌型腺瘤114例。无功能性腺瘤治疗周边剂量10~18Gy,中心剂量25~36Gy;内分泌型腺瘤周边剂量12~30Gy,中心剂量35~65Gy。结果 135例治疗后症状减轻,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肿瘤坏死、病灶缩小、囊性变等表现;17例无明显影像学改变;7例分别因肿瘤卒中、囊性变或病灶增大等原因而接受手术治疗。肿瘤发展得到控制152例(9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γ-刀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有效手段,安全性高,并可成为治疗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治疗 垂体腺瘤 疗效分析 适应证 立体定向
下载PDF
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正祥 张岩松 +3 位作者 许云 刘宏毅 常义 苗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的手术方法及该入路可暴露的解剖范围。方法对10具动静脉灌注的头颅湿标本于导航辅助下模拟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显微手术,观测手术全程及术野暴露范围。结果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可以充分暴露天幕... 目的探讨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的手术方法及该入路可暴露的解剖范围。方法对10具动静脉灌注的头颅湿标本于导航辅助下模拟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显微手术,观测手术全程及术野暴露范围。结果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可以充分暴露天幕切迹侧方区域、环池、中脑背外侧、滑车神经及伴行的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P2、P3段)、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及后方的四叠体池外侧方,切开天幕可以显露海马旁回后部;轮廓化乙状窦和横窦有利于对脑干外侧及对应天幕切迹侧后区域的暴露。结论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适合于脑干背外侧及与之相对应的天幕切迹区域病变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 神经解剖学 天幕切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