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环泊酚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
1
作者 梅凤美 赵金兵 +2 位作者 金晶星 陆军 曾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5-1169,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复合丙泊酚或环泊酚诱导时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Ce_(50))。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颅内外血运重建术的老年患者66例,男32例,女34例,年龄≥65岁,BMI 20~30 kg/m^(2)。将患者... 目的探讨并比较复合丙泊酚或环泊酚诱导时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Ce_(50))。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颅内外血运重建术的老年患者66例,男32例,女34例,年龄≥65岁,BMI 20~30 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环泊酚组(C组),每组33例。两组首例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30 ng/ml,达到效应室浓度后根据分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或环泊酚0.3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且BIS≤60,给予罗库溴铵0.60 mg/kg,肌松完全TOF为0后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心血管阳性反应为气管插管后2 min内HR或SBP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舒芬太尼的靶浓度由序贯法确定,相邻浓度梯度比为1∶1.2。根据气管插管反应,上调或下降一个浓度梯度,直至第7个阳性反应-阴性反应交叉点时结束试验。记录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前(T_(1))、气管插管后1 min(T_(2))、气管插管后3 min(T_(3))和气管插管后5 min(T_(4))的HR、SBP、DBP和BIS。采用Dixon-Mood半数有效量序贯法计算公式计算Ce_(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P组比较,C组T_(1)时SBP明显升高;T_(2)—T_(4)时BIS明显降低(P<0.05)。P组和C组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Ce_(50)分别为0.253 ng/ml(95%CI 0.215~0.297 ng/ml)和0.241 ng/ml(95%CI 0.209~0.279 ng/ml),两组Ce_(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复合丙泊酚1.5 mg/kg时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Ce_(50)为0.253 ng/ml(95%CI 0.215~0.297 ng/ml),复合环泊酚0.30 mg/kg时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Ce_(50)为0.241 ng/ml(95%CI 0.209~0.279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数有效浓度 舒芬太尼 环泊酚 气管插管 老年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成功再通后延迟性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因素分析
2
作者 蓝文雅 杜娟 +4 位作者 邱峰 姜海波 杜明洋 许丽丽 曹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延迟性功能改善(DFI)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延迟性功能改善(DFI)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FI)定义为对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以上的患者在血管成功再通24 h后有4分以上的改善;或对于NIHSS评分≤4分的患者,血管再通24 h后NIHSS评分降至0或1分。DFI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DF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347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平均年龄65岁,男性占比62%,中位NIHSS16分。在347例患者中,185例(53.3%)患者发生EFI。与非EFI组患者相比,EFI组患者年龄(P=0.028)和基线NIHSS评分(P=0.007)更低,症状性颅内出血(P<0.001)以及肺部感染(P=0.002)的发生率更低。在162例非EFI患者中,36例(22.2%)患者出现DFI。与非DFI组患者相比,DFI组患者年龄(P<0.001)和基线NIHSS评分(P<0.001)更低,房颤(P=0.008)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P=0.003)发生比例更低,而吸烟患者的构成比更高(P=0.03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95%CI=0.89~0.98]、基线NIHSS评分(OR=0.88,95%CI 0.81~0.96)、侧支循环(OR=8.33,95%CI 2.41~28.82)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OR=0.20,95%CI 0.04~0.93)是DF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成功再通的患者中,超过一半比例患者发生EFI,而在非EFI患者中也有超过20%的患者发生DFI。年龄、基线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对于DFI发生至关重要。需关注以上因素以加强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 血管再通 延迟性功能改善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血管再闭塞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娟 周晓雨 +2 位作者 张淼 张雪玲 蓝文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52-1956,共5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血管再闭塞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样本,共134例。根据患者术前1周是否每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血管再闭塞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样本,共134例。根据患者术前1周是否每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分为观察组(服用)和对照组(未服用),各67例。比较治疗1周后的血管再通情况,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1个月的神经损伤和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管外周阻力(CVR)、平均血流量(Qmean)和平均血流速度(Vmean)]和血栓形成相关因子[血栓素B2(TXB2)、正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外周血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记录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管再闭塞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管再闭和血流动力学、血栓形成因子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FMA评分、Qmean、Vmean、6-keto-PGF1α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CVR、TXB2、CD62P比对照组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水平均会影响其血管再闭的发生(P<0.05)。结论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并降低血管再闭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 血管再闭塞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联合脑动脉瘤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5
4
作者 邢浪萍 王红 +5 位作者 张燕红 蒋紫娟 凌晓辉 曹峰 周婷 汪佳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1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支架植入及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缺血性脑动脉狭窄及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术中发生动脉痉挛6例、颈... 目的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1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支架植入及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缺血性脑动脉狭窄及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术中发生动脉痉挛6例、颈动脉窦反应1例;术后24 h内发生脑栓塞3例,再发脑梗死3例,颈动脉窦反应、造影剂过敏、膀胱出血各1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无死亡,也无脑出血、深静脉血栓等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联合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关注基础疾病及控制情况;关注重要时间节点,即术中血流重新分布时以及术后24 h内;关注手术部位尤其颈动脉;关注患者病情异常予及时处理。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全程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是降低致残致死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支架植入 脑动脉瘤 栓塞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烟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崔永乐 邱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分析注射用烟酸对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期间80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中到重度脑血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烟酸治疗,疗程... 目的分析注射用烟酸对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期间80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中到重度脑血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烟酸治疗,疗程为7~10 d。介入治疗前后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脑血流量比值(rCBF)、脑血容量比值(rCBV)较介入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比值(rMTT)及达峰时间(TTP)和比值(rTTP)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rCBF、rCBV明显升高,rMTT明显降低(均P<0.05)。不同支架类型治疗效果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中前循环支架置入患者较后循环支架置入患者的脑血流灌注上升明显(均P<0.05)。结论注射用烟酸可以通过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进一步增加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脑灌注水平,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烟酸 脑血管狭窄 血管内介入治疗 脑血流灌注 磁共振灌注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炎症指标与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6
作者 刘锋昌 胡海颍 +4 位作者 张盼 肖露露 孙文 蓝文雅 张桂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8期1918-1922,共5页
目的明确血液中常见炎症指标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血管内治疗(EVT)临床预后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前瞻性取栓数据库确... 目的明确血液中常见炎症指标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血管内治疗(EVT)临床预后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前瞻性取栓数据库确诊为急性BAO所致脑梗死并于预计闭塞时间24 h内接受EVT的142例患者。不良预后定义为90 d mRS 3~6分。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差异。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炎症指标及炎性细胞比率对BAO后EVT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9.3±3.9)×10^(9)/L vs.(7.1±4.0)×10^(9)/L,P=0.00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9.9(5.7,16.0)vs.4.7(2.3,10.6),P<0.001]、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202.4(130.6~317.9)vs.147.4(10^(9).4~199.8),P=0.004]水平较高,淋巴细胞计数[1.0(0.7,1.4)×10^(9)/L vs.1.3(0.9,1.7)×10^(9)/L,P=0.009]较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1.216,95%CI:1.026~1.442)、PLR(OR=1.008,95%CI:1.001~1.015)是术后症状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NLR(OR=1.100,95%CI:1.015~1.192)和中性粒细胞计数(OR=1.137,95%CI:1.013~1.276)是90 d不良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LR、PLR或可预测急性BAO患者EVT术后症状性出血,NL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术后90 d不良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 基底动脉闭塞 后循环梗死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烟雾病脑室旁异常血管吻合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永江 赵金兵 +3 位作者 张燕平 余志强 徐永辉 马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13-716,共4页
脑室旁异常血管吻合是烟雾病研究中关于侧支血管的新术语,主要包括脉络膜动脉吻合、丘脑动脉吻合和豆纹动脉吻合。据报道,与成人烟雾病患者颅内出血的高风险有关,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重大伤害。近年来,关于烟雾病的侧支血管的研究取得了... 脑室旁异常血管吻合是烟雾病研究中关于侧支血管的新术语,主要包括脉络膜动脉吻合、丘脑动脉吻合和豆纹动脉吻合。据报道,与成人烟雾病患者颅内出血的高风险有关,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重大伤害。近年来,关于烟雾病的侧支血管的研究取得了较多进展,包括侧支血管影像学特点,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其自然演变史及在脑血运重建术后的变化等。本文旨在回顾分析关于烟雾病脑室旁异常血管吻合的相关研究,探讨其临床诊疗策略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脑室旁异常血管吻合 脑出血
下载PDF
多感官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应用现状的范围综述
8
作者 柏亚妹 马云云 +3 位作者 石佳瑞 宋玉磊 张薛晴 徐桂华 《护理学》 2024年第6期763-769,共7页
目的:对多感官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范围综述,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04月12日,对纳入文献进... 目的:对多感官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范围综述,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04月12日,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共计纳入10篇文献,当前多感官刺激已被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各个阶段;常用的干预方法包括固定主题干预和个性化干预;干预频率均为2次/周,每次干预时间30~50 min,干预周期4~16周不等;结局指标包含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结论:多感官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应用效果良好,但缺乏规范化干预范式与评价工具,其长期效果不明确,仍需在未来深入探索,建立长期随访队列,开展相关高质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刺激 阿尔茨海默病 范围综述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马志 姜海波 +4 位作者 蓝文雅 许丽丽 杜明洋 曹辉 邱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究影响脑梗死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 目的探究影响脑梗死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其中进展组16例,非进展组40例。进展组年龄[(74.31±12.04)岁]高于非进展组[(67.18±8.15)岁](P<0.05),既往有冠心病史和糖尿病史的比例较非进展组更高(均P<0.05)。在实验室检查指标中,进展组的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白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是脑梗死合并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4,95%CI:1.002~1.173,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0.709~0.941,P<0.001)。结论脑梗死合并COVID-19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更容易发生于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凝血和炎症指标异常的患者中,C反应蛋白增高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实时动脉测压装置在脑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艳艳 曹辉 +7 位作者 刘犇 杜明洋 张尧 蓝文雅 姜海波 许丽丽 马志 邱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采用实时动脉测压装置评估脑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狭窄近端动脉压力及外周血压变化的情况,同时评估该动脉测压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经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者50例和椎动脉狭窄患者50例,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治疗过程为将导引导... 目的采用实时动脉测压装置评估脑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狭窄近端动脉压力及外周血压变化的情况,同时评估该动脉测压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经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者50例和椎动脉狭窄患者50例,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治疗过程为将导引导管送至治疗血管的狭窄近端,连接实时动脉测压装置测量动脉压力,同时测量相应上肢平均外周血压,同样方法记录支架植入术后近端平均动脉血压及上肢平均外周血压,比较支架前后狭窄近端压力差均值变化并评估影响因素,同时评估动脉测压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10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术前术后近端压力差获取率100%,且患者术前术后狭窄近端平均动脉压力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组重度狭窄患者治疗前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中度狭窄患者(P<0.05);椎动脉组中仅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后平均外周血压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颈动脉组动脉压力差值明显高于椎动脉组患者(P<0.05)。对于颈动脉狭窄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力差为(18.03±17.28)mmHg(1 mmHg=0.133 kPa),压力差变化与外周血压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448,P>0.05),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27,P<0.001)。对于椎动脉狭窄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力差为(10.25±16.75)mmHg,与外周血压呈现正相关(r=0.664,P<0.05),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43,P<0.005)。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动脉压力差值相关性分析也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与狭窄近端术前术后的动脉压力差呈正相关(r=0.693,P<0.005)。采用动脉测压装置在监测过程中无斑块脱落,未出现血管夹层及栓塞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实时动脉测压装置可安全有效监测脑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及术后动脉压力变化情况,动脉支架植入可有效降低狭窄近端的动脉压力,对于早期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完善血压管理制定针对性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动脉测压 脑血管介入治疗 颈动脉 椎动脉 动脉压力差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BTBR T^(+)Itpr3^(tf)/J小鼠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王心怡 蔡玉龙 +5 位作者 李燕娜 袁琳瑛 花艳凡 李芸子 蓝文雅 刘新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BTBR T+Itpr3tf/J(BTBR)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模型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BTBR小鼠和雄性B6小鼠分别随机分配到孤独...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BTBR T+Itpr3tf/J(BTBR)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模型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BTBR小鼠和雄性B6小鼠分别随机分配到孤独症模型+1 Hz rTMS治疗组(BTBR+1 Hz组)、BTBR组、B6+1 Hz组、对照组(B6组),每组7只。6周大开始对BTBR+1 Hz组及B6+1 Hz组进行rTMS,对BTBR组及B6组进行假刺激,治疗周期(共12 d)结束次日起进行三箱社交、理毛、埋珠、旷场、悬尾及强迫游泳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脑皮质及海马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结果 BTBR组社交时间少,理毛时间及皮质IL-1β、IL-18、TNF-α和海马IL-1β、IL-6、IL-18、TNF-α、IFN-γ较B6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rTMS治疗后,BTBR+1 Hz组小鼠在三箱社交实验中社交偏好测试和社交新奇偏好测试处在陌生小鼠侧室时间比新物体[(237.60±40.80) s vs.(184.10±23.94) s, P=0.019]或熟悉小鼠[(196.80±61.17) s vs.(260.50±48.59) s, P=0.013]侧室时间更长,BTBR+1 Hz组与BTBR组相比,理毛实验中的理毛时间缩短[(33.35±7.74) s vs.(81.95±38.71) s, P=0.001],皮质IL-1β、IL-18和TNF-α降低(P<0.05),以及海马IL-1β、IL-6、IL-18、TNF-α和IFN-γ降低(P<0.05)。此外,所有BTBR小鼠埋珠数量较B6小鼠增多(P<0.01),1 Hz rTMS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皮质IL-23、IFN-γ及海马IL-23水平(P<0.05)。结论 1 Hz rTMS可以改善BTBR小鼠的社交缺陷,减少刻板行为;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皮质及海马异常增高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经颅磁刺激 社交障碍 刻板行为 大脑皮质 海马 炎症
下载PDF
以听力下降伴认知障碍为主的神经梅毒1例
12
作者 田鸿福 刘佳佳 +1 位作者 张汉卿 邱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5-256,314,315,共4页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髓实质、脑血管、脑脊膜损害的一组神经系统临床综合征,是Ⅲ期梅毒引起全身性损害的神经系统的表现。本文报道以听力下降伴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1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性,55...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髓实质、脑血管、脑脊膜损害的一组神经系统临床综合征,是Ⅲ期梅毒引起全身性损害的神经系统的表现。本文报道以听力下降伴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1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性,55岁,因“听力下降伴皮疹30 d, 加重伴反应迟钝7 d”于2021年1月23日入院。患者于30 d前出现双耳听力下降,伴头晕、耳鸣、走路不稳,躯干及四肢皮疹,无视物旋转、恶心不适,当时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视物旋转 全身性损害 临床综合征 脑脊髓 听力下降 脑脊膜 认知障碍
下载PDF
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影像学评估及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燕平 赵金兵 +3 位作者 唐俊 余志强 黄永江 马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37-240,共4页
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OD)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其好发部位多为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CMCAO)是LAOD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导致缺血性卒中风险较高,需积极临床干预。但学术界并未对其治疗策略达成明确共识,... 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OD)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其好发部位多为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CMCAO)是LAOD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导致缺血性卒中风险较高,需积极临床干预。但学术界并未对其治疗策略达成明确共识,本文通过对CMCAO的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手段进行综述,旨在对临床工作中此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血管内介入再通
下载PDF
双抗血小板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小板参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邱峰 吴越 +3 位作者 曹辉 张尧 杜明洋 姜海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在进展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已得到推广,但相关指南对进展性脑卒中抗血小板的方案仍无明确定论。文中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血小板参数的影... 目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在进展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已得到推广,但相关指南对进展性脑卒中抗血小板的方案仍无明确定论。文中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南京市脑科医院住院的8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24 h)临床资料,并按照治疗情况分为单抗组(n=40)和双抗组(n=42)。单抗组口服阿司匹林0.1 g/次,1次/d;双抗组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另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治疗21 d后改为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入院第1、7天和3个月后分别评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巴氏指数(BI)。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情况,使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结果治疗7 d和3个月后,双抗组患者的NIHSS较单抗组显著降低、BI得分较单抗组显著上升(P<0.05)。双抗组在治疗7 d后经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较单抗组显著上升(P=0.003)。治疗7 d后,双抗组的PLT水平较单抗组明显升高(P=0.006),MPV、PDW则较单抗组明显下降(P=0.023、P=0.017);3个月后,双抗组的PDW仍显著低于单抗组(P=0.041)。治疗7 d后,双抗组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较单抗组下降(P<0.05)。3个月后,双抗组的Vs、脉动指数PI较单抗组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可改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小板参数,从而改善临床疗效,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 进展性脑卒中 脑血流动力学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杜明洋 邱峰 +1 位作者 曹辉 孙文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11期1971-1974,共4页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胶囊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胶囊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200 mg,po,t...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胶囊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胶囊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200 mg,po,tid;联合治疗组在丁苯酞胶囊组基础上再加用尤瑞克林0.15PNA,ivd,qd。3组均连续用药14 d。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3组患者认知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血清MMP-9、Hcy和6-k-PGF1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MMP-9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对照组、丁苯酞胶囊组和联合治疗组,6-k-PGF1α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联合治疗组、丁苯酞胶囊组和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胶囊组和联合治疗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MoCA量表中各项目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丁苯酞胶囊组和联合治疗组各项目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丁苯酞胶囊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和尤瑞克林可显著改善认知功能及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多种血清学指标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丁苯酞 认知功能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邱峰 曹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抗凝联合抗栓治疗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双抗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阿加曲班组(阿加曲班...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抗凝联合抗栓治疗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双抗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阿加曲班组(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每组各50例,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及颅脑影像学、卒中评分和分级等。结果: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NIHSS)评分在治疗第7、14天均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BI指数)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等明显出血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两组在前循环梗死治疗中疗效相似,而阿加曲班组在后循环脑梗死治疗中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可明显降低NIHSS评分、升高BI指数。结论:阿加曲班抗凝联合阿司匹林抗栓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均可有效改善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特点,尤其对后循环梗死的患者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抗凝 后循环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与维生素B12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邱峰 吴越 +4 位作者 曹辉 华平 张尧 杜明洋 姜海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神经病变及体位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5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者使用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检测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通过临床Tinetti...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神经病变及体位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5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者使用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检测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通过临床Tinetti量表评估平衡功能。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B12浓度与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平衡能力与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损伤较健康同龄人显著增多,其原因主要为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而外周神经功能病变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体位平衡能力的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外周神经病变 维生素B12 体位平衡
下载PDF
肾功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短期功能预后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尧 蓝文雅 +4 位作者 李顺 姜海波 邱峰 杜明洋 曹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肾功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和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血管病救治中心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3例。END定义为入院72 h内... 目的探讨肾功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和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血管病救治中心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3例。END定义为入院72 h内NIHSS得分增加≥2分。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评估肾功能与END和短期功能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研究纳入的403例患者中,89例(22.1%)发生了END。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PSM结果显示,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73 m^(2))患者相比,eGFR<60 ml/(min·1.73 m^(2))患者有较高的END风险(多因素Logistic:OR=3.58,95%CI:1.55~8.31,P=0.003;PSM分析:OR=3.62,95%CI:1.18~11.13,P=0.025)。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END风险比无CKD患者增高约2倍(多因素Logistic:OR=3.05,95%CI:1.35~6.88,P=0.007;PSM分析:OR=3.04,95%CI:1.02~9.10,P=0.046)。共388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预后不良72例(18.6%),预后良好316例(81.4%)。多因素回归分析与PSM结果显示,eGFR 60~89 ml/(min·1.73 m^(2))患者(多因素Logistic:OR=2.37,95%CI:1.07~5.22,P=0.033;PSM分析:OR=4.39,95%CI:1.45~13.28,P=0.009)和eGFR<60 ml/(min·1.73 m^(2))患者(多因素Logistic:OR=3.69,95%CI:1.23~11.07,P=0.020;PSM分析:OR=4.80,95%CI:1.02~22.61,P=0.047)的短期不良功能预后的风险显著高于eGFR≥90 ml/(min·1.73 m^(2))的患者。结论较低的基线eGF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END和短期功能预后不良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短期功能预后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下载PDF
帕金森病异常表达microRNAs的筛选及microRNA-1976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邱峰 吴越 +4 位作者 曹辉 华平 张尧 杜明洋 姜海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筛选并验证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差异microRNA(miRNAs),初步探讨miR-1976在帕金森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8例帕金森患者及对照组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μParaflo微流体芯片技术筛选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差异miRNAs,针对组间差... 目的筛选并验证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差异microRNA(miRNAs),初步探讨miR-1976在帕金森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8例帕金森患者及对照组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μParaflo微流体芯片技术筛选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差异miRNAs,针对组间差异表达3倍以上、且组内差异小的8个miRNAs,进行实时PCR验证芯片重复性,并进一步构建miR-1976过表达慢病毒,通过电子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miR-1976过表达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微流体芯片技术筛选出18个PD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s基因,表达差异3倍以上的8个基因是miR-1976、miR-153、miR-103a、miR-29a、miR-210、miR-375、miR-146a、miR-101a,miR-1976的表达差异最大,结果与miRNA芯片检测结果一致。miR-1976过表达组中发现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 miR-1976是一个高差别表达的miRNA,具有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功能,可能为帕金森病患者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miR-1976 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 凋亡机制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高分级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金兵 张光绪 +4 位作者 鲁虎臣 仇诚 陈立久 马骏 何升学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254-257,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高分级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DAVF病例资料,BordenⅠ~Ⅲ型为1例、4例、12例。CognardⅡ~Ⅴ型为7例、6例、2例、2例。直接行显微外科手术15例... 目的分析颅内高分级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DAVF病例资料,BordenⅠ~Ⅲ型为1例、4例、12例。CognardⅡ~Ⅴ型为7例、6例、2例、2例。直接行显微外科手术15例,介入栓塞+显微外科治疗2例。结果围手术期内无死亡。术后DAVF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16例,出现短暂的手术并发症3例。术后2周复查DSA 15例,11例无瘘口或异常静脉显影,DAVF残留4例。17例病人随访11~44个月,随访期间复查DSA 11例,其中10例无复发、达到解剖学治愈,另1例瘘口部分残留。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术前为(2.41±1.37),术后为(0.47±1.2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颅内高分级DAVF出血风险高,需积极手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DAVF治愈率高,并发症少,远期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脑膜 高分级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