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意新型非甾体抗雄激素药物阿帕他胺引起的皮肤不良事件
1
作者 陈玲玲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58-559,共2页
阿帕他胺(apalutamide)是一种新型口服非甾体抗雄激素药物,可直接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配体结合域结合抑制雄激素与AR的结合、AR核易位和AR介导的转录,进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1]。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配体结合域 非甾体抗雄激素 不良事件 肿瘤细胞死亡 核易位
下载PDF
以面部红肿为表现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蔡羽恬 刘武林 +2 位作者 张懿 徐晶 沈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9-341,共3页
报告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男,66岁。面部及颈部红肿半个月余。皮肤科检查:面部弥漫性红斑、肿胀,双眼睑水肿;颈部及胸部皮肤潮红,可见散在分布的蓝紫色蚓状静脉曲张,微隆起于皮面。影像学检查见纵隔占位,组织病理检查示核深染的异形... 报告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男,66岁。面部及颈部红肿半个月余。皮肤科检查:面部弥漫性红斑、肿胀,双眼睑水肿;颈部及胸部皮肤潮红,可见散在分布的蓝紫色蚓状静脉曲张,微隆起于皮面。影像学检查见纵隔占位,组织病理检查示核深染的异形细胞巢团,挤压明显。免疫组化:CD56(+)及增殖核抗原(Ki-67)(90%+)。诊断:由小细胞肺癌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医用抗衰除皱敷贴治疗面部光老化皱纹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潘婷 庄科慧 +4 位作者 施辛 陈科岐 宋佳好 姜纬 陈玲玲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43-348,共6页
目的观察医用抗衰除皱敷贴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中皱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105例符合面部光老化的女性患者(Glogau评分Ⅱ~Ⅳ级,且Fitzpatrick评分Ⅲ~Ⅳ级),分别使用试验敷贴(70例)和对照敷贴(35例)治疗12周,随访16周。在治疗0周... 目的观察医用抗衰除皱敷贴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中皱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105例符合面部光老化的女性患者(Glogau评分Ⅱ~Ⅳ级,且Fitzpatrick评分Ⅲ~Ⅳ级),分别使用试验敷贴(70例)和对照敷贴(35例)治疗12周,随访16周。在治疗0周、2周、4周、8周、12周以及16周(疗程结束后4周)评估皱纹的临床评分;治疗0周及12周使用VISIA皮肤分析仪计算皱纹的绝对分数值,使用50 MHz皮肤超声测量真皮层厚度。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后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100例患者完成了有效的治疗及随访,包括试验组67例,对照组33例;5例患者在试验期间失访。12周疗程结束后,试验组皱纹的临床评分以及VISIA分值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超声显示试验组真皮层厚度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周,试验组各部位皱纹的临床评分较治疗12周上升,除眉间纹(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维持率为76.72%。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9%和5.71%。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皱纹满意度分别为77.14%和28.57%。结论医用抗衰除皱敷贴作为一种无创性抗衰手段,可安全且有效地改善面部光老化皱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 面部 皱纹 抗衰除皱敷贴 皮肤超声 皮肤厚度
下载PDF
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回顾分析
4
作者 马伟 陆迎炜 +1 位作者 范梅娜 华纲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接受使用依奇珠单抗治疗的76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临床资料。依奇珠单抗的初始剂量为160 mg皮下注射,分2次注射,注射后剂量调整为80 mg,于... 目的:回顾性分析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接受使用依奇珠单抗治疗的76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临床资料。依奇珠单抗的初始剂量为160 mg皮下注射,分2次注射,注射后剂量调整为80 mg,于2、4、6、8、10、12周皮下注射,最后改为80 mg维持剂量,每4周一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改善情况和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76例银屑病患者中T-spot试验阳性8例,轻度肝功能异常5例,轻度肾功能异常2例。经依奇珠单抗治疗后,银屑病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75改善的患者占100%(76/76),PASI 90改善的患者占89.5%(68/76),PASI 100改善的患者占59.2%(45/76)。依奇珠单抗对银屑病关节炎及银屑病甲的疗效显著。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红肿8例,风团样瘙痒性皮疹2例,急性咽喉炎1例,口腔溃疡1例,局限性湿疹3例,面颈部瘙痒性红斑1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结论: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银屑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奇珠单抗 银屑病 不良反应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IL-5靶向生物制剂在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牟雨竹 陈玲玲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55-561,共7页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ESS)是累及多器官的药物相关性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升高是其典型特征。白介素-5(IL-5)在嗜酸性粒细胞产生、成熟、增殖、趋化、激活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新兴的IL-...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ESS)是累及多器官的药物相关性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升高是其典型特征。白介素-5(IL-5)在嗜酸性粒细胞产生、成熟、增殖、趋化、激活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新兴的IL-5靶向生物制剂已逐渐在临床应用于DRESS治疗。本文对IL-5在DRES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现有的三种IL-5靶向生物制剂[美泊利单抗(mepolizumab)、瑞利珠单抗(reslizumab)、贝那利珠单抗(benralizumab)]在治疗DRESS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分析、总结DRESS患者经IL-5靶向生物制剂治疗后转归,为治疗DRESS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5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 治疗
下载PDF
宫颈尖锐湿疣中hTERC基因扩增和CD105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冯雨苗 孙澜 +6 位作者 刘标 杨如 孙文洁 华纲 陈朝潮 赵斌斌 施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CA组织中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的表达。67例宫颈CA中单纯性CA 31例,CA-CI... 目的:探讨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CA组织中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的表达。67例宫颈CA中单纯性CA 31例,CA-CINⅠ级19例,CA-CINⅡ级11例,CA-CINⅢ级6例;宫颈癌35例;正常宫颈黏膜24例作为对照。结果:宫颈正常黏膜、宫颈CA和宫颈癌中h TERC基因扩增率分别为0.0%、25.4%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宫颈CA中,h TERC基因扩增率和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均随CIN级别的升高而增加,其中CA-CINⅠ级与CA-CINⅡ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表达在复发组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表达在宫颈CA复发并向高级别CIN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宫颈CA患者检测h TERC基因扩增和CD105表达有助于临床筛查高危CA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尖锐湿疣 宫颈上皮内瘤变 H TERC基因 CD105
下载PDF
TGF-β1和CD105在宫颈湿疣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澜 刘标 +1 位作者 杨如 施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02-1806,共5页
目的:探讨TGF-β1和CD105表达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和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发生以及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评估CD105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分子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 目的:探讨TGF-β1和CD105表达在宫颈尖锐湿疣(candyloma acuminatum,CA)和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发生以及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评估CD105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分子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2例CA、50例CC、和20例正常宫颈黏膜中TGF-β1和CD105的表达,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法)技术检测宫颈分泌物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结果:宫颈正常黏膜、CA和CC中HPV DNA检出率分别为20%、100%和92%;TGF-β1表达率分别为30.0%、52.4%和62.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A和CC中,TGF-β1表达仅与CC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1)。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宫颈正常黏膜、CA和CC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MVD在不同CA病变大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CC分级和分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P<0.01,P<0.05)。在CA和CC中,TGF-β1表达与MVD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GF-β1/CD105通路调控的微血管生成在CA和CC发生以及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D105可以作为较好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候选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尖锐湿疣 宫颈癌 TGF-Β1 CD105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面部皮炎104例斑贴试验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澜 华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828-828,共1页
关键词 面部皮炎 抗原斑贴试验 变应原 接触性皮炎 化妆品
下载PDF
CD105、P63、HSP70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澜 陆建云 +3 位作者 华纲 陆正中 赵彬彬 冯一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11期963-965,共3页
目的:评价CD105、P63、HSP70在尖锐湿疣(CA)中的表达及其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CA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及10例正常包皮中CD105、P63、HSP70的表达。结果:(1)CD105在CA组织中表达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几乎... 目的:评价CD105、P63、HSP70在尖锐湿疣(CA)中的表达及其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CA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及10例正常包皮中CD105、P63、HSP70的表达。结果:(1)CD105在CA组织中表达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于正常组织;(2)P63在CA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基底层、棘层和颗粒层,正常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基底层;(3)HSP70在CA组织中表达于胞浆和胞核;(4)CA组织中,CD105、P63、HSP70三者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以CD105标记的MVD值及P63、HSP70在CA组织中均高表达,且三者无相关性,提示它们作为不同的中间介质可能在CA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CD105 P63 HSP70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儿童特应性皮炎食物不耐受情况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磊 蔡美红 +2 位作者 陈小建 吴健 陈玲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4期148-149,共2页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AD原因复杂,食物不耐受作为特异性的食物Ig G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组织的症状和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湿疹、AD等[1]。本研究选择...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AD原因复杂,食物不耐受作为特异性的食物Ig G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组织的症状和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湿疹、AD等[1]。本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5月至本院就诊的儿童AD患者256例,通过检测及分析常见的14种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进一步明确不同性别以及各年龄段儿童的食物不耐受情况,为儿童AD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儿童 食物不耐受
下载PDF
扁平苔藓样角化病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术 冯雨苗 孙澜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12-312,共1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主因右颞部淡紫色斑块2年,于2010年11月9日就诊。2年前患者右颞部出现一花生米大的淡紫色斑,无瘙痒、疼痛,未予重现。
关键词 角化病 扁平苔藓样
下载PDF
寻常痤疮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一峰 蔡美红 吴磊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年第6期686-687,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obacter pylori,HP)与寻常痤疮发病以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至医院就诊的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216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9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HP感染情...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obacter pylori,HP)与寻常痤疮发病以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至医院就诊的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216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9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HP感染情况,并对观察组中合并感染的患者进行HP根治治疗,观察患者痤疮程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共计HP感染患者165例,感染率76.4%,对照组HP感染者39例,感染率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38,P<0.001)。对观察组中HP感染患者给予HP根治治疗,114例治疗成功(A组),51例治疗失败(B组),8周后A组62例痤疮严重程度出现改善,有效率54.4%,B组14例改善,有效率34.1%,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3,P<0.05)。结论:HP与寻常痤疮的发生存在关联,但与寻常痤疮的严重程度无关,给予抗HP治疗后,可以减轻寻常痤疮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幽门螺旋杆菌 痤疮分级
下载PDF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治疗新方法:IL-5靶向药物
13
作者 牟雨竹 陈玲玲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56-557,共2页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是一种致命的全身性药物过敏反应,死亡率为10%左右,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和多器官受累。系统糖皮...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是一种致命的全身性药物过敏反应,死亡率为10%左右,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和多器官受累。系统糖皮质激素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治疗经验主要基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报告,缺乏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临床试验研究 多器官受累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药物过敏反应 淋巴结肿大 糖皮质激素 病例报告
下载PDF
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引起面部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雨苗 吴丽娟 +5 位作者 王森淼 孙澜 曾学思 沈永年 吕桂霞 刘雏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2-384,共3页
患者男,55岁,面部斑块20余年,未发现合并免疫缺陷疾病。皮肤科检查:鼻部、双面颊、口唇上方大片淡红色斑块,少量脱屑,鼻背部疣状增生,鼻尖1个黄豆大小的疣状突起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角质层中可见菌丝样... 患者男,55岁,面部斑块20余年,未发现合并免疫缺陷疾病。皮肤科检查:鼻部、双面颊、口唇上方大片淡红色斑块,少量脱屑,鼻背部疣状增生,鼻尖1个黄豆大小的疣状突起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角质层中可见菌丝样结构。真皮内弥漫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在多核巨细胞内见孢子样结构,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皮损组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出灰褐色绒毛状菌落。玻片小培养(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内含大量孢子的分生孢子器及分隔分支的暗色菌丝。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诊断为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治疗:CO2激光去除鼻尖部位疣状突起,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每天2次,3个月后皮损消退停药,随访6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真菌病 序列同源性 核酸 面部 感染 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
原文传递
皮肤结核快速诊断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建立
15
作者 冯雨苗 王淼淼 王洪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皮肤结核标本快速检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gyrB基因序列设计三对特征性引物,采用LAMP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65 ℃等温扩增。评价该方法的灵...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皮肤结核标本快速检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gyrB基因序列设计三对特征性引物,采用LAMP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65 ℃等温扩增。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初步探讨其在临床皮肤结核标本中的应用。结果建立的LAMP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与PCR相当;与其他分枝杆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针对培养阳性的皮肤结核标本,LAMP检出3例(3/5),略优于PCR(2/5),且LAMP电泳条带更清晰易辨认。结论LAMP技术操作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可应用于皮肤结核标本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皮肤结核
下载PDF
季节对皮肤斑贴试验阳性结果的影响
16
作者 戴彩红 郑聪聪 +4 位作者 施辛 朱丽珺 苏玉华 闫志华 陈玲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季节因素对皮肤斑贴试验中硫酸镍"++"/"+++"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选取苏州地区66例皮肤斑贴试验中硫酸镍阳性结果"++"/"+++"的门诊患者。在冬季行第1次斑贴试验... 目的探究不同季节因素对皮肤斑贴试验中硫酸镍"++"/"+++"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选取苏州地区66例皮肤斑贴试验中硫酸镍阳性结果"++"/"+++"的门诊患者。在冬季行第1次斑贴试验,夏季再行第2次斑贴试验。测试严格按照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CDRG)的指南进行统一操作。将测试中相关变应原的反应程度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65名完成测试的受试者中,冬季21例为"++"、45例为"+++";夏季18例为"++"、47例为"+++"。两次斑贴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0,P=0.317)。结论季节因素对皮肤斑贴试验中硫酸镍阳性结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接触性 斑贴试验 季节 硫酸镍 温度
原文传递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彩红 陈玲玲 +2 位作者 施辛 顾欢欢 谢一航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159-1161,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CD)的临床表现及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析致病原因。结果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原因分别为:1例由三氯乙烯导致的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表... 目的分析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CD)的临床表现及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析致病原因。结果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原因分别为:1例由三氯乙烯导致的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表现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2例由水银温度计中汞导致的狒狒综合征,表现为对称性药物相关性屈侧擦烂红斑;3例分别由雨靴中橡胶、三伏贴、神龙镇痛膏导致的局部接触部位皮疹,之后出现全身泛发皮疹。结论SCD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和漏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Ⅲ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可能都参与其发病,寻找过敏源并避免接触对治愈本病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变应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