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与分子特征分析
1
作者 宋芳 陈汝蕾 +1 位作者 马晓婷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用qRT-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BRAF和KRAS的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6岁,平均41.7岁;9例为双侧卵巢肿物;11例术前血清CA125值升高。肿瘤切面呈囊实性,伴囊内乳头状物。14例卵巢MSBT均呈乳头状结构,特征性的细长微乳头直接从囊壁或大的无分支乳头上发散出来,乳头长宽比>5,乳头被覆细胞呈立方至多角形,轻-中度异型性,微乳头区范围均>5 mm。5例伴微浸润;6例伴腹膜非浸润性种植;5例伴腹水均可见异型肿瘤细胞;3例伴淋巴结受累;9例伴砂粒体。免疫表型:ER、PR、CA125、CK7和WT-1均呈阳性,p53野生型,HER2、IMP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30%。分子病理学特征:14例中KRAS基因突变3例(3/14,21.4%),突变位点分别为G12C、G12D和Q70(无义突变);BRAF V600E均未突变;BRAF T559I突变1例(1/14,7.1%)。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另7例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术后均未经特殊治疗。随访时间1~12年,14例患者中5例有复发。结论MSBT形态学特殊,多双侧发病,易伴腹膜种植,易复发,诊断时应与经典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微乳头亚型 KRAS突变 BRAF突变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临床病理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许伟伟 樊峰 +3 位作者 曹丹 沈铭红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9-961,共3页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基因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L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基因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L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6个月和22岁。2例有共同的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卵圆形,细胞核呈折叠状、分叶状,核沟明显,核膜薄而光滑。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Langerin、S-100、CD1a、vimentin均阳性,CK7、HMB-45、CKpan、p63、CKpan、p53均阴性。基因检测显示2例均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变,而KRAS、NRAS、PIK3CA等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野生型。结论LCH属于罕见的疾病,其特点是肿瘤性的LCH细胞聚集和器官广泛受累,近年来研究发现LCH可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做此基因检测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增生症X BRAF基因突变
下载PDF
成人睾丸畸胎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宋芳 沈铭红 +2 位作者 陈汝蕾 曹丹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pan、CD30、PLAP、CD117、D2-40、OCT4、SALL4和IMP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成人睾丸... 目的 探讨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pan、CD30、PLAP、CD117、D2-40、OCT4、SALL4和IMP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成人睾丸畸胎瘤中青春期前型畸胎瘤5例,其中4例周围睾丸组织内未见原位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neoplasia in situ, GCNIS);1例因送检组织内无周围睾丸组织无法评估。青春期后型畸胎瘤4例,周围睾丸组织内均见GCNIS。5例青春期前型畸胎瘤术前AFP和β-HCG水平均正常,4例青春期后型畸胎瘤中3例升高。免疫表型:5例青春期前型畸胎瘤中IMP3均阴性,4例青春期后型畸胎瘤中上皮成分IMP3均阳性;畸胎瘤中上皮成分CKpan阳性,胚胎性癌成分CD30阳性,GCNIS区PLAP、CD117、D2-40、OCT-4和SALL4均阳性。结论 青春期后型和青春期前型成人睾丸畸胎瘤的起源、手术方式、治疗和预后均不同,IMP3在青春期后型睾丸畸胎瘤中高表达,对睾丸畸胎瘤青春期前后型分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畸胎瘤 青春期前型 青春期后型 IMP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病理诊断的实用策略
4
作者 吕京澴 王晨晨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4-908,共5页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s,EST)是第二大常见的子宫间质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相比,其发病率较低,年发病率约为0.30/10万[1]。EST分为4类: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s,EST)是第二大常见的子宫间质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相比,其发病率较低,年发病率约为0.30/10万[1]。EST分为4类: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和未分化子宫肉瘤(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近年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EST的分子遗传学特征逐渐被发现。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对其分类、分级进行了更新及扩充,在病理诊断中增加了分子遗传学特征。显然,不同类型的间质肿瘤形态相近,传统免疫组化标志物对其诊断作用有限,而分子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目前多数病理科尚不具备分子检测的条件,从实用角度考虑,根据临床及病理特征性的表现,再合理应用免疫组化能够对大多数间质肿瘤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乳腺结节性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3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晨晨 王凤 +2 位作者 沈铭红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3例PASH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vimentin...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3例PASH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vimentin、Calponin、SMA、ER、PR、CD31、FⅧRAg、ERG、S-100等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肿物为黄白色结节,质地中等,切面见微小裂隙。镜检:结节境界清楚,乳腺间质见致密的、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分隔形成裂隙样假血管腔,裂隙内衬梭形细胞。灶性区域可伸入周围脂肪,但未见明确浸润性生长,该区域中可见多核梭形细胞,未见核异型与核分裂象。梭形细胞可呈旺炽性增生,呈束网状,致裂隙样结构消失,形成罕见的“束状型亚型PASH”。免疫表型:梭形细胞CD34、vimentin均阳性,Calponin、SMA不同程度阳性,ER、PR、CD31、FⅧRAg、ERG、S-100、desmin、CD10、CK7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旺炽性增生病例增殖指数增高。Masson染色示乳腺间质胶原呈蓝色,裂隙内衬梭形细胞核呈紫色。3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随访均无复发。结论结节性PAS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特征性的裂隙样假血管腔结构在冷冻病理诊断时易误诊。根据结节性PASH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 MASSON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女性Wolffian附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璐 樊峰 +1 位作者 沈铭红 吕京澴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10期2251-2255,共5页
对1例右输卵管系膜区Wolffian附件肿瘤(Wolffian adnexal tumor,WAT)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分析其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该病例肿瘤为体检中发现,无其他临床症状。镜下肿瘤由上皮样、椭圆形至梭形细胞组成,形成实质... 对1例右输卵管系膜区Wolffian附件肿瘤(Wolffian adnexal tumor,WAT)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分析其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该病例肿瘤为体检中发现,无其他临床症状。镜下肿瘤由上皮样、椭圆形至梭形细胞组成,形成实质区、紧密排列的中空小管或网状结构。肿瘤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织化学示CKpan,CK18,CR阳性,Vimentin,SMA局灶阳性,ER,PR,Inhibin,CD10,CK7,Desmin,HBME-1均阴性,Ki-67少数细胞散在阳性。WA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需与一系列其他妇科肿瘤相鉴别,并应对病人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ffian附件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S1P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加蒙 李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1-磷酸神经鞘氨醇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胃癌患者328例,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1PR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 目的:探讨1-磷酸神经鞘氨醇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胃癌患者328例,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1PR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S1PR1在临床Ⅰ+Ⅱ期组织中阳性率为55.3%,在临床Ⅲ+Ⅳ期组织中阳性率为70.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1PR1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无统计学差异。S1PR1阳性表达者相比阴性表达者总生存期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S1PR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S1PR1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S1PR1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较差有关,这为未来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PR1 胃癌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皮脂腺痣、毛母细胞瘤、透明细胞汗腺瘤及乳头状汗腺腺瘤同时并发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魏云 冯雨苗 +2 位作者 陈朝潮 刘标 孙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4-516,共3页
皮脂腺痣(Nevus sebaceous)是一种表皮、真皮及表皮附属器所构成的器官样痣,其主要成分为皮脂腺。皮脂腺痣常并发皮肤良、恶性肿瘤。现在将我科诊治的1例皮脂腺痣并3种皮肤错构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分析如下。
关键词 皮脂腺痣 毛母细胞瘤 透明细胞汗腺瘤 乳头状汗腺腺瘤
下载PDF
组蛋白H3K9、H4K8的乙酰化及正相关表达SATB1促进结直肠癌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沈铭红 陈汝蕾 +2 位作者 王凤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49-952,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组蛋白乙酰化状态与SATB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存档的20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蛋白乙酰化关键位点...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组蛋白乙酰化状态与SATB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存档的20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蛋白乙酰化关键位点H3K9、H3K18、H4K8、H4K12的乙酰化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3K9阳性率为69.0%,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H4K8阳性率为46.0%,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H3K18及H4K1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强阳性,阳性率为100.0%。H3K9表达与SATB1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08,P<0.05)。H4K8表达与SATB1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612,P<0.01)。结论组蛋白乙酰化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且其乙酰化水平与SATB1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组蛋白乙酰化 表观遗传学 SATB1
下载PDF
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川 王晨晨 +1 位作者 沈铭红 吕京澴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8期1812-1817,共6页
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疾病,预后极差。本文报道的1例54岁绝经后妇女,因阴道出血、腹痛入院,超声提示子宫肌瘤多发,子宫增大。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 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疾病,预后极差。本文报道的1例54岁绝经后妇女,因阴道出血、腹痛入院,超声提示子宫肌瘤多发,子宫增大。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和膀胱前病灶切除术。病理结果为原发性子宫内膜SCNEC,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8分期至少为IIIA期。患者未进行淋巴结清扫,在接受7个周期的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无病生存8个月。目前临床上针对这种罕见的侵袭性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未建立,需要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子宫内膜 超声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伴表皮下浸润性癌的外阴Paget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晨晨 陈汝蕾 吕京澴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12期2743-2748,共6页
外阴Paget病是一种少见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后白人女性,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74岁绝经后女性,因自觉外阴瘙痒入院,妇检示:左侧大阴唇内侧肿块,约3cm×2cm。患者行外阴包块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外阴Paget病合并表皮下浸润性癌... 外阴Paget病是一种少见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后白人女性,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74岁绝经后女性,因自觉外阴瘙痒入院,妇检示:左侧大阴唇内侧肿块,约3cm×2cm。患者行外阴包块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外阴Paget病合并表皮下浸润性癌,临床分期为外阴癌IA期。11个月后,患者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诊断为转移性肿瘤(外阴腺癌)。患者后续未作辅助治疗,随访2.5个月无复发。目前手术是治疗外阴Paget病的首选方法,考虑到术后复发率高,建议密切随访。对于皮下浸润的患者,应考虑化疗或局部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PAGET病 浸润性癌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回收甲状腺细针穿刺液基细胞进行 BRAF^(V600E)检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丹 吕京澴 陈汝蕾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从甲状腺细针穿刺(fine-needle aspiration,FNA)的液基涂片中提取DNA进行BRAFV600E基因检测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细胞学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而BRAF^(V600E)阳性诊断依据不足的18例作为... 目的探讨从甲状腺细针穿刺(fine-needle aspiration,FNA)的液基涂片中提取DNA进行BRAFV600E基因检测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细胞学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而BRAF^(V600E)阳性诊断依据不足的1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DNA均直接从细胞裂解液中提取,实验组来自于上述18例液基涂片上再回收的细胞,重新对其进行DNA的提取以及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对BRAF^(V600E)突变状态进行检测分析,并确认术后组织学类型。结果实验组的DNA浓度、纯度以及内控均满足实验要求,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增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扩增曲线呈S型且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小于30,均可判读为突变型,组织学确诊为PTC。结论FNA的液基涂片细胞再回收不影响DNA的质量,并且使得BRAFV600E的突变状态诊断更加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NA 液基细胞回收 BRAF^(V600E)突变检测
下载PDF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宋芳 沈铭红 +2 位作者 曹丹 陈汝蕾 吕京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115-1118,共4页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dendritic fibromyxolipoma,DFM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脂肪瘤,由Suster等[1]在1998年首次报道,是由有树枝状胞质突起的星芒状细胞、小梭形细胞、成熟脂肪细胞和胶原纤维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间质呈明显黏液...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dendritic fibromyxolipoma,DFM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脂肪瘤,由Suster等[1]在1998年首次报道,是由有树枝状胞质突起的星芒状细胞、小梭形细胞、成熟脂肪细胞和胶原纤维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间质呈明显黏液样,但目前国内外罕见报道,且尚未被2020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收录,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例DFML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对DFML的认识,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免疫表型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晨晨 宋芳 +3 位作者 肖川 沈铭红 周晓军 吕京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590-1597,共8页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生殖细胞肿瘤,其特征是甲状腺组织和类癌的混合性生长。卵巢甲状腺肿类癌非常罕见,其发生率占所有卵巢肿瘤的0.3%〜1%,占成熟性畸胎瘤的3%[1]。由于疾病发生的隐匿性且文献报道少数案例存在转移风险,大多数甲状腺...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生殖细胞肿瘤,其特征是甲状腺组织和类癌的混合性生长。卵巢甲状腺肿类癌非常罕见,其发生率占所有卵巢肿瘤的0.3%〜1%,占成熟性畸胎瘤的3%[1]。由于疾病发生的隐匿性且文献报道少数案例存在转移风险,大多数甲状腺肿类癌患者无类癌综合征,如潮红和腹泻;或仅有局部肿块.偶然间被发现,较易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甲状腺肿类癌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双侧卵巢Burkitt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15
作者 肖川 陈世荣 +3 位作者 王晨晨 沈铭红 曹丹 吕京澴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phoma,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对2例散发性双侧卵巢BL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基因检测,结合临床特征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2例... 目的探讨卵巢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phoma,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对2例散发性双侧卵巢BL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基因检测,结合临床特征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2例患者肿瘤均发生于双侧卵巢。例1,19岁,术中见肿瘤广泛转移,送检左附件病理诊断为BL,累及输卵管;例2,44岁,有“淋巴结肿大”病史20余年,送检左附件病理检查示BL。二者光镜下均表现为弥漫一致的中等大细胞,伴有“星空现象”和多量的核碎片,易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示瘤细胞CD20、CD79a,PAX5弥漫阳性,C-MYC阳性(分别为90%和95%),Ki-67阳性指数约100%,bcl-2、bcl-6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阴性。均存在MYC/IgH基因融合。结论BL属高度恶性淋巴瘤,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相互结合方可明确诊断,该瘤通常生长迅速,预后不佳,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早期患者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免疫表型 双侧卵巢 左附件 阳性指数 联合化疗 瘤细胞 分子病理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16
作者 张群 陈世荣 +1 位作者 孙彤 吕京澴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间收治的2例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本组2例分别为男性17岁(例1), 女性48岁(例2), 镜下均为小圆细...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间收治的2例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本组2例分别为男性17岁(例1), 女性48岁(例2), 镜下均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细胞核深染, 染色质细腻, 呈粉尘样或椒盐样, 核仁不明显, 核分裂象明显。免疫表型CD99均弥漫阳性, Ki-67阳性指数70%~80%, 不表达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束膜细胞、肌细胞或淋巴细胞分化相关的免疫标记抗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WSR1(22q12)基因断裂重排阳性。结论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罕见, 其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基因检测, 肿瘤完整切除联合放疗化疗可能是最有益的治疗方法, 年龄和疾病阶段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分化 尤因肉瘤 阳性指数 核深染 免疫表型 组织学检查 神经胶质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辅助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可行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吕京澴 樊祥山 +9 位作者 沈勤 王晓骁 章宜芬 黄文斌 曹益陆 周超 常江龙 马威 周晓军 张丽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本文采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针对人工智能在宫颈液基细胞片病理图像自动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开展多中心的实际应用研究,并与细胞学医师的诊断进行比较及分析。方法采用深度分割网络提取5 516张细胞学病理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6... 目的本文采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针对人工智能在宫颈液基细胞片病理图像自动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开展多中心的实际应用研究,并与细胞学医师的诊断进行比较及分析。方法采用深度分割网络提取5 516张细胞学病理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618 333个,结合医师的经验训练出具有分析能力的深度分类网络,利用其分类结果构建特征,使用决策模型完成细胞病理图像的分级。结果该方法对4 908例宫颈液基细胞片进行病理图像自动筛查,灵敏度为89.72%,特异度为58.48%,阳性预测值为33.95%,阴性预测率为95.94%。在4种不同制片或染色方法的细胞片中,本算法对于巴氏染色自然沉降片效果最佳,灵敏度为91.10%,特异度为69.32%,阳性预测值为41.41%,阴性预测值为97.03%。结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可初步应用于宫颈细胞学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细胞学技术 卷积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产前超声在胎儿巨膀胱病因鉴别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殷林亮 邓学东 +4 位作者 潘琦 杨忠 凌晨 王凤 偶建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2-427,共6页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鉴别胎儿巨膀胱病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诊断为巨膀胱的27例胎儿,根据“钥匙孔”征、膀胱壁厚度、羊水指数、胎儿性别四大特征及合并征象推测导致巨膀胱的病因,并随访至出生后或引产后.结果 27例...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鉴别胎儿巨膀胱病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诊断为巨膀胱的27例胎儿,根据“钥匙孔”征、膀胱壁厚度、羊水指数、胎儿性别四大特征及合并征象推测导致巨膀胱的病因,并随访至出生后或引产后.结果 27例巨膀胱胎儿均为单胎妊娠,其中男性胎儿19例,女性胎儿8例.根据以上四大特征及是否合并其他异常,产前推测后尿道瓣膜(posterior urethral valves,PUV)8例,梅干腹综合征(prune belly syndrome,PBS)1例,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迟缓综合征(megacystis-microcolon-intestinal hypoperistalsis syndrome,MMIHS)1例,尿道闭锁1例,染色体异常5例,另产前超声发现多发畸形5例,亦有6例原因不明.27例胎儿中6例继续妊娠至足月出生,21例引产.除6例产前超声不能明确病因的巨膀胱胎儿外,17例胎儿巨膀胱的病因经引产、遗传学检测或出生后检查或手术证实,产前超声推测胎儿巨膀胱病因的符合率为80.95% (17/21).结论根据详细的产前超声检查及四大特征:“钥匙孔”征、膀胱壁厚度、羊水指数、胎儿性别,可较可靠地鉴别导致胎儿巨膀胱的病因.部分巨膀胱为复杂综合征如VACTERL综合征的一个超声表现,然而产前不易诊断膀胱输尿管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巨膀胱 后尿道瓣膜 下尿路梗阻
原文传递
基于二代测序分析4例组织学判定为多灶原发性肺癌的克隆性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栋麟 陈汝蕾 +2 位作者 王晓丹 袁久云 吕京澴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基于二代测序法,探讨经组织学诊断为同步多灶原发性肺癌(SMPLC)病例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克隆起源。方法对4例SMPLC的8个病灶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并进行基因突变、基因组稳定性、克隆性关系及克隆演化的分析。结果突变分析显示例1... 目的基于二代测序法,探讨经组织学诊断为同步多灶原发性肺癌(SMPLC)病例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克隆起源。方法对4例SMPLC的8个病灶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并进行基因突变、基因组稳定性、克隆性关系及克隆演化的分析。结果突变分析显示例1、2及3的2个病灶间突变的一致性均为0,例4的一致性为3/(50+44)。例1的2个病灶基因组稳定性差别较大。例2的2个病灶基因组稳定性差别不大。例3、4的2个病灶基因组均稳定。用单核苷酸变异测试对样本突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例1、2、3的2个病灶间相互独立。例4的2个病灶之间存在克隆关系。对样本拷贝数变异进行分析,认为例1、2的2个病灶彼此独立。对例4进行克隆演化分析,提示2个病灶来源于同一个克隆,可能为肺内转移。结论二代测序分析是对多灶肺癌组织学诊断的重要补充。不同组织学类型,或含原位癌病灶是判断SMPLC较可靠的依据。但不同组织学亚型诊断价值有限。为保证肿瘤分期和术后治疗的精准性,有必要对多灶肺癌的每一个病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组织学诊断 克隆性 克隆演化 肿瘤分期 组织学类型 原位癌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多器官发生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20
作者 吕京澴 王凤 +3 位作者 陈世荣 吴伟国 沈铭红 樊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0-532,共3页
患者女,31岁。2008年曾因“咳嗽长时间未缓解”于外院检查,影像学检查提示肺及肝脏多发性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肝癌肺转移”,随后出院,未行特殊治疗。2014年4月因“背部持续性针刺样疼痛3个月余”入院,体检两肺呼吸音粗,余无阳... 患者女,31岁。2008年曾因“咳嗽长时间未缓解”于外院检查,影像学检查提示肺及肝脏多发性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肝癌肺转移”,随后出院,未行特殊治疗。2014年4月因“背部持续性针刺样疼痛3个月余”入院,体检两肺呼吸音粗,余无阳性体征。查胸腹部平扫+增强CT示:两肺多发结节灶及纵隔内团状阴影(图1),肝内不规则片状低密度灶(图2)。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724、CA125、CA199、CA242、CA50均未见异常。患者先后行肝穿刺术及胸腔镜下肺组织活检术。患者发病时无妊娠,无激素及避孕药服用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器官发生 肝癌肺转移 影像学检查 肺组织活检术 占位性病变 肿瘤标志物 CA72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