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陶唯益 梅洁 +1 位作者 钱进先 吴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767-770,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收集ICU心搏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例157例,分为ROSC组(n=43)和自主循环未恢复组(non-ROSC组,n=114).分析可能影响ROSC... 目的 探讨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收集ICU心搏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例157例,分为ROSC组(n=43)和自主循环未恢复组(non-ROSC组,n=114).分析可能影响ROSC的相关因素.结果 157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有43例(27.4%)ROSC成功,ROSC组的年龄低于non-ROSC组[(59.7±15.2)岁 vs.(64.8±12.4)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为脑源性疾病不利于患者ROSC(OR=4.255,P=0.031),而原发病为心源性疾病(OR=0.133,P=0.009)、可除颤心律(OR=0.292,P=0.001)、心肺复苏持续时间≤15 min(OR=0.062,P=0.000)、肾上腺素使用剂量≤5 mg(OR=0.561,P=0.014)是影响ROSC的有利因素.结论 原发病、首次监测心律、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ROSC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UTSTEIN模式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钱进先 李磊 +3 位作者 虞正权 陆士奇 汪利宗 孙海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2007~2009年收治的152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高血压、意识障碍史、Hunt—Hess分级、改... 目的探讨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2007~2009年收治的152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高血压、意识障碍史、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等23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o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脑血管痉挛、意识障碍史、高血压、年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Fisher分级[OR=19.51,95%可信区间(CI)1.84~206.73,P=0.014]、APACHEⅡ评分[OR=17.34,95% CI 2.53~119.06,P=0.004]、脑血管痉挛[OR=27.84,95%CI 2.17~357.19,P=0.001]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改良Fisher分级、APACHEⅡ评分、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预后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vWF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钱进先 李磊 +2 位作者 陆士奇 陈罡 赵益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的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04-2011-04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例,分成迟发性脑... 的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04-2011-04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例,分成迟发性脑缺血组(DCI组)和非迟发性脑缺血组(无DCI组)、脑血管痉挛组(CVS组)和无痉挛组(无CVS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引入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SAH后第1天、第4天、第10天收集静脉血,使用ELISA方法检测vWF和GMP-140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VMCA),出院时行GOS预后评分。结果①血浆vWF水平在DCI组、CVS组及预后不良组第1天、第4天、第10天均高于正常对照组,DCI组与无DCI组在第1天、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第10天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浆GMP一140水平在各组早期均显著升高,在第1天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浆vwF、GMP-140水平与预后相关,并且早期vWF水平与DCI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 P选择素(GMP-140) 迟发性脑缺血(DCI) 脑血管痉挛(CVS) 预后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标本非发酵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钱进先 陶唯益 +1 位作者 吴健 赵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31-532,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非发酵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6年11月1日~2008年11月1日期间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标本中非发酵菌的构成及耐药率。结果共分... 目的观察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非发酵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6年11月1日~2008年11月1日期间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标本中非发酵菌的构成及耐药率。结果共分离革兰氏阴性杆菌466株,其中非发酵菌298株,占63.95%(298/466);非发酵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其中部分非发酵菌为多重耐药菌(MDR),甚至为泛耐药菌(PDR)。结论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标本中非发酵菌的所占比例较大,耐药率高,应定期监测其细菌构成及耐药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 非发酵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钱进先 唐琦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9-71,共3页
输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使输血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得以控制。而非传染性疾病目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正是其中典型并发症之一。TRALI是指... 输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使输血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得以控制。而非传染性疾病目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正是其中典型并发症之一。TRALI是指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6d,时内而引发以呼吸系统损伤症状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全血分离血小板(WB-PLTS)是导致TRALI的最常见病因,其次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压缩红细胞(PRB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急性肺损伤 诊断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ADAMTS13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钱进先 李磊 +2 位作者 陆士奇 陈罡 赵益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7-1002,共6页
目的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ADAMTS13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aneurysmaX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动... 目的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ADAMTS13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aneurysmaX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例,分成迟发性脑缺血组(DCI组)和非迟发性脑缺血组(无DCI组)、脑血管痉挛组(CVS组)和无痉挛组(无CVS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引入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行CT、DSA和(或)CT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排除标准:(1)入院时发病已超过72h或即将死亡患者;(2)在外院已接受手术、介入或内科保守治疗患者;(3)正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其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4)有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有感染性疾病、孕期患者。分别在SAH后第1天、第4天、第10天收集静脉血,使用ELISA方法检测vwF抗原和ADAMTS13活性,观察其动态变化,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VMCA),出院时行GOS预后评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浆vWF水平在DCI组、CVS组及预后不良组第1天、第4天、第10天3个时间点均高于健康对照组,DCI组与无DCI组相比在第1天、第4天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天、第10天,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CI组与预后不良组在T1时间点血浆ADAMTS13活性显著下降;而在是否发生CVS患者之间血浆ADAMTS13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浆vWF水平升高、ADAMTS13活性下降与DCI发生有关,并且早期ADAMTS13活性下降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VWF ADAMTS13 迟发性脑缺血 脑血管痉挛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