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IL-3和IL-3+SCF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分析
1
作者 曹君 金婕妤 +2 位作者 张胜 乔龙威 梁玉婷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L-3和IL-3+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st cells,BMMCs)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为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体外培养和功能学研究提供基础...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L-3和IL-3+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st cells,BMMCs)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为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体外培养和功能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IL-3和IL-3+SCF诱导的BMMCs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35332,采用R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使用在线工具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采用STRING在线软件分析DEGs的蛋白相互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的MCODE插件筛选枢纽基因。结果通过R软件分析数据集GSE35332,共筛选出1339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723个,下调基因616个。通过Cytoscape软件的MCODE插件共筛选出6个枢纽基因,分别为Psmd8,Psmd6,Psmd14,Psmc4,Psma6和Psma3。GO和KEGG分析显示枢纽基因主要集中在蛋白质水解、MHC I类分子呈递的抗原提呈和加工、泛素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及Epstein-Barr病毒感染等相关通路。结论本研究基于GEO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两种模式下诱导的小鼠BMMCs基因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发现6个枢纽基因参与泛素依赖性蛋白分解过程,为更深入研究MC体外培养和功能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干细胞因子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对男性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家雄 史轶超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生殖道感染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最为常见,主要是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损伤男性的精子及生精细胞。此外,感染引发的一系列免疫反应,也与男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对支原体和衣原... 生殖道感染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最为常见,主要是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损伤男性的精子及生精细胞。此外,感染引发的一系列免疫反应,也与男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对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检测方法一直不断改进,新的检测方法可以使临床更特异、更精准地控制其对男性生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衣原体 核酸检测 男性不育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与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水平的相关性
3
作者 唐晴琴 乔龙威 +3 位作者 尹晶平 张胜 丰斌 梁玉婷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且首次检测血清PLA2R-Ab阳性的患者10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且首次检测血清PLA2R-Ab阳性的患者10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生化、免疫、血常规、血凝等51个项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血清PLA2R-Ab水平的关系。根据血清PLA2R-Ab水平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60 RU/mL)和高水平组(>60 RU/m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水平PLA2R-Ab的影响因素。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A2R-Ab与肌酸激酶和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01、0.057),与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和单核细胞计数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084、-0.007、-0.247、-0.662)。按单核细胞计数的四分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0.35×10^(9)/L组(28例)、(0.36~0.45)×10^(9)/L组(26例)、(0.46~0.55)×10^(9)/L组(27例)和>0.55×10^(9)/L组(27例)。4组之间血清PLA2R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肌酸激酶、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纤维蛋白原和血钾后,相对于单核细胞计数≤0.35×10^(9)/L组,其他3组lgPLA2R-Ab分别降低0.190、0.117、0.281(β值分别为-0.190、-0.117、-0.281,P=0.008),即血清lgPLA2R-Ab水平分别降低1.55、1.31、1.91 RU/mL。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酸激酶可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水平PLA2R-Ab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1.012,95%可信区间(CI)为1.003~1.021,P=0.007],单核细胞计数可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水平PLA2R-Ab的发生风险(OR=0.047,95%CI为0.004~0.602,P=0.019)。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血清PLA2R-Ab水平相关,提示单核细胞可能与膜性肾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受体 单核细胞计数 肾病综合征 膜性肾病
下载PDF
SCSA和SCD检测精子DNA完整性结果比较及与精子质量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家雄 韩慕天 +7 位作者 沈丽燕 王改改 程洪波 杨慎敏 宋丹 王玮 李红 史轶超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9-336,共8页
目的:近年来精子DNA碎片预测男性生育受到广泛关注,其检测方法较多,但方法学的比较研究很少,本文旨在比较精子DNA完整性常用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分析DNA碎片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8例精液样本,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试验(S... 目的:近年来精子DNA碎片预测男性生育受到广泛关注,其检测方法较多,但方法学的比较研究很少,本文旨在比较精子DNA完整性常用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分析DNA碎片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8例精液样本,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试验(SCSA)和精子染色体扩散实验(SCD)对样本分别进行精子DNA碎片检测分析,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并与精液常规、精子形态以及患者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FI)存在显著的一致性(P<0.01),DFI与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以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畸形精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_(SCSA)<0.01,P_(SCD)<0.05),SCSA得出的DFI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SCD法的DFI并未发现类似的现象。结论: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对精子质量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精子DFI作为一个检测指标,对男性生育力预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不同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 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试验 精子染色体扩散实验 精子活动率 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 年龄
下载PDF
长方案及拮抗剂方案中HCG日孕酮水平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惠华 孟庆霞 +3 位作者 邹琴燕 李建芬 张艳 李红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IVF-ET促排卵过程中HCG日孕酮水平对IVF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我中心行IVF-ET助孕的1 611个周期,其中长方案IVF 1 264个周期,拮抗剂方案IVF 347个周期;两种方案的患者均根据HCG日孕酮(P)水平分为三组:... 目的探讨IVF-ET促排卵过程中HCG日孕酮水平对IVF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我中心行IVF-ET助孕的1 611个周期,其中长方案IVF 1 264个周期,拮抗剂方案IVF 347个周期;两种方案的患者均根据HCG日孕酮(P)水平分为三组:A组P≤0.62nmol/L;B组0.62nmol/L<P≤4.68nmol/L;C组P>4.68nmol/L。比较各组间促排卵及妊娠结局。结果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HCG日孕酮水平及HCG日孕酮>4.68nmol/L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是长方案还是拮抗剂方案,A组的>14mm卵泡数、HCG日E2水平及获卵数均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01),而成熟卵率、受精率及优胚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案中,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长方案及拮抗剂方案HCG日孕酮升高的发生率相似;HCG日P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对IVF的妊娠结局有影响,过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水平 HCG日 长方案 拮抗剂方案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段程颖 王玮 +4 位作者 陈瑛 孙健 刘敏娟 丁杨 李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中非整倍体对流产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自然流产绒毛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分析。结果:核型分析成功84例,异常核型48例...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中非整倍体对流产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自然流产绒毛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分析。结果:核型分析成功84例,异常核型48例,其中非整倍体34例;16例无核型的绒毛用MLPA分析,异常8例,非整倍体4例;非整倍体占异常核型的67.9%。结论:染色体发生非整倍体突变是胚胎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还是诊断非整倍体的主要方法,应用MLPA方法能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失败和核型正常的标本作进一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绒毛 非整倍体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
下载PDF
胚胎发育潜能新的侵入性和非侵入性评估
7
作者 李海波 王玮 李红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12期976-980,共5页
当前广泛应用的胚胎评估手段主要是依靠形态学分析,有主观性和难以标准化的缺点,其效能也存有争议。近年发展的一些新的侵入性(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和非侵入性(如新形态学、氧代谢、代谢组学等)的胚胎发育潜能评估手段中,部... 当前广泛应用的胚胎评估手段主要是依靠形态学分析,有主观性和难以标准化的缺点,其效能也存有争议。近年发展的一些新的侵入性(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和非侵入性(如新形态学、氧代谢、代谢组学等)的胚胎发育潜能评估手段中,部分方法已显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这些新的技术手段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带来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侵入性 非侵入性 植入前诊断 新形态学 氧代谢 代谢组学 基因组 转录组 蛋白质组
下载PDF
短时受精去除颗粒细胞对IVF-ET治疗周期的影响
8
作者 蒲艳 丁洁 +3 位作者 顾斌 郑爱燕 李红 王玮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2期271-272,286,共3页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VF-ET治疗周期患者的数据,根据受精后3h是否观察第二极体将504个周期分为...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VF-ET治疗周期患者的数据,根据受精后3h是否观察第二极体将504个周期分为两组(组1,第二极体观察组;组2,非第二极体观察组),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Ⅱ(MⅡ)卵率(组1:82.3%,组2:85.9%),2原核(2PN)率(组1:55.6%,组2:60.5%),1PN率(组1:3.2%,组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均P<0.05);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中32个周期由于受精失败或者低受精,于受精后6h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ICSI);组2中1个周期完全受精失败,于受精后20h行res-ICSI。结论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的卵子受精后不影响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而第二极体观察时间的提前,可能导致了组1MⅡ率、正常受精率及单原核受精率的降低。第二极体观察能够尽量避免患者由于受精失败取消IVF周期,并降低了ICSI技术的使用率,IVF不受精或低受精病例可以通过res-ICSI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极体观察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多精受精 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下载PDF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馥新 张艳 +1 位作者 许咏乐 李红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本部生殖与遗传中心就诊、年龄<35岁、因"不明原因不孕"行IUI治疗的508对夫妇(共1 280个周期)的...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本部生殖与遗传中心就诊、年龄<35岁、因"不明原因不孕"行IUI治疗的508对夫妇(共1 28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促排分为自然周期组(628个周期)和促排周期组(652个周期);促排周期又按促排方案不同分为:克罗米芬(CC)组153个周期,CC+尿促性腺素(HMG)组107个周期,HMG组126个周期,来曲唑(LE)组132个周期,LE+HMG组134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等指标。结果促排卵联合IU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12.73%vs.8.76%)及活产率(10.43%vs.7.48%)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P<0.05);不同促排卵方案中,LE+HMG组、CC+HMG组及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LE组和CC组(P<0.05);其中LE+HMG组有相对更低的流产率(4.76%)、双胎率(4.76%)及宫外孕率(0%),显著低于其他方案组(P<0.05)。结论 LE联合小剂量HMG促排卵后行IUI治疗,对于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而言,具有更高的临床妊娠率,较低的多胎率、流产率,是较为理想安全的IUI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不明原因不孕症 促排卵
下载PDF
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与17α羟孕酮水平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芹 王本敬 +2 位作者 陈亚平 姜东 陈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6-709,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与17α羟孕酮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江苏省吴江市、太仓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及苏州市区29家医院分娩的新生儿,有出生胎龄...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与17α羟孕酮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江苏省吴江市、太仓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及苏州市区29家医院分娩的新生儿,有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记录的共118 050例,其中男62 490例、女55 560例;早产儿4 693例,足月新生儿113 300例,过期产儿57例;体重<2500 g者4 172例,体重≥2 500 g新生儿113 878例.早产儿中早期早产儿(胎龄<32周)189例,中期早产儿(胎龄≥32周且<36周)2 277例,晚期早产儿(胎龄≥36周且<37周)2 227例.滤纸干血片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新生儿的足跟血17α羟孕酮浓度,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与17α羟孕酮水平的相关性,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相关样本Wilcoxon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 经正态性检验,17α羟孕酮水平呈偏态分布,早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足月儿和过期产儿17α羟孕酮水平M(Q1,Q3)、第99百分位数依次降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21(8.07,24.00),12.35(6.81,18.00),8.58(5.66,13.80),5.60(3.57,8.51),3.34(2.58,5.23)nmol/L;479.42,62.25,36.24,23.30,13.73 nmol/L;P均=0.000].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17 α羟孕酮水平的M(Q1,Q3)、第99百分位数依次降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24(3.24,8.96),11.30(6.84,22.95),8.50(5.28,14.90),5.66(3.61,8.62),5.38(3.40,8.11) nmol/L; 485.26,125.18,39.50,23.80,22.15 nmol/L;P均=0.000].新生儿17α羟孕酮水平与出生胎龄、体重均成负相关(r=-16.40、-10.10,P均=0.000);并呈二项式分布,公式分别为y=0.105 5x2-2.457 6x+ 17.689,R2=0.980 3和y =0.411x2-3.988x+ 14.75,R2 =0.983.早产儿和足月儿中<2 500 g者17α羟孕酮水平均显著高于体重≥2 500 g新生儿[11.20(6.01,18.90)比9.05(5.85,14.90) nmol/L,9.76 (4.32,10.35)比5.59(3.56,8.48) nmol/L,均P=0.000].结论 新生儿17α羟孕酮水平与胎龄、出生体重成明显负相关;为提高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降低复查率,新生儿17α羟孕酮的切值应根据胎龄、出生体重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龄 出生体重 肾上腺皮质疾病 新生儿筛查
原文传递
应用多重PCR和MLPA技术检测DMD患者和携带者的基因突变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红 丁洁 +4 位作者 王玮 陈瑛 陆伟 邵红 吴柏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应用多重PCR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携带者并应用于产前诊断。方法首... 目的应用多重PCR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携带者并应用于产前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多重PCR对临床诊断为DMD/BMD的患者检测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未查到缺失突变者和可能的携带者采用MLPA检测全部79个外显子是否有缺失或重复突变。对产前诊断病例,用PCR法检测缺失突变,用MLPA法检测重复突变。结果多重PCR对22例患者的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检测,13例有缺失突变。未查到常见缺失突变的9例患者经MLPA检测DMD基因的全部79个外显子,3例为重复突变、1例为单个第18外显子缺失、其他5例未查到缺失和重复突变。16例携带者中,3例有家族史,其中2例检出突变;13例为检测到突变的散发病例患儿的母亲,有8例检测到突变。产前诊断9个胎儿(其中双胎1例),2例胎儿有突变,引产后核实无误;7例胎儿未检测到突变,现均已分娩。结论多重PCR可检出92.86%的缺失突变并可用于缺失突变的产前诊断,因其简便、可靠、价廉可作为临床上DMD/BMD基因诊断的初选。MLPA可用于多重PCR未检测到缺失突变的患者及携带者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 携带者检测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孕妇红细胞叶酸水平与胎儿缺陷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孟庆霞 孙健 +2 位作者 王挺 丁洁 李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5741-5742,共2页
目的:分析孕妇红细胞叶酸水平与胎儿先天性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0月超声诊断为胎儿缺陷的病例93例(缺陷儿组),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184例(对照组),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孕妇外周血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 目的:分析孕妇红细胞叶酸水平与胎儿先天性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0月超声诊断为胎儿缺陷的病例93例(缺陷儿组),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184例(对照组),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孕妇外周血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93例缺陷儿孕妇外周血红细胞叶酸水平为(799.74±333.30)nmol/L,对照组为(1 003.30±466.78)nmol/L,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缺陷儿组中各亚组的红细胞叶酸水平分别为:开放性神经管畸形(NTDs)组(743.75±386.41)nmol/L,单纯脑室扩张组(847.46±448.52)nmol/L,先天性心脏病组(753.33±266.31)nmol/L,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组(844.00±339.85)nmol/L,淋巴水囊瘤组(816.22±330.12)nmol/L,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组(865.50±166.79)nmol/L,唇腭裂组(854.00±369.54)nmol/L。胎儿缺陷组各亚组中只有NTDs组和先天性心脏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缺陷与孕妇叶酸缺乏有关,其中开放性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最为相关;孕期红细胞叶酸平均最佳水平应该在1000 nmol/L左右;孕前和孕早期补充足量的叶酸可以预防多种胎儿畸形的发生,尤其是NTDs和先天性心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缺陷 红细胞 NTDS 先天性心脏病 叶酸水平
原文传递
精子顶体精氨酸酰胺酶测定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丽燕 王家雄 +9 位作者 王改改 宋丹 程洪波 杨慎敏 郑爱燕 丁洁 孟庆霞 王玮 李红 史轶超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51-555,共5页
目的研究精子顶体精氨酸酰胺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9个IVF治疗周期,其中精氨酸酰胺酶高值组162个周期,精氨酸酰胺酶低值组187个周期。比较两组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以及新鲜移... 目的研究精子顶体精氨酸酰胺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9个IVF治疗周期,其中精氨酸酰胺酶高值组162个周期,精氨酸酰胺酶低值组187个周期。比较两组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以及新鲜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指标。结果精子精氨酸酰胺酶高值组的受精率(78.74%)高于低值组(76.07%,P<0.05),而卵裂率高值组(98.24%)低于低值组(99.58%,P<0.05)。两组间正常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高值组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58.75%)及活产率(52.50%)均明显高于低值组(44.00%,P<0.05;33.00%,P<0.01)。两组间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子精氨酸酰胺酶活性与IVF-ET精卵结合有一定关系,并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精氨酸酰胺酶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妊娠
原文传递
肥大细胞预形成颗粒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玉婷 乔龙威 +2 位作者 彭霞 尹悦 李莉 《现代免疫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7-422,共6页
肥大细胞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免疫细胞,广泛分布于机体与外环境交界处如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等部位,不仅参与宿主防御、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免疫自稳和免疫调节,且在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病、器官纤维化、血栓与止血... 肥大细胞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免疫细胞,广泛分布于机体与外环境交界处如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等部位,不仅参与宿主防御、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免疫自稳和免疫调节,且在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病、器官纤维化、血栓与止血中起重要作用。肥大细胞重要特征是当其受外源或内源性物质刺激时,可部分或完全脱颗粒,通过释放的颗粒物质发挥相应的功能。这些预先形成的颗粒主要含蛋白聚糖、蛋白酶、生物胺、溶酶体酶、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对肥大细胞预形成颗粒的产生、成熟、脱颗粒机制及其主要颗粒的成分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肥大细胞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脱颗粒 调控 功能
原文传递
分析短时受精及早补救ICSI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蒲艳 丁洁 +4 位作者 顾斌 郑爱燕 廖桂芝 刘强 王玮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7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短时受精后观察第二极体及受精失败后早补救ICSI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5年5月第一次行常规IVF-ET治疗周期的患者资料,根据受精后3h是否剥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分为第二极体观察... 目的分析短时受精后观察第二极体及受精失败后早补救ICSI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5年5月第一次行常规IVF-ET治疗周期的患者资料,根据受精后3h是否剥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分为第二极体观察组(605例),非第二极体观察组(217例),分析两组的数据;并对比受精失败组与同期ICSI周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短时受精后第二极体观察对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P>0.05),2)受精失败组的基础LH水平、成熟卵率明显低于正常受精组(P<0.05),3)对比低受精组、完全受精失败组与常规ICSI周期,分析后发现完全受精失败组的成熟卵率及优质胚胎率均明显低于低受精失败组和常规ICSI组(P<0.05),正常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短时受精后剥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联合补救ICSI能有效的避免受精失败并减少ICSI率,患者的基础LH水平及获卵的成熟度可能会影响受精及胚胎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第二极体 补救ICSI
原文传递
卵裂期胚胎质量对单囊胚移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桂芝 丁洁 +4 位作者 顾斌 郑爱燕 浦艳 刘强 王玮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6期97-98,42,共3页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培养第3天胚胎质量对所形成的囊胚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单囊胚移植的483个复苏周期共432个病人的资料,根据所移植囊胚在第3天卵裂期胚胎的细胞数和碎片量进行分组,分析细胞数量和碎片量对囊...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培养第3天胚胎质量对所形成的囊胚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单囊胚移植的483个复苏周期共432个病人的资料,根据所移植囊胚在第3天卵裂期胚胎的细胞数和碎片量进行分组,分析细胞数量和碎片量对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的影响。根据第3天细胞数分成≤6细胞组、7~9细胞组和≥10细胞组3组;根据细胞碎片量分成≤2级组和≥3级组。结果碎片量≤2级组和≥3级组在临床妊娠率(57.14%vs.58.65%)、流产率(13.50%vs.16.67%)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细胞组、7~9细胞组和≥10细胞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9.30%、60.24%、52.5%;流产率为31.43%、11.5%、14.29%,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细胞组的流产率明显高于7~9细胞组(P〈0.05)。≤6细胞组优质囊胚的流产率(28%)仍明显高于7~9细胞组(P〈0.05)。结论经囊胚培养形成的囊胚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与第3天胚胎碎片的多少关系不大;第3天6细胞以下胚胎形成的囊胚质量较差,即使形成优质囊胚其发生流产的风险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裂期 囊胚 移植 流产
原文传递
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轻创对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17
作者 孟庆霞 李建芬 +2 位作者 陈世荣 邹琴燕 李红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73-775,788,共4页
目的:探讨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轻创对下一个周期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冷冻胚胎移植的1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个周期黄体中期行子宫内膜轻创(轻创组),114个FET周期未行此项干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轻创对下一个周期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冷冻胚胎移植的1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个周期黄体中期行子宫内膜轻创(轻创组),114个FET周期未行此项干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轻创组临床妊娠率为62.07%,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44.35%,前者有明显的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自然周期准备内膜(n=70)和人工周期准备内膜(n=44)的临床妊娠率分别是48.57%和38.64%,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于FET的前一个周期的黄体中期轻创子宫内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妊娠率。FET时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其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轻创 冷冻胚胎移植(FET) 妊娠结局 自然周期 人工周期
原文传递
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NF1基因的新突变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芹 梁玉婷 +5 位作者 高昂 段程颖 丁扬 潘宇虹 乔龙威 李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对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NF1基因突变的检测和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 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Sanger测序方法进行NF1基因外显子区域以及侧翼序列分析,鉴别可能存在的突变。采用Polyphen-2... 目的 对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NF1基因突变的检测和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 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Sanger测序方法进行NF1基因外显子区域以及侧翼序列分析,鉴别可能存在的突变。采用Polyphen-2和Provean等软件对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 结果 先证者检测到两个突变,分别为c.702G>A(同义突变)和c.1733T>G(杂合突变),先证者父母并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在50名正常对照的NF1基因中并未发现此突变。Polyphen-2和Provean软件均预测c.1733T>G突变可能致病,突变的蛋白质在不同的物种间高度保守。 结论 NF1基因的c.1733T>C(p.Leu578Arg)突变可能是该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 NF1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配合围手术期盆腹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纪任欣 乔龙威 +2 位作者 向江东 吴晓 陈文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7期769-773,共5页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配合围手术期盆腹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内分泌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配合围手术期盆腹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内分泌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两组患者均于围手术期配合盆腹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内分泌功能及生育功能。结果 A组患者盆底功能指标优于B组,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6%,高于B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周,两组患者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孕酮和雌二醇指标均改善,且A组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4周,两组患者性欲望、性高潮、性交流和性兴奋均有改善,A组均优于B组,且A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88.9%)高于B组(6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配合围手术期盆腹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且不会对生育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 盆腹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内分泌功能 生育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