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外瘘早期确定性手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45
1
作者 黎介寿 任建安 王革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 探索在肠外瘘发生的早期施行确定性手术的可能性。方法 37例经过选择的肠外瘘患者 ,在瘘发生后 10天以内剖腹处理腹膜炎的同时 ,即行确定性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时 ,重视腹腔灌洗 ;有效的双套管负压引流 ;肠吻合口 /缝合口应用纤... 目的 探索在肠外瘘发生的早期施行确定性手术的可能性。方法 37例经过选择的肠外瘘患者 ,在瘘发生后 10天以内剖腹处理腹膜炎的同时 ,即行确定性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时 ,重视腹腔灌洗 ;有效的双套管负压引流 ;肠吻合口 /缝合口应用纤维蛋白胶 ;适当的营养支持并给予生长激素。结果  37例中 35例治愈 ,2例发生再瘘 ,其中 1例经非手术治愈 ,另 1例系晚期胃癌 ,术后 3个月死亡。瘘的手术治愈率为 94 5 % ,无手术死亡。结论 改进围手术期的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确定性手术 早期 可能性
下载PDF
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综合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史东宏 曹建民 +5 位作者 许健 李成朗 高大志 孔伟东 王中秋 卢光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29只作为实验动物(前期9只,后期20只),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左中央叶。前期从左侧肋缘进针,术后未予抗感染;后期从剑突下最大层面进...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29只作为实验动物(前期9只,后期20只),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左中央叶。前期从左侧肋缘进针,术后未予抗感染;后期从剑突下最大层面进针,术后抗感染3d。分别于接种后1、2、3和4周行CT增强扫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前期实验移植模型成瘤率为88.9%,腹壁种植转移率为62.5%,50%并发胸腔积液。后期实验肝癌移植模型成功率为95%,腹壁种植转移率为10.5%,无并发胸腔积液。CT平扫瘤体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均匀强化(2周)或环状强化(3周、4周);静脉期、延迟期呈低密度,但CT值较动脉期无明显下降。组织学上VX2为血管丰富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周出现点灶状凝固性坏死,3周出现肝内转移,4周出现大量凝固性坏死。自然生存时间为5~9周,死亡原因主要为广泛肺和腹腔转移伴全身衰竭。结论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进行兔VX2肝癌模型介入治疗实验研究宜选择2周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 动物模型 综合评估
下载PDF
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史东宏 曹建民 +4 位作者 高大志 许健 孔伟东 李成朗 王中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9-762,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每4~5周重复1次,直到出现疾病进展、不能接受的毒性、或者患者选择终止治疗结束,平均7个疗程。不良反应按照NCI... 目的评价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每4~5周重复1次,直到出现疾病进展、不能接受的毒性、或者患者选择终止治疗结束,平均7个疗程。不良反应按照NCI毒性标准记录,数据经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能耐受治疗,平均随访17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32个月。CR 4例,PR 20例,NC 6例和PD 4例,RR 70.6%。中位生存期18个月,1年、2年、3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33.1%,12.5%。NCI 1~2级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31.9%),血小板减少(11.8%),贫血(11.8%),恶心,呕吐(41.2%),腹泻(29.4%),ALT升高(5.9%),脱发(64.7%),周围神经炎(11.8%),NCI 3~4级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47.1%),腹泻(11.8%)。4例出现3级ALT升高。无一例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患者死亡。结论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因而相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化学治疗 改良FOLFOX方案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 被引量:25
4
作者 朱锡旭 陈君坤 +7 位作者 卢光明 黄伟 苏宏 张宗军 李锋 王大勇 方有文 朱人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材料和方法 :3 2例原发性肝癌行 3 5例次平扫和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肝动脉期扫描时间约为 2 0~ 2 5s ,门静脉期约为 40~ 5 0s ,平衡期扫描延长至 10 0s甚至 5~ 10min。把肝癌的增强分为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材料和方法 :3 2例原发性肝癌行 3 5例次平扫和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肝动脉期扫描时间约为 2 0~ 2 5s ,门静脉期约为 40~ 5 0s ,平衡期扫描延长至 10 0s甚至 5~ 10min。把肝癌的增强分为 7种方式分析肿瘤增强特征。结果 :共检出 86个肿块和结节 ,动脉期能显示肿瘤的血管、动脉门静脉瘘、假包膜血供、门静脉癌栓。≤ 3 0cm结节动脉期 61%呈均匀高密度增强 ,13个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等密度 ,6个为低密度。门静脉期低密度肝癌结节 2 8个 (65 % ) ,均匀等密度结节 13个 ,少数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和高密度。 >3 0cm肿块动脉期65 %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高密度 ,7个为不均匀等密度 ,6个为低密度。在门静脉期肿瘤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 79%(2 7/3 4) ,5个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 ,2个为均匀等密度 ,无 1例高密度。无论肿瘤大小平衡期呈等、低密度。结论 :EBCT显示肿瘤的血供特征以及门静脉累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原发性肝癌 电子束CT
下载PDF
Nrf2在脑外伤后细胞钙离子稳态及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立田 王汉东 +4 位作者 金伟 乔梁 唐科 茅磊 王笑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 Nrf2在脑外伤后脑保护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中研究Nrf2在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对神经细胞钙离子稳态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自由落体致伤的方法制作小鼠脑外伤模型,分为Nrf2(-/-)外伤组... 目的 Nrf2在脑外伤后脑保护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中研究Nrf2在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对神经细胞钙离子稳态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自由落体致伤的方法制作小鼠脑外伤模型,分为Nrf2(-/-)外伤组、Nrf2(+/+)外伤组、Nrf2(-/-)对照组、Nrf2(+/+)对照组;分别检测实验性外伤24 h后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和神经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外伤组脑组织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Nrf2(+/+)外伤组相比,Nrf2(-/-)外伤组改变更显著(P<0.05);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rf2通路是脑外伤后保持神经细胞钙离子稳态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性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NRF2 凋亡 钙离子稳态
下载PDF
股骨滋养动脉髓内行径与髓内针固定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陆维举 赵建宁 +1 位作者 李斌 曾晓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 :为了减少应用髓内针对股骨髓内血供造成的损伤。方法 :观察了 2 0根尸体股骨的髓内血管行径 ,另各用 2根股骨进行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针固定 ,比较其对髓内血管的损伤程度。结果 :①60 %股骨有上、下 2条滋养动脉 ,40 %仅有 1条上滋... 目的 :为了减少应用髓内针对股骨髓内血供造成的损伤。方法 :观察了 2 0根尸体股骨的髓内血管行径 ,另各用 2根股骨进行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针固定 ,比较其对髓内血管的损伤程度。结果 :①60 %股骨有上、下 2条滋养动脉 ,40 %仅有 1条上滋养动脉 ,其中上滋养动脉为主要动脉。上、下滋养动脉的髓腔进入点 ,分别位于股骨中、上 1/3交界处及中点附近。②滋养动脉进入骨髓腔分成升、降两支髓内动脉 ,其主干均位于髓腔后方并紧贴髓腔壁行走 (仅上滋养动脉的部分远侧分支位于侧壁及前壁 )。③扩大髓腔后 ,髓内血管均被破坏 ,不扩髓腔可保存髓内血管主干。结论 :①应用髓内针时 ,只要能获得可靠的固定 ,不扩大髓腔可以避免损伤髓内血管主干 ;②股骨髓内针开口应指向后侧 ( 175°~ 182°) ;③股骨中、上段骨折手术时 ,应避免剥离近粗线的骨膜 ,以免损伤上滋养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动脉髓内血管 股骨骨折 髓内针 内固定
下载PDF
彩虹明樱蛤多糖对转染HBV的HepG2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向维 陈松华 +1 位作者 吴媛媛 李仁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彩虹明樱蛤多糖(MIP)对转染HBV的HepG2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10^-3-104μg/m1)MIV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2.15细胞,采用MTT法、时问分辨免疫分析法(TRFIA)和ELISA法检测MIP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作... 目的研究彩虹明樱蛤多糖(MIP)对转染HBV的HepG2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10^-3-104μg/m1)MIV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2.15细胞,采用MTT法、时问分辨免疫分析法(TRFIA)和ELISA法检测MIP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及HBsAg、HBeAg、Pre-SlAg表达的影响,采用FQPCR检测MIP对HBVDNA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MIP在10^-2~10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2.1s细胞无毒性作用,TC50为4633μg/ml。MIP在10^-2~102μg/ml浓度范围内,对HBsAg、HBeAg、Pre-S1AgDA及HBVDNA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相应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29、28、20和83。结论MIP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明樱蛤多糖 肝炎 乙型 慢性 HEPG2细胞
下载PDF
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季大玺 肖申 +2 位作者 刘芸 黎磊石 张素琴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70-172,共3页
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季大玺肖申刘芸黎磊石张素琴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市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重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死率很高。如何在合适的时机选择适当的血液净化方式是治疗成功... 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季大玺肖申刘芸黎磊石张素琴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市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重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死率很高。如何在合适的时机选择适当的血液净化方式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1〕。我院1974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肺腺癌组织TTF-1和EGFR表达及与EGFR第19、21号外显子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姚娟 王建军 +6 位作者 王海燕 余波 石群立 章如松 王璇 周晓军 王建东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及两者与EGFR第19、21号外显子突变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53例手术及穿刺活检肺腺癌标本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和EGFR蛋白表达;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及两者与EGFR第19、21号外显子突变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53例手术及穿刺活检肺腺癌标本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和EGFR蛋白表达;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EGFR基因第19和21号外显子突变,并分析TTF-1、EGFR表达和EGFR突变三者间的关系。结果 153例肺腺癌组织中,EGFR突变68例,其中32例为第19号外显子,36例为21号外显子;TTF-1表达(0^+)、(++)、(+++)分别为48例、40例、65例,其对应标本的EGFR(+++)表达率依次为50.0%(24/48)、62.5%(25/40)和83.1(54/65),EGFR突变率依次为25.0%(12/48)、37.5%(15/40)和63.1%(41/65);EGFR表达(0^+)、(++)、(+++)分别为18、32、103例,其对应标本的EGFR突变率分别为16.7%(3/18)、34.4%(11/32)和52.4%(54/103)。随TTF-1表达增强,EGFR表达和EGFR突变率亦相应增加,呈正相关(r=0.940,0.916;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EGFR表达增加,EGFR突变率亦相应增加,呈相关性(r=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中TTF-1、EGFR表达与EGFR第19和21号外显子突变三者间存在相关性,检测TTF-1表达可以用于肺腺癌靶向治疗的预筛,在急需要化疗/靶向治疗而EGFR突变检测难以实施的地区,可通过联合检测TTF-1、EGFR蛋白来预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以指导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第四脑室肿瘤的CT和MR诊断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季学满 王俊鹏 卢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第四脑室肿瘤 CT MR 影像诊断 室管膜瘤
下载PDF
肿瘤休眠期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正洪 姜恩泽 +1 位作者 王新星 陈龙邦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肿瘤休眠是肿瘤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处于肿瘤休眠阶段中,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肿瘤休眠期细胞可能出现在肿瘤早期、微转移期和肿瘤微残留中。肿瘤休眠期细胞能在静止阶段和增殖阶段之间转换,可能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原因。目前对该转换... 肿瘤休眠是肿瘤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处于肿瘤休眠阶段中,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肿瘤休眠期细胞可能出现在肿瘤早期、微转移期和肿瘤微残留中。肿瘤休眠期细胞能在静止阶段和增殖阶段之间转换,可能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原因。目前对该转换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血管生成、免疫应答、微环境中的各类因子和信号通路等。对肿瘤休眠期细胞进一步的研究可提供针对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治疗策略,对临床和科研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休眠期细胞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龙邦 王彦宏 +1 位作者 黄永成 宋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5,共3页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保护性机制,对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对ConA及EHF...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保护性机制,对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对ConA及EHF病毒抗原的刺激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两组小鼠脾细胞在ConA刺激下产生IL-2和IFN,的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免疫小鼠受EHF病毒抗原刺激后产生的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只免疫小鼠有9只对病毒抗原的刺激产生IFN反应;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阳转率为93.3%。上述结果对于评价EHF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灭活疫苗 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
下载PDF
颈椎不稳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邹军 王与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47-349,353,共4页
颈椎不稳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征象 ,正确认识这一病理状态对指导颈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关键词 颈椎 不稳 颈椎不稳征
下载PDF
人胃癌组织中GABA_B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人敏 秦苏堤 +1 位作者 何小平 汪芳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58-960,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组织γ 氨基丁酸 (GABA)B型受体 1(GABABR1)和GABAB型受体 2 (GABABR2 )的表达。方法 随机选取30例胃癌手术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ABABR1和GABABR2的表达 ,同时探讨它们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包括性别、部位、...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组织γ 氨基丁酸 (GABA)B型受体 1(GABABR1)和GABAB型受体 2 (GABABR2 )的表达。方法 随机选取30例胃癌手术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ABABR1和GABABR2的表达 ,同时探讨它们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包括性别、部位、浸润程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 ,胃癌组织中GABABR1和GABABR2阳性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5 ) ,但二者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均无明显相关(P >0 0 5 )。结论 GABABR表达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但这并不是判断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GABA—B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肿瘤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小肠粘膜形态及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可洲 李宁 +2 位作者 黎介寿 李幼生 鲍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2-244,共3页
使用近交系Wistar(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至第 1 0天 ,对照组 (n =1 0 )行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 (TPN)支持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组 (n =1 0 )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HGF ,观察移植肠形态学及吸收功能... 使用近交系Wistar(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至第 1 0天 ,对照组 (n =1 0 )行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 (TPN)支持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组 (n =1 0 )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HGF ,观察移植肠形态学及吸收功能。HGF组移植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对照组则出现明显线粒体肿胀 ,嵴短小紊乱和微绒毛萎缩。HGF组小肠移植大鼠血浆1 5N 甘氨酸丰度在 1、2、3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GF能维护大鼠移植小肠粘膜形态 ,维持移植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完整 ,并能改善移植肠对氨基酸的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全胃肠外营养 异位全小肠移植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患者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汤兵 周国庆 +5 位作者 赵文新 任苏虹 李华 段立辉 李敏 孙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32-334,365,共4页
目的:探讨超过80岁的高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58例高龄(均≥80岁)急性脑梗塞患者,大多数行头颅MRI平扫加弥散加权成像(DWl),少数行CT检查。依影像学结果按梗塞病灶的大小分为两组:大面积梗塞(直径>1.5cm)及小面积梗塞(... 目的:探讨超过80岁的高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58例高龄(均≥80岁)急性脑梗塞患者,大多数行头颅MRI平扫加弥散加权成像(DWl),少数行CT检查。依影像学结果按梗塞病灶的大小分为两组:大面积梗塞(直径>1.5cm)及小面积梗塞(直径≤1.5cm,主要为腔隙性梗塞)组。回顾比较两组间发病特点;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冠心病、房颤的发生率;治疗方法、平均住院时间、30天病死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临床指标。结果:大面积梗塞组占16例(27.6%),小面积梗塞组占42例(72.4%)。首发症状中大面积梗塞组以意识障碍(87.5%vs23.8%;P=0.018)、严重偏瘫(93.8%vs28.6%;P=0.012)、头痛(43.8%vs14.3%;P=0.026)、言语障碍等症状为主,小面积梗塞以以肢体无力、行走不稳(64.3%vs6.3%;P=0.001)、头昏、眩晕(52.4%vs25.0%;P=0.028)、言语不清、感觉障碍等症状为主。大面积梗塞组房颤高发(43,8%vs14.3%;P=0.030),小面积梗塞组高血压(88.1%vs56.3%;P=0.041)、糖尿病(54.8%vs18.8%;P=0.021)高发。在大面积梗塞组急性期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较多(75.0%vs40,5%;P=0.035),两组均以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为主。大面积梗塞组的并发症较多,平均住院日为小面积梗塞组的近二倍,死亡率较后者明显增高(25.0%vs4.8%;P=0.035)。结论:高龄急性脑梗塞患者以较小面积的腔隙性脑梗塞多见。小面积梗塞组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较高。大面积梗塞组房颤的发生较高,有较高的死亡率,预后较差,需要更积极的综合诊治管理。常规尽早行头颅MRI加DWI有助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急性脑梗塞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小肠移植的并发症及术后处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骏骅 黎介寿 江志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5-747,共3页
关键词 小肠移植 并发症 术后处理
下载PDF
科技进步与心血管病学的50年展望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晓敏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56-358,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未来 5 0年心血管病学领域内的各种进步 ,包括基因诊断和治疗、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等等。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基因科学 科学技术 心脏移植 纳米技术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内皮素的作用:分泌抑制与拮抗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娜 李露言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224-226,共3页
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内皮素(ET)之间存在密切关系。ACEI能在体内外抑制自主性及分泌原刺激下的ET-1分泌,这种抑制具有极性特征,ACEI对ET-1的功能有拮抗作用。ACEI对ET的影... 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内皮素(ET)之间存在密切关系。ACEI能在体内外抑制自主性及分泌原刺激下的ET-1分泌,这种抑制具有极性特征,ACEI对ET-1的功能有拮抗作用。ACEI对ET的影响作用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I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 内皮素 血管疾病
下载PDF
健康教育路径在支气管哮喘吸入疗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沈露 史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支气管哮喘吸入疗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行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试验组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气峰流速的变化及对治...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支气管哮喘吸入疗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行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试验组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气峰流速的变化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试验组患者呼气峰流速在吸入治疗的4周、8周、12周后呈明显上升趋势,患者自我对吸入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式健康教育为支气管哮喘吸入疗法的患者提供了系统、规范的疾病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指导,极大提高了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吸入疗法治疗的依从性,保证了吸入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路径 支气管哮喘 吸入疗法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