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4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化营销的南京大学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新探 被引量:3
1
作者 翟晓娟 张宇 黄贤金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为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对用户关系管理有着自身的理解认识和实践举措。南京大学图书馆以文化营销为抓手,经营具有自身特色的用户关系管理之路。文章从文化营销战略规划、业务流程整合、实践应用案例、团队... 为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对用户关系管理有着自身的理解认识和实践举措。南京大学图书馆以文化营销为抓手,经营具有自身特色的用户关系管理之路。文章从文化营销战略规划、业务流程整合、实践应用案例、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的几点思考:转变思想,建立文化营销机制;转变行为,建立与用户的长效强联系;打破业务壁垒,构建闭环式用户反馈流程;打破部门壁垒,保障专业的文化营销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关系 关系管理 关系营销 文化营销 南京大学图书馆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研究的文学与校雠——从王仲荦与南京大学中文系之关系说起
2
作者 童岭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3,168,共12页
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呈现出不同于秦汉或隋唐的性质。与后世重视的史识、史实抑或史德相比,魏晋南北朝“修史”更加重视的是史“笔”———即“文”也。本文选取王仲荦(1913-1986)名著《魏晋南北朝史》为研究对象,着... 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呈现出不同于秦汉或隋唐的性质。与后世重视的史识、史实抑或史德相比,魏晋南北朝“修史”更加重视的是史“笔”———即“文”也。本文选取王仲荦(1913-1986)名著《魏晋南北朝史》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如下三个问题:第一、在“史学大家”与“淹通文史”两种身份认同之间,包含“文”的后者更为重要;第二、文献校雠是与史学著作并行不悖的工作;第三、王仲荦是章太炎高门弟子,学术自有传承。其中,早年王仲荦与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关系,已经透射出文史兼通的治学特色,而《魏晋南北朝史》对于《木兰诗》《拟怀古》等南北朝作品的分析,更是这一特色的具体展现。同时,王仲荦对于《南齐书》的校勘,与域外荻生徂徕批识有暗合之处,也贯彻了章太炎的“五朝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仲荦 南京大学中文系 章太炎 木兰诗 拟怀古
下载PDF
传播、共通与社会世界:从芝加哥学派谈起——对话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胡翼青教授
3
作者 胡翼青 王焕超 潘洪亮 《现代视听》 2024年第9期38-42,共5页
近两年,基于超级强大算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深刻变化,让社会呈现出强烈的生成性特征。与此同时,平台越来越成为互联网时代型构社会的重要力量,不仅开始处处干预人们脑海中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念,而且开始构建在社会现实... 近两年,基于超级强大算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深刻变化,让社会呈现出强烈的生成性特征。与此同时,平台越来越成为互联网时代型构社会的重要力量,不仅开始处处干预人们脑海中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念,而且开始构建在社会现实中具有支配作用的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平台社会”。针对新技术语境下传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南京大学教授胡翼青近期提出“生成式社会”和“平台世界”两个概念,在学界引发关注。在传播技术加速迭代升级的社会环境下,传播和社会之间呈现出怎样的一种关系?为深入探讨这一话题,《现代视听》对话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翼青教授。在对话中,胡翼青教授从芝加哥学派开始谈起,围绕传播、共通与社会世界的相关话题展开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院 南京大学 芝加哥学派 支配作用 人工智能 互联网时代 胡翼 生成式
下载PDF
南京大学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徐初 迟玉刚 陆国平 《中国教育网络》 2024年第10期71-73,共3页
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高质量信息化,南京大学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将智慧校园建设列入党政十大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建立了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服务引领”为核心的具有南大特... 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高质量信息化,南京大学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将智慧校园建设列入党政十大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建立了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服务引领”为核心的具有南大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系统解决了制约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在学校顶层设计的指导下,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从以管理为中心向以师生为中心转变,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打造了以PC端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南京大学APP、南京大学信息门户、自助打印服务为载体的智慧校园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体制机制改革 信息门户 顶层设计 自助打印 信息化 网上办事 智慧校园建设
下载PDF
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简介
5
作者 程诚 张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58,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潮流与海内外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中国学术界迫切需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承继好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的时代命题。学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研究渐趋活跃,逐渐走出了传统党史和国际共运史...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潮流与海内外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中国学术界迫切需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承继好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的时代命题。学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研究渐趋活跃,逐渐走出了传统党史和国际共运史的研究范畴。在研究资料上,除了各地编纂的地方文史成果,近年来伴随着历史档案的数字化、规范化与市场化进程,一大批尘封已久的史料得以披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档案 南京大学 国际共运史 中国史 学术交流 研究范畴 时代命题 地方文史
下载PDF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福开森文献中的故宫书画审查史
6
作者 时文甲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籍汉学家福开森作为专门委员参与了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审查工作。新发现的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福开森文献全面记录了当年书画审查的过程与细节。对这批文献的梳理与研究,不仅填补了故宫博物院历史的一段空白,揭示了福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籍汉学家福开森作为专门委员参与了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审查工作。新发现的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福开森文献全面记录了当年书画审查的过程与细节。对这批文献的梳理与研究,不仅填补了故宫博物院历史的一段空白,揭示了福开森对中国书画的鉴定与保存做出的贡献,也体现了对图书馆馆藏历史文献进行深入整理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开森 故宫博物院 南京大学图书馆 书画审查
下载PDF
《俊寀星驰——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校友》
7
作者 尚荣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民族之魂:尚荣这件作品,形神兼备,寓意深刻,从表现手法到精神塑造上来考量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梁思成先生曾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雕塑艺术的悠久历史,更指出了雕塑作为艺术的技巧、手段之丰富。尚荣先... 民族之魂:尚荣这件作品,形神兼备,寓意深刻,从表现手法到精神塑造上来考量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梁思成先生曾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雕塑艺术的悠久历史,更指出了雕塑作为艺术的技巧、手段之丰富。尚荣先生这件作品,娴熟地运用了雕、塑、刻的艺术手法和以浮雕为主的空间形式,象征性地将人物融入山峦叠翠之中,借山脉烘托出人物伟岸的不朽之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先生 民族之魂 南京大学 雕塑艺术 两弹一星 形神兼备 尚荣 精神塑造
下载PDF
高校古籍保护实践基地专业育人模式探索——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
8
作者 周艳 《古籍保护研究》 202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在国家强调加强古籍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结合自身古籍资源藏量丰富和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源源不断的优势,建立古籍保护实践基地,发挥其专业育人功能。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缺乏实践的不足,高校馆在专业馆员指导... 在国家强调加强古籍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结合自身古籍资源藏量丰富和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源源不断的优势,建立古籍保护实践基地,发挥其专业育人功能。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缺乏实践的不足,高校馆在专业馆员指导下,招收相关专业研究生进行古籍深度整理编目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理论素养深厚又真正懂古籍版本的新型古籍保护与整理研究人才,推动古籍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古籍保护实践基地 育人模式
下载PDF
化生医药交叉平台推动的化生交叉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南京大学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露洪 张艳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12-16,共5页
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兴起,交叉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国内高校化学等学科普遍关注的命题。本文结合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经验,从高水平的化生医药交叉研究平台建设如何促进化生交叉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 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兴起,交叉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国内高校化学等学科普遍关注的命题。本文结合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经验,从高水平的化生医药交叉研究平台建设如何促进化生交叉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的角度展开,展示了一条借助高校高水平研究平台建设助推交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研究平台 化学生物学 交叉学科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流浪猫种群数量和繁殖调查
10
作者 孙桃柱 吴琼 +1 位作者 张振伟 李忠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343,共11页
流浪猫已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威胁,然而,中国对流浪猫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却很少。2018—2022年,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约195 hm2)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基于个体识别的校园流浪猫种群及繁殖等基础生物学研究。通过连续20 d的样点调查,构建... 流浪猫已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威胁,然而,中国对流浪猫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却很少。2018—2022年,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约195 hm2)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基于个体识别的校园流浪猫种群及繁殖等基础生物学研究。通过连续20 d的样点调查,构建了流浪猫的种群数量累积曲线,发现即便在熟知流浪猫种群分布的基础上,一天调查中流浪猫的发现率仅为51.22%(44.51%~53.66%),而累积6 d的重复调查,发现率可达到84.15%(81.10%~86.59%)。2018—2022年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流浪猫数量快速增长,从2018年的51只增加至2022年的220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每月6次调查,期间共记录到273只流浪猫,其中成年猫149只,幼猫124只,雌雄性比约为1∶1。在此期间流浪猫的一年留存率约为58.71%,且绝育流浪猫的留存率显著高于未绝育的流浪猫。流浪猫全年均可繁殖,但产仔高峰集中在3—6月。65窝幼猫中,有84只存活超过6个月,若家猫的平均产仔数为3~4只,则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流浪猫幼仔6月龄成活率约为36.92%(32.31%~43.08%)。上述结果说明,低强度的样点调查可能低估了流浪猫的种群数量。同时,在人类提供庇佑的环境中,流浪猫的生存不受食物、住所以及疾病的限制,其生存率和繁殖成功率较高,高存活率和高繁殖力将为流浪猫种群数量的控制带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猫 种群数量 种群动态 繁殖参数
下载PDF
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文科拔尖人才培养历程的考察
11
作者 张亮 施佳欢 汪琳玥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90-97,127,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文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得以重新认识,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京大学顺应时代发展,经历了文科恢复重建、文科强化部、荣誉学院“大文科”模式、“拔尖计划”多样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文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得以重新认识,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京大学顺应时代发展,经历了文科恢复重建、文科强化部、荣誉学院“大文科”模式、“拔尖计划”多样性发展等阶段,发现培养文科拔尖人才面临学生选拔的科学性有待提升、课程内涵整合与教学管理支持难度高、学生课程负担重、综合素质提升不足等挑战。南京大学根据新时期的培养目标,创新选拔组织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基础育人要素建设、凸显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提供了新时期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南大方案”,以期进一步深化文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基础学科 荣誉学院 拔尖计划 新文科
下载PDF
高校生命教育的应有所为与何以可为——以南京大学通识课程“生命的奥秘”为例
12
作者 王丽 张辰宇 +1 位作者 焦瑞华 朱景宁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当代高校学生的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心理、生理健康问题频发。本文从时代与青年需求等视角探讨高校生命教育的应有所为与何以可为,并以南京大学通识课程“生命的奥秘”为例,阐述如何利用学科交叉的优势,构建科学完整的... 当代高校学生的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心理、生理健康问题频发。本文从时代与青年需求等视角探讨高校生命教育的应有所为与何以可为,并以南京大学通识课程“生命的奥秘”为例,阐述如何利用学科交叉的优势,构建科学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健全生命教育多元研究机制,推动国内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三全育人 学科交叉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老年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南京大学银龄学习中心为例
13
作者 铁锴 闵红平 《中国成人教育》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日益受到关注。数字化转型能够为老年教育普惠化赋能,为实现“人人、处处和时时”可学提供技术支持。但是,数字化转型需要结合老年学习者独特的学习特点,从而做到有效转型。就...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日益受到关注。数字化转型能够为老年教育普惠化赋能,为实现“人人、处处和时时”可学提供技术支持。但是,数字化转型需要结合老年学习者独特的学习特点,从而做到有效转型。就目前来看,不少数字化课堂依然沿袭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单元规划粗放、教学形式单一、视听设计乏味等问题。本文基于南京大学银龄学习中心的课程开发和运营经验,提出了数字资源与实体课程相融合、数字内容微型化与体系化相结合、知识化与节目化相配合以及学员运营社群化等教学模式的探索策略。通过上述策略的探索,有望促进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实施,进而实现建设“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远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老年教育 教学模式 终身学习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14
作者 周依娜 张志俭 《大学教育》 2024年第18期6-10,18,共6页
当前综合性大学在科产教融合教学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行业联系不足、科研结合欠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要求不明确等问题。文章结合综合性大学教学科研现状和高校对科产教融合教学体系的要求,总结了科产教融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阐述了... 当前综合性大学在科产教融合教学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行业联系不足、科研结合欠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要求不明确等问题。文章结合综合性大学教学科研现状和高校对科产教融合教学体系的要求,总结了科产教融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阐述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南京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从育人理念确立、实践资源配置、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丰富了一流专业建设内涵与特色,为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电子信息 科产教融合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开放式教学理念下教学楼的竖向空间优化——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东南楼为例
15
作者 朱秋燕 梁钟琪 +1 位作者 沈洁 冷天 《华中建筑》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在社会科技进步、社会关系变革的同时,高校教学模式也正在快速转型,空间逐步从静止到流动、从封闭到开放转变。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新校区建设大潮中的既有高校建筑作为20世纪的产物,符合传统的教学需求,但其各自分立和封... 在社会科技进步、社会关系变革的同时,高校教学模式也正在快速转型,空间逐步从静止到流动、从封闭到开放转变。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新校区建设大潮中的既有高校建筑作为20世纪的产物,符合传统的教学需求,但其各自分立和封闭的空间,已无法适应现代开放式教学的模式。教学空间如何满足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空间的适应性、兼容性设计,这正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东南楼为例,在充分利用东南楼传统屋架构造层的基础上,实现对三层和屋架层的竖向空间优化研究。同时,围绕医学院的教学功能特点,探索特定学科教学空间设计对促进信息交互、激发创新科研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学模式转型 既有高校建筑 开放式教学 屋架构造层 竖向空间优化 信息交互
下载PDF
高校历史建筑内部空间更新与活化研究——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东南楼为例
16
作者 梁钟琪 朱秋燕 +1 位作者 沈洁 冷天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175-180,共6页
当下中国的城市建设已从“增量开发”走向“存量更新”。其中,大量历史建筑都普遍存在空间形式单一、使用灵活性差等问题,面临如何在保存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充分活化利用其原有空间的难题。文章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东南楼为例,通... 当下中国的城市建设已从“增量开发”走向“存量更新”。其中,大量历史建筑都普遍存在空间形式单一、使用灵活性差等问题,面临如何在保存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充分活化利用其原有空间的难题。文章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东南楼为例,通过对其三层及阁楼层的原有砖木结构进行研究分析,梳理空间关系,进而提出改造方案,通过功能空间转换与复合,以实现在传统建筑外壳下,充分满足当前高校教学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未来可继续适应高校教学需求的变化。从而为高校历史建筑内部空间更新与活化利用提供一种设计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历史建筑 可变性设计 空间功能复合性
下载PDF
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7
作者 赵荣钦 陈志刚 +4 位作者 黄贤金 钟太洋 揣小伟 赖力 张墨逸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73-1480,共8页
土地利用是低碳经济和碳排放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进行碳排放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有助于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调控及国土开发与整治等领域全面引导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2007年以来,南京大学在国内地理学... 土地利用是低碳经济和碳排放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进行碳排放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有助于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调控及国土开发与整治等领域全面引导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2007年以来,南京大学在国内地理学界较早开展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研究进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区域不同尺度碳排放核算及驱动机制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优化调控研究。经过文献梳理与分析,从区域碳排放核算、因素分析及减排潜力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及产业空间的碳足迹分析、面向低碳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其土地调控研究等方面对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结合南京大学学科发展优势,提出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典型产业区碳排放研究、城市改造和环境设计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城市功能区碳排放研究、低碳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应用、区域碳排放的土地调控机制与方法体系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南京大学
下载PDF
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初步成效 被引量:49
18
作者 蔡颖蔚 沈群 +1 位作者 郑昱 施林淼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19,共4页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一种专门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南京大学于2009-2010学年内开设了70门新生研讨课,大致可分为学科导引式、前沿专题式、实践探索式和跨学科式4种基本范式。本文采用访谈法,分析了南京大学...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一种专门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南京大学于2009-2010学年内开设了70门新生研讨课,大致可分为学科导引式、前沿专题式、实践探索式和跨学科式4种基本范式。本文采用访谈法,分析了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一学年后的初步效果,发现该课程在帮助新生明确学习旨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术自信心、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合作学习习惯6个方面获得了正面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新生研讨课 探索与成效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官方微信经营策略研究——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31
19
作者 史梅 翟晓娟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5,116,共8页
截至2014年5月,南京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的用户数已达8200余人,在校园中获得了良好口碑。总结经营微信的经验,其成功要素在于:一是通过传统宣传渠道大力宣传;二是运用微信OpenAPI接口与OPAC衔接实现馆藏查询、续借书刊等功能,突出实用性... 截至2014年5月,南京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的用户数已达8200余人,在校园中获得了良好口碑。总结经营微信的经验,其成功要素在于:一是通过传统宣传渠道大力宣传;二是运用微信OpenAPI接口与OPAC衔接实现馆藏查询、续借书刊等功能,突出实用性以加强用户黏性;三是运用网络语言和流行元素,展现亲和力以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四是适当以有奖形式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合作。文章根据微信图文信息统计数据和用户反馈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展现"致用"、"亲和"、"有奖"在微信经营中的效果,旨在与同行分享经验,为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把握新媒体营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 新媒体 微信 营销 南京大学
下载PDF
名师 名课 名教材——南京大学“三位一体”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路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吕浩雪 陈云棠 +1 位作者 张大良 李联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4年第11期22-23,共2页
多年来,南京大学在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活动中,从制度创新入手,把大力推进名教授上讲台、名教授主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名教授编写教材作为建设精品课程的三部曲和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收到了较... 多年来,南京大学在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活动中,从制度创新入手,把大力推进名教授上讲台、名教授主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名教授编写教材作为建设精品课程的三部曲和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课程 名师 南京大学 教学改革 教材 讲台 创新人才培养 “三位一体” 项目 制度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