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印(尼)马对抗与美印(尼)友好关系的断裂
被引量:
2
1
作者
高艳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9,共12页
"印马对抗"是1963年印尼反对英国建立"大马来西亚"而引发的区域冲突,对美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认为英国的"马来西亚"计划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反共事业,但又不希望美印(尼)关系受干扰。...
"印马对抗"是1963年印尼反对英国建立"大马来西亚"而引发的区域冲突,对美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认为英国的"马来西亚"计划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反共事业,但又不希望美印(尼)关系受干扰。为缓和区域紧张局势,同时为保障对印尼援助计划的顺利实施,肯尼迪政府曾向英国和马来西亚施压。肯尼迪总统遇刺成为美国处理印马争端政策的转折点。继任的约翰逊总统在尝试多方斡旋失败后,迅速转向公开支持马来西亚,导致美印(尼)友好关系在1964至1965年期间陷入破裂。美国的立场选择是引起两国关系恶化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印尼日益激进的革命外交与美国反共遏制战略之间出现严重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印尼
马来西亚
印马对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战后马来西亚闽商社团的发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廖大珂
《闽商文化研究》
2013年第2期80-90,共11页
马来半岛是东南亚地区闽商社团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闽商社团大致可分为闽商同乡社团和闽商经济行业社团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综合性商业社团和行业性经济社团。每种社团的建立和宗旨都适应着闽商在马来西亚当地的发展需求,对...
马来半岛是东南亚地区闽商社团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闽商社团大致可分为闽商同乡社团和闽商经济行业社团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综合性商业社团和行业性经济社团。每种社团的建立和宗旨都适应着闽商在马来西亚当地的发展需求,对于闽商闽企在马来西亚的扎根发展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马来西亚
闽商社团
原文传递
二战后马来西亚的闽商
3
作者
廖大珂
《闽商文化研究》
2013年第2期70-79,共10页
早期马来西亚的锡矿业和橡胶业主要由闽商开拓。而在二战后,其受到了打击。而此时闽商在金融业、航运业和其他行业则得到了发展。马来西亚独立初期至1969年,马来西亚政府允许华人自由地从事各种经济实行活动,限制不太严格,并实行发展&qu...
早期马来西亚的锡矿业和橡胶业主要由闽商开拓。而在二战后,其受到了打击。而此时闽商在金融业、航运业和其他行业则得到了发展。马来西亚独立初期至1969年,马来西亚政府允许华人自由地从事各种经济实行活动,限制不太严格,并实行发展"替代进口"的战略,闽商在纺织行业、食品加工业等为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1970年起,马来西亚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所有华资企业必须将其股份的1/3转让给马来人,中小企业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但同时68年的"面向出口"政策,许多闽商兴办了棕油提炼厂、橡胶制品厂等。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出口加工工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由闽商经营的私人集团或垄断集团。闽商在鲁巴河以东,除了民都鲁之外,在各大城镇如沙拉卓、诗巫、加拿逸、加帛、马鲁帝、林梦等地,大致都占有主导地位。80年代中期以后,马来西亚政府用比较开明的"新发展政策"取代"新经济政策",闽商得到了宽松的政治环境与氛围,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马来西亚
闽商
原文传递
题名
印(尼)马对抗与美印(尼)友好关系的断裂
被引量:
2
1
作者
高艳杰
机构
厦门
大学
历史系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调创新中心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9,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对印尼领土问题的政策研究(1956-1966)"(13CSS02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冷战时期的中国与印尼关系研究"(20720140024)
文摘
"印马对抗"是1963年印尼反对英国建立"大马来西亚"而引发的区域冲突,对美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认为英国的"马来西亚"计划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反共事业,但又不希望美印(尼)关系受干扰。为缓和区域紧张局势,同时为保障对印尼援助计划的顺利实施,肯尼迪政府曾向英国和马来西亚施压。肯尼迪总统遇刺成为美国处理印马争端政策的转折点。继任的约翰逊总统在尝试多方斡旋失败后,迅速转向公开支持马来西亚,导致美印(尼)友好关系在1964至1965年期间陷入破裂。美国的立场选择是引起两国关系恶化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印尼日益激进的革命外交与美国反共遏制战略之间出现严重冲突。
关键词
美国
印尼
马来西亚
印马对抗
Keywords
the United States
Indonesia
Malaysia
Konfrontasi
分类号
K153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战后马来西亚闽商社团的发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廖大珂
机构
厦门
大学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调创新中心
出处
《闽商文化研究》
2013年第2期80-90,共11页
文摘
马来半岛是东南亚地区闽商社团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闽商社团大致可分为闽商同乡社团和闽商经济行业社团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综合性商业社团和行业性经济社团。每种社团的建立和宗旨都适应着闽商在马来西亚当地的发展需求,对于闽商闽企在马来西亚的扎根发展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
二战后
马来西亚
闽商社团
分类号
F20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二战后马来西亚的闽商
3
作者
廖大珂
机构
厦门
大学
南洋
研究
院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调创新中心
出处
《闽商文化研究》
2013年第2期70-79,共10页
文摘
早期马来西亚的锡矿业和橡胶业主要由闽商开拓。而在二战后,其受到了打击。而此时闽商在金融业、航运业和其他行业则得到了发展。马来西亚独立初期至1969年,马来西亚政府允许华人自由地从事各种经济实行活动,限制不太严格,并实行发展"替代进口"的战略,闽商在纺织行业、食品加工业等为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1970年起,马来西亚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所有华资企业必须将其股份的1/3转让给马来人,中小企业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但同时68年的"面向出口"政策,许多闽商兴办了棕油提炼厂、橡胶制品厂等。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出口加工工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由闽商经营的私人集团或垄断集团。闽商在鲁巴河以东,除了民都鲁之外,在各大城镇如沙拉卓、诗巫、加拿逸、加帛、马鲁帝、林梦等地,大致都占有主导地位。80年代中期以后,马来西亚政府用比较开明的"新发展政策"取代"新经济政策",闽商得到了宽松的政治环境与氛围,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二战后
马来西亚
闽商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印(尼)马对抗与美印(尼)友好关系的断裂
高艳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战后马来西亚闽商社团的发展
廖大珂
《闽商文化研究》
2013
1
原文传递
3
二战后马来西亚的闽商
廖大珂
《闽商文化研究》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