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十七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温潘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64,共9页
十七年历史剧的兴盛出现在1958—1962年之间,且以现代剧作家构成其中的主体,出现这种独特话语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剧这一形式自身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性。选择历史剧形式进行话语言说,表现出现代剧作家以历史剧创作这一作为社会...
十七年历史剧的兴盛出现在1958—1962年之间,且以现代剧作家构成其中的主体,出现这种独特话语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剧这一形式自身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性。选择历史剧形式进行话语言说,表现出现代剧作家以历史剧创作这一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强烈的现实关怀,从而构成了十七年中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镜像。其兴盛的内在动力是源于现代剧作家政治无意识升华的象征行为。十七年历史剧创作在总体上是一种对人民讲述新中国与中国共产党存在与发展合法性的民族寓言,在"历史"中寄寓歌颂和证明的主题。也有许多史剧潜隐着史剧家一种在历史中重建启蒙话语的愿望,如借历史"干预生活",关注与呼唤"人"与"自我",揭露与反思国民性弱点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历史剧
现代剧作家
意识形态性
象征行为
民族寓言
启蒙话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十七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温潘亚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
南京大学中文系在站博士后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64,共9页
基金
中国第40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60400924)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8ZWD014)
文摘
十七年历史剧的兴盛出现在1958—1962年之间,且以现代剧作家构成其中的主体,出现这种独特话语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剧这一形式自身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性。选择历史剧形式进行话语言说,表现出现代剧作家以历史剧创作这一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强烈的现实关怀,从而构成了十七年中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镜像。其兴盛的内在动力是源于现代剧作家政治无意识升华的象征行为。十七年历史剧创作在总体上是一种对人民讲述新中国与中国共产党存在与发展合法性的民族寓言,在"历史"中寄寓歌颂和证明的主题。也有许多史剧潜隐着史剧家一种在历史中重建启蒙话语的愿望,如借历史"干预生活",关注与呼唤"人"与"自我",揭露与反思国民性弱点等内容。
关键词
十七年历史剧
现代剧作家
意识形态性
象征行为
民族寓言
启蒙话语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十七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
温潘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