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剧情调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袁联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197-200,共4页
情调是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它是作品中各种情绪因素的整合结果 ,是作品中最大的情绪结构。并非所有戏剧作品都有情调 ,只有在观念性不太强 ,没有大悲、大哀的抒情式戏剧中才能形成情调。这种抒情式戏剧中 ,抒... 情调是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它是作品中各种情绪因素的整合结果 ,是作品中最大的情绪结构。并非所有戏剧作品都有情调 ,只有在观念性不太强 ,没有大悲、大哀的抒情式戏剧中才能形成情调。这种抒情式戏剧中 ,抒情调性与戏剧本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戏剧情调是在戏剧性与抒情性、情节与情绪的相互交融中形成的。情调只是戏剧的美学特征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情调 审美价值 抒情方式 情节
下载PDF
戏剧演出史上的幻觉性与剧场性观念 被引量:1
2
作者 袁联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作为戏剧演出系统中的重要术语,幻觉性与剧场性出现得较晚,然而历史上关于戏剧演出的一切努力与争斗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幻觉性与剧场性而展开的。一部戏剧演出史,几乎就是人们对幻觉性与剧场性的认识史,是幻觉性与剧场性相互斗争、相互消... 作为戏剧演出系统中的重要术语,幻觉性与剧场性出现得较晚,然而历史上关于戏剧演出的一切努力与争斗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幻觉性与剧场性而展开的。一部戏剧演出史,几乎就是人们对幻觉性与剧场性的认识史,是幻觉性与剧场性相互斗争、相互消长的历史。戏剧演出中的幻觉性与剧场性的关系史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幻觉性的追求阶段与积极性剧场性的自觉追求阶段。两个阶段的分界点是斯坦尼体系成熟前后。大致而言,前一个阶段在幻觉性的追求中伴随有消极性剧场性;后一个阶段在积极性剧场性的追求中同样存在着幻觉性,同时,在20世纪某些偏激的戏剧实验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消极的剧场性因素。后一阶段不是对前一阶段的简单反叛,而是在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探索,对幻觉性与剧场性的本质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之后的一种美学选择。整部戏剧演出史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幻觉性与剧场性二者不可缺一,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单纯地追求幻觉性或剧场性只能得到消极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演出史 幻觉性 剧场性 相互依存
下载PDF
关于昆剧研究的世纪回顾
3
作者 吴新雷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21-128,共7页
本文从历史回顾的角度,对20世纪昆剧研究的著述,结合舞台演出实践,作了简明扼要的评述。
关键词 昆剧研究 著述 舞台 20世纪
下载PDF
戏剧史札记
4
作者 吴新雷 《阴山学刊》 1998年第3期10-14,共5页
昆曲“不提防”的流行时代很早,绝对不是到了道光衰世才唱起来的。而且也不限于苏州、北京,浙江、湖北、河南各地都传唱此曲。《北饯》《回回》两折戏,实际上均出于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杂剧《十面》不属《千金记》,而... 昆曲“不提防”的流行时代很早,绝对不是到了道光衰世才唱起来的。而且也不限于苏州、北京,浙江、湖北、河南各地都传唱此曲。《北饯》《回回》两折戏,实际上均出于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杂剧《十面》不属《千金记》,而是艺人据元人散曲创制的“大十面”。清军平定三藩乱后,陈圆圆确实在昆明三圣庵安度了晚年。从刘墉《现剧》诗16首,知他是一位昆曲爱好者,是观剧的行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三藏》 《十面埋伏·十面》 戏剧史 昆曲 杂剧 《西游记》
下载PDF
电影的一次尝试——从同性恋题材角度再看《霸王别姬》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2-53,共2页
Y1993年,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这也是至今为止,陈凯歌和中国电影所能达到的艺术最高峰。关于《霸王别姬》的分析评论早已不计其数,但似乎都在回避着这部影片在选材上对同性恋这一敏感话题的明显涉... Y1993年,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这也是至今为止,陈凯歌和中国电影所能达到的艺术最高峰。关于《霸王别姬》的分析评论早已不计其数,但似乎都在回避着这部影片在选材上对同性恋这一敏感话题的明显涉及。然而,这是影片本文分析中所不可回避的,《霸王别姬》所设置的并受到西方关注和认可的两个卖点,即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形式京剧和同性恋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别姬》 陈凯歌 影片
下载PDF
越南影像:走不出的后殖民记忆误区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伟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影像 越南 后殖民 《现代启示录》 记忆 《情人》 弗朗西斯 印度支那 库布里克 科波拉 妖魔化 橡胶园 法国 影片
下载PDF
“他者”与“解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关键词解读 被引量:44
7
作者 章旭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他者”与“解构”作为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关键词,是受拉康精神分析学和德里达“解构”哲学的启发。前者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提供了参照视角,而后者则使其获得了方法论的启示,二者是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核心概念。同时,从“他者”到“解... “他者”与“解构”作为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关键词,是受拉康精神分析学和德里达“解构”哲学的启发。前者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提供了参照视角,而后者则使其获得了方法论的启示,二者是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核心概念。同时,从“他者”到“解构”的过程,昭示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在寻求女性自觉意识路途中的思考足迹,即从形象揭示到文化颠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解构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关键词
下载PDF
弥漫着男性焦虑的身体影像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清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30-231,共2页
以《疯狂的石头》为代表的三部新新电影,在身体层面上背离了以女性身体为对象的传统书写方式,不约而同地展现出某种新的身体态度,将眼光转向弥漫着男性焦虑的身体影像,通过男性对于身体的焦虑,隐喻着男性主体地位认同的缺失,进而折射出... 以《疯狂的石头》为代表的三部新新电影,在身体层面上背离了以女性身体为对象的传统书写方式,不约而同地展现出某种新的身体态度,将眼光转向弥漫着男性焦虑的身体影像,通过男性对于身体的焦虑,隐喻着男性主体地位认同的缺失,进而折射出这个变革中的时代新的病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焦虑 影像 认同
下载PDF
浅谈胡适对李渔戏曲的评价
9
作者 安凌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胡适在五四时期对于传统戏曲的批判和对李渔戏曲的肯定,都出自于剧场性这一戏剧的根本特性。胡适认为李渔戏曲特有的曲折而充满矛盾纠葛的情节,性格丰富复杂的人物,恢谐风趣的宾白,对生活和人情的细腻体会,决定了李渔戏曲是活的文学的... 胡适在五四时期对于传统戏曲的批判和对李渔戏曲的肯定,都出自于剧场性这一戏剧的根本特性。胡适认为李渔戏曲特有的曲折而充满矛盾纠葛的情节,性格丰富复杂的人物,恢谐风趣的宾白,对生活和人情的细腻体会,决定了李渔戏曲是活的文学的样本。胡适这种客观和充满学理性的态度,决定了他在五四时期的戏剧理论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对于中国戏剧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李渔 戏曲 擞演
下载PDF
玄妙幽深 率真求变——现代书法艺术的先锋
10
作者 孔昭巍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3期88-89,共2页
当代书坛白花争艳、异彩纷呈。其中文备就是现代书法艺术的先锋人物之一。其艺术的先锋性表现在书法的绘画性、书法变形、结构等方面,以及在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领域中所汲取的营养,在章法、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先锋人物 现代书法 文备 现代派书法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剧作中超自然成份的思想根源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云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19-122,共4页
莎士比亚剧作中大量出现鬼魂、女巫、预兆等超自然成份 ,其思想根源在于文艺复兴时代自然观中泛神论思想、以托勒密学说为基础的基督教宇宙观以及有着该时代特定内涵的科学观念。超自然成份不仅是莎翁艺术表现的手段 ,也与他的思想观念... 莎士比亚剧作中大量出现鬼魂、女巫、预兆等超自然成份 ,其思想根源在于文艺复兴时代自然观中泛神论思想、以托勒密学说为基础的基督教宇宙观以及有着该时代特定内涵的科学观念。超自然成份不仅是莎翁艺术表现的手段 ,也与他的思想观念及其发展密切相连。莎翁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形态的超自然成份来表达他对人文主义思想的价值判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剧作 超自然成份 思想根源 思想意义
下载PDF
冷静目光中的诗意——纪录片音乐片论
12
作者 段振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6,共3页
所有关于纪录片本性的讨论都是与“真实”这一概念纠缠在一起的。各种见仁见智的观点或理论在不同的基点上展开对“真实”的界定和对纪录片优劣的评价。随着批评的拓展和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不动声色的拍摄、单刀直入的访谈、固定长镜... 所有关于纪录片本性的讨论都是与“真实”这一概念纠缠在一起的。各种见仁见智的观点或理论在不同的基点上展开对“真实”的界定和对纪录片优劣的评价。随着批评的拓展和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不动声色的拍摄、单刀直入的访谈、固定长镜头、客观粗糙的剪辑等并不能代襄纪录片所有的美学特征,一些再现手法之外的表现性手法,如表意画面、音乐、特技等,同样也是纪录美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在关注纪实美学时,也应关注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音乐片 纪实美学 表现性 主观性 客观性 美学特征 画面 真实性 作品
下载PDF
“人”的悲剧——话剧《沦陷》观后
13
作者 田川 《剧影月报》 2008年第3期54-55,共2页
话剧《沦陷》选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为创作题材,是需要勇气的。这不仅是因为已经有许多相同或类似题材的戏剧影视作品,更重要的是,对于戏剧来说,“南京大屠杀”本身就是一个困难的题材。侵略者的残暴和我们的反抗是那段苦难... 话剧《沦陷》选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为创作题材,是需要勇气的。这不仅是因为已经有许多相同或类似题材的戏剧影视作品,更重要的是,对于戏剧来说,“南京大屠杀”本身就是一个困难的题材。侵略者的残暴和我们的反抗是那段苦难历史的主要线索,但是仅仅描写苦难、残暴与反抗,却难以达到真正的悲剧性,这就是“艺术”与“历史”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性 话剧 “南京大屠杀” 创作题材 “历史” 侵华日军 影视作品 “艺术”
下载PDF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阿尔托戏剧距离观之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阎立峰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73,共7页
本文聚焦于剧场内观众、演员、角色三者之间的审美距离以及由此构成的审美空间 ,分析、比较了 2 0世纪三位重要的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关键词 戏剧理论 布莱希特 审美距离 审美空间 聚焦 角色 剧场 演员 观众
原文传递
《南京零距零》:致力于品牌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昭巍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5-46,共2页
作为民生新闻的典型栏目,作为本地化新闻的优秀品牌代表.《南京零距离》的可持续发展成了近年来业内和理论界人士关注和探索的话题。
关键词 《南京零距离》 民生新闻 电视节目 可持续发展 品牌战略 电视观众 频道经营理念 采编队伍
原文传递
二元论的困境——从蔡明亮的电影再看戏剧与电影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清华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5,共4页
在电影早期阶段,"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建立,是基于电影与戏剧的艺术特性的比较,将电影从戏剧中解放出来,而确定自己独立的艺术地位。从此电影与戏剧的切割便进入了一种绝对二元论的理论语境。然而随着戏剧表达的日益电影化与... 在电影早期阶段,"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建立,是基于电影与戏剧的艺术特性的比较,将电影从戏剧中解放出来,而确定自己独立的艺术地位。从此电影与戏剧的切割便进入了一种绝对二元论的理论语境。然而随着戏剧表达的日益电影化与电影表达的日益多元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又重新呈现出某种混沌不清的状态。本文以蔡明亮的电影为例,试图思考在新的文化语境下,探讨电影与戏剧之间关系应有的新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电影 二元论 蔡明亮
原文传递
电视高效团队的创建与管理——以《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实践为例
17
作者 孔昭巍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2,共2页
《南京零距离》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倾力打造的一档日播类新闻直播栏目.该栏目于2002年1月1日开播.面向省会南京.以报道南京、服务南京、宣传南京为宗旨.主要内容由社会新闻、生活资讯、孟非读报、观众热线、现场调查等构... 《南京零距离》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倾力打造的一档日播类新闻直播栏目.该栏目于2002年1月1日开播.面向省会南京.以报道南京、服务南京、宣传南京为宗旨.主要内容由社会新闻、生活资讯、孟非读报、观众热线、现场调查等构成。该栏目一经推出,即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和好评.真正实现了与电视观众的“零距离”,被誉为“南京人的电视晚报”。主持人孟非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市民的儿子”.栏目宣传语:“南京零距离就在你身边”也为广大观众所耳熟能详。几年来.该栏目收视率雄居南京地区电视节目排行榜榜首.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该栏目被江苏省广播电视学会评为2003年度“江苏省十佳电视栏目”;国内有影响的政经杂志《南风窗》将2003年度“为了公共利益”新闻奖授予了《南京零距离》:在新浪网举办的“2003年中国十大电视栏目”网上评选活动中,《南京零距离》名列榜首:主持人孟非在“全国十大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网上评选活动中得票数位列第2。该栏目还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2005年中国十大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南京零距离》 新闻直播栏目 高效团队 电视节目主持人 福布斯杂志 电视观众 实践 管理 广播电视学会
原文传递
一部总结表演艺术经验的理论杰作──清代吴永嘉原本《明心鉴》推介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新雷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九集中《梨园原》之来历,考证出原本《明心鉴》实出于吴永嘉之手.《梨园原》仅为传抄过程中之节要本。原本《明心鉴》之内容丰富多彩,系我国古代专谈表演艺术之理论文献。本文一方面对此书作了...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九集中《梨园原》之来历,考证出原本《明心鉴》实出于吴永嘉之手.《梨园原》仅为传抄过程中之节要本。原本《明心鉴》之内容丰富多彩,系我国古代专谈表演艺术之理论文献。本文一方面对此书作了扼要的介绍,一方面阐明了它的理论价值,指出其理论体系兼含表现和体验两派之特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经验 明心 表演艺术 总结表 永嘉 中国古典戏曲 表现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体验派 理论价值
原文传递
古谱《骷髅格》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维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本文对戏曲史上视作曲谱著述源头的“汉唐古谱”《骷髅格》残本进行考辨,指出它可能源自宋人《乐府混成集》,并非钮少雅伪作,在明清曲谱的编纂中发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骷髅格 九宫正始 古谱 曲谱 唐玄宗 九宫大成 文献价值 乐府 谱式 历史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