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专题:元宇宙电影研究 |
陈吉德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2
|
以悲悯和温暖的影调勾勒稚嫩——论亚洲新儿童电影的人文性 |
周安华
张静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9 |
1
|
|
3
|
借力融合 加速当代传媒差异化发展 |
周安华
|
《群众》
|
2014 |
1
|
|
4
|
东北亚电影:日常美学的媒介化建构 |
周安华
|
《传媒》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跨民族主义”:当代中国电影的“地方”建构 |
周安华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22 |
6
|
|
6
|
合拍片电影形态的内在觉悟——基于当代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思考 |
周安华
宣宁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6 |
1
|
|
7
|
作为媒介艺术的绰约变革叙事——21世纪中国电影的银幕姿态 |
周安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8
|
连接力:构建视频媒体的价值网络 |
熊忠辉
|
《视听界》
|
2015 |
0 |
|
9
|
主持人语 |
周安华
|
《文化研究》
|
2021 |
0 |
|
10
|
从“新青春怀旧片”到一次文化间的拼接实验——论青春片的主题发展及主导文化与后亚文化的共通性建构 |
慈祥
|
《视听》
|
2018 |
0 |
|
11
|
跨文化自觉与民族电影的主体性问题 |
周安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2
|
亦真亦假,亦虚亦实——当代中国影视剧与游戏融合研究述评 |
滕小娟
|
《东吴学术》
CSSCI
|
2019 |
2
|
|
13
|
论早期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评价转向及获奖影片(1982—1993) |
慈祥
|
《视听》
|
2021 |
0 |
|
14
|
八十年代初台港两地电影交往及评奖实践 |
慈祥
|
《东南传播》
|
2022 |
0 |
|
15
|
凝结与变异:亚洲新电影的类型超越 |
周安华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6
|
与历史和现实深情对话——改革开放与中国戏剧影视四十年 |
周安华
|
《东吴学术》
CSSCI
|
2018 |
12
|
|
17
|
跨学科、多领域探求发展戏剧与影视学术研究的新视界 |
周星
周安华
|
《艺术教育》
|
2024 |
|
|
18
|
抵抗性、先锋性与暧昧性——试论袁牧之新兴“通俗剧”电影 |
刘真真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9
|
日常性、历史场景与人民性本位——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创作再思考 |
周安华
|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0
|
跨文化自觉与民族电影的主体性问题 |
周安华
|
《社会科学文摘》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