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教城市从人才资源优势到产业创新优势:转化条件、主要障碍与突破路径——以南京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郑江淮 徐锋 +1 位作者 陈群 戴一鑫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3期54-61,共8页
南京正值建设创新名城和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人才成为重塑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作为全国排名前列的科教资源集聚高地,南京在工业、数字和科技等领域人才规模优势和集聚竞争力较突出。在其他城市区域辐射力增强和政策刺激下,南京... 南京正值建设创新名城和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人才成为重塑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作为全国排名前列的科教资源集聚高地,南京在工业、数字和科技等领域人才规模优势和集聚竞争力较突出。在其他城市区域辐射力增强和政策刺激下,南京的人才竞争力向好趋势却出现短暂性波动,突出表现为:中高端人才吸引力相对下降、产业创新人才增长滞缓、集聚区域人才资源难度加大。南京要保持并利用好科教资源和人才培养的优势,在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基础上,南京应强化人才和产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融合发展,创新人才供给机制。重点要在校地人才培养转化和流动、自贸区科学技术与知识创新、区域协作等方面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构筑南京集聚人才强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供给 科教优势 校地人才培养和转化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江苏区际产业转移引力模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苏炜 高彦彦 《山东经济》 2010年第5期139-146,共8页
本文在万有引力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区际产业转移的模型。通过计算产业竞争力和产业融合度,得出十三个市之间的产业引力,发现江苏省区际产业转移的引力,与各地级市本身的产业发展竞争力以及两地之间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成正比。同时,苏... 本文在万有引力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区际产业转移的模型。通过计算产业竞争力和产业融合度,得出十三个市之间的产业引力,发现江苏省区际产业转移的引力,与各地级市本身的产业发展竞争力以及两地之间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成正比。同时,苏南与苏北地区之间的产业引力大于苏南内部引力,苏中与苏北地区之间的产业引力大于苏北与苏南之间,而苏北地区内部的引力最大。因此,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合理江苏省内的产业布局,提高各市的产业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江苏省区际产业转移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际产业转移 引力模型 产业竞争力 产业融合度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区域协调政策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基于江苏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苏炜 高彦彦 《唯实》 2010年第6期56-61,共6页
政府的区域政策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江苏省从2001年开始进行的大规模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驱动的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低劳动成本... 政府的区域政策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江苏省从2001年开始进行的大规模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驱动的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低劳动成本优势、FDI力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效应被强化,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却被弱化。因此,未来江苏省政策调整应注重产业转移的质量,从而增强人力资本对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政策 经济增长 产业转移
下载PDF
产业结构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水平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婷 《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5S期278-278,共1页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2011年中国各省的人口、经济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为:2011年中国的平均城市化水平为51%,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第三产业对城市化有正的影响显...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2011年中国各省的人口、经济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为:2011年中国的平均城市化水平为51%,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第三产业对城市化有正的影响显著,第二产业比重对城市化水平有负的显著影响,人均GDP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第三产业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有利武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市化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市场一体化——基于长三角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卜茂亮 高彦彦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2期46-49,共4页
外商直接投资改变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模式,从而对市场一体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市场替代假说和全球价值链假说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截然不同的预测。文章在构建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的基础上,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市场一体化... 外商直接投资改变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模式,从而对市场一体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市场替代假说和全球价值链假说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截然不同的预测。文章在构建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的基础上,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市场一体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拓展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最后,文章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对实证结论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外商直接投资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基于住房持有成本模型的租金房价比变动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奉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基于住房的持有成本模型,租金房价比将随着利率和预期房价上涨率以及政府的政策变化而变化。利用美国1913-2007年近百年的时序数据和日本1967-2007年以及我国2000-2008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租金房价比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租... 基于住房的持有成本模型,租金房价比将随着利率和预期房价上涨率以及政府的政策变化而变化。利用美国1913-2007年近百年的时序数据和日本1967-2007年以及我国2000-2008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租金房价比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租金房价比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房价高涨时期,由于预期房价上涨降低了住房的持有成本,租金房价比普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租金 住房持有成本
下载PDF
以民营化力量 突破中国自主创新“周期性围困”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江淮 《董事会》 2012年第5期36-38,共3页
这首先要求我们尽快把民营企业从"强实体经济主体—弱创新主体"转变成"强实体经济主体—强创新主体"。一旦民营企业成为创新主角,将大大丰富国内创新市场容量,作为策动者,产生一波波"结构性冲击"
关键词 中国企业 自主创新 民营化 领导者 力量 民企 周期 国有控股企业
下载PDF
制造业产能过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张慧芳 《商情》 2013年第21期66-66,共1页
本文利用2002—2007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通过考察固定资产投入水平、行业景气指数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测算各被选指标对其作用的强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考察时间段内固定资产投资、... 本文利用2002—2007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通过考察固定资产投入水平、行业景气指数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测算各被选指标对其作用的强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考察时间段内固定资产投资、行业景气指数均对产能利用率有负向作用。故政府要控制投资和信贷增长过快,并且通过增加能够吸纳大量过剩产品的有效需求来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固定资产投入 行业景气指数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中心—外围”特征的演变机制与发展趋势——基于江苏区域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陈英武 郑江淮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9-453,共5页
空间经济学的经典模型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市场因素会自发形成制造业中心——农业外围的模式,而当运输成本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又会有所弱化。以江苏区域产业结构的变迁为例,将这一研究拓展到转型背景下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在计划体制下... 空间经济学的经典模型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市场因素会自发形成制造业中心——农业外围的模式,而当运输成本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又会有所弱化。以江苏区域产业结构的变迁为例,将这一研究拓展到转型背景下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在计划体制下,由于价格剪刀差等因素的影响,经济体也会出现中心外围的特征。进入转型体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中心外围的特征还将得到维持甚至强化,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服务业中心。当要素成本上升到一定阶段导致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后,这种特征可能会演变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心——普通制造业、农业外围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外围 转型 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
原文传递
准确识别我国企业创新的短板与难点——基于对广东、江苏近60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
10
作者 孙志燕 郑江淮 《国家治理》 2021年第37期37-42,共6页
对广东、江苏两地近600家企业的创新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技术供给端的创新仍是突出短板,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成为新时期影响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创新最突出的障碍是关键人才缺乏和过高的创新成本,而技术信息的缺乏是高... 对广东、江苏两地近600家企业的创新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技术供给端的创新仍是突出短板,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成为新时期影响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创新最突出的障碍是关键人才缺乏和过高的创新成本,而技术信息的缺乏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重要障碍。本报告建议,我国应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企业加强技术供给端的创新。加强环境政策、产业投资政策、人才政策与创新政策的协调,为企业创新活动营造更加柔性、包容的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政策 企业创新 创新生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