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同焦虑与肉体偏执狂:台湾传媒中的煽色腥政治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德睿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39,共6页
经典的政治传播研究往往由两类学科所统摄:政治学和社会学。结合信息社会的背景,前者一般在信息传播的语境下,对政治学的传统问题重新进行梳理和理论考察,提出诸如"数字民主"(布莱恩.罗德,《数字民主》)、"虚拟政治&quo... 经典的政治传播研究往往由两类学科所统摄:政治学和社会学。结合信息社会的背景,前者一般在信息传播的语境下,对政治学的传统问题重新进行梳理和理论考察,提出诸如"数字民主"(布莱恩.罗德,《数字民主》)、"虚拟政治"(马克斯.斯劳卡,《大冲突》)等命题,进而探讨信息时代"政治"的真谛;而后者则关注政治信息的传播效果以及相应的社会影响,典型的如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的崛起》,深入探讨了网络的政治管理和传统线性政治管理之间的不同。用"文化研究"来研究政治传播则不同:一则"文化研究"认为文化是"生活方式",因此政治不仅是政府和政客们的事情,也是引车卖浆之流们的事情;二是文化研究特别关注所谓的表征(repre-sentation),即将政治符号化的力量和路径,以及支配这种力量和路径的意识形态。本组专辑的四篇文章正是从这两个角度切入了政治传播。朱丽丽的《民族话语、视觉奇观与消费主义》以2010年春晚为分析对象,探究了这场晚会中的国家话语和民族话语,进而从社会心理与商业逻辑两个角度对这两种话语的形成路径和社会心理做了细致分析;杨德睿的《认同焦虑与肉体偏执狂:台湾传媒的政治煽色腥的根源探析》以台湾政坛为研究对象,探讨所谓"煽色腥"(sensationalism)的信息传播为何在台湾政坛能大行其道,其根源并非全在于政客的政治目的和媒介的传播目的,而是台湾人"认同焦虑"进而对感性过于偏执的产物;汤筠冰的《国家仪式的视觉转向及其传播的路径转型》敏锐地提出来一个命题,即随着传媒的发展,国家仪式的传播开始视觉化,其发挥政治效应的机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进而带来了一种政治文化的转型;祁林的《文化研究视野中的红段子》用霍尔(Hall)"表征"的研究方法考察了所谓"红段子"在中国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政治机制以及这种机制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四篇文章的研究都立足政治,最终又都游离政治——关注人的感觉和社会变迁,颇具跨学科的意味,而这正是"文化研究"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新闻 台湾地区 认同焦虑 偏执狂 中央电视台 传媒 肉体 海峡两岸
下载PDF
基于有效决策模型的邻避工程公众可接受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慧敏 顾羿煌 李闻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09,共6页
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基于有效决策模型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公众理性、政策质量感知、主观规范以及公众参与意愿等因素对邻避工程公众可接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性、主观规范、政策质量感知对公众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 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基于有效决策模型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公众理性、政策质量感知、主观规范以及公众参与意愿等因素对邻避工程公众可接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性、主观规范、政策质量感知对公众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和公众参与意愿对公众可接受性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理性对公众可接受性有负面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文章提出提高引导公众正确认知能力、重视社交关系作用、建立透明有效的协商渠道以及采用“改良式自主决策”+“分散式谈判”决策模式等对策建议,为改善邻避工程中公众参与现状、提高工程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工程 公众参与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