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刊物与区域国别学学科成长(笔谈)
1
作者 杨洁勉 王逸舟 郭长刚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在区域国别学入列交叉学科门类、成为新的一级学科迎来一周年之际,区域国别研究引起知识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学科整合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多领域知识交互能力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融入人文社会科学成为已然,为外语... 在区域国别学入列交叉学科门类、成为新的一级学科迎来一周年之际,区域国别研究引起知识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学科整合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多领域知识交互能力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融入人文社会科学成为已然,为外语学科带来的变革和机遇浪潮将势不可挡,而其引发的多领域困扰和挑战也不可避免。为此,本刊2021年起开设固定栏目“国别和区域研究”,展现学者的真知灼见与前沿思考,进而引领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构建不断创新发展。2023年7月,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高校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简称“高盟”)、黑龙江大学和黑河学院主办“全国区域国别学刊物主编高层论坛”(黑河会议),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与刊物主编跨越山海、聚力前行,为构建区域国别学发展格局展现作为与担当,为深化多学科融合式研究与人才培养贡献智慧与力量。本期设置专题特别呈现大会特邀专家杨洁勉、王逸舟、郭长刚3位先生的笔谈,以此纪念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设立一周年。本专题另一篇文章《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构建的理论探索述评》梳理了区域国别学独立成学科前后国内学界对学科属性、学科定位、学科体系、知识体系、理论创新以及学科“落地”路径等问题的宏观思考,并进行了一定的评析,有助于学界同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探讨相关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服务能力 学术刊物 外语学科 著名专家学者 王逸舟 人才培养 多学科融合 学科构建
下载PDF
国家安全研究的理论与现实:几点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逸舟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2,157,共21页
国家安全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学术工作,需要耐心细致的学理分析。安全是一种不受威胁或不感到危险的状态,而不是纯粹物理层面的隔离或保障。国家安全有着极其多层多元的构成,同时带有外部属性和内部成分。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学术工作,需要耐心细致的学理分析。安全是一种不受威胁或不感到危险的状态,而不是纯粹物理层面的隔离或保障。国家安全有着极其多层多元的构成,同时带有外部属性和内部成分。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国家安全的界定与维护,明显区别于旧时代的内容,认识其中的联系与区分十分重要。从人类思考安全的历史进程观察,可以看出一种不断深化与进化的线索,它对于确立今天的安全思想、目标、行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认知今天和未来的中国国家安全,离不开对过往不同时期国家安全状态以及方针的借鉴吸收。通过梳理国家安全研究类型,可以发现日益多样的探索路径与工具,对它们各自优劣的比较,有助于建立均衡合理、适应新时期需求的安全研究架构。就政策层面而言,保持安全与发展的平衡,是中国总体国家安全的支点与枢纽,其中尤其须重视吸取一些大国的经验教训。就学理角度来看,新的思维与工具,如“层化”研究思路或许能帮助研究者拓展更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及其研究 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 国家安全与大国能力 “层化”研究路径
下载PDF
中国对外援助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逸舟 郭语 《国际经济合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91,共13页
对外援助是国家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手段。中国对外援助经历了政治援助、商务援助、责任援助等概念演变,发展出不同的类型、层次与特性。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提升,援助主体不断增多,援助维度更加多元,逐渐从中央部门主导的“小援外”形... 对外援助是国家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手段。中国对外援助经历了政治援助、商务援助、责任援助等概念演变,发展出不同的类型、层次与特性。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提升,援助主体不断增多,援助维度更加多元,逐渐从中央部门主导的“小援外”形态,朝着以中央为核心、包含更多资源和层次的“大援外”方向进阶。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对外援助需要在全球提供更多战略援助和公共产品。中国对外援助在整体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同时面临透明度、评估机制、管理能力以及地方援外活力不足等挑战。就长远发展来看,中国对外援助作为一门理论和学科的探讨已经提上日程,亟需政策界和学术界人士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援助 中国外交 国际发展合作 公共产品 国际身份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外交能力试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逸舟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24,155,共23页
本文从能力建设的角度,探讨中国外交的长期变迁和转型发展。文章循着历史的经纬,梳理了新中国外交史不同阶段上外交使命的特点及其能力要求。全文重点聚焦于新时期外交工作有待补强的三种能力:(1)规避重大风险,为国内高质量发展提供支... 本文从能力建设的角度,探讨中国外交的长期变迁和转型发展。文章循着历史的经纬,梳理了新中国外交史不同阶段上外交使命的特点及其能力要求。全文重点聚焦于新时期外交工作有待补强的三种能力:(1)规避重大风险,为国内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的能力;(2)完善评估机制,为政策反思和纠错创造条件的能力;(3)推动机制改革,为创造新型外交形态(“金字塔”)奠定基础的能力。作者指出,在外交能力培育的过程中,政治的包容、社会的参与和创新的思维,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能力 避险 搭桥 评估机制 社会参与 外交转型
原文传递
论新时代外交能力新内涵
5
作者 王逸舟 《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6期69-71,共3页
外交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资产,属于典型的软实力。它首先指的是外交人的智慧、韧性和能动性。与军事、科技和经贸部门的同行不同,外交官主要凭借沟通、谈判、宣示、妥协、文本,特别是语言技巧,而非器物层面的实力,来实现外交的基本使命... 外交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资产,属于典型的软实力。它首先指的是外交人的智慧、韧性和能动性。与军事、科技和经贸部门的同行不同,外交官主要凭借沟通、谈判、宣示、妥协、文本,特别是语言技巧,而非器物层面的实力,来实现外交的基本使命(代表国家、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塑造国际关系)。外交的特点,是以沟通协商和互谅互让的和平方式,处理国家间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技巧 沟通协商 沟通交流 器物层面 能动性 软实力 外交 能力
原文传递
第十六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公告
6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的第十六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23年11月25—26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的第十六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23年11月25—26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和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论坛组委会诚邀海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政治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踊跃参与并提交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博士研究生 科研机构 国际政治研究 博士生学术论坛 国际政治经济学 教育部学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