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立飞 江志伟 +2 位作者 鲍扬 王刚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以及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可进一步减少创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文中拟探讨FTS联合SILS应用于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直肠癌手术...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以及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可进一步减少创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文中拟探讨FTS联合SILS应用于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直肠癌手术患者40例分为2组,应用FTS理念联合传统腹腔镜手术22例作为FTS腔镜组,应用FTS理念联合SILS 18例作为FTS单孔组。比较2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2组病例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腹腔镜手术相比较,术后住院时间缩短。FTS单孔组较FTS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指导下的传统腹腔镜手术以及SILS均能加快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相对于传统腹腔镜手术,SILS因其手术切口缩小而减轻了术后疼痛,加速了康复,因手术瘢痕减少和缩短,故不影响局部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单孔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直肠癌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手术病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1
2
作者 柳欣欣 江志伟 +4 位作者 汪志明 赵鑫 刁艳青 王绪林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应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结直肠癌手术病人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50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使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法21例作为加速康复外科组;使用常规围手术期方案手术29例作为常规对照组。分... 目的:应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结直肠癌手术病人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50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使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法21例作为加速康复外科组;使用常规围手术期方案手术29例作为常规对照组。分析研究两组病人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人体组成等指标,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方案比常规围手术期方案,可更好地促进术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可减少围手术期病人蛋白质、肌肉和体质量丢失,维持围手术期的水分平衡,减少病人因医源性操作引起的不适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病人中应用是安全、经济、有效和可靠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人体组成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Occludin蛋白调控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宇飞 嵇武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5-178,共4页
Occludin蛋白是紧密连接上的主要蛋白质之一,其功能状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c-cludin蛋白在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以下主要就近年来对occludin蛋白的调控和临床意义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OCCLUDIN蛋白 紧密连接 信号转导 蛋白调控机制
下载PDF
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于不同水平对危重症病人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唐少秋 虞文魁 +2 位作者 李维勤 朱维铭 燕晓雯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观察用胰岛素调控外科危重症病人的血糖水平,以探讨对病人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危重症病人934例,根据血糖控制水平的不同,分为严格控制血糖组(血糖控制在4,44—6.10mmol/L,n=478例)和对照组(目标血糖为6.10... 目的:观察用胰岛素调控外科危重症病人的血糖水平,以探讨对病人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危重症病人934例,根据血糖控制水平的不同,分为严格控制血糖组(血糖控制在4,44—6.10mmol/L,n=478例)和对照组(目标血糖为6.10—8.32mmol/L,n=456)。比较两组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以及ICU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等差异。结果:严格控制血糖组较对照组肾功能障碍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严格控制血糖组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律失常以及全身感染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和ICU滞留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期间和ICU内的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异。严格控制血糖组有47例(9.83%)病人并发了低血糖,对照组仅有7例(1.5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能明显降低危重症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但同时也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血糖 危重症病人
下载PDF
胃癌病人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莫晓东 江志伟 +3 位作者 汪志明 赵鑫 刁艳青 何长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4期218-220,224,共4页
目的:对胃癌病人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TS)方案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胃癌病人100例,50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案作为对照组,50例应用FTS方案为FTS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结果:FTS组病人住院时间为(12.4±3.3)d,与... 目的:对胃癌病人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TS)方案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胃癌病人100例,50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案作为对照组,50例应用FTS方案为FTS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结果:FTS组病人住院时间为(12.4±3.3)d,与对照组[(16.2±3.2)d]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组病人的术前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282)。FTS组病人术后天数(6.6±3.0)d,较对照组(10.6±2.8)d明显缩短(P<0.01)。FTS组平均住院费用(21 420±3 733)元,低于对照组(24 991±4 408)元(P<0.01)。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围手术期FTS方案治疗,胃癌病人术后康复加快,住院时间,特别是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进行回肠结肠吻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刁艳青 江志伟 +2 位作者 汪志明 刘碧竹 李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加压吻合夹(compression anastomosis clip,CAC)已成功地应用于小肠吻合及结肠吻合。文中评价一种新型的镍钛记忆合金CAC进行回-结肠吻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例放射性肠炎致回盲部不全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例... 目的加压吻合夹(compression anastomosis clip,CAC)已成功地应用于小肠吻合及结肠吻合。文中评价一种新型的镍钛记忆合金CAC进行回-结肠吻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例放射性肠炎致回盲部不全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例。CAC组使用CAC进行回-结肠吻合,对照组使用常规吻合器进行回-结肠吻合。术后观察有无发生与吻合相关的并发症,肠道排气、排便时间,CAC的排出时间,术后肠镜随访。结果 2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或梗阻等并发症。术后肠道排气、排便时间无差异。CAC组CAC于术后8~16 d排出体外。结论应用CAC进行回-结肠吻合较安全可靠,为回-结肠吻合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结肠吻合 加压吻合夹 放射性肠炎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乐逸 张宇飞 嵇武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Toll样受体(TLR)是天然免疫受体家族。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中的Toll样受体4(TLR4)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就近年来对TLR4的一些相关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信号转导
下载PDF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临床营养支持创新人才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星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CME),培养临床营养支持创新人才。方法:通过构建“五个支撑”,优化保障体系等探索与改革,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结果:争取了一批创新课题,建设了一批创新基地,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结论:学... 目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CME),培养临床营养支持创新人才。方法:通过构建“五个支撑”,优化保障体系等探索与改革,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结果:争取了一批创新课题,建设了一批创新基地,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结论:学科已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条件、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教改成果,成为国内一流的临床营养支持人才培养工作的示范点、教学研究的中心点、教学改革的试验点,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高层次的“临床营养支持”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 临床营养支持 人才
下载PDF
结直肠癌病人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行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4
9
作者 王刚 高勇 +3 位作者 江志伟 赵坤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FTS)联合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即常规剖腹对照组(Ⅰ组,39例),应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行剖腹手术;加速康复剖腹组(Ⅱ组,42例),应用FT...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FTS)联合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即常规剖腹对照组(Ⅰ组,39例),应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行剖腹手术;加速康复剖腹组(Ⅱ组,42例),应用FTS理念行剖腹手术;加速康复腔镜组(Ⅲ组,41例),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和第7天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比值)等。结果:三组病人术后第3和第7天CRP、IL-6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和Ⅲ组比,Ⅰ组术后第3天、第7天CRP、IL-6升高更明显(P<0.01),与Ⅲ组比,Ⅱ组亦有明显升高(P<0.05)。三组病人免疫球蛋白于术后第3天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Ⅱ、Ⅲ组比,Ⅰ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天,Ⅱ组和Ⅲ组免疫球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但Ⅰ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三组病人术后第3天T细胞亚群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Ⅱ组和Ⅲ组比,Ⅰ组降低更明显(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第7天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但Ⅰ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可更有效地缓解术后的炎性反应,保护免疫功能,对病人术后的加速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手术 免疫功能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的术前准备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刚 江志伟 +3 位作者 鲍扬 李巍 谢立飞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术前准备方法,观察结直肠癌手术病人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优势。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使用FTS理念的术前准备方法30例作为FTS组,使用传统的术前准备方法30例作为传统方法组... 目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术前准备方法,观察结直肠癌手术病人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优势。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使用FTS理念的术前准备方法30例作为FTS组,使用传统的术前准备方法30例作为传统方法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瘘等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以及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FTS组病人与传统方法组比,不仅未增加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而且能更好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P<0.05)、改善病人营养状态(P<0.05)和缩短病人术后住院时间。结论:结直肠癌手术病人行FTS理念的术前准备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并且有加快病人术后肠道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态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癌 结肠癌根治术 术前准备
下载PDF
恶性肿瘤DNA倍体异质性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夏欣一 吴永明 +3 位作者 潘连军 金保方 黄宇烽 吴晓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性与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63份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性进行检测,并分析DNA倍体异质性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各种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异质...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性与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63份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性进行检测,并分析DNA倍体异质性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各种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异质性有明显差异。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体检出率随患者临床分期(χ2=119.77,P<0.01)、病理分级(χ2=89.97,P<0.01)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肿瘤转移者的DNA倍体异质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χ2=113.89,P<0.01)。结论: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它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DNA倍体 异质性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转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大黄素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白小武 嵇武 +3 位作者 丁博文 张强 李秋荣 李宁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模型(IR)组、模型+生理盐水(IRS)组和模型+大黄素(IRE)组。IRE组给予40mg/(kg.d)大黄素灌胃,IR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模型(IR)组、模型+生理盐水(IRS)组和模型+大黄素(IRE)组。IRE组给予40mg/(kg.d)大黄素灌胃,IR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于第7天给药2 h后,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分别观察各组小肠病理改变和紧密连接损伤,并进行Chiu’s评分。用TUNEL法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半定量法测定肠黏膜Claudin-1、Occludin蛋白含量。结果 IRE组与IR组、IRS组相比,小肠病理损伤和紧密连接结构破坏明显减轻,Chiu’s评分降低(P<0.05),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两种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含量增加(P<0.05)。结论大黄素可以缓解肠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肠道损伤、减少肠黏膜细胞凋亡、保护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对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大鼠 肠缺血再灌注 紧密连接蛋白 细胞凋亡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脓毒症时肠道细菌易位发生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炳强 赵允召 +2 位作者 赵坤 李秋荣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的部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和脓毒症组,各组内随机分为空肠组、回肠组和结肠组。空肠组大鼠于Treitz韧带处空肠置管,距离Treitz韧带20cm处造口;回肠组于回盲部上20cm处肠道置管,末端回肠造...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的部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和脓毒症组,各组内随机分为空肠组、回肠组和结肠组。空肠组大鼠于Treitz韧带处空肠置管,距离Treitz韧带20cm处造口;回肠组于回盲部上20cm处肠道置管,末端回肠造口;结肠组行盲肠置管。各组分别于肠道置管口灌入绿色荧光标记的大肠杆菌和乳果糖/甘露醇,于术后行肠道通透性检测,24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中标记细菌的数量,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空肠组、回肠组和结肠组大鼠肠黏膜的通透性和肠系膜淋巴结荧光细菌计数存在差异,回肠组明显高于空肠组和结肠组。结论:脓毒症时,各肠段细菌易位程度不同,回肠内易位细菌数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易位 绿色荧光蛋白 脓毒症 肠黏膜屏障功能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前人体组成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佴永军 江志伟 +3 位作者 汪志明 李国立 邹志英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前人体组成成分的改变。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病人101例,利用人体组成分析仪测定病人入院时人体组成成分的变化。结果: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前各项人体组成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 目的:研究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前人体组成成分的改变。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病人101例,利用人体组成分析仪测定病人入院时人体组成成分的变化。结果: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前各项人体组成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人体组成成分的变化表现为大量的瘦组织群及脂肪群丢失,细胞外液比例增加。结论: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前的人体组成成分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肠癌 人体组成分析 多频生物电阻抗
下载PDF
肠道干细胞与肠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耿艳霞 黎介寿 李秋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5,共5页
肠黏膜上皮细胞终身不断自我更新,这一过程须凭借肠道隐窝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ISC)持续增殖、分化,取代终末分化细胞来完成。这种动态平衡在正常肠道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以及肠道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肠道黏膜损... 肠黏膜上皮细胞终身不断自我更新,这一过程须凭借肠道隐窝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ISC)持续增殖、分化,取代终末分化细胞来完成。这种动态平衡在正常肠道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以及肠道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肠道黏膜损伤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ISC在肠道损伤后分裂加快,促进了损伤修复。了解ISC的相关生物学特性,例如定位、标记、分裂分化机制等对于促进肠道损伤后结构与功能的完全修复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干细胞 定位 分裂 分化 损伤修复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腹腔填塞在损伤控制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文波 王革非 +1 位作者 李幼生 李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55-660,共6页
腹腔填塞是损伤控制外科的有效手段。文中就腹腔填塞的历史背景、填塞方式的改进、填塞材料的更新、腹腔填塞的适应证和指征、具体操作方法、并发症及其处理,以及再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综述。
关键词 腹腔大出血 腹腔填塞 损伤控制
下载PDF
对进展期肿瘤病人整体营养状况筛查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碧竹 江志伟 +2 位作者 佴永军 柳欣欣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病人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PG-SGA)表作为进展期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筛查工具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进展期肿瘤病人88例,利用客观营养指标及PG-SGA表判断其营养状况。结果:以客观指标判断为营养不良的病人有53例(60.2%),... 目的:探讨病人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PG-SGA)表作为进展期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筛查工具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进展期肿瘤病人88例,利用客观营养指标及PG-SGA表判断其营养状况。结果:以客观指标判断为营养不良的病人有53例(60.2%),而根据PG-SGA表评估,有54例(61.4%)存在营养不良。PG-SGA表评分的灵敏度达94%,特异性为91%。两种筛查方法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PG-SGA表作为进展期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筛查,具有简单、有效、易行、无创及快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 肿瘤 营养筛查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D_2手术学习曲线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海波 江志伟 +1 位作者 鲍扬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23-926,共4页
目的胃癌D2手术是目前公认标准的胃癌手术方式,腹腔镜在胃癌手术中的技术应用也得到了认可,文中探讨腹腔镜胃癌D2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腔镜胃癌患者D2手术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日期先后分为5组(A、B、C、D、E),每组20... 目的胃癌D2手术是目前公认标准的胃癌手术方式,腹腔镜在胃癌手术中的技术应用也得到了认可,文中探讨腹腔镜胃癌D2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腔镜胃癌患者D2手术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日期先后分为5组(A、B、C、D、E),每组20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腹率、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频度等。结果 5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12±52)m in、(306±54)m in,显著长于C组(271±31)m in、D组(265±35)m in和E组(257±33)m in(P<0.05);A、B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9±91)m l、(211±89)m l,明显多于C组(158±52)m l、D组(104±54)m l和E组(89±41)m l(P<0.05);手术频度由A组2.9例/月、B组4例/月逐渐上升到C组5例/月、D组6.7例/月、E组10例/月;中转开腹率由A组25%、B组20%下降到C组10%、D组5%、E组5%;5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胃癌D2手术的学习曲线大致为4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胃癌 学习曲线
下载PDF
严重腹腔感染的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革非 任建安 +1 位作者 赵允召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1-363,共3页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外科 严重腹腔感染
下载PDF
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余超 吴性江 韩建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33-1036,I0004,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值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经患侧...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值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B组:经患侧股动脉置管抗凝溶栓;C组: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每组均给予尿激酶500U/(kg.h)、肝素钠10 u/(kg.h),微量泵静脉持续滴注24 h,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4、8、12、16、20和24 h测定血浆DD值。24 h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并观察有无颅内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给药后A、B、C三组的DD水平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在12 h达到高峰,24 h后恢复至溶栓前水平;B、C组均在20 h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24 h后仍明显高于溶栓前水平。三组在治疗前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4、8、12、20、24 h与B、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在各相同时间点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A组在24 h后造影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为50%C组比有效率为41.7%;A组与B组或C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颅内出血及肺栓塞表现。结论:经腘静脉导管直接抗凝、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及经股动脉置管溶栓;动态观察DD值变化可以作为溶栓给药指导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溶栓 抗凝 D-二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