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SEDL基因突变致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夏欣一
周玉春
+6 位作者
崔英霞
周鑫
魏莉
戈一峰
姚兵
李晓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00-804,共5页
目的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是一种X线表现明显的X连锁骨发育不良疾病,主要特征包括不成比例的短躯干型矮身材、大关节发育不良以及胸腰椎椎体扁平。文中初步研究SEDL基因突变致SEDT的机制。...
目的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是一种X线表现明显的X连锁骨发育不良疾病,主要特征包括不成比例的短躯干型矮身材、大关节发育不良以及胸腰椎椎体扁平。文中初步研究SEDL基因突变致SEDT的机制。方法将野生型SEDL基因及其突变型(c.370-371insA)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COS-7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蛋白表达的亚细胞定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转染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的转染效率分别为47.51%和46.39%。野生型重组Sedl-in蛋白主要定位于核周,而突变型Sedlin蛋白则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以及部分在胞质表达。超微结构显示转染SEDL突变型重组质粒的细胞溶酶体显著增多。结论SEDL基因c.370-371insA突变导致Sedlin蛋白细胞定位的变化可能是SEDT发病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L基因
重组表达
超微结构
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夏欣一
周鑫
崔英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217-1219,1224,共4页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是一组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脊柱和骨骺畸形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非匀称性矮身材(短躯干)、胸部畸形和早发性关节退行性变。SED一般分为为先天性(SEDC)和迟发性(SEDT)两大类。《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2006年版)...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是一组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脊柱和骨骺畸形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非匀称性矮身材(短躯干)、胸部畸形和早发性关节退行性变。SED一般分为为先天性(SEDC)和迟发性(SEDT)两大类。《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2006年版)》共纳入372种遗传性骨病,已明确其中215种与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相关,相关致病基因约140个。SEDC的发生通常与12号染色体长臂上编码Ⅱ型胶原的COL2A1基因突变有关,而SEDT的致病基因则为定位于X短臂(Xp22)的SEDL基因。文中简要综述了SEDC、SEDT以及其他少见类型的SED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有助于SED的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分子遗传学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骨不全家系Ⅰ型胶原COL1A1基因一个新RNA剪接突变位点的发现
被引量:
5
3
作者
夏欣一
崔英霞
+5 位作者
杨滨
王浩洋
卢洪涌
姚兵
李晓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76-280,I0002,共6页
目的:成骨不全(OI)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骨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密度降低、骨脆病增加、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等,发病率约为1∶10000报告1个成骨不全(OI)家系并检测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突变位点。方法:家系患者...
目的:成骨不全(OI)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骨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密度降低、骨脆病增加、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等,发病率约为1∶10000报告1个成骨不全(OI)家系并检测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突变位点。方法:家系患者均具有易骨折和蓝巩膜等特点,诊断为OI。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COL1A1和COL1A2基因的所有启动子、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进行DNA测序。基因突变位点的杂合状态通过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SP)进行证实。结果:DNA测序显示,2例OI患者COL1A1基因内含子27的5′端RNA剪接位点发生突变(c.1875+1G>A,即IVS27+1G>A),该突变与OI临床诊断一致。而家系中9名正常成员和5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该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在文献及胶原基因突变数据库均未见,为OI患者COL1A1基因的新突变位点,PCR-SSP证实了内含子27的杂合性。结论:本研究在一OI中国家系发现了致病基因COL1A1新的RNA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详细的分子及临床特征对认识OI患者遗传和表型异质性、进一步研究OI基因型-表型关系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Ⅰ型胶原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EDL基因突变致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夏欣一
周玉春
崔英霞
周鑫
魏莉
戈一峰
姚兵
李晓军
黄宇烽
机构
南京大学
医学院
临床学
院
(
南京军区
南京
总
医院
)
解放军
检验
医学
研究所
中心
实验
科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00-80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652)
江苏省科技厅生殖健康研究技术服务平台项目(BM2008151)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青年基金(2009Q047)
文摘
目的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是一种X线表现明显的X连锁骨发育不良疾病,主要特征包括不成比例的短躯干型矮身材、大关节发育不良以及胸腰椎椎体扁平。文中初步研究SEDL基因突变致SEDT的机制。方法将野生型SEDL基因及其突变型(c.370-371insA)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COS-7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蛋白表达的亚细胞定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转染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的转染效率分别为47.51%和46.39%。野生型重组Sedl-in蛋白主要定位于核周,而突变型Sedlin蛋白则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以及部分在胞质表达。超微结构显示转染SEDL突变型重组质粒的细胞溶酶体显著增多。结论SEDL基因c.370-371insA突变导致Sedlin蛋白细胞定位的变化可能是SEDT发病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SEDL基因
重组表达
超微结构
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Keywords
SEDL gen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Ultrastructure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分类号
R394.3 [医药卫生—医学遗传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夏欣一
周鑫
崔英霞
机构
南京大学
医学院
临床学
院
(
南京军区
南京
总
医院
)
解放军
检验
医学
研究所
中心
实验
科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217-1219,1224,共4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生殖健康研究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批准号:BM2008151)
文摘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是一组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脊柱和骨骺畸形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非匀称性矮身材(短躯干)、胸部畸形和早发性关节退行性变。SED一般分为为先天性(SEDC)和迟发性(SEDT)两大类。《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2006年版)》共纳入372种遗传性骨病,已明确其中215种与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相关,相关致病基因约140个。SEDC的发生通常与12号染色体长臂上编码Ⅱ型胶原的COL2A1基因突变有关,而SEDT的致病基因则为定位于X短臂(Xp22)的SEDL基因。文中简要综述了SEDC、SEDT以及其他少见类型的SED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有助于SED的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
关键词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分子遗传学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Keywords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Molecular genetics
Genetic diagnosis
Prenatal diagnosis
分类号
Q754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骨不全家系Ⅰ型胶原COL1A1基因一个新RNA剪接突变位点的发现
被引量:
5
3
作者
夏欣一
崔英霞
杨滨
王浩洋
卢洪涌
姚兵
李晓军
黄宇烽
机构
南京大学
医学院
临床学
院
(
南京军区
南京
总
医院
)
解放军
检验
医学
研究所
中心
实验
科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76-280,I0002,共6页
基金
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01]34)
文摘
目的:成骨不全(OI)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骨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密度降低、骨脆病增加、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等,发病率约为1∶10000报告1个成骨不全(OI)家系并检测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突变位点。方法:家系患者均具有易骨折和蓝巩膜等特点,诊断为OI。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COL1A1和COL1A2基因的所有启动子、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进行DNA测序。基因突变位点的杂合状态通过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SP)进行证实。结果:DNA测序显示,2例OI患者COL1A1基因内含子27的5′端RNA剪接位点发生突变(c.1875+1G>A,即IVS27+1G>A),该突变与OI临床诊断一致。而家系中9名正常成员和5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该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在文献及胶原基因突变数据库均未见,为OI患者COL1A1基因的新突变位点,PCR-SSP证实了内含子27的杂合性。结论:本研究在一OI中国家系发现了致病基因COL1A1新的RNA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详细的分子及临床特征对认识OI患者遗传和表型异质性、进一步研究OI基因型-表型关系有作用。
关键词
成骨不全
Ⅰ型胶原
基因突变
Keywords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Ⅰ collagen
Gene mutation
分类号
Q754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SEDL基因突变致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机制的初步研究
夏欣一
周玉春
崔英霞
周鑫
魏莉
戈一峰
姚兵
李晓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夏欣一
周鑫
崔英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成骨不全家系Ⅰ型胶原COL1A1基因一个新RNA剪接突变位点的发现
夏欣一
崔英霞
杨滨
王浩洋
卢洪涌
姚兵
李晓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