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子宫颈小细胞癌18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伟 余波 +5 位作者 王建军 何燕 王海 王建东 周晓军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对18例SCCC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8例SCCC患者年龄30~69岁,平均4...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对18例SCCC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8例SCCC患者年龄30~69岁,平均40岁。SCCC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妇科检查:子宫颈肿块或子宫颈糜烂。组织学特征:SCCC肿瘤细胞小而一致,可呈圆形似淋巴细胞,但较淋巴细胞大,或呈雀麦形,或部分呈短梭形,细胞质少,境界不清,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通常表达CKpan,并不同程度地表达Syn、NSE、Cg A、CD56和p16。原位杂交:检测4例肿瘤细胞HPV 16/18阳性。超微结构:肿瘤细胞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随访10例SCCC,6例患者2年内死亡。结论 SCCC属神经内分泌癌,是子宫颈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其发生可能与HPV 16/18感染有关。CKpan、Syn、Cg A、NSE和CD56是SCCC的免疫标志物,有利于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HPV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D2-40在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标记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薇 周晓军 +3 位作者 刘晓红 马恒辉 周航波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判断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74例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的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癌周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D2-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判断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74例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浸润的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癌周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D2-40选择性地表达在CD31染色阴性的淋巴管内皮细胞。HE染色和D2-40染色判断肿瘤淋巴管浸润的阳性率分别是16.2%(12/74)和52.7%(39/7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统计学相关分析显示借助D2-40(r=0.641)和HE(r=0.415)方法判断淋巴管浸润均相关于淋巴结微转移,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采用D2-40标记判断淋巴管浸润来预测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更可靠的手段。结论D2-40抗体的应用较HE染色方法更敏感和特异地检测出肿瘤的淋巴管浸润,并且在预测淋巴结微转移方面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淋巴管浸润 淋巴结微转移 D2-40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及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志毅 程静 +4 位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马恒辉 周航波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指标及病因学。方法复习39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EBER及PCR检测bcl-2/JH基因重排,并对临床资...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指标及病因学。方法复习39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EBER及PCR检测bcl-2/JH基因重排,并对临床资料、免疫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4例PCNSL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6.4%,5年生存率为27.1%,年龄≥60岁及病变部位深对预后不利(P=0.009和P=0.027),bcl-6阳性表达者的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P=0.044),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为年龄因素。CD10/bcl-6/MUM-1/CD138分型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判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39例患者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bcl-2/JH基因重排5例阳性(12.8%),其中3例为CD10阳性病例。结论PCNSL是一种少见的高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年龄因素是判断预后的独立性指标,CD10/bcl-6/MUM-1/CD138分型未发现有预后意义,但显示PCNSL的同质性较高,可能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EB病毒感染与PCNSL的病因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原位杂交 基因重排 预后 病因学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庆 沈勤 +4 位作者 王少华 马恒辉 陆珍凤 余波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reast,P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BL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6例PBL均为女性,年龄28~74岁,中位数49岁,...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reast,P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BL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6例PBL均为女性,年龄28~74岁,中位数49岁,≥49岁者19例,占52.7%,肿块位于右侧乳腺者19例(占52.7%),位于左侧乳腺者15例(占41.7%),双侧乳腺2例(占5.6%);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d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22例,占61.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7例,占19.4%;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2例,占5.6%;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2例,占5.6%;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3例,占8.3%。结论 PBL少见,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PBL大多是B细胞淋巴瘤,DLBCL最常见,其次是MALT淋巴瘤。PBL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标记对明确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类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有财 石群立 +3 位作者 周晓军 马恒辉 陆珍凤 周航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睾丸的类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其组织起源。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对4例原发于睾丸的类癌进行检测。结果:4例患者均表现为阴囊肿块,病程2~36年,其中2例伴有会阴胀痛感。肿块呈结节状,直径3.0~... 目的:探讨原发于睾丸的类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其组织起源。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对4例原发于睾丸的类癌进行检测。结果:4例患者均表现为阴囊肿块,病程2~36年,其中2例伴有会阴胀痛感。肿块呈结节状,直径3.0~4.0cm,切面灰黄色,界清,1例有灶性坏死。组织学上,癌细胞呈圆形、多角形,胞质略嗜伊红颗粒状,胞界不清。核单一,圆形,染色质点彩状。癌细胞排列呈岛状、梁状,可见小的规则的菊形团样结构及大的不规则腺管样结构,腺腔内可见红染的分泌物。癌巢间为纤细的纤维组织间隔。免疫表型,癌细胞弥漫性表达突触素、嗜铬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细胞角蛋白。结论:睾丸原发性类癌罕见,组织起源有争议。该肿瘤应与精原细胞瘤、转移性类癌、支持细胞瘤及粒层细胞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类癌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春芳 郭庆 +4 位作者 刘冲 马捷 马恒辉 周航波 石群立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5例淋巴瘤患者的年龄4~83岁,平均年龄56.5岁,≥50岁者28... 目的:探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5例淋巴瘤患者的年龄4~83岁,平均年龄56.5岁,≥50岁者28例(80%)。发生于睾丸者最多,28例(80%),其次是前列腺3例(8.6%),精索、精囊、阴茎和附睾各1例(各2.9%)。组织学类型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2例(62.9%)、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6例(17.1%)、Burkitt淋巴瘤4例(11.4%)、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5.7%)和浆细胞瘤1例(2.9%)。结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少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大多是B细胞淋巴瘤,以DLBCL最常见,其次是MALT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罕见,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的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标记对明确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生殖系统 肿瘤 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董迎春 周航波 +3 位作者 周晓军 王建东 盛蓁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发生、生物学行为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HPV原位杂交技术对5例发生于结肠的腺鳞癌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发生、生物学行为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HPV原位杂交技术对5例发生于结肠的腺鳞癌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51岁。肿瘤位于结肠肝曲、脾曲、横结肠和乙状结肠距肛门12cm及14cm处。主要症状为便血、腹痛、腹泻和消瘦。4例患者分别死于术后12、21、22和33个月,1例术后3个月生存。镜下癌组织有腺癌和鳞癌成分共同组成,可见两种成分的移行。鳞癌细胞表达CK5/6、34βE12和p63,而腺癌细胞均阴性表达。腺癌细胞均表达CDX-2,鳞癌细胞弱阳性或阴性表达,二者均不表达TTF-1。原位杂交显示HPV6/11和HPV16/18均阴性。结论结直肠原发性腺鳞癌是肠道恶性肿瘤的罕见类型,组织起源尚无定论,临床预后较单纯腺癌差。HPV6/11和HPV16/18感染与结直肠腺鳞癌的发生关系还难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原发性腺鳞癌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原位杂交
下载PDF
肾脏原发性淋巴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芳 王璇 +5 位作者 王建军 涂频 程凯 陆珍凤 余波 饶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4-868,共5页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 19例PRL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7~85...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 19例PRL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7~85岁,平均55岁。以单侧肾脏发病为主,腰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13例行肾脏切除术,6例行肾脏肿物穿刺活检,其中17例接受化疗。病理检查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14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占73.684%(14/19);4例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占21.053%(4/19);1例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占5.263%(1/19)。15例获得随访资料,12例存活,生存时间1~78个月;3例死亡,生存时间3~3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3个月(1例死于脑梗)。结论 PR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肾癌,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助于分型;组织学类型多为B细胞来源的NHL,以DLBCL多见;治疗方式推荐手术切除+化疗。预后可能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特点、肿瘤分型和治疗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原发性淋巴瘤 免疫表型 临床特征 治疗方式 预后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分析(附8例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飞飞 王建军 +4 位作者 沈勤 余波 陆珍凤 马恒辉 石群立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运用光镜、免疫组化对8例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进行检测。结果:8例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来自我院1998—2013年诊治的病例(2例为外院会诊病例),占我院同期睾丸生...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运用光镜、免疫组化对8例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进行检测。结果:8例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来自我院1998—2013年诊治的病例(2例为外院会诊病例),占我院同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10.7%(8/75),患者年龄7~43岁,平均23.9岁,8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患侧睾丸无痛性肿大,均发生于单侧睾丸。组织学:全部病例肿瘤组织均见微囊或网状结构和嗜酸性透明滴,而作为本瘤结构的S—D小体有5例。8例中仅1例为单纯性卵黄囊瘤,其余7例均为混合性卵黄囊瘤。免疫表型:AFP为其特征性标记物。结论:原发于睾丸的卵黄囊瘤是罕见的恶性肿瘤,术前AFP检测有助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以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卵黄囊瘤 内胚窦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焱 周晓军 +2 位作者 石群立 周航波 马恒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研究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BPDCN,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特征。结果组织形态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弥漫分布,中等大小,细胞质少,核不规则,染色质细... 目的研究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BPDCN,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特征。结果组织形态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弥漫分布,中等大小,细胞质少,核不规则,染色质细,核分裂多见,无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123、CD56、CD43和S-100(+),少数细胞CD4、CD7和TdT(+),CD2、CD3、CD20、CD21、CD34、CD35、CD68、Pax-5、CD99、CD117和MPO(-)。结论 BPDCN是一种少见的淋巴造血系统高度侵袭性肿瘤,预后差,应注意与其他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 浆细胞样树突细胞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皮样肉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莉 夏秋媛 +6 位作者 饶秋 樊祥山 石群立 余波 何燕 陆珍凤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1-666,共6页
目的 研究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22例ES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进行随访,同时设立对照组,对需要与ES鉴别的多种肿瘤进行整合酶作用因子(INI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2例患者年龄范围16 -75岁,... 目的 研究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22例ES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进行随访,同时设立对照组,对需要与ES鉴别的多种肿瘤进行整合酶作用因子(INI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2例患者年龄范围16 -75岁,平均40.2岁;经典型及近端型ES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6.9岁和41.1岁.男女之比为1.2∶1.经典型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肢体远端,而近端型常位于躯干及外生殖器区.镜下经典型常见肉芽肿样结构伴中心坏死,也可呈血管瘤样和纤维瘤样形态;近端型呈多结节性或弥漫性结构;细胞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显示全部病例vimentin均弥漫(+),CKpan、CK8、EMA、CD34和CK7的阳性率分别为86.3%(19/22)、81.8%(17/22)、90.9% (20/22)、59.1%(13/22)和4.5% (1/22);S-100阳性率为22.7%(5/22),但均为弱(+).所有病例CD31和HMB45均为(-).INI1在经典型和近端型ES中的失表达率分别为83.3%(10/12)和70%(7/10);在对照组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INI1均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均为(-),仅1例经典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结论 ES组织学形态多样,结合病史及联合应用INI1、CKpan、CK8、EMA、CD34等可以对大多数ES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肉瘤 免疫组化 INI1
下载PDF
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珊珊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3-556,共4页
脊索瘤(chordoma)是起源于胚胎时期残余脊索组织的一种罕见骨肿瘤,呈低至中度恶性,包含上皮和间叶组织两种成分。脊索瘤呈缓慢的侵袭性生长,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其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常发生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脊索瘤(chordoma)是起源于胚胎时期残余脊索组织的一种罕见骨肿瘤,呈低至中度恶性,包含上皮和间叶组织两种成分。脊索瘤呈缓慢的侵袭性生长,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其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常发生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该文现对有关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预后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累及全身淋巴结的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迎春 吴波 +4 位作者 刘志 王建东 盛蓁 周航波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累及全身多处淋巴结的FDCS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及EBV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病变累及全身多处...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累及全身多处淋巴结的FDCS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及EBV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病变累及全身多处淋巴结,伴随全身荨麻疹和关节肿痛。瘤组织排列成束状、席纹状。瘤细胞胞膜欠清,胞质淡伊红染,胞核卵圆形,有异型,核膜清晰,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2~4个/10HPF。瘤组织中散在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clusterin、SMA和vimentin弥漫(+),CD21+35和S-100局部(+),CD1a、desmin、CK8/18和CD68(-)。EBER原位杂交(-)。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罕见的起源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淋巴结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研究(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飞飞 郑金锋 +7 位作者 周露婷 王翠翠 王建军 沈勤 余波 马恒辉 王建东 石群立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组织学、免疫表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运用组织学、免疫组化技术对7例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 目的:观察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组织学、免疫表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运用组织学、免疫组化技术对7例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例男性患者均以睾丸无痛性肿块就诊,平均40.6岁。均不伴有类癌综合症。组织学上,肿瘤排列呈岛状、梁状,可见实性片状及大的不规则腺管样结构,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呈圆形、多角形,胞质略嗜酸,胞界不清。核单一,圆形,染色质细颗粒状,核分裂象计数<2个/10HPF。免疫表型,瘤细胞均弥漫性表达Syn、CgA、NSE和CK,Ki-67阳性细胞数<2%。结论:原发于睾丸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非常罕见,通常不伴有类癌综合症,早期手术切除预后较好。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包括睾丸畸胎瘤合并类癌、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原细胞瘤、支持细胞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类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薇 周晓军 +2 位作者 马恒辉 章如松 陆珍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2-514,52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周边区和中心区及其正常胃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其与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周边...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周边区和中心区及其正常胃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其与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周边区LMVD明显高于中心区LMVD(P<0.05)和正常胃组织LMVD(P<0.05),且淋巴管为功能性的。周边区LMVD与肿瘤的Ming分型、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无关(P>0.05)。中心区LMVD与这些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胃腺癌癌周LMVD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癌周LMVD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淋巴管密度 D2—40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沭雄 王璇 +4 位作者 周晓蝶 吴楠 王建军 王海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原发于女性生殖道PNET的临床资料,应用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原发于女性生殖道PNET的临床资料,应用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FISH)检测EWSR基因易位。结果 5例患者年龄25~79岁,其中发生于子宫2例,卵巢、外阴、阴道各1例。5例PNET肿瘤大小不等,结节状,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境界清。肿瘤实质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嫩,呈鱼肉样,可见出血、坏死。镜下:肿瘤组织呈片状、条索状分布,瘤细胞体积小,大小较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少,核圆形,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核分裂象多见,脉管内可见癌栓。免疫表型:CD99均阳性(5/5),vimentin均阳性(3/3),Syn阳性(4/5);其中3例检测有EWSR易位信号。随访:2例术后约1年复发死亡,1例无病生存,2例失访。结论 PNET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罕见,在镜下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符合可以诊断,结合EWS-FLI-1融合基因可用于PNET确诊。早期明确诊断、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较好预后。由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其长期生存率低,总体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原发性 女性生殖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癌中HLA-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韦玮 余波 +3 位作者 章如松 陆珍凤 王建东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在卵巢浆液性癌(ovarian serous carcinoma,OS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08例OSC中HLA-G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OSC中HLA-G阳性...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在卵巢浆液性癌(ovarian serous carcinoma,OS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08例OSC中HLA-G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OSC中HLA-G阳性率为58.33%(63/108),HLA-G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复发、发生部位、FIGO分期和MDACC分级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HLA-G阳性组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5),HLA-G表达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 HLAG表达提示为晚期高级别OSC,且患者预后较差,检测HLA-G表达可辅助鉴别诊断高、低级别浆液性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癌 HLA-G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文斌 周晓军 +4 位作者 陈洁宇 孟奎 石群立 马恒辉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和上皮细胞均无CD10的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在间质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和26.7%。结直肠癌中CD10阳性的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在高、低级别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质细胞CD10阳性在侵及肌层者高于侵及浆膜层者(P<0.01),而CD10阳性的上皮细胞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表达CD10与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CD10阳性间质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低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上皮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间质细胞与αSMA阳性间质细胞分布一致。结论结直肠癌中间质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化可阻止肿瘤的转移,而肿瘤细胞表达CD10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溶解而促进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CD1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淋巴瘤病理诊断常用免疫组化抗体的选择策略 被引量:15
19
作者 官兵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最新《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定义了淋巴瘤的诊断和实践标准,得到了国内外病理学界的普遍认同。但面对50多种淋巴瘤,涉及80多种抗体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如何合理选择抗体迅速获得正确诊断呢?这是目前很多病理医师尤其是普通... 最新《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定义了淋巴瘤的诊断和实践标准,得到了国内外病理学界的普遍认同。但面对50多种淋巴瘤,涉及80多种抗体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如何合理选择抗体迅速获得正确诊断呢?这是目前很多病理医师尤其是普通病理诊断医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运用国外报道的"决策树"(decision tree)思维方法,可能对淋巴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淋巴瘤分类 免疫组化 决策树
下载PDF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特征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20
作者 饶秋 周晓军 +4 位作者 吴波 马恒辉 周航波 刘晓红 陈洁宇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及随访10~112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肿瘤中女性7例... 目的探讨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及随访10~112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肿瘤中女性7例,男性4例。年龄8~26岁,平均16.3岁。肿块直径2.5~6.0 cm。光镜下癌组织呈两种结构,一种为腺管状、乳头状、巢状分布。细胞界限清楚,有大量透明或嗜酸性胞质。泡状染色质、核仁明显,沙砾体多见。另一种结构更加紧密,多见实性巢状结构,癌细胞缺乏大量的胞质,核仁不明显,沙砾体少见。免疫表型:本组11例均 TFE3、CD10、a-甲酰基-CoA 消旋酶(P504s)弥漫表达,细胞广谱角蛋白(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仅部分病例表达,所有病例 CK7、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herin)、CD117阴性表达。结论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一种少见肿瘤,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年龄、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 TFE3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基因融合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