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晓帆 宫剑滨 +5 位作者 江时森 陈锐华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邹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 :对 13例 80岁以上C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果 :本组均为男性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者分别为 84 .6 %、6 1.5 %和15 .4 %。有吸烟史者占 30 .8... 目的 :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 :对 13例 80岁以上C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果 :本组均为男性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者分别为 84 .6 %、6 1.5 %和15 .4 %。有吸烟史者占 30 .8%。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分别为 6 1.5 %、7.7%和 30 .8%。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肾功能异常者分别为 84 .6 %、92 .3%、92 .3%和 5 3.8%。CAG显示 :冠状动脉 (CA)为右优势分布者 8例 ,占 6 1.5 % ;左优势分布者 2例 ,占 15 .4 % ;均衡型分布者 3例 ,占 2 3.1%。病变累及CA 2 7支共 36处 ,单支病变占 15 .4 %、2支病变占 4 6 .2 %、多支病变占 38.5 % ,受累的左前降支 (LAD)、右CA(RCA)及左回旋支 (LCX)分别为 4 4 .4 %、33.3%和 2 2 .2 %。A型病变累及CA 6支 12处 (33.3% )、B型病变累及CA 12支 15处 (4 1.7% )、C型病变累及CA 9支 9处 (2 5 % ) ,重度以上狭窄占 5 9.2 %。9例 (6 9.2 % )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 ,其中 4例 (30 .8% )为 3级。 结论 :80岁以上高龄CHD患者 ,多合并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可不典型 ,临床检查多有异常 ,CA分布以右优势型居多 ,CA病变以 2支及多支病变为主 ,B型及C型病变占多数、CA狭窄程度较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黄芪甲苷的抗氧化性对缺氧缺糖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承燕 吕磊 江时森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Ⅳ)的抗氧化性对缺氧缺糖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用无糖Na2S2O4溶液制造的细胞缺氧模型给予AST-Ⅳ预处理,同时以抗氧化能力相近的抗氧化剂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作为对照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Ⅳ)的抗氧化性对缺氧缺糖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用无糖Na2S2O4溶液制造的细胞缺氧模型给予AST-Ⅳ预处理,同时以抗氧化能力相近的抗氧化剂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作为对照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的浓度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FITC-annexin V/PI双染检测凋亡情况。结果:经60μmol.L-1的AST-Ⅳ预处理后,细胞内ROS、MDA浓度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下降程度与Trolox预处理组相近。AST-Ⅳ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Trolox预处理组(P<0.01)。AST-Ⅳ预处理组LDH漏出率和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均下降(P<0.01),但不如Trolox预处理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AST-Ⅳ能减轻无糖Na2S2O4溶液造成的细胞氧化应激,但效果不如Trolox,其抗氧化性对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H9C2细胞 缺氧 自由基
下载PDF
AⅡ_1R基因1 166位点多态性与A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降压疗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欣 江时森 +2 位作者 曹文 徐燕丰 汪春晖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Ⅱ1R)基因A 1166/C多态性与国人应用A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 ,以利于结合基因分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可行性。 方法 :6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停止服用任何降压药物 5个半...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Ⅱ1R)基因A 1166/C多态性与国人应用A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 ,以利于结合基因分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可行性。 方法 :6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停止服用任何降压药物 5个半衰期后 ,测量患者基础血压 ,并抽取血样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RFLP)的方法检测AⅡ1R基因型。然后给予缬沙坦 80mg ,1次 /d ,连续服用 10天 ,分别于第 7、10天上午9:0 0测量患者卧位、左上臂血压。 结果 :CC基因型因其突变率极低 ,本次试验未发现 ,故未予以分组。①本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基因型频率为 2 3 .4 % ,C等位基因频率为 11.7%。②入选 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服药后 ,显效 5 2例 ,有效 10例 ;无效 2例 ,已剔除 ,未参与统计。AC基因型组有效率为 93 .3 3 % ,AA基因型组有效率为97.96% ,总有效率为 96.88% ,AC基因型组与AA基因型组之间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③患者服用缬沙坦后第 7天、第 10天AC基因型组收缩压下降值均较AA基因型组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④患者服用缬沙坦后第 7天 ,AC基因型组舒张压下降值较AA基因型组差异显著 ( 0 .0 1<P <0 .0 5 )。而第 10天时两基因型组舒张压下降值差异不明显 (P >0 .0 5 )。⑤患者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AⅡ1R基因 基因多态性 AⅡ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 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即刻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田志强 江时森 +4 位作者 陈锐华 宫剑滨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即刻临床效果。 方法 :在 10 0例冠心病患者的靶病变处置入 14 7枚人工支架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即刻临床效果。 方法 :在 10 0例冠心病患者的靶病变处置入 14 7枚人工支架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后靶病变血管内径和横截面积的变化。 结果 :支架置入后靶病变处血管内径和横截面积的即刻增益分别为 1.4 4~ 3.74 (2 .4 7± 0 .4 9)mm、2 .6 2~ 12 .18(6 .4 7± 1.87)mm2 ,直径和面积残余狭窄率分别为 - 11.2 8%~ 14 .17% (3.5 0± 0 .0 4 ) %、- 2 1.2 8%~ 2 6 .3% (6 .6 2± 6 .74 ) % ,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后即刻疗效是一种可靠而简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定量分析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