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人脊柱T_(5~12)节段性血管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芮碧宇 邱勇 +2 位作者 朱亚文 费剑 朱锋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脊柱T5~12节段性血管的解剖走行并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解剖组共10例正常成人尸体标本,观察节段性血管的解剖走行,测量T5~12各节段左侧或右侧椎间孔出口沿椎体表面至主动脉同侧血管壁的长度,以此代表相应节段性血管的长... 目的:观察脊柱T5~12节段性血管的解剖走行并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解剖组共10例正常成人尸体标本,观察节段性血管的解剖走行,测量T5~12各节段左侧或右侧椎间孔出口沿椎体表面至主动脉同侧血管壁的长度,以此代表相应节段性血管的长度,分别记为SL和SR,并计算SR/SL值。影像组共30例正常脊柱患者T5~12的CT平扫片,测量T5~12各节段左侧或右侧椎间孔出口沿椎体表面至与椎体表面垂线相切的主动脉同侧血管壁的长度,以此代表相应节段性血管的长度,分别记为SL和SR,并计算SR/SL值。结果:从T5~12,两组的SR/SL比值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解剖组各节段SR/SL平均值与影像组CT片各节段SR/SL平均值相比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片可测两侧节段性血管的长度,并可作为前路手术处理该血管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性血管 胸椎 解剖学 影像学
下载PDF
颧面部缩小术中耳颞部辅助切口设计的应用解剖学
2
作者 单磊 柳大烈 +2 位作者 李玉 陈兵 詹朝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颞浅动脉额支、面神经额支的行程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探讨三者的解剖学关系,为颧面部缩小手术中设计耳颞部辅助切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4例防腐成人尸体(28侧)和2例新鲜成人尸体(4侧)头部标本进行解剖,建立坐标系观察并... 目的:研究颞浅动脉额支、面神经额支的行程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探讨三者的解剖学关系,为颧面部缩小手术中设计耳颞部辅助切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4例防腐成人尸体(28侧)和2例新鲜成人尸体(4侧)头部标本进行解剖,建立坐标系观察并测量颞浅动脉额支、面神经颞支的走向和颞下颌关节位置,并分析三者关系。结果:①在耳屏点X轴和眉外端B作X轴平行线之间,颞浅动脉额支总走行在面神经额支后上方,面神经额支走向角度与颞浅动脉额支基本一致。在耳屏点与眉外端上方30m m处(TE)连线的区域以下为面神经额支分布区域,在该连线的垂直方向上可获得面神经额支最上支与颞浅动脉之间最远距离为(22.32±9.16)m m,分布范围在耳上基点前(32.68±7.53)m m;②颞下颌关节盘前缘距关节结节止点距离为(3.40±0.75)m m,在耳屏点前(18.60±3.60)m m。结论:在TE连线后上方,无血管搏动的发际内作平行TE连线的切口,可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在关节结节止点前至少5 m m的距离外(约耳屏前25 m m处)截骨,避免进入颞下颌关节腔内损伤关节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额支 面神经额支 颞下颌关节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左椎动脉发自主动脉弓变异1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詹朝双 袁予 +1 位作者 朱亚文 董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555,共1页
关键词 自主动脉弓 左椎动脉 变异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头臂干
下载PDF
甲状颈干分支直接起于锁骨下动脉及双肺肺叶变异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詹朝双 朱亚文 董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35,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其左侧甲状颈干缺如,其分支肩胛上动脉与肩胛背动脉共干直接起于左锁骨下动脉及左、右肺叶变异,报道如下: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变异 肺叶 甲状 双肺 肩胛背动脉 肩胛上动脉 尸体标本
下载PDF
面神经颞颧支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陆东辉 张银凯 +2 位作者 朱亚文 詹朝双 董平 《解剖与临床》 2011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观测面神经颞颧支及其分支的正常局部解剖,旨在为颧骨颧弓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对11例(22侧)成人尸体面侧区及颞额区进行层次解剖,观察面神经颞颧支在颧弓区域分布与走向,测量面神经颞颧支各分支与... 目的:观测面神经颞颧支及其分支的正常局部解剖,旨在为颧骨颧弓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对11例(22侧)成人尸体面侧区及颞额区进行层次解剖,观察面神经颞颧支在颧弓区域分布与走向,测量面神经颞颧支各分支与颧弓间位置和距离.另对10例(10侧)颧骨颧弓联合骨折患者手术进行临床观测.结果:22侧颞支及分支均跨颧弓后端浅面上行,其中14侧含1~2分支位于颧弓后1/3段上缘0.8~2.0 cm处,呈20°~35°角斜向上行.颧支分支多且粗大,22侧中19侧(86.4%)颧支及分支位于颧弓后段下缘0.5~1.2 cm处前行,并于颧弓前中1/3段上跨颧弓表面,呈28°~45°角斜向上行,3侧(13.6%)位于颧弓表面或上缘0.5~0.8 cm 处向前行并斜向眼外眦.上颊支位于颧弓中1/3段下缘最短距离1~1.5 cm,最长距离2.3~2.8 cm.10侧手术野见颞支均位于颧弓根部上方跨过,沿后1/3段上缘1.2~2.5 cm斜向前上方;颧支位于颧弓后1/3段下缘前行,并于前中1/3段跨过颧弓斜向外眦.结论:掌握面神经颞颧支及其分支的解剖层次、分布走行以及与颧弓的位置关系,对于经头皮冠状切口入路颧骨颧弓骨折开放内固定复位术中避免损伤面神经颞颧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颞颧支 应用解剖 颧骨颧弓骨折
原文传递
同侧股骨近端截骨段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守丰 熊进 +4 位作者 詹朝双 王爱国 陈一心 蒋青 邱勇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1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近端截骨段生物学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适用范围。方法对13例男性新鲜冷冻尸体进行股骨近端解剖学测量。包括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顶点至股骨颈基底部的距离,股骨粗隆顶点至截骨处的距离,股骨粗隆顶点与股骨颈...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近端截骨段生物学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适用范围。方法对13例男性新鲜冷冻尸体进行股骨近端解剖学测量。包括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顶点至股骨颈基底部的距离,股骨粗隆顶点至截骨处的距离,股骨粗隆顶点与股骨颈内侧缘的垂直距离,股骨头顶点至小粗隆下截骨线中点的长度,粗隆部的前后宽度共6个指标。5对股骨近端截骨段截取后测量。另外8对在解剖暴露完全后原位测量。13例股骨近端截骨段测量后数据汇总,进行统一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对每个参数进行左右侧对比分析。应用Spearmen's相关分析各参数与体长相关程度。结果各测量参数左右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测量参数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49mm(48~52.7mm)、62.4mm(60~27.2mm)、83.5mm(75~87mm)、58.5mm(54.5~60.9mm)、102mm(96~105.2mm)和48mm(46.5~51mm)。各参数均与体长正相关(P<0.05)。结论同侧股骨近端截骨段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生物学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缺损。但必须评估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大小、股骨近端截骨段粗隆部的宽度和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缺损 生物重建 股骨近端截骨 解剖学测量
原文传递
人大脑中央前、后回的血管构筑 被引量:8
7
作者 钱桦 曾司鲁 +1 位作者 袁龙庆 袁豫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3-358,共6页
本文报道用脑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动-静脉连续灌注和同时显示脑内微动脉及微静脉的方法,研究了30例人大脑中央前、后回的血管构筑。认为脑表面软膜动脉主支的分支可分为双侧树枝状分支型(44.44%)、单侧树枝状分支型(17.99%)、梳状分... 本文报道用脑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动-静脉连续灌注和同时显示脑内微动脉及微静脉的方法,研究了30例人大脑中央前、后回的血管构筑。认为脑表面软膜动脉主支的分支可分为双侧树枝状分支型(44.44%)、单侧树枝状分支型(17.99%)、梳状分支型(16.93%)、不规则分支型(20.63%)4型。中央前、后回各由几个主支供应,各主支的分支穿入点之间,有一不规则的乏血管线。软膜动脉之间有一般吻合和直线吻合两种形式。根据脑内微动脉的长度不同,可分为皮质短动脉、皮质中等动脉、皮质长动脉、皮质下动脉和髓质动脉5群。它们发出的分支有顺行、逆行和水平3种。中央前回皮质长动脉较多,中央后回皮质中等动脉较多。脑内微静脉同样可分为上述5群,但不完全与动脉伴行。皮质血管网可分为3层,第2层占皮质Ⅲ、Ⅳ层,该层血管网最密;第3层占皮质Ⅴ、Ⅵ层在中央前回,该层广阔,网眼较大。本文还对脑内动、静脉的区分和动脉的一些特殊结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血管构筑 脑动脉 血液供应
下载PDF
经眶下裂至圆孔穿刺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鑫 朱亚文 +1 位作者 林建 陶高见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为经眶一圆孔入路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第二支三叉神经痛提供解剖测量数据。方法对80个成人头骨经眶一圆孔穿刺入路及相关结构进行了测量与观察,对20个头颅软标本进行在CT引导下模拟操作与观察。结果在160侧颅骨中,成功穿进... 目的为经眶一圆孔入路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第二支三叉神经痛提供解剖测量数据。方法对80个成人头骨经眶一圆孔穿刺入路及相关结构进行了测量与观察,对20个头颅软标本进行在CT引导下模拟操作与观察。结果在160侧颅骨中,成功穿进圆孔者为122侧,占76.25%;穿刺点位于眶下缘外眦的内侧(0.41±0.11)cm;经穿刺点至圆孔外口的距离为(4.45±0.18)cm,至圆孔内口前缘的距离为(4.99±0.17)cm,至颈动脉沟外侧缘距离为(5.52±0.35)cm。头颅软标本模拟操作穿刺安全有效深度为(5.38±0.25)cm;穿刺针进入圆孔时针与正中矢状面角度为32.2°±2.3°,与冠状面角度为57.2°±2.5°;穿刺针进入眶上裂后端时针与正中矢状面角度为26.0°±1.5°,与冠状面角度为64.5°±1.6°。结论根据解剖测量数据,在CT引导下经眶下裂至圆孔穿刺法行临床治疗第二支三叉神经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下裂 圆孔 颈动脉沟 上颌神经 CT引导
原文传递
翼腭窝神经阻滞相关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光孝 朱亚文 陶高见 《解剖与临床》 2011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翼腭窝神经阻滞相关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个干性颅骨标本上对翼腭窝相关孔道和穿刺路径进行解剖观测.应用SPSS17.0分析并比较相关解剖数据.结果:不同穿刺测量法测量翼腭窝的长度,分别为:颧弓下法之侧入法,左侧为(54... 目的:探讨翼腭窝神经阻滞相关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个干性颅骨标本上对翼腭窝相关孔道和穿刺路径进行解剖观测.应用SPSS17.0分析并比较相关解剖数据.结果:不同穿刺测量法测量翼腭窝的长度,分别为:颧弓下法之侧入法,左侧为(54.87±3.44)mm、右侧为(54.79±2.81)mm;颧弓下法之侧前入法,左侧为(52.90±3.39)mm、右侧为(52.98±2.76)mm;颧骨上法,左侧为(47.59±2.93)mm、右侧为(47.34±3.05)mm.穿刺针与颅骨正中矢状面的角度上述3种方法依次为:左侧(75.5±6.4)°、右侧为(73.4±4.7)°,左侧(83.0±7.1)°、右侧(82.7±5.2)°,左侧(101.4±7.4)°、右侧(101.9±6.6 )°.结论:翼腭窝神经阻滞术以颧骨上法、颧骨下法应用较多.以颧骨上法风险较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 翼腭神经节 解剖结构 穿刺路径
原文传递
丙泊酚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10
作者 丁亚军 曹汉忠 +2 位作者 朱亚文 林建 陈海涛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无痛人流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分别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A组)、雷米芬太尼(B...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无痛人流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分别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A组)、雷米芬太尼(B组)或氯胺酮(C组)麻醉。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患者的MAP、HR、RR、SpO_2。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和术中肢动发生情况;计算丙泊酚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术后询问患者对手术操作过程有无记忆和术毕30min有无宫缩痛。结果三组患者镇痛均满意。A、C两组术中MAP、HR、RR、SpO_2平稳;B组术中MAP、HR、RR、SpO_2均低于麻醉前(P<0.05)。A组患者无术中一过性呼吸抑制,亦无术后宫缩痛病例;B组患者术中均有一过性呼吸抑制,术后宫缩痛45例(75%),C组仅有2例(3%)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C组术毕意识恢复时间长于A、B两组[(15.21±0.97)min vs.(7.19±1.05)min、(7.11±1.04)min](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无痛人流手术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丙泊酚 人工流产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单树崇 朱亚文 +1 位作者 朱武生 王苗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2期153-156,17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相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3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行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的122例AS相关...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相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3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行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的122例AS相关MCA狭窄患者,术后随访2年;根据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分别设为再狭窄组与正常组,调查疾病史、狭窄情况、支架植入等病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2例AS相关MCA狭窄术后动脉再狭窄25例,再狭窄率20.49%;2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术前动脉狭窄程度、饮酒史、动脉狭窄Moil分型、年龄有明显差异(P<0.05);2组病变血管长度、支架种类、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3.443,95%CI=1.125~11.254)、合并高血压病(OR=4.827,95%CI=1.432~16.763)、合并糖尿病(OR=3.644,95%CI=1.243~12.043)、合并高脂血症(OR=3.923,95%CI=1.443~13.652)、术前动脉狭窄程度>75%(OR=2.787,95%CI=1.032~9.691)是AS相关MCA狭窄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S相关MCA狭窄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后容易出现动脉再狭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前动脉狭窄程度>75%均会增加其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中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原文传递
射频双电极针平行错位排列蛋清热凝物形态分析
12
作者 杨扬 朱亚文 林建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电极针工作端平行错位排列形成热凝物的形态。方法选择可视性好的鸡蛋清作为热凝介质,选用20G5mm工作端的成对Baylis射频电极针在双极射频模式下,间距4、8、12mm时错位0、2.5、5.0、7.5、10mm平行排列,均给予90℃...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电极针工作端平行错位排列形成热凝物的形态。方法选择可视性好的鸡蛋清作为热凝介质,选用20G5mm工作端的成对Baylis射频电极针在双极射频模式下,间距4、8、12mm时错位0、2.5、5.0、7.5、10mm平行排列,均给予90℃180s的射频热凝,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除外间距10mm和电极针工作端平行错位12mm,其余都可形成带状热凝物。热凝物面积随电极间距及错位距离增大而增大,但热凝物最大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最大长度未有相应变化。结论在射频双电极针工作端等位平行排列形成带状热凝物有效距离内,增大工作端错位平行排列距离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面积;而热凝物最大宽度、电极外侧热凝物最大长度并不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电极射频 热凝形态 平行错位排列
原文传递
翼腭窝的骨性通道与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孙光孝 朱亚文 陶高见 《解剖与临床》 2011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和神经阻滞应用进展.方法:通过pubmed、中国知网等平台查询1990年~2010年国内外有关翼腭窝的解剖结构以及神经阻滞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文献分析,通过翼腭窝进行神经阻滞... 目的:探讨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和神经阻滞应用进展.方法:通过pubmed、中国知网等平台查询1990年~2010年国内外有关翼腭窝的解剖结构以及神经阻滞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文献分析,通过翼腭窝进行神经阻滞可有效地应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蝶腭神经痛、丛集性头痛、变应性鼻炎、肿瘤疼痛等.结论:了解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和神经阻滞方法,为翼腭窝的神经阻滞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 翼腭神经节 翼腭神经阻滞 解剖结构 穿刺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