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郭洪权 李华 +3 位作者 谢怡 施伟 赵娜娜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并完成全脑DSA检查的患者81例。END定义为入院72 h...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并完成全脑DSA检查的患者81例。END定义为入院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基线评分增加≥2分或运动评分项增加≥1分。将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26例和非END组5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侧支循环分级标准采用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支循环评估系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患者年龄≥60岁[65.4%(17/26)比36.4%(20/55);χ~2=5.992,P=0.014]、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0 mg/L[76.9%(20/26)比45.5%(25/55);χ~2=7.080,P=0.008]及糖尿病患者比例[38.5%(10/26)比16.4%(9/55);χ~2=4.802,P=0.028]均显著升高,而侧支循环分级显著降低(Z=-3.25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412,95%CI:1.075~10.824;P=0.037)、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0 mg/L(OR=3.812,95%CI:1.141~12.740;P=0.030)及侧支循环分级(OR=2.165,95%CI:1.241~5.514;P=0.009)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脑侧支循环分级下降和年龄≥60岁、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0 mg/L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侧支循环 危险因素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微小RNA-103靶向调控小窝蛋白1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
2
作者 王刘敏 谢怡 +2 位作者 许丽丽 叶瑞东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03(miR-103-3p)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表达情况以及对SAH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2只,对照组24只和实验组24只。后2组采用血管内刺破法制造大鼠SAH模型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103(miR-103-3p)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表达情况以及对SAH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2只,对照组24只和实验组24只。后2组采用血管内刺破法制造大鼠SAH模型前分别注射miR-103-3p空白对照和抑制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各组miR-103-3p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窝蛋白1(Cav-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改良Garcia评分及平衡木实验评估各组SAH术后24h及7d神经功能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miR-103-3p在SAH后24h表达上调3.61倍,Cav-1表达下调46%。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iR-103-3p在SAH术后24h表达下调63%,Cav-1表达上调2.47倍。实验组大鼠SAH术后24h[(11.9±2.6)分vs(9.2±3.2)分]及7d[(12.4±2.6)分vs(9.5±2.4)分]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miR-103-3p在SAH术后24h表达明显升高,抑制miR-103-3p可通过增加Cav-1的表达,从而有效改善大鼠SAH术后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蛛网膜下腔出血 窖蛋白1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379例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新颖 李芸 +1 位作者 王昭君 马敏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分析379例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病例共379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超声心动图及血生化实验室等相关检查。患者行CTA/MRA/DSA、血管超声等脑血管检... 目的:分析379例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病例共379例,所有患者均行CT/MRI、超声心动图及血生化实验室等相关检查。患者行CTA/MRA/DSA、血管超声等脑血管检查。结果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中头晕伴/不伴视物旋转、言语不清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最为常见(53.6%),梗死部位以桥脑、小脑最为常见。55.4%患者存在血管病变,其中椎动脉起始部病变最常见。结论全面认识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梗死 症状 病因
下载PDF
脑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晓昀 朱武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751-756,共6页
脑静脉系统疾病包括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静脉窦狭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和颅内动-静脉畸形等。近年来由于神经影像学和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脑静脉系统疾病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如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诊断脑静脉系统血栓... 脑静脉系统疾病包括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静脉窦狭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和颅内动-静脉畸形等。近年来由于神经影像学和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脑静脉系统疾病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如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诊断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支架植入术治疗静脉窦狭窄、微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术和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使得对脑静脉系统疾病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重点阐述常见脑静脉系统疾病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颅内动静脉畸形 综述
下载PDF
溶栓后升高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预后 被引量:18
5
作者 郭志良 俞书红 +5 位作者 肖露露 胡挺 段振晖 刘晓昀 朱武生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溶栓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05例,分为不良预后组54例和良好预后组51例。分别在入院时和溶栓后3~6h采集静脉血,计算NLR;终点指标是3... 目的探讨溶栓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05例,分为不良预后组54例和良好预后组51例。分别在入院时和溶栓后3~6h采集静脉血,计算NLR;终点指标是3个月时不良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结果与良好预后组比较,不良预后组年龄(P=0.000)、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P=0.000)、女性(P=0.015)及高血压比例更高(P=0.012)。2组基线NL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93),2组溶栓后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与溶栓后NLR预测不良预后的界值分别为2.49和5.2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5(95%CI:0.485~0.705)和0.748(95%CI:0.653~0.843);Delong检验显示,溶栓后NLR较基线NLR对不良预后预测价值更大(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后NLR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55,95%CI:1.075~1.709,P=0.010)。结论溶栓后升高的NLR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脑梗死 中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不应忽视的脑静脉系统疾病
6
作者 朱武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727-730,共4页
颅内动脉系统主要负责脑组织的血供和氧供,其病变可以发生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损伤;颅内静脉系统则承担脑静脉血和脑脊液回流,主要由脑静脉和硬脑膜窦构成,包括脑浅静脉、脑深静脉、静脉窦和颈内静脉等。常见的脑静脉系统疾病包括脑静... 颅内动脉系统主要负责脑组织的血供和氧供,其病变可以发生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损伤;颅内静脉系统则承担脑静脉血和脑脊液回流,主要由脑静脉和硬脑膜窦构成,包括脑浅静脉、脑深静脉、静脉窦和颈内静脉等。常见的脑静脉系统疾病包括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脑静脉窦狭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和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等。本文拟就脑静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及展望进行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颅内动静脉畸形 综述
下载PDF
血管内取栓次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单婉莹 王颖 +4 位作者 胡挺 段振晖 陈晶晶 王明 徐格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取栓次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急诊血管内取栓的6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取栓次数将患者分为常规取栓组(<3次,48例)和多...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取栓次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急诊血管内取栓的6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取栓次数将患者分为常规取栓组(<3次,48例)和多次取栓组(≥3次,13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两组患者90 d的神经功能预后。将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代表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剔除DSA资料缺失或质量差者),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取栓次数与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常规取栓组血管再通发生率[73.9%(34/46)比25.0%(3/12),P=0.005]和良好侧支代偿发生率[55.6%(25/45)比8.3%(1/12),P=0.004]高于多次取栓组,常规取栓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多次取栓组[14.6%(7/48)比53.8%(7/13),P=0.003]。61例患者90 d病死率为18.0%(11例)。进一步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取栓次数与死亡呈中度正相关(r=0.517,P=0.000),取栓次数与良好功能预后无明显相关性(r=0.076,P=0.560),但尚不能排除血管再通率、侧支代偿和症状性出血差异的影响。结论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多次取栓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病死率呈正相关,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两者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血管内治疗 取栓次数 病死率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戴征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46-550,共5页
卒中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致死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而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血小板活化在导致血栓形成,并进一步阻塞血管致缺血事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性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非常关键,不但能够起... 卒中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致死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而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血小板活化在导致血栓形成,并进一步阻塞血管致缺血事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性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非常关键,不但能够起到溶解血栓作用,且能够预防血栓再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急性 替罗非班 血管内治疗 溶栓 综述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金晶 肖露露 +1 位作者 孙文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45-448,共4页
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首要的致死原因,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高达70%-80%,发病率以年8.7%的速度增长-([1])。随着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学的发展,缺血性卒中可引起机体内分泌代谢的改变,尤其甲状腺抗体滴度异常较为常见,已成为目前神经内分... 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首要的致死原因,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高达70%-80%,发病率以年8.7%的速度增长-([1])。随着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学的发展,缺血性卒中可引起机体内分泌代谢的改变,尤其甲状腺抗体滴度异常较为常见,已成为目前神经内分泌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甲状腺抗体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