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对牙周致病菌及生物膜的抑菌性研究
1
作者 张睿 郝婷 +4 位作者 吕闻 任双双 刘玉 吴文蕾 孙卫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607,共12页
目的制备并表征负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评价其体外抑制牙周致病菌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负载黄连素的聚己内酯/明胶膜(PCL/Gel-BBR)并对其进行表征检测,黄连素负载质量分数分别为0.25%、0.5%、1.0%。通过抑... 目的制备并表征负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评价其体外抑制牙周致病菌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负载黄连素的聚己内酯/明胶膜(PCL/Gel-BBR)并对其进行表征检测,黄连素负载质量分数分别为0.25%、0.5%、1.0%。通过抑菌试验评价载药膜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ATCC 33277)及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ATCC 25586)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苯酚-硫酸法、菌落计数法、活/死细菌染色等综合评价载药膜对P.gingivalis和F.nucleatum双菌种生物膜的影响。采用CCK-8法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载药膜的细胞毒性。结果同轴黄连素载药膜理化性能良好且能在体外稳定释放黄连素。1.0%黄连素载药膜可以有效抑制P.gingivalis和F.nucleatum的增殖,对双菌种生物膜的形成和活性也有抑制作用,且以上效应呈现浓度依赖性。黄连素载药膜体外生物相容性良好。结论负载黄连素的同轴静电纺丝膜具备体外抑制牙周致病菌进而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用于牙周药物递送以辅助牙周炎治疗或预防牙周术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同轴静电纺丝 牙龈卟啉单胞菌 生物膜
下载PDF
树脂渗透技术治疗早期釉质龋及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姜国涛 张宁 +1 位作者 罗宁 章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索树脂渗透技术治疗早期釉质龋及早期釉质脱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笔者医院应用树脂渗透技术治疗的早期釉质龋及早期釉质脱矿的54例患者为实验组,纳入采用常规氟化物治疗的59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 目的:探索树脂渗透技术治疗早期釉质龋及早期釉质脱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笔者医院应用树脂渗透技术治疗的早期釉质龋及早期釉质脱矿的54例患者为实验组,纳入采用常规氟化物治疗的59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白垩斑面积(Area of demineralization,AREA)、表面光滑度(Surface microhardness,SMTS)、釉质层结构完整性(Integrity of enamel layer,IGTY)、牙面色泽(Color uniformity of tooth surface,COLU)及疗效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REA值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SMTS值、IGTY值及COLU值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AREA、SMTS、IGTY、COLU指标较术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显效率35.19%,高于观察组的20.34%(P<0.05)。结论:树脂渗透技术治疗早期釉质龋及早期釉质脱矿疗效优于常规氟化物治疗,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渗透技术 早期釉质龋 早期釉质脱矿 氟化物治疗 白垩斑
下载PDF
牙周治疗在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俊伟 丁畅 +3 位作者 王治 王倩 陆治平 吴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牙周状态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牙周状态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牙周炎患者48例,均行6~8周牙周治疗,然后依据牙周状态进一步行手术牙周清创或牙周组织再生术等治疗。分别于牙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牙周探诊深度、平均附着丧失、牙龈出血指数,测定血清hs-CRP、Lp-PLA2水平;比较牙周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冠心病治疗临床有效率。结果48例患者均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其中45例口腔卫生控制情况良好,牙龈红肿消退,牙周探诊深度均<5mm,无探诊出血情况,定期复查,预防牙周炎复发;3例进一步行手术牙周清创或牙周组织再生术等治疗;牙周基础治疗中位时间为4.32周。牙周治疗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2.81±0.58)mm]、平均附着丧失[(2.37±0.46)mm]、牙龈出血指数(2.75±0.42)、血清hs-CRP[(5.74±2.09)mg/L]、血清Lp-PLA2[(80.15±31.43)μg/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6.27±1.61)mm、(3.10±0.63)mm、4.13±0.49、(6.93±3.36)mg/L、(93.51±24.32)μg/L](t=1.805,P<0.001;t=1.263,P<0.001;t=0.812,P<0.001;t=1.412,P=0.003;t=0.986,P=0.028)。牙周治疗6个月时,冠心病治疗临床有效率(89.58%)高于牙周治疗前(43.75%)(χ^(2)=7.939,P=0.011)。结论中重度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牙周治疗可改善牙周状态,减轻血管炎性反应,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冠心病 牙周基础治疗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高敏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