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口腔医院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陆晓欣 李兵 +1 位作者 邓润智 邵辰杰 《中国病案》 2021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建立某口腔医院临床用血质控体系,进一步提升输血专业化规范化服务能力,促进合理用血。方法于2019年7月开始建立临床用血质控体系并运用。调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归档共224份输血病案为质控前组,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 目的建立某口腔医院临床用血质控体系,进一步提升输血专业化规范化服务能力,促进合理用血。方法于2019年7月开始建立临床用血质控体系并运用。调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归档共224份输血病案为质控前组,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归档的共205份输血病案为临床用血质控体系下的质控后组。以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版)中的10项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SPSS19.0软件对质控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临床用血质控体系后,临床用血申请单合格率由质控前的62.95%提升至8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由质控前的8.93例上升至24.39例;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由质控前的0上升至2.13%;三级与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从质控前的0.27U下降至0.20U;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从质控前的0.12U下降至0.09U;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从质控前的1.86人上升至5.32人;其余指标因无提升空间保持持平。结论建立临床用血质控体系可有效促进口腔医院安全、合理和科学用血,是一种保障临床用血更加规范和高效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 质量控制 口腔医院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学、耐药性特点及CRP、PCT、D-D与创面愈合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珺 邓润智 +2 位作者 吴萌萌 吴仪 李凯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2期4252-4257,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患者病原学、耐药性特点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与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于2018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188例OM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OMS...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患者病原学、耐药性特点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与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于2018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188例OM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OMSI患者的感染部位、感染来源,感染病原学特点、耐药性特点;所有患者均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根据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分为创面愈合良好组(n=153)和创面愈合不良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PCT、D-D水平。结果:188例OMSI患者感染部位分布依次为颌下间隙(34.57%)、眶下间隙(27.13%)、咀嚼肌间隙(17.02%)、颊间隙(11.17%)、咽旁间隙(10.11%),感染来源占比依次为牙源性(74.47%)、腺源性(14.89%)、其他(10.64%)。188例OMSI患者中共分离检测出337株病原菌,其中需氧菌172株(51.04%),厌氧菌101株(29.97%),需氧-厌氧菌64株(18.99%)。主要感染致病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具有高耐药性,克林霉素和亚胺培南对需氧菌、厌氧菌、需氧-厌氧菌均具有较高活性。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组CRP、PCT、D-D水平低于创面愈合不良组(P<0.05)。结论:OMSI患者以牙源性感染为主,感染部位多发生于颌下间隙和眶下间隙,病原菌类型多样且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治疗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创面愈合良好患者血清CRP、PCT、D-D水平降低,因此,降低血清CRP、PCT、D-D水平可能有助于OMSI患者VSD术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创面愈合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萎缩性舌炎分型与外周血维生素B12、叶酸、血细胞参数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月凤 王文梅 +4 位作者 徐冬梅 王翔 李兵 赵毛毛 段宁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萎缩性舌炎(atrophic glossitis,AG)分型及其与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叶酸(fo⁃lic acid,FOL)及血细胞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70例AG患者(AG组)按照是否伴有舌黏膜糜烂或溃疡分为复杂型AG组和单纯型AG组,65例无口腔黏... 目的探讨萎缩性舌炎(atrophic glossitis,AG)分型及其与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叶酸(fo⁃lic acid,FOL)及血细胞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70例AG患者(AG组)按照是否伴有舌黏膜糜烂或溃疡分为复杂型AG组和单纯型AG组,65例无口腔黏膜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复杂型AG组、单纯型AG组及对照组外周血的VitB12、FOL及血细胞参数水平,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杂型AG组VitB12水平低于单纯型AG组,且红细胞计数(red bloodcellcount,RBC)为(3.52±0.69)×10^(12)·L^(⁃1),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为(11.97±1.70)g·dL^(⁃1),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cellcount,WBC)为(4.85±1.16)×10^(9)·L^(⁃1),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为(2.76±0.99)×10^(9)·L^(⁃1),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PH)为(1.48±0.44)×10^(9)·L^(⁃1),以上结果均低于单纯型AG组(P<0.05);复杂型AG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redbloodcellvolume,MCV)为(104.90±11.13)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hemoglobin,MCH)为(34.83±4.56)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为(331.09±13.60)g·L^(⁃1),以上结果均高于单纯型AG组(P<0.05),FO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VitB12、MCV、MCH、MCHC、WBC、LYMPH、NEUT水平与萎缩性舌炎分型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复杂型AG的VitB12缺乏程度更明显,大细胞性贫血情况尤为突出,且与WBC、NEUT、LYMPH水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舌炎 分型 维生素B12 叶酸 血细胞参数 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溃疡
下载PDF
口腔鳞癌细胞SOX1、PAX1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4
作者 刘畅 符义富 +1 位作者 李兵 吴仪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细胞性别决定区域Y盒1(SOX1)、配对盒家族基因1(PAX1)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口腔组织细胞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HN4,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SOX1、PAX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细胞性别决定区域Y盒1(SOX1)、配对盒家族基因1(PAX1)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口腔组织细胞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HN4,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SOX1、PAX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CMV6-SOX1、小干扰RNA(siRNA)进行细胞转染(不同转染获得空白1组、SOX1转染对照组、SOX1转染组和空白2组、PAX1转染对照组、PAX1转染组共6组细胞)分别上调SOX1的表达及下调PAX1的表达,采用噻唑蓝比色分析(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行为,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Wnt通路信号分子-β-catenin及其下游效应分子(E-cadherin、MMP-2)等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细胞SOX1、PAX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口腔细胞(P均<0.05)。转染后,与空白1组及SOX1转染对照组比较,SOX1转染组细胞SOX1水平上调(P<0.05),细胞OD值和细胞侵袭数目降低(P均<0.05),细胞迁移减弱,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β-catenin、MMP-2表达降低(P均<0.05),E-cadherin表达升高(P均<0.05);与空白2组及PAX1转染对照组比较,PAX1转染组口腔鳞癌细胞PAX1水平降低(P均<0.05),细胞OD值升高(P<0.05),细胞侵袭数目升高(P<0.05),迁移作用增强,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β-cateinin、MMP-2表达升高(P均<0.05),E-cadherin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SOX1、PAX1表达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有一定影响,SOX1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侵袭,而PAX1低表达可促进这一过程,两者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对Wnt信号通路及MMP-2的调控作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决定区域Y盒1 配对盒家族基因1 口腔鳞癌 增殖 侵袭 WNT通路
原文传递
459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畅 徐标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2197-2200,共4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为感控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收集2016-2017年4590例患者检测数据,分析不同病原体在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及季节的流行趋势及特点。结果201...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为感控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收集2016-2017年4590例患者检测数据,分析不同病原体在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及季节的流行趋势及特点。结果2016-2017年9种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30.74%,主要由肺炎支原体(MP)、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乙型流感病毒(IVB)组成,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63%、6.17%、1.68%。2016、2017年女性患者M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2017年女性患者PIV-1、2、3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其他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IVB感染好发于春、夏季,PIV-1、2、3感染好发于夏、秋季,MP感染好发于夏、秋、冬季;其他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季节性差异。各年龄段患者IVB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1、2、3和MP感染主要以40岁以下人群为主。结论该地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较低,主要病原体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及不同季节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免疫球蛋白M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