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中断现状及其对热卡达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左俊焘 李嘉琪 +5 位作者 徐瑶 蔡丽娜 吴翠丽 郑恒宇 孙蜓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目的:对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中断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中断时间与次数对热卡达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ICU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记录病人1周内行肠内营养的相关资料,包括... 目的:对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中断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中断时间与次数对热卡达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ICU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记录病人1周内行肠内营养的相关资料,包括每日实际摄入热卡、肠内营养中断的原因、次数与时间。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肠内营养7 d达标天数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15例重症病人,肠内营养7 d内总中断次数为136次,总中断时间为512.94 h。肠内营养中断发生频率最高的原因是外出检查(33%),其次分别是喂养不耐受(15%)与医生操作(13%);肠内营养中断的持续时间因原因而异,包括手术或术前准备10.20(8.81,18.11)h、喂养不耐受7.33(1.34,21.71)h、气道操作4.30(0.93,10.84)h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肠内营养7d达标天数与中断时间和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肠内营养中断常见的原因是外出检查、喂养不耐受、医生操作等,肠内营养中断时间越长、中断次数越多,热卡摄入不足的风险越高。医护人员尽量避免肠内营养中断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病人的临床营养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肠内营养 中断 热卡达标
下载PDF
乳杆菌与肠道机械屏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龙昌 王鹏 王新颖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5-320,共6页
肠道机械屏障是人体抵御肠道细菌的第一道防线,其损伤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能够刺激肠上皮细胞增殖与分化、减少肠上皮细胞死亡、增强肠上皮细胞间连接、促进粘蛋白分泌从而改善和维持肠道机... 肠道机械屏障是人体抵御肠道细菌的第一道防线,其损伤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能够刺激肠上皮细胞增殖与分化、减少肠上皮细胞死亡、增强肠上皮细胞间连接、促进粘蛋白分泌从而改善和维持肠道机械屏障。本文对乳杆菌在保护肠机械屏障方面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乳杆菌的了解,探讨其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对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启发在临床应用乳杆菌及其产品的新微生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乳杆菌 机械屏障
下载PDF
术中液体平衡对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章杰 吴智方 +4 位作者 张文豪 崔立颖 洪之武 王革非 嵇晴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220,共9页
目的:分析术中液体输注量对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43例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 目的:分析术中液体输注量对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43例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液体输注量将入组病人分为相对限制性输液组、常规输液组及相对开放性输液组,比较三组病人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并筛选出行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病人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43例病人。相对限制性输液组、常规输液组及相对开放性输液组术后AKI的发生率分别为11.1%(9/81)、7.4%(6/81)和11.1%(9/8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术后是否出现AKI,将病人分为正常组(n=219)与AKI组(n=24),两组间的性别、BMI、术前血肌酐(Scr)水平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年龄、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尿素氮(BUN)水平、手术时间、术中晶体输注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钠钾最大变化量等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术前BUN水平、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钠钾最大变化量为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病人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病人AKI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结论:在维持循环稳定与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术中液体输注量与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早期AKI的发生无明显关联性。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密切监测围术期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是降低肠外瘘确定性手术后AKI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瘘 液体平衡 电解质平衡 急性肾功能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及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娟含 龚文斌 +2 位作者 陈军 吴秀文 任建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4-179,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ID-19)感染病人处于高炎症、高代谢状态,全身各系统营养和蛋白质的需求大大增加;累及消化系统会导致病人营养吸收受限、营养喂养困难;病毒血症、手术、长期卧床等因素导致的营养不良可加重呼吸、循环障碍,甚至导致... 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ID-19)感染病人处于高炎症、高代谢状态,全身各系统营养和蛋白质的需求大大增加;累及消化系统会导致病人营养吸收受限、营养喂养困难;病毒血症、手术、长期卧床等因素导致的营养不良可加重呼吸、循环障碍,甚至导致休克、多器官衰竭。因此,在新冠综合治疗中,营养支持十分重要。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期间,由于缺乏证据得出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指导意见,本文回顾了2019至今关于新冠感染病人营养状态相关的研究,参考危重症疾病营养支持指南,重点关注新冠病毒给外科ICU住院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带来的改变和难题,并进一步根据现有的证据探讨应当采取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2019 消化系统 肠内营养 感染 营养支持
下载PDF
2018—2020年中国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现状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吴秀文 张旭飞 +6 位作者 阳怡羽 康佳琪 王培戈 王道荣 李乐平 刘雯静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4-811,共8页
目的调查中国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情况, 探讨其风险因素, 为我国结直肠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 基于国家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网2018—2020年开展的多中心研究, 提取3年中所有接受结直肠手术患... 目的调查中国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情况, 探讨其风险因素, 为我国结直肠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 基于国家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网2018—2020年开展的多中心研究, 提取3年中所有接受结直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全国50家医院收治的2 122例结直肠手术患者, 其中男性1 252例, 女性870例;中位年龄为63(16)岁;中位体质指数为23(4.58)kg/m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数据, 排除未成年、孕妇或接受妇产科手术、接受泌尿系统手术、行腹膜后位手术和体表包块切除以及有补片等植入物的手术者。主要结局指标为结直肠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 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0 d内病死率、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依据是否发生感染, 将患者分为SSI组和非SSI组, 分析结直肠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 并针对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以M(IQR)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结直肠术后SSI发生率为5.6%(119/2 122);其中浅部切口感染占39.5%(47/119)、深部切口感染占20.2%(24/119)、器官(间隙)感染占40.3%(48/119)。与非SSI组比较, SSI组患者病死率更高[2.5%(3/119)比0.1%(3/2 003), χ2=22.400, P=0.003], ICU住院时间更长[0(1)d比0(0)d, U=131 339, P<0.001]、术后总住院时间更长[18.5(12.8)d比9.0(6.0)d, U=167 902, P<0.001]、住院费用更多[7.5(4.9)万元比6.0(3.1)万元, U=126 189, P<0.00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1.782, 95%CI:1.173~2.709, P=0.007)、术前白蛋白<35 g/L(OR=1.680, 95%CI:1.089~2.592, P=0.019)、污染或感染切口(OR=1.993, 95%CI:1.076~3.689, P=0.028)、行急诊手术(OR=2.067, 95%CI:1.076~3.972, P=0.029)、行开腹手术(OR=2.132, 95%CI:1.396~3.255, P<0.001)以及手术时间≥3 h(OR=1.804, 95%CI:1.188~2.740, P=0.006)为结直肠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进行备皮(OR=0.478, 95%CI:0.310~0.737, P=0.001)为SS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开腹手术组SSI发生率为10.2%(69/675), 显著高于腹腔镜(或机器人)组(3.5%, 50/1 397)(χ2=39.816, P<0.001), 对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和接受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患者分别进行亚组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或感染切口(OR=2.168, 95%CI:1.042~4.510, P=0.038)、手术时间≥3 h(OR=2.072, 95%CI:1.171~3.664, P=0.012)为接受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进行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OR=0.428, 95%CI:0.227~0.807, P=0.009)、备皮(OR=0.356, 95%CI:0.199~0.634, P<0.001)是避免该类患者发生SSI的独立保护因素。对接受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患者的多因素分析显示, 合并糖尿病(OR=2.292, 95%CI:1.138~4.617, P=0.020)和合并高血压(OR=2.265, 95%CI:1.234~4.159, P=0.008)是结直肠术后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018—2020年结直肠手术后SSI整体发生率为5.6%, 为减少结直肠术后SSI的发生, 应尽量选择微创手术;术前备皮和机械性肠道准备是预防开腹手术后SSI的有效手段;围手术期应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以及切口污染严重的患者予以关注、加强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结直肠手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