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T2000测量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稳定性变化及测量值分析(附32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亮 蒋青 +3 位作者 陈东阳 徐志宏 邱旭升 翁文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58-1760,共3页
目的:测量后交叉韧带损伤对膝关节后稳定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汉族人群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KT2000诊断的参考标准。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91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使用KT2000Knee LigamentArthrometer分别测量... 目的:测量后交叉韧带损伤对膝关节后稳定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汉族人群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KT2000诊断的参考标准。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91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使用KT2000Knee LigamentArthrometer分别测量健患侧膝关节,对符合入选条件者32例,得出其在15、20、30磅应力时胫骨股骨之间的前后移动距离,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并通过关节镜手术中视野观察来确诊以统计其诊断准确率。结果:患侧与健侧在15、20磅时胫骨前移,20磅时胫骨后移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磅时胫骨前后移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0磅应力胫骨后移时,95%患者健患侧差异值>1.40mm。结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后稳定性降低,且KT2000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手段用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出诊断参考值为30磅应力时胫骨后移差异(>1.4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诊断 KT2000 KNEE LIGAMENT Arthrometer
下载PDF
蚕丝人工腱止点转归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华 蒋青 +3 位作者 王骏飞 陈东阳 陈蔚东 张亚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85-287,291,I0002,共5页
目的建立观察蚕丝人工肌腱止点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的动物模型,对重建人工腱的转归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评价。方法在兔胫骨中上1/3处钻孔,实验侧用经化学处理脱胶的蚕丝,一端穿骨道固定,另一端与趾长屈肌腱在轻微张力下编织缝合;对照侧以趾... 目的建立观察蚕丝人工肌腱止点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的动物模型,对重建人工腱的转归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评价。方法在兔胫骨中上1/3处钻孔,实验侧用经化学处理脱胶的蚕丝,一端穿骨道固定,另一端与趾长屈肌腱在轻微张力下编织缝合;对照侧以趾长屈肌腱内侧1/3的近端穿过骨道固定。分别于术后6周,12周,24周处死取标本,行HE、甲苯胺蓝及I型和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工肌腱的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过程,与对照组相比评价愈合速度。结果人工腱通过胶原与骨道连接,随着时间延长,连接越广泛,并逐渐出现软骨化及骨化,有形成正常腱骨止点的趋势,但较对照组慢。结论本动物模型稳定可靠,可以作为评估人工腱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组织学情况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组织工程 肌腱 模型 动物 止点
下载PDF
蚕丝人工肌腱止点转归的观察
3
作者 刘和风 徐华 +2 位作者 王骏飞 陈东阳 蒋青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475-478,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分析蚕丝人工肌腱止点的生物学过程,评价腱骨愈合与腱腱愈合的生物学转归,进一步研究蚕丝材料在骨科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兔胫骨中上1/3处钻孔,实验侧用脱胶的蚕丝,一端穿过骨道固定,另一端与趾长屈肌腱在轻微张力下...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分析蚕丝人工肌腱止点的生物学过程,评价腱骨愈合与腱腱愈合的生物学转归,进一步研究蚕丝材料在骨科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兔胫骨中上1/3处钻孔,实验侧用脱胶的蚕丝,一端穿过骨道固定,另一端与趾长屈肌腱在轻微张力下编织缝合;对照侧以趾长屈肌腱内侧1/3的近断端穿过骨道固定。分别于术后6、12、24周获取标本,行HE、甲苯胺蓝及Ⅰ型和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蚕丝人工肌腱止点的组织学转归,与对照侧相比,评价蚕丝人工肌腱与骨及腱愈合的生物学转归。结果蚕丝人工肌腱与骨隧道逐渐形成胶原连接,随着时间延长,愈合越明显,以膜内成骨及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向正常肌腱止点转归的趋势;亦发现Ⅰ型胶原染色随时间延长从少到多,Ⅲ型胶原染色从多到少,具有与对照侧自体肌腱移植相似的改变,但速度较慢。结论蚕丝人工肌腱可以形成腱骨及腱腱愈合,日后加以改进,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骨科组织工程人工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肌腱 组织工程 止点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勇 蒋青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53-355,376,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具有显著的人种、地理差异及家族遗传倾向。近年研究表明,除了人白细胞抗原(HLA)-B27外,其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类基因如HLA-B60、HLA-B61、热休克蛋白-70、肿瘤坏死因子基因,非MHC类基因如白细胞介素(IL... 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具有显著的人种、地理差异及家族遗传倾向。近年研究表明,除了人白细胞抗原(HLA)-B27外,其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类基因如HLA-B60、HLA-B61、热休克蛋白-70、肿瘤坏死因子基因,非MHC类基因如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脱落氨肽酶调控因子-1、IL-23受体基因等也可能与AS发病相关。该文从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就HLA-B27及其他MHC类基因、非MHC类基因与AS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基因
下载PDF
直接前方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明辉 王渭君 +2 位作者 闵令田 陈铖 翁文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5期2952-2956,共5页
目的:探讨平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侧卧位直接外侧入路(DLA)对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次THA患者97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n=... 目的:探讨平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侧卧位直接外侧入路(DLA)对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次THA患者97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n=47)和B组(n=50),A组行侧卧位DLA,B组行平卧位DAA,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影像学参数、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HH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依次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切口长度、初次下床行走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步频、步速、步长依次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对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侧卧位DLA相比,初次THA患者行平卧位DAA可获得与其相当的手术效果,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且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直接外侧入路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平衡功能 步态参数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冬梅 陈文月 潘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16期2215-2218,共4页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的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患者11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比较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实验组在对照...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的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患者11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比较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干预,采用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5%)明显低于对照组(27.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关节镜 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