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小血管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3
1
作者 倪俊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8期853-870,共18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年龄相关脑血管疾病,由各种因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CSVD可急性起病,表现为脑实质出血或者缺血...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年龄相关脑血管疾病,由各种因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CSVD可急性起病,表现为脑实质出血或者缺血性卒中;多数则隐匿起病,缓慢发展,临床上通常缺乏特异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转化医学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秋宸 徐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388,共5页
近年来在染色体重组和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于基因调节的认识。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HDACi)可以促进神经保护和损伤修复。在脑部的海马、皮质和小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是表达量最高的一类... 近年来在染色体重组和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人们对于基因调节的认识。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HDACi)可以促进神经保护和损伤修复。在脑部的海马、皮质和小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是表达量最高的一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并且HDAC3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蛋白质。因此,本文将对HDAC3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臧雪风 徐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组蛋白乙酰化在基因转录和表达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并与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因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分类及其作用,并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神经变性疾病中... 组蛋白乙酰化在基因转录和表达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并与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因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分类及其作用,并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神经变性疾病中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以及与疾病相关蛋白调节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神经保护 神经变性疾病 细胞凋亡 神经营养因子 疾病相关蛋白
下载PDF
含雌激素中药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博生 徐运 朱文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4期7740-7741,共2页
目的:探讨含雌激素中药对实验动物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将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15只,分别灌注中药和饮用水7d后,制成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目的:探讨含雌激素中药对实验动物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将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15只,分别灌注中药和饮用水7d后,制成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在再灌注12,14h时每组各取6只取脑切片,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另3只取缺血侧皮质,提取蛋白,并作雌激素受体β测定。结果:中药组脑梗死面积再灌注12h时为(40.62±1.68)%、再灌注24h时为(58.89±2.12)%,与对照组[(5.23±1.23)%和(69.86±2.4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印迹蛋白测定,中药处理组缺血侧脑皮质雌激素受体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含雌激素中药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β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中药 脑保护 实验 脑缺血 再灌注脑损伤
下载PDF
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毛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徐运 胡娅莉 +4 位作者 刘卫彬 王岚 管得宁 黄嵘 王中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455,i009,共3页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内耳毛细胞。方法 用不同的培养液和多种细胞因子在体外进行胚胎干细胞向内耳毛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并用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组化对分化不同阶段的特异性分子指标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内耳毛细胞。方法 用不同的培养液和多种细胞因子在体外进行胚胎干细胞向内耳毛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并用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组化对分化不同阶段的特异性分子指标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形态学上 ,团状或簇状小的圆型干细胞诱导分化成类神经样细胞 ;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提示不同时期表达不同的特异性蛋白 ,如胚胎干细胞未分化期表达SSEA -1,增殖期为phalloidi、nestin、CD3 4、BrdU ,毛细胞形成期为Math1、Brn3C和Calretinin。结论 体外已成功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具有分子特征的内耳毛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胍细胞 毛细胞 小鼠
下载PDF
雌激素抑制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8
6
作者 贾佳 杨振军 +1 位作者 周鹏 徐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皮质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mRNA和蛋白表达,以探讨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研制卵巢切除小鼠雌激素替代模型;一侧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小鼠模型;缺血2 h再灌6 h后取两侧大脑皮质,用RT-PCR、Western b... 目的:研究缺血性皮质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mRNA和蛋白表达,以探讨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研制卵巢切除小鼠雌激素替代模型;一侧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小鼠模型;缺血2 h再灌6 h后取两侧大脑皮质,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其FADD mRNA和蛋白水平、Caspase-3活性及其雌激素的影响。结果:①雌激素抑制缺血侧皮质升高的FADD mRNA[(49.67+0.68)%vs(67.36±0.2)%,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37.50±1.68)%vs(67.46+1.41)%,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侧相比,缺血侧皮质Caspase-3活性增强(45175±601vs35993±643,P<0.01),雌激素抑制其活性(39 556±432vs45 175±601,P<0.05)。结论:雌激素可部分抑制FADD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作用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Caspase-3
下载PDF
HR-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金佳丽 朱国 +2 位作者 周飞 朱晓蕾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8期671-676,共6页
目的研究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 目的研究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未能明确病因,而HR-MRI血管壁成像确诊的典型性病例8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DSA均未明确病因,HR-MRI血管壁成像发现2例颅内动脉夹层(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2例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2例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综合征(atherosclerotic Moyamoya syndrome,AS-MMS)及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结论 HR-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如CAD、MMD与AS-MMS的鉴别、PACNS等)中具有重要价值,是CTA/MRA及DSA诊断技术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 血管壁 病因诊断
下载PDF
脑血管储备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邵渊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8期684-689,共6页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循环储备等,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脑血...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血液动力学储备、脑灌注储备、脑循环储备等,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等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和疗效的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储备 脑血流 脑血管病
下载PDF
抗氧化剂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玲玲 刘蓉 +1 位作者 叶兰 徐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6期521-525,共5页
氧化应激与β淀粉样多肽沉积、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病理改变相互促进,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抗氧化治疗因而成为AD治疗的重要方面。大量基础研究证实抗氧化剂对AD的病情有改善作用,并从中筛选出许多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 氧化应激与β淀粉样多肽沉积、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病理改变相互促进,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抗氧化治疗因而成为AD治疗的重要方面。大量基础研究证实抗氧化剂对AD的病情有改善作用,并从中筛选出许多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氧化药物。但在临床试验中,这些抗氧化剂的效果仅有部分获得肯定,许多抗氧化剂在AD治疗中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氧化应激 活性氧簇 Β淀粉样多肽 抗氧化剂 治疗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雪梅 贾佳 +1 位作者 李琰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8期655-658,共4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做VD小鼠模型。通心络灌胃(0.2g·kg-1·d-1)处理小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做VD小鼠模型。通心络灌胃(0.2g·kg-1·d-1)处理小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加生理盐水组(安慰剂组)、模型加通心络组(治疗组)。处理30d后应用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测定小鼠海马部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1)RT-PCR:对照组与安慰剂组的eNOS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eNOS 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E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Western Blot:安慰剂组的eNOS和VEGF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NOS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能明显增强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VEGF和eNOS表达,提高其脑血管储备能力,从而减轻VD模型小鼠的缺血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通心络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脑血管储备能力
下载PDF
帕金森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进展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政 徐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由多因素参与,目前认为病因包括年龄、遗传,发病机制包括氧化应激损伤、兴奋性神经毒性、同型半胱氨酸、免疫炎性反应、线粒体功能缺陷及细胞凋亡及自噬作用等方面,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综述。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下载PDF
肯尼迪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爱华 刘卓 +1 位作者 常蕾蕾 徐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肯尼迪病又称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是由于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个外显子内三核苷酸CAG异常扩增引起的x隐性遗传性疾病,是一种成人迟发型的神经肌肉疾病。肯尼迪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由多因素参与,包括配体依赖性发病机制、热休克蛋白的异... 肯尼迪病又称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是由于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个外显子内三核苷酸CAG异常扩增引起的x隐性遗传性疾病,是一种成人迟发型的神经肌肉疾病。肯尼迪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由多因素参与,包括配体依赖性发病机制、热休克蛋白的异常、转录水平异常、转录后修饰异常、泛素化-蛋白降解及自噬系统的异常、线粒体功能损伤及氧化应激和轴突运输障碍等方面,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发病机制 雄激素受体
下载PDF
专题综述:药物抵抗基因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邵渊 丁红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4期309-316,共8页
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在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一级及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抗血小板药物对不同人群血小板抑制作用存... 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在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一级及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抗血小板药物对不同人群血小板抑制作用存在较大差异,人群对抗血小板药物的低反应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具有相关性,本篇将重点从基因多态性的角度阐述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可能机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抵抗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多肽与线粒体异常及靶向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蓉 叶兰 徐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70-274,共5页
β淀粉样多肽沉积与线粒体异常改变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特征,也是其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β淀粉样多肽通过在线粒体内沉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通过与分裂/融合蛋白相互作用引起线粒体形态分布异常及突触功能损害;通过引起线粒体内... β淀粉样多肽沉积与线粒体异常改变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特征,也是其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β淀粉样多肽通过在线粒体内沉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通过与分裂/融合蛋白相互作用引起线粒体形态分布异常及突触功能损害;通过引起线粒体内钙稳态失调诱导细胞凋亡。同时,线粒体异常也加重β淀粉样多肽的毒性。在以上作用环节中,对电子传递链、分裂/融合蛋白、亲环蛋白D等新旧靶点及相关治疗药物的深入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线粒体靶向治疗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多肽 线粒体 活性氧簇 靶向治疗
下载PDF
MRI/1H-MRS在MELAS综合征与卒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晓蕾 武文博 +2 位作者 金佳丽 刘卓 牛丰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头颅磁共振(MRI)及头颅磁共振波谱(1H-MRS)特点与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诊断为MELAS综合征患者的MRI及MRS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例MELAS综合征患者的头颅MRI结果...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头颅磁共振(MRI)及头颅磁共振波谱(1H-MRS)特点与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诊断为MELAS综合征患者的MRI及MRS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例MELAS综合征患者的头颅MRI结果示病变累及多个脑叶,主要包括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皮质及双侧基底核、放射冠区,其中4例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测均未见颅内动脉异常,且病灶区域与主要供血动脉分布无明显相关性;4例患者头颅1H-MRS可见病变区域显著Lac峰,以及病灶区NAA峰显著降低。结论 头颅1H-MRS能够为MELAS综合征患者提供无创性检查,分析脑组织能量代谢变化,对MELAS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综合征 磁共振及波谱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政 徐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其发病率约为(1~2)/10万。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运动的共济失调,自1985年Londe发现SCA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之后关于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对不同亚型所表现...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其发病率约为(1~2)/10万。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运动的共济失调,自1985年Londe发现SCA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之后关于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对不同亚型所表现的认知损害的类型,小脑与认知和行为的相关性,目前已知的可能病理机制以及针对其现有和正在研究中的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认知功能损害 小脑损害 病理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介导缺血性卒中后炎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丽娟 徐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16-319,共4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固有免疫细胞,在维持脑组织局部微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介导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过度激活会加重脑组织炎症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是潜在的卒中治疗手段。然而小胶质细胞亦可发挥脑保护作用,抑制...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固有免疫细胞,在维持脑组织局部微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介导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过度激活会加重脑组织炎症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是潜在的卒中治疗手段。然而小胶质细胞亦可发挥脑保护作用,抑制不当会干扰其保护作用。本文对其在缺血性卒中后的损伤和保护作用进行综述,阐明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是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 活化 经典型活化 替代性活化 脑保护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7
18
作者 门雪娇 陈玮琪 +29 位作者 许玉园 朱以诚 胡文立 程忻 柏峰 王丽华 毛玲 曲辉 吕佩源 刘军 孙中武 孙莉 李玉生 吴中亮 吴丹红 吴波 谷文萍 范玉华 周国钰 倪俊 高峰 黄仕雄 曹勇军 彭丹涛 谢春明 蔡志友 徐运 王伊龙 陆正齐 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508-514,共7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最早由Caplan[1]于1989年提出,Caplan认为BAD是一个“被忽视的、疏于研究且未被应用的概念”。常见的穿支动脉包括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最早由Caplan[1]于1989年提出,Caplan认为BAD是一个“被忽视的、疏于研究且未被应用的概念”。常见的穿支动脉包括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LSA)、脑桥旁正中动脉(paramedian pontine arteries,P PA)、丘脑膝状体动脉、脉络膜前动脉、Heubner’s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等。BAD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病因的10%~15%,临床上多表现为以进行性运动功能缺失(progressive motor deficiency,PDM)为主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多发生在发病48~72 h,临床预后差[2-3]。传统影像学很难发现BAD的血管病变,导致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基于临床及头颅MRI表现,目前临床研究较多的是发生在LSA和PPA部位的B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缺血性卒中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3期195-197,共3页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居高不下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威胁,现以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剂
下载PDF
干预Aβ代谢及其毒性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兰 李玲玲 +1 位作者 刘蓉 徐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33-337,共5页
β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分泌酶水解后产生有毒性的Aβ,转运至大脑异常聚集产生Aβ寡聚体,从而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突触传递功能障碍等,最终引起乙酰胆碱酯酶神经元坏... β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分泌酶水解后产生有毒性的Aβ,转运至大脑异常聚集产生Aβ寡聚体,从而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突触传递功能障碍等,最终引起乙酰胆碱酯酶神经元坏死,导致痴呆。因此减少Aβ在脑内的产生、促进Aβ清除、抑制Aβ聚集以及降低其神经毒性已成为治疗AD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针对干预Aβ代谢及其神经毒性治疗AD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Aβ生成代谢及毒性作用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