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成釉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梓桐 王铁梅 +4 位作者 韩方凯 陈菲 彭靖园 蒲玉梅 张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Recurrent ameloblastoma,RAB)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院1991~2008年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35例RAB病例,进行Gardner分型和初次手术治疗方式的统计学分析;对23例颌骨内... 目的:探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Recurrent ameloblastoma,RAB)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院1991~2008年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35例RAB病例,进行Gardner分型和初次手术治疗方式的统计学分析;对23例颌骨内RAB的Gardner分型和X线分型进行分析统计;对21例行颌面部CT检查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Gardner分型中实质型RAB最多共24例(68.6%),软组织内RAB有12例(34.3%);颌骨内RAB最多的X线分型多房伴蜂窝型共8例(22.9%),CT影像可以清晰的显示成釉细胞瘤的边界、密度、形状、范围及对周围组织的累及情况。结论:成釉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术式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RAB易出现软组织复发及表现为多囊伴蜂窝型的X线分型;CT对RAB尤其是软组织复发成釉细胞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复发 Gardner分型 X线分型 螺旋CT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与磷酸化黏着斑激酶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晓峰 牟永斌 +3 位作者 胡勤刚 陈亮 蒋文晖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Tyr576)在舌鳞癌(TS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0例TSCC原发灶中FAK和p-FAK(Tyr576)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和p-FAK(Tyr576)为非均质性表...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Tyr576)在舌鳞癌(TS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0例TSCC原发灶中FAK和p-FAK(Tyr576)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和p-FAK(Tyr576)为非均质性表达,主要强表达在癌细胞浆中,在癌旁口腔黏膜上皮中则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癌组织中FAK和p-FAK(Tyr576)阳性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显著,且FAK与p-FAK(Tyr576)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FAK和p-FAK(Tyr576)的表达水平增加可作为评估TSC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磷酸化 舌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因素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颞下间隙病变的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方凯 王铁梅 +2 位作者 林梓桐 陆东辉 陈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3-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颞下间隙病变应用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ITF病变,应用螺旋CT及全景片、华氏位对ITF病变进行影像学诊断研究,并与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113例ITF病变经临床、X线、病理组织学证实分为肿...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颞下间隙病变应用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ITF病变,应用螺旋CT及全景片、华氏位对ITF病变进行影像学诊断研究,并与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113例ITF病变经临床、X线、病理组织学证实分为肿瘤及炎症两大类,肿瘤97例(97/113),炎症16例(16/113)。肿瘤中原发恶性肿瘤19例(19/97),原发良性肿瘤9例(9/97),继发性肿瘤为邻近部位肿瘤侵犯ITF69例(69/97),其中包括恶性61例(61/69),良性8例(8/69)。ITF恶性肿瘤CT征象大多为:窝内肿块,咽旁间隙受压移位,邻近骨质破坏,CT增强瘤体呈不均匀强化,ITF炎症CT征象:窝内弥漫性密度增高,脂肪带消失,骨质破坏少见。结论:临床上ITF肿瘤与炎症均为开口受限、面部肿胀,影像学上又都表现为窝内占位效应,常导致误诊,仅靠临床诊断非常困难,螺旋CT影像学的应用为ITF病变的诊断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为ITF病变的治疗计划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信息。其诊疗阳性率与全景片华氏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颞下间隙病变 肿瘤 炎症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白斑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核因子κB及人β-防御素的表达 被引量:10
4
作者 钱雅洁 蒋文晖 +3 位作者 王翔 段宁 黄晓峰 王文梅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4-469,共6页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白斑和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白斑患者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 (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1,NOD1)、核因子κB及人β-防御素1,2,3的表达,探讨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白斑组织中NOD1信号通路...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白斑和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白斑患者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 (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1,NOD1)、核因子κB及人β-防御素1,2,3的表达,探讨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白斑组织中NOD1信号通路内关键蛋白和人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40例口腔黏膜白斑组织样本,采用HE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真菌银染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四项均阳性者19例,判定为白色念珠菌白斑,其余21例判定为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白斑.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白色念珠菌白斑和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白斑组织中NOD1和核因子κB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白色念珠菌白斑和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白斑组织中NOD1、核因子κB和人β-防御素1,2,3的表达,图像分析测定平均吸光度值,对平均吸光度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 在40例口腔白斑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率为48%(19/40).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白斑中NOD1、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水平较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白斑显著降低.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白斑中NOD1、核因子κB和人β-防御素1,2,3染色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31 ±0.02、0.47±0.03、0.42±0.02、0.53±0.04、0.47±0.03,白色念珠菌白斑中NOD1、核因子κB和人β-防御素1,2,3染色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25±0.01、0.30±0.02、0.35±0.02、0.42±0.03、0.36±0.02,白色念珠菌白斑组织中NOD1、核因子κB和人β-防御素1,2,3的表达水平均较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组显著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通过抑制NOD1信号通路降低口腔白斑组织中人β-防御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Β-防御素 白斑 口腔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