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康德到谢林:主客体矛盾的呈现和在主观中的消解
- 1
-
-
作者
阎秀荣
-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宗教系
-
出处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
文摘
康德以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开启了德国的主体性哲学,但康德、费希特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片面化为客体对主体的服从,就远离了启蒙运动以来的唯物主义原则,谢林试图将这一唯物主义原则补充进哲学。谢林既肯定康德的主体中的纯粹理性的存在,又认为客体中存在同样的客观理性,认为这两者具有"先定的和谐",两者是绝对同一的。谢林认为这种先定的和谐只有少数天才在"理智"、"直观"和"美感"中才能把握。谢林将主客体的矛盾内化为主体内在的感觉,并在感觉中、在艺术中消解这种矛盾,使哲学和艺术成了一种纯粹个人的东西,哲学和艺术失去客观性和普遍性,走上了通往神秘主义的路径。
-
关键词
康德
谢林
绝对
自我意识
美感
神秘主义
-
Keywords
Kant
Schelling
absolute
self- awareness
aesthetic perception
mysticism
-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绝对知及其科学、自然和历史
- 2
-
-
作者
贺伯特·博德
戴晖
-
机构
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
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系
-
出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162-172,322,共12页
-
文摘
《精神现象学》中译本下卷阐述了精神在意识和自我意识两个阶段的发展,前者结束于良心,后者结束于绝对知。良心作为第一阶段的结果呈现为自我意识的无内容的形式,它与宗教的绝对内容的统一具体呈现为绝对知。于此概念成为此在的因素,同时精神在其对象性中达到概念的形态。在意识中整体性经验走在分析性契机的前面,在概念中则相反。然而意识的完整运动才造就了诸契机的认识内容,因此,概念的科学以意识经验的科学为先导,进而与经验内容或者现象相区分。黑格尔哲学体系完善了近代哲学的原则。
-
关键词
自我意识
概念科学
整体
契机
-
分类号
B516.3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