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4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文科基层教学组织的构建与运行——以南京大学哲学素质教育虚拟教研室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亮 汪琳玥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154,共7页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学习苏联教育建设先进经验,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发展态势良好,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发展转型,传统基层...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学习苏联教育建设先进经验,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发展态势良好,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发展转型,传统基层教学组织出现主业不明、过度行政化等问题,在高校中育人功能逐渐弱化甚至衰落。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教学组织的转型发展,强调要通过规范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标准、创新基层教学组织载体和运行方式等举措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以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最新要求,构建新时代文科基层教学组织。随着基层教学组织创新模式探索的不断深入,高校中也产生了具有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虚拟教研室”典型案例。南京大学哲学素质教育教学团队积极回应国家需要与时代呼唤,聚焦“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紧扣“课程建设”核心要素,围绕“教学能力”提升要求,探索“智能+”实施路径,在组建基层教学组织、探索新型“智能+”虚拟教研室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为新时代文科基层教学组织的构建与运行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教学组织 虚拟教研室 普及化阶段 “智能+”时代 南京大学
下载PDF
论哲学拔尖人才的培养——以南京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鹏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23-31,124,125,共11页
新时代哲学拔尖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回答。南京大学哲学系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长期经验,逐步建成了以科研项目制、本研贯通制、小班研讨制、本科书院制为特征的科研创新能力... 新时代哲学拔尖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回答。南京大学哲学系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长期经验,逐步建成了以科研项目制、本研贯通制、小班研讨制、本科书院制为特征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了以新形态特色课程体系、多层次优质教材体系、高水平卓越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抓手的教育教学资源体系,确立了以守正与创新并进推动价值引领、教研教改与教学互融深化育教发展、教学创新与质量保障互通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要举措的质量保障机制,构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南大风格、哲学特质”的哲学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南京大学哲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拔尖人才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教育教学资源 质量保障体系
下载PDF
中国哲学中的“心”之性能与精神——以“心无限量”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李承贵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7,193,共15页
“心无限量”是继承儒、佛、道相关思想而形成的一种观念,由程颐最早完整表述出来。所谓“心无限量”是指“心”之性能的无限性,主要包括“心”对万事万物及其变化的全面主宰力、对万事万物及其奥秘的无限认识力、对天下百姓生命的深沉... “心无限量”是继承儒、佛、道相关思想而形成的一种观念,由程颐最早完整表述出来。所谓“心无限量”是指“心”之性能的无限性,主要包括“心”对万事万物及其变化的全面主宰力、对万事万物及其奥秘的无限认识力、对天下百姓生命的深沉关怀力和对精神意识系统的自主调适力。“心无限量”的根据是“性无内外”。第一,“性”是万物所以然,“形”“理”“心”因“性”而有,“性”贯通万事万物;第二,“性”“物”为一,“性”“理”为一,“性”“心”为一;第三,“心无限量”是“性无内外”的内在逻辑使然。“心无限量”义理根据的揭示与性能多向度的呈现,似可传递给我们殊为难得的信息:“心无限量”是人生命内在力量的释放,其前提条件源自生命本身,其展开的所有向度是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这不仅显示了中国哲学对“心”的认知情状,亦展示了中国哲学的生命关怀精神,而且蕴含了中国哲学与创造这种哲学的主体民族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无限量 性无内外 中国哲学 性能 精神
下载PDF
日常物化意识批判与马克思的主体性哲学内涵再辨识
4
作者 刘怀玉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通过总体性辩证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物化意识对无产阶级的现实统治(而不是经由“外部灌输”先进的科学理论)从而化为变革现实的实践,来寻找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途径,这是卢卡奇开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道路,但对这种物化意识统... 通过总体性辩证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物化意识对无产阶级的现实统治(而不是经由“外部灌输”先进的科学理论)从而化为变革现实的实践,来寻找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途径,这是卢卡奇开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道路,但对这种物化意识统治的哲学批判在后来不断地被泛化。列斐伏尔就认为无产阶级意识的形成与觉醒,主要不是一个总体批判泰勒制工具理性主义的问题,而是微观批判个人主义、法西斯主义、消费主义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对现代日常生活神秘化控制的认识论问题。而萨特则从“反认识论”的“存在论”立场否定了卢卡奇的无产阶级意识哲学的可能性,他并不认为主体性表现为无产阶级的自我阶级意识或自我表达,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直接的物化行动性中。主体性恰恰在于它对自身的“非知”这种物化意识状态。由此,詹姆逊认为,萨特对于今天无产阶级意识衰落问题的敏锐观照以及对卢卡奇的批判,实际上重新激活了阶级意识哲学在全球化数字化资本主义时代的现实意义。而这无疑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固有的主体性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超出自我意识的主体性认识论的、走向直接改变现实的、革命的实践哲学。人的主体性作为一个哲学问题,并非一个单纯的理论认识问题,而是具体生活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主体性 马克思 卢卡奇 萨特
下载PDF
江苏文脉中的花神文化及花神庙
5
作者 孙亦平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世界各国都有崇拜花神的习俗,大多运用浪漫想象将花神塑造为置身于万紫千红的花卉之中,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也透过花卉形态演绎出特定的精神符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花的国度,春秋时期,民间就有... 世界各国都有崇拜花神的习俗,大多运用浪漫想象将花神塑造为置身于万紫千红的花卉之中,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也透过花卉形态演绎出特定的精神符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花的国度,春秋时期,民间就有于春夏百花盛开时赏花并祭祀花神的花朝节,这一节日与人生理想相结合在历史上流传下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女形象 青春活力 春秋时期 人生理想 精神符号 美感享受 浪漫想象 花朝节
下载PDF
论中国大学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改革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琳 张亮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6-211,共6页
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改革应在中国本土化纲领的指导下,围绕现代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应包含科学的理想信念,体现中国主流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批判思维训练,帮助大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树... 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改革应在中国本土化纲领的指导下,围绕现代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容应包含科学的理想信念,体现中国主流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批判思维训练,帮助大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树立世界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哲学 教育改革 大学教育
下载PDF
一个被称为社区的地方——南京市咏梅山庄业主争取定义空间自主权的斗争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大平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2-47,共16页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不只是经济结构变迁,与其伴随的是社会重组。国家、社会和人民三位一体的传统固态结构散裂了,以公民权为基础独立起来而以私有产权为依据的原子化个体被迫在冲突环境中重新组织化。生态体制的单薄、组织制...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不只是经济结构变迁,与其伴随的是社会重组。国家、社会和人民三位一体的传统固态结构散裂了,以公民权为基础独立起来而以私有产权为依据的原子化个体被迫在冲突环境中重新组织化。生态体制的单薄、组织制度的薄弱和文化的缺失在直接的意义上加剧了这一过程的紧张,并往往使其停留在本能水平上,从而表现为赤裸的利益冲突。以一个小区的例子从空间政治学视角来解读这一逻辑,由此强调市民再组织化是今日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基础、最广泛和最深入的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市民再组织化 空间政治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心态问题的中国哲学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承贵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7,共16页
中国哲学的人学特质决定了其对人心的关注,而培育积极、健康的心态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基于心态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哲学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问题心态的方法,其中包括自省术、制欲术、范导术、集义术、言善术等,但这五... 中国哲学的人学特质决定了其对人心的关注,而培育积极、健康的心态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基于心态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哲学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问题心态的方法,其中包括自省术、制欲术、范导术、集义术、言善术等,但这五种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实际上都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念,从而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此五种治疗问题心态的方法,无论是就其理论基础而言,抑或就各自的性能而言,都表现为一个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的治疗心态问题的方法体系。亦因此,其对当今社会中积极心态的培育和消极心态的化解都能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探索治疗问题心态的学术实践,其中触及诸多富有启示性的心理学问题,比如“心”的结构、“心”的自我治理等,至今仍然是悬而未解的课题。质言之,中国哲学所提出的治疗问题心态的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学术价值,是中国哲学对于化解心理心态问题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态问题 中国哲学 疗法
下载PDF
身体的祛魅与生命政治的诞生——解读福柯的三次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讲座 被引量:2
9
作者 蓝江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9-49,共11页
1974年福柯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举行了三次演讲,这三次演讲主题均涉及医学和医院的历史发展和实践。这三次讲座上面衔接《临床医学的诞生》和《规训与惩罚》,下面衔接1976年的法兰西学院的讲座《必须保卫社会》,而后者往往被视... 1974年福柯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举行了三次演讲,这三次演讲主题均涉及医学和医院的历史发展和实践。这三次讲座上面衔接《临床医学的诞生》和《规训与惩罚》,下面衔接1976年的法兰西学院的讲座《必须保卫社会》,而后者往往被视为福柯晚年生命政治观念诞生的标志。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讲座,正好在衔接了身体的祛魅和生命政治诞生两个主题后,以身体作为现代医学知识的对象。与此同时,在这个时期,也让诞生了以整体的卫生为主要概念的社会医学,取代了之前以个体为中心的健康医学。而在福柯看来,社会医学的诞生不仅意味着身体成为社会规训的对象,且在医生的目光凝视下,人们的身体变成透明的身体,身体的祛魅让身体成为资本主义规训的对象,而规训的身体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即工人的身体变成了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劳动力。一旦身体变成劳动力,无产阶级的身体势必分裂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规训的身体或禁欲的身体,这是资本主义生产体制得以成立的前提,而被排斥在规训身体之外的就是一种被废弃的赤裸生命。赤裸生命的出现代表着资本主义最极端的生命政治治理形式,而破除这种生命政治的形式,就必须恢复身体的潜能,重新赋予无产阶级生命—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的祛魅 生命政治 福柯 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讲座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南京佛教诗歌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传承
10
作者 尚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140-145,共6页
佛教与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相结合,从而催生了灿烂的中国佛教诗歌文化。南京佛教诗歌的发展历程在中国佛教诗歌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独特的价值意义。自两晋至南朝,是南京佛教诗歌的生成期,这一时期的南京佛教诗歌尚处于以中土文化,特别... 佛教与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相结合,从而催生了灿烂的中国佛教诗歌文化。南京佛教诗歌的发展历程在中国佛教诗歌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独特的价值意义。自两晋至南朝,是南京佛教诗歌的生成期,这一时期的南京佛教诗歌尚处于以中土文化,特别是老庄学说来格义佛教的阶段;从隋唐至宋元,是南京佛教诗歌的成熟期,此一时期的特点是将佛理融入诗歌从而大大推动了诗歌的发展;从明清到现代,则是延续与发展。南京佛教诗歌作为丰厚的历史遗存,对南京佛教文化的历史保护和当下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佛教 诗歌 发展历程 当代传承
下载PDF
晚年恩格斯的时代关切与理论创新——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嘉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总结、捍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时代发展,回应现实问题,恩格斯在文本的展开中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总结、捍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时代发展,回应现实问题,恩格斯在文本的展开中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值、庸俗唯物主义的理论缺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恩格斯辨析阐明了唯物主义立场、辩证法的合理形态、自然科学进展、唯物史观等基础问题。文本的叙述和理论的阐释,体现了恩格斯对于1848年革命之后德国社会发展的准确分析,对于德国思想界变化的敏锐把握,对于德国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判断。总体来说,《费尔巴哈论》堪称立足时代、面向大众,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创新的光辉典范。今天,重读恩格斯的这部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术支撑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
下载PDF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为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南钢 《唯实》 2011年第4期46-49,共4页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是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与新加坡贸工部在建邺区江心洲合作打造的"迷你新加坡"生态科技示范项目,也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重点经济社会发展项目。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为...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是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与新加坡贸工部在建邺区江心洲合作打造的"迷你新加坡"生态科技示范项目,也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重点经济社会发展项目。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为指导开展生态园区的规划、布局、建设、招商,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提出了一系列蕴含时代气息的生态规划构想,对未来中国生态文明构建模式提出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素材和经验借鉴,对唤起民众生态意识,推广生态理念,强化生态教育,提供生态示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毛泽东创建和拓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41-550,共10页
毛泽东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前后积极宣传推广唯物史观到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的诞生,是毛泽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初步形成阶段;从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理论化的“两论”(指《实践论》《矛盾论》)的... 毛泽东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前后积极宣传推广唯物史观到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的诞生,是毛泽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初步形成阶段;从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理论化的“两论”(指《实践论》《矛盾论》)的问世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各个实践领域全面铺展的整个延安13年,是毛泽东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成熟化、系统化阶段;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到持续在哲学领域发挥热量的晚年,是毛泽东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持续向前拓展阶段。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性意义的理论成果。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优秀传统的开创者,毛泽东在这条哲学探索之路上所形成的致思进路,为后辈的理论创新提供了认识依据与方法论前提。全景式勾勒毛泽东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态发展历程,对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和以“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两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AI艺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哲学反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思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6-43,共8页
研究以AI艺术中的AI绘画工具为基点,结合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对AI技术进行哲学反思。在AI背景下,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转向进一步凸显。一方面,艺术作品不再具有“原真性”,“灵韵”在失去其依托生成的场域后变得更加式微;另一方面... 研究以AI艺术中的AI绘画工具为基点,结合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对AI技术进行哲学反思。在AI背景下,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转向进一步凸显。一方面,艺术作品不再具有“原真性”,“灵韵”在失去其依托生成的场域后变得更加式微;另一方面,绘画不再摹仿自然,而是以人的意志为出发点进行“炮制”,艺术创作的概念再一次嬗变。在这种前提下,人与艺术都面临着重新定义的需要:大众借助AI绘画工具获得了自我表达的能力,而艺术价值从具有原真性的“灵韵”偏向生产的速率与完成度,艺术家的身份也由创造者转向生产者。“AI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模仿而非提炼,与传统艺术仍有不同。无论如何,AI艺术的出现必然会对现有文明产生冲击。辩证地说,AI绘画工具帮助人们进行主动自我赋权、促进文化产品生产、实现了艺术边界的再次拓展,但也使艺术泛化、失去特殊的批判性力量,超越性与引领意义不再。因此,尽管AI艺术当下的困境可能在未来通过技术进步而得到解决,人类却不应自甘从艺术的领域退场,放弃文明的权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艺术 机械复制 法兰克福学派
下载PDF
基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人—机语言游戏
15
作者 郑炳楠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人工智能被理解为有智能的机器。机器诞生之初是对人类功能的辅助和延伸,人工智能将模仿人类的智能,参与到人类的生活实践之中。对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智能,各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而人与机器都将参与生活实践,生活实践... 人工智能被理解为有智能的机器。机器诞生之初是对人类功能的辅助和延伸,人工智能将模仿人类的智能,参与到人类的生活实践之中。对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智能,各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而人与机器都将参与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无法脱离语言,因此人与机器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着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在他的语言游戏理论中主张,语言的意义在于语言的使用,语言与人的生活活动不能完全分离;语言游戏进行的基础是具有一致性的生活形式。因此,可以期待的是一个由人和机器共同构建的生活形式,这是一个不同于我们今天的一个新的生活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语言游戏 维特根斯坦 图灵检验 生活形式
下载PDF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何以可能?——基于对《明夷待访录·原法》《学校》篇的考察
16
作者 徐婧 《哲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318-1324,共7页
《明夷待访录》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作为完整的政治哲学作品,它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有益材料。其中《原法》和《学校》两篇是黄宗羲政治思想理论基础和具体表现的经典例证。以此二文为代表,对照“政治哲学”... 《明夷待访录》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作为完整的政治哲学作品,它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有益材料。其中《原法》和《学校》两篇是黄宗羲政治思想理论基础和具体表现的经典例证。以此二文为代表,对照“政治哲学”定义,特别是列奥·施特劳斯有关“什么是政治哲学”的观点,从表象特征和本质两方面出发对黄宗羲政治思想进行考察,其中包含了道德价值判断和关于政治生活全部假设、人类总体生存境遇的全面反省、对完美政体的构想,完整体现出政治哲学的特性和意涵。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注重功能与实践的特征,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建构与发展提供了本土化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 黄宗羲 《原法》 《学校》 列奥·施特劳斯
下载PDF
列斐伏尔:一个文本线索与思想转折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一兵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1,F0002,共12页
列斐伏尔在早期原创性地提出“日常生活批判”,实现了异化理论从宏观政治经济关系向微观社会生活的转换,并且在他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了观察历史的时间逻辑向空间生产逻辑的转换。其原创性的“应该-现有悖反”的逻辑批判构序... 列斐伏尔在早期原创性地提出“日常生活批判”,实现了异化理论从宏观政治经济关系向微观社会生活的转换,并且在他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了观察历史的时间逻辑向空间生产逻辑的转换。其原创性的“应该-现有悖反”的逻辑批判构序包含以下内在线索:总体人的人本主义一般价值悬设中的张力原则与异化-经济拜物教批判理论;作为人的本真性需要-欲望的存在论与消费异化批判理论;人对自然关系上的非征服的取用观与支配自然的生产异化逻辑;诗性创制的总体实践观与停留于生产制作中的占有性实践;人的诗性(节日)生活活动瞬间与实体性物像和凝固化结构;关系生成场境存在意义的空间使用与变卖性交换和抽象性空间理论;基于生命本有时间节奏与劳作和金钱时间的节奏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生产转向
下载PDF
生产劳动与仪式劳动:数字时代政治经济学与生命政治学辩证法
18
作者 蓝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7,共10页
对当代数字资本主义下的数字劳动的分析,需要回溯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劳动的讨论。在马克思阅读了舒尔茨、尤尔和拜比吉的作品之后,他提出不是所有个体的劳动都属于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和交换中形成的抽... 对当代数字资本主义下的数字劳动的分析,需要回溯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劳动的讨论。在马克思阅读了舒尔茨、尤尔和拜比吉的作品之后,他提出不是所有个体的劳动都属于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和交换中形成的抽象化劳动,是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中性化结合。福柯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观察到马克思将个体劳动抽象化为生产劳动的过程,但福柯进一步指出,新自由主义的“人力资本”观念将这种抽象化的生产劳动再次具体化为人力资本的经营,这实际上是一种伪个体化的镜像。而阿甘本用荣耀的仪式劳动补充了福柯关于人力资本的生命政治治理理论中的缺失环节,他认为仪式劳动是使生产劳动成为可能的前提。因此,在数字资本主义下,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劳动和生命政治学的仪式劳动的辩证法。若要打破数字资本主义的桎梏,我们就需要消解由仪式劳动所构建的资本主义生命政治治理的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仪式劳动 数字时代 资本论 福柯 新自由主义 阿甘本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剥夺性的透视与批判——基于劳动与生产资料所有权两度分离的考察
19
作者 黄玮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5,共8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再现了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分离以及之后的管理劳动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分离,并透视了资本在此过程中的剥夺性本质。随着劳动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两度分离,脱离现实的再生产过程的资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再现了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分离以及之后的管理劳动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分离,并透视了资本在此过程中的剥夺性本质。随着劳动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两度分离,脱离现实的再生产过程的资本在非生产领域依靠虚拟资本投机以及吞并其他资本所占有的剩余价值而延续着其剥夺性,其历史局限性进一步暴露,进而也离其自身的消亡越来越近,这为劳动者对资本进行“积极的扬弃”提供了条件。《资本论》所蕴含的对资本剥夺性的透视可以有效证伪当代西方话语将资本视为具有特殊“贡献”的永恒神秘“物”的拜物教思想,揭示资本作为剥夺性关系的实质与界限,这有助于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探索资本作为“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的关系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资本 所有权 再生产
下载PDF
日常生活批判中的方法论原则与新观念——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研究
20
作者 张一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6,共10页
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中,列斐伏尔提出在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批判时,除去坚持总体性和异化批判的原则之外,还必须认识到的一个理论前提,即迅速捕捉到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批判中的新观念。这些新观念包括:一是对日常生活的分... 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中,列斐伏尔提出在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批判时,除去坚持总体性和异化批判的原则之外,还必须认识到的一个理论前提,即迅速捕捉到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批判中的新观念。这些新观念包括:一是对日常生活的分层研究,将会使对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批判本身变得更加精准和深入;二是注意从多维、结构性和模糊性的角度,更加精准地透视日常生活;三是运用社会关系场境论的观点,把握日常生活中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的本质;四是超越传统锚定于生产制作活动中的实践概念,科学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总体实践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方法论原则 社会关系场境 总体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