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我迷失在远方”——亨利·米修笔下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阳 《外语研究》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本文分析了法国当代著名诗人亨利·米修有关中国的文学表征 ,对其作品里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 :米修怀着对中国的倾慕态度 ,在作品里描述了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他者”形象 ,为人们认识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关键词 法国 亨利·米修 中国形象 文学表征 “他者”形象 当代
下载PDF
米修作品中的道家投影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90-92,共3页
米修 30年代的亚洲之行与中国道家思想结缘 ,他的思想和创作因而打上了道家思想的烙印。米修的诗歌中体现了道家思想 ,《趋于安静》一诗便是其道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是米修“以诗演道”、“与道融合”主张的例证。
关键词 法国诗人 亨利·米修 中国 道家 趋于安静
下载PDF
《论美》中“美”的伦理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卉 杨金才 《英语知识》 2013年第1期75-79,共5页
英国文坛新秀扎迪·史密斯的作品《论美》引发评论界的热议,本文从美和审美的伦理意义角度研究该小说,发现故事中的人物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他们对于美的态度,这种态度随即影响到他们的伦理道德行为。《论美》由此强调美在存在和认... 英国文坛新秀扎迪·史密斯的作品《论美》引发评论界的热议,本文从美和审美的伦理意义角度研究该小说,发现故事中的人物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他们对于美的态度,这种态度随即影响到他们的伦理道德行为。《论美》由此强调美在存在和认知中的伦理意义,并且倡导主体问性的审美体验和伦理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美》 伦理 主体间性
下载PDF
人何以终结——试析当代西方文论中传统文化思维模式的因袭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5-22,共8页
20世纪西方思想,尤其是后现代理论,有一个很突出的内容,就是宣扬人的终结。根据钱穆先生在《晚学盲言》中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异同,尤其是关于"人"的观念的差异做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后现代关于人的终结的讨论,并不像其标榜的那... 20世纪西方思想,尤其是后现代理论,有一个很突出的内容,就是宣扬人的终结。根据钱穆先生在《晚学盲言》中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异同,尤其是关于"人"的观念的差异做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后现代关于人的终结的讨论,并不像其标榜的那样,是一个当代事件,具有颠覆性的革新意义,相反,它是西方传统文化思维的一个现代变体,是其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终结 后现代 钱穆 文化思维
下载PDF
杰克·弗利,美国西海岸最活跃的后垮掉派诗人
5
作者 张子清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1期3-8,共6页
美国西海岸湾区特别是旧金山是垮掉派诗歌主要的发祥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主要的垮掉派诗人在这里聚集,举行一场场诗歌朗诵会,民间广播电台广播诗人朗诵和演讲,小出版社出版先锋诗集,诗歌气氛异常热烈.金斯堡名满一时的<嚎叫... 美国西海岸湾区特别是旧金山是垮掉派诗歌主要的发祥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主要的垮掉派诗人在这里聚集,举行一场场诗歌朗诵会,民间广播电台广播诗人朗诵和演讲,小出版社出版先锋诗集,诗歌气氛异常热烈.金斯堡名满一时的<嚎叫>就在这里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诞生了.1940年出生的诗人杰克·弗利虽然没有机会参加当年的垮掉派诗歌运动,但他有幸和主要的垮掉派诗人往来,继承了他们大胆革新的精神和艺术创造,成了当下西海岸最活跃的后垮掉派诗人.他以精湛的诗歌朗诵表演著称.他对垮掉派诗人大量的采访和评论以及积极参与海湾地区的文学活动,使他成了20世纪晚期美国西海岸诗歌的活字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派 后垮掉派 多元文化 诗歌朗诵表演
下载PDF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心得
6
作者 冯昱旻 《科学与管理》 2008年第5期142-142,共1页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在当前市场经济下,作为高校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态度。同时作为核心刊物的编辑,加强稿件的策划意识也很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加以了论述。
关键词 编辑工作 基本素质 策划意识
下载PDF
当前诗歌出版和翻译的若干问题刍议
7
作者 张子清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1-33,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诗歌创作、出版和翻译正处于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佳状态。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诗人、编辑、出版社、杂志社和译者等各方面提出了种种挑战。我们没有理由不抓住这个机遇,也没有理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诗歌创作、出版和翻译正处于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佳状态。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诗人、编辑、出版社、杂志社和译者等各方面提出了种种挑战。我们没有理由不抓住这个机遇,也没有理由不去迎接这个充满诱惑力的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出版 翻译 中译英 英译中
下载PDF
论新世纪美国小说的主题特征 被引量:35
8
作者 杨金才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2,共7页
当代美国小说通过绘制、窥测和再现等方式与世界对话,切入人物内心世界,大都在后现代语境下表达各自反思人性,希望从失意中获救的愿望,其愿景正是小说家追寻的一种救赎叙事空间,其中蕴涵着现代人试图走出文明困境的"荒野意识"... 当代美国小说通过绘制、窥测和再现等方式与世界对话,切入人物内心世界,大都在后现代语境下表达各自反思人性,希望从失意中获救的愿望,其愿景正是小说家追寻的一种救赎叙事空间,其中蕴涵着现代人试图走出文明困境的"荒野意识"。这种荒野意识在21世纪美国小说创作中一直扮演了可能性的追寻者与预示者,也是小说家笔下人物寻找自由、努力摆脱消费文化和商业文明羁绊而获得拯救的新象征。新世纪美国小说家们致力于某种再想象,重新思考和建构时间、叙事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并在创作中不同程度地体现战争、灾难、文化冲突与交融的主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小说:“9·11” 反思战争与恐怖 人伦道德
原文传递
永恒的赛珍珠:对一个伟大作家褒贬不一的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子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在文学创作、东西方文化交流、提倡和平与妇女平等、争取少数民族人权和慈善事业上都取得伟大成就的赛珍珠受到中国广大读者的热爱和欢迎的同时,也不断地历经中国文学界乃至政界的批评。本文试图探讨对她褒贬不一的历史原因,从儒家思想... 在文学创作、东西方文化交流、提倡和平与妇女平等、争取少数民族人权和慈善事业上都取得伟大成就的赛珍珠受到中国广大读者的热爱和欢迎的同时,也不断地历经中国文学界乃至政界的批评。本文试图探讨对她褒贬不一的历史原因,从儒家思想中寻找根源,并且提出:在我们反思的同时,需要直面现实,敢于承担,把赛珍珠没有译成中文的著作逐步翻译成中文,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准确和公正地评价赛珍珠,还她的历史真面貌。这是我们对她的最好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 想臣为国讳 《北京来信》《梁太太的三个女儿》
原文传递
学术评价标准的国际化与学术期刊的编辑实践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璇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年第4期158-159,共2页
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始关注中国学者的论文被SSCI以及A&HCI所收录的情况,并进一步提出以此作为评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标准之一。以这两大数据库为代表的国际化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构建机制已经以不可阻挡... 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始关注中国学者的论文被SSCI以及A&HCI所收录的情况,并进一步提出以此作为评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标准之一。以这两大数据库为代表的国际化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构建机制已经以不可阻挡之势对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模式、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当代外国文学》的编辑实务入题,从选题策划、组稿约稿、校稿修订三个方面探讨《当代外国文学》参照期刊国际化标准不断提高办刊水平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评价标准 国际化 《当代外国文学》 编辑实务
原文传递
跨文化的艺术追求——试论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托马斯·萨拉蒙的诗歌创作
11
作者 张子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4,共8页
本文通过对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托马斯.萨拉蒙的诗歌创作的介绍,试图探讨他跨文化艺术追求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坎坷的历史、饱受痛苦的政治经验、深沉的忧患意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国际视域、多元文化的吸收、丰富的想象力、超前... 本文通过对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托马斯.萨拉蒙的诗歌创作的介绍,试图探讨他跨文化艺术追求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坎坷的历史、饱受痛苦的政治经验、深沉的忧患意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国际视域、多元文化的吸收、丰富的想象力、超前的艺术眼光、娴熟的写作技巧等方面,成就了萨拉蒙诗歌独具特色与精彩纷呈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萨拉蒙 跨文化 历史感 欧美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诗十三首
12
作者 托马斯·萨拉蒙 张子清(译)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38,共4页
四个惆怅的问题 我知道。你现在去作战,去践踏花朵。 你嘴里将啃带灰尘的苹果。你将计算 你的步伐走多远。你将意识到所有水泡从苔藓底下冒出来。我听到一声警笛。
关键词 《四个惆怅的问题》 诗词 文学 外国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